福建省宁德市重点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宁德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纲要下册第一三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吴于魔、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
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
2.下图呈现了棉花栽培在欧亚非大陆的传播情况。这表明( )
A.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B.古代文明交流内容单一
C.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D.农耕文明具有扩展能力
3.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这体现了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 B.城邦至上原则 C.道德至上观念 D.英雄主义情怀
4.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贵族和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古希腊城邦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贵族或富人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这些均反映了欧亚奴隶社会( )
A.帝国崇尚军事扩张 B.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C.生产关系形式多样 D.贵族阶层实力较雄厚
5.根据下图信息,判断下框中应填入的历史概念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6.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7.在古埃及,哈皮神被人们尊为尼罗河神,他的基本职能是掌管尼罗河。每年尼罗河泛滥时,上自法老,下至埃及的普通民众都会对哈皮神进行崇拜和祭祀,祈求有一个好的丰收。这反映出古埃及( )
A.法老借助宗教神化王权 B.农业的产生依赖大河流域
C.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D.人们对自然力的敬畏之情
8.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9.《天方夜谭》其中一个故事描述道:巴格达城的穷脚夫帮一个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品椁、阿曼梅子、大马色睡莲、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柠檬、撒尔他尼橙子,还买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产和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这反映了该地( )
A.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沟通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D.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0.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古代中国等早期文明和一些帝国建立了君主制,其中绝大多数文明建立的是集权政治,这说明( )
A.古代文明之间政治制度相互影响 B.君主制的推行具有其一定合理性
C.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D.古代都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11.奥斯曼帝国认为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只要对帝国苏丹宣誓效忠,接受某种附庸地位,就可以继续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管理原来的领地。在奥斯曼征服其他地区的过程中,无论是军事精英还是宗教精英,通常都会不带歧视地被纳入奥斯曼人的管理体制中。这反映出奥斯曼帝国( )
A.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 B.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C.政治体制极具包容性 D.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12.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相对的自由与平等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13.如表所示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演变过程(节选)。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教育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表现
中世纪早期 主要是在修道院或教会学校里进行,课程以神学经典和宗教信条为核心,几乎不涉及现实生活
11世纪 在城市中兴起了新型学校,这些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削弱了,而直接与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这种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或行会的拉丁语学校,另一类是城市或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
12世纪 中世纪的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兴起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
C.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 D.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4.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如图出自1330年前后德国海德堡的手抄本。它描绘的是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A.婚姻自由得以实现 B.教会控制社会生活
C.离婚手续十分繁琐 D.政教合一政权建立
15.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 B.笈多帝国时期婆罗门教成为国教
C.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印度河中游 D.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6.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17.希林顿《非洲史》:“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说明( )
A.东非沿岸总体落后于西非地区 B.自然环境不会影响文明的发展
C.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特征 D.非洲大陆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
18.美洲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湖区众多。于是阿兹特克人在浅滩、洼地堆积污泥和水草,形成岛田;在浅湖区域,开凿深沟,排除积水,形成隆起的台地;在深湖区,固定木排堆积淤泥,形成浮动园地。这说明,阿兹特克人( )
A.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 B.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
C.追求独特的田园经济 D.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19.下图为拜占庭帝国画作《查士丁尼及其随从》,画作上查士丁尼不仅居中而且显得最为高大。他的左边是大主教马克西米尔和三位助祭师,右边是两个贵族近臣和五个年轻侍卫。这说明,当时拜占庭帝国( )
A.军队决定帝国一切事务 B.王权位于国家权力中心
C.美术创作以宫廷生活为主 D.教会权势凌驾于主权之上
20.在罗马法原始文献中,除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赔偿额的确定:对能够避免的损失不作赔偿的原则;赔偿额以债务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损失为限的原则;能力利益照顾的原则等。这说明罗马法( )
A.适应了帝国扩张的需要 B.具有灵活性且与时俱进
C.旨在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D.体现公正性和人文关怀
21.下图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
A.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22.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东西方商路阻断 B.市场需求的扩大
C.商业革命的开展 D.货币制度的变革
23.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24.“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可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
A.推动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促使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C.引发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 D.导致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
