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21年,李大钊在纪念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说,“不要把五四运动纪念日仅仅看做一个狭义的爱国运动的纪念日,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李大钊的“加上些新意义”是希望“五四精神”
A.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B.应在启蒙与救亡的斗争中实现统一
C.能够启迪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
D.应该着力弘扬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下图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给农民的证书,党发放这些证书的共同目的是
A.打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基础
B.实现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D.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
3.西安事变后,经过谈判,蒋介石接受了相关条件,如: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等。这表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彻底粉碎了日本全面侵华企图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D.形成了中共全面抗战路线
4.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内各系和研究机构经常举行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和辩论会等,会前张贴海报,欢迎师生参加。在报告会结束后,经常留一段时间进行讨论,学生能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质疑,教授之间也可以进行辩论和交锋。这反映了西南联大
A.重视培养师生的批判精神
B.极端自由散漫的学习环境
C.努力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D.具有浓郁的民主学术氛围
5.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各界欢欣鼓舞,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名流几百人,去机场迎接毛泽东。《大公报》报道说:“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材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
B.全面阐述了中共反对内战的主张
C.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D.极大提高了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力
6.研读下图,我国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本质特征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C.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7.“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习近平在这首词作中称赞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8.据统计,1977年年底全国尚有地主分子279.7万人,富农分子189.5万人,合计469.2万人 至1980年年底,全国只剩有地主分子4万余人,富农分子2万余人。1983年7月到1984年10月,国家对最后一批地、富、反、坏分子79260人进行评审摘帽。材料中地主、富农数量的减少和“摘帽”工作的开展,主要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
B.“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出
C.党对地、富、反、坏分子的改造
D.“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被彻底清除
9.邓小平提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洋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上思想蕴含的共同理念是
A.和谐发展
B.执政为民
C.统筹兼顾
D.共同富裕
10.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但传说内容各不相同。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希伯来人有诺亚方舟的传说,苏美尔人有洪水和方舟的传说,玛雅人的神圣典籍中也有关于天神发怒用洪水惩罚人类的记载。这些古代洪水传说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地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B.洪水传说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
C.自然灾害构成早期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
D.洪水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产生了影响
11.公元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治混乱以及贫民奴隶不断起义和大批蛮族乘机入境。罗马帝国出现全面社会危机的根源是
A.天主教对罗马文化的冲击
B.频繁的奴隶起义对帝国的打击
C.当时的奴隶制度走向衰落
D.帝国统治者长期对外侵略扩张
12.1565年,沙皇伊凡四世实行特辖区制度,将土地富饶、商业发达以及军事要地地区定为沙皇特辖区,收回特辖区内大贵族的世袭领地,将其分给中小贵族。伊凡四世推行特辖区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中小贵族经济利益
B.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C.提高辖区军事防御水平
D.打击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13.美国史学家戈登在《极简亚洲千年史》中写道:“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据此判断,构成当时东西文明交流桥梁的主体是
A.学者和传教士
B.商人和旅行家
C.官员和殖民者
D.军队和探险家
14.“国王和四个大区长官,组成“最高理事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其下设置从万户、千户、百户到十户的各级官员。严密的组织管理,使国王得以了解和掌控全国,包括从十户长逐级呈报上来的每月出生和死亡的男女人数。职位世袭,特权代代相承。”材料所涉国家的建立者是古代
A.印加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班图人
15.史载,汉武帝曾遣使前往今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唐朝杜环是第一个到非洲并写下《经行记》的中国人;元朝汪大渊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了《岛夷志略》;明朝郑和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些记载表明
A.非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古代中国文明促进了非洲发展
C.中非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D.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中非交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满分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羸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摘编自潘洵《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后,台湾与大陆处于暂时分离的状态。中
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60年5月,毛主席提出,台湾只要回归祖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均由台湾当局掌握。这可以说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雏形。1979年1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编自外交部网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所做的努力,并简评“一国两制”方针。(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自红网《浅谈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
根据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并选择其中任意一项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选项准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代时期,日本遣唐使制度更为完备,二百余年间,日本遣唐使成行16次,遣唐使一般每次五六百人。使团集中了当时日本的外交、科技、佛教、艺术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在中国所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成归国后,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实现“全盘唐化”,成为日本大化改新的谋划者与助推者。通过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仿唐租庸调制建立起税收制度;在军事方面,仿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防人制”;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投汉学,培育人才。自从圣德太子执政奖励儒学以来,社会上很快形成好儒习汉的风气,儒家思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孝德天皇更是效仿唐制,主张“孝为百行之先”,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一本。
——摘编自唐移君《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学习唐朝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学习唐朝的积极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不仅使各个区域性市场不断扩大范围,而且使这些市场相互联系起来。亚非拉美的商品开始到欧洲市场上销售,世界各地对欧洲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国际贸易额的迅速增长。欧洲殖民者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而展开激烈竞争,最终由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取代了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并成为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里斯本、伦敦等变成了具有世界商业意义的大城市。与世界贸易相适应的海上运输、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和股份公司相应出现。当时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多是奢侈品,占支配地位是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正是这一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出现了早期国际分工,与此同时世界市场开始出现雏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快。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近代商业出现的主要变化。(8分)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史纲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据材料,李大钊“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
些新意义”,即李大钊希望“五四精神”能够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实
现了当时那代人启蒙与救亡自觉和广泛的统一,启迪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故B、C两项分别反映
了五四运动所形成的“五四精神”的特征和影响,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和核心,
不符合“加上些新意义”的盼望,D项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史纲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据图
可知,1931年和1951年党给农民发放的证书分别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新
中国成立初期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发放证书的目的是通过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实现农民对所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故B项正确,排除A、两项;全国土地会议召开于1947年,D项排除。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史纲上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蒋介石所接受的条件可以看出,
其核心内容是同意联合抗日,这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的基本一致,有利于推动国共两党
联合抗日,故C项正确。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B项排除: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史纲上第24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西南联大“适应社
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的办学理念及其民主的
学术氛围和实效,故D项正确。A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意思,排除;B项明显
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这些活动不一定都是在课余开展的,排除。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史纲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根据材料,“各界欢欣鼓舞、迎接、儿百个爱
好民主自由的人土··幸福的一个喜讯”等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体现了中共
为实现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努力的诚意和决心,顺应了人民期盼和平民主的愿望,故A项正确。B项
和C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材料不能反映D项意思。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史纲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图示内容可知,
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方式为建立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本
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从而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排除D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同时期实施“一五”计划的目的,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目设问,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