25.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推动人口的迁移。在15-19世纪,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1613-1617年,半数印第安人由于感染不断爆发的瘟疫和其他传染病而死亡。1649年,北美佛罗里达再次爆发了一场流行性传染病。这种疾病是来自于非洲的黄热病,也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据此可推知,传染病在美洲的流行( )
A.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生产方式 B.促进欧洲人口快速增长
C.加速了美洲殖民地化的进程 D.开启了物种的洲际交流
27.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至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竞争 B.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C.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的勃兴 D.工业革命需要开拓市场
28.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导
C.农业变革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贸易交流
29.西班牙的海外事业刺激了西北欧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位西班牙人抱怨说:“西班牙人在经过漫长而危险的长期航行之后从西印度群岛运来的一切,他们以鲜血和努力获得的一切,外国人轻易且舒适地夺走了,运回自己的祖国。”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激烈的国际竞争加速西班牙衰落
B.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转型
C.商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中心转移
D.西班牙金银外流成为“黄金漏斗”阻碍社会发展
30.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B.荷兰发达的航运业格局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
31.(12分)文化的创造与传播
早期人类在世界各地曾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上的世界性帝国助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A.阿拉伯人 B.中国人 C.雅利安人 D.希腊人
E.赫梯人 F.罗马人 G.埃及人 H.苏美尔人
(1)请将下列各地先民与其创造的文化成果相对应。(填写字母和国家)(4分)
如④B中国人;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帝国的统治中心与亚欧轮廓图上标注的大致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4分)
①唐帝国( )
②罗马帝国( )
③阿拉伯帝国( )
④亚历山大帝国( )
(3)历史上的世界性帝国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助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分)
3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多处殖民地。从过程看,海外殖民通常先由某一城邦发起,它通常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这一家国被称为子邦——殖民城邦。殖民城邦和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类似。于是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这远远超过了公元前2千纪爱琴文明的规模。这个更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对希腊城邦的影响也是很积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等
材料二
英国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亨利七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充王权。1486年初,他迎娶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为王后。玫瑰战争发生于1455-1485年,是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发生的内战,内战中势不两立的两大家族联合起来,又增添了都铎王朝的合法性。而后又让后裔迎娶西班牙王室公主,旨在争取欧洲列强的承认和支持。亨利七世对觊觎王位的政敌采取铁血政策,同时,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还不拘出身门第,努力罗致有才干的人作为政府的核心人物。亨利七世上台不久就获得了海关岁入、法庭罚金等封建经济、司法特权。在镇压贵族叛乱中又趁机没收了一些敌对分子的领地和财产,较大幅度地扩充了王室领地。同时亨利七世尽量减少对外战争,努力减少军事开支。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国王不需要过于依靠议会拨款,因此也不经常召开议会。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海外殖民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利七世加强王权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16世纪中期一个巴西土著人和一个西欧贸易商的对话
土著人:“你们国内没有木头(巴西红木)?”
贸易商:“这木头是拿来制作染料的,而非当柴烧。”
土著人:“你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那个东西?让其好端端立于林中不更好吗?”
贸易商:“在我的国家,大贸易商所拥有的布、小刀、剪刀、能、其他物品,数量之乡超乎你能想象,”
土著人思索了一会儿说:“你跟我讲的那个有线人,他不会死?"贸易商:“会的,当然了。”·
土著人:“那他死后,留下的财物怎么处置?”
贸易商很有耐心地解释道:“财物遗赠给继承人”
土著人不想再听下去:这下我知道了,你们是一等一的大疯子。你们远渡大海,忍受极大不便,这么辛勤工作,就为了替孩子或比你们晚死的人积聚财物?养活你们的土地。难道不够用来也养活他们?我们有挚爱的父亲、母亲、小孩,但我们深信我们死后,养活我们的土地也会养活他们。因此我们安心离去,不为未来多操心。”(注:巴西红木是生长在热带丛林里的一种高大的染料木;巴西土著人的生计大部分来自于狩猎、捕鱼、采集。)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请从上述对话中提取两条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宁德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10 CDBCC BDABB 11-20 CAABD BCBBD 21-30 DBBCB CACDA
31、(1)①H苏美尔人;②G埃及人;⑥D希腊人;⑧A阿拉伯人。
(2)①唐帝国:C;②罗马帝国D;③阿拉伯帝国B;④亚山大帝国A。
(3)方式:战争(军事征服)、人口迁徙(殖民活动)、商路开辟与贸易往来(丝绸之路)等。(答出其中两点即给满分2分)
32、(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城邦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希腊城邦制度和公民团体的稳定;促进了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希腊文明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加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措施:通过联姻加强王权和国力;争取欧洲大陆强国的承认,减少对外战争;对政敌采取铁血政策进行镇压;不拘门第罗致人才;充实王朝的财政收入以摆脱议会的经费掣肘。(答出4点即可,每点1分)
评价:扩大了英王室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增强英国的影响力;加强了君主权力,巩固封建统治;易激化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阻碍社会的近代转型。(6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3.(12分)信息一:西欧商人从美洲贩运巴西红木用于制作染料。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许多商人将大量产于美洲的巴西红木运回欧洲于染料制作,获取商业利润,这是早期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
信息二:西欧商人与巴西土著人进行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商人远渡重洋前往巴西,在与当地土著人进行商品贸易的同时,也推动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文化交流。
信息三:巴西土著人过着自然原始的生活。
说明:巴西土著人的生计大部分来自狩猎、捕鱼、采集,其生产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注重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过度掠夺资源,具有朴素的生态观。
信息四:西欧商人与巴西土著人的财物处置方式不同。
说明:近代以来,西欧资本王义萌芽产生并发展,西欧商人远渡重洋前往巴西,追求财富的积累和扩充。而巴西土著人的生产生活依然停留在相对原始的状态,私有观念尚不明显。双方的交流凸显了二者对于财富、人生等问题的观念差异。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