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素养评估卷 (答案)
期中素养评估卷(第一至三单元)
(60分钟 7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2022 深圳福田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等代表共662人参加,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 )
A.确立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体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充分尊重民族区域自治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平津战役 D.开国大典
3.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工作,终于挫败了美英等国家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4.1950年10月,美国军队已经逼近朝鲜北部边境,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战况下,中国仍通过了参加朝鲜战争的决议。中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 )
A.准备收复台湾 B.保障中国国境安全
C.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拓展社会主义势力
5.(2022 济南模拟)某次班会上,同学们讲述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这次班会的主题是 ( )
A.“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B.“向雷锋同志学习”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谁是最可爱的人”
6.(2022·广州期末)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
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7.1950-1952年,新中国彻底摧毁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场变革的法律依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周恩来曾指出:“在新解放区约三万万人口中实施土地改革,这是紧接着人民解放战争而来的中国第二场最激烈的阶级斗争。”这说明土地改革 ( )
A.具有反封建的政治性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
9.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 )
A.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10.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 )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计划经济建设具有优势
1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12.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
13.(2022 北京模拟)某班同学在课上讨论:“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下几位同学关于三大改造的看法正确的是 (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4.(2022 深圳南山期末)“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
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
史实是 ( )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5.“七千人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会上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全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体现的精神是 ( )
A.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 C.无私奉献 D.善于创新
16.(2022 深圳罗湖期末)时代楷模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值得人们学习、尊敬、传颂的人物。如图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B.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7.“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 ( )
A.遵义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8.《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
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
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与该社论的决策内容同时出台的
决策是 ( )
A.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19.(2022 郑州模拟)1980年秋,全国主动实行“双包(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只占总数的20%;1981年底,发展到50%;到1982年夏,发展到占78.2%;1983年春,发展到占95%以上。可知“双包(包产、包干)”到户 ( )
A.顺应农村生产力的要求 B.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
C.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D.推动了农业获得大丰收
20.(2022 深圳模拟)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及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募集资金;1984年7月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各地也开始进行着企业股份化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初的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B.政企分开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1.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
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同年5月国家决定开放包括天津、上海在内的14
个沿海城市,在这些地区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材料反映出经济特区的发
展 ( )
A.加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B.奠定了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基础
C.完全解决了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
D.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
22.(2022 深圳宝安模拟)陈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进行梳理,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A.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C.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征程 D.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新布局
2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的奋斗。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材料表明 ( )
A.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
B.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D.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实现现代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经过艰难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的历史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二 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度、责任内阁制度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2)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请从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各列举两例)(4分)
材料三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摘自人民网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曲折实践”的史实一例。(1分)哪一次会议后,“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21世纪的中国应当怎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上奋勇前进。(2分)
2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简介
板块 内容
一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二 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三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
五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局面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板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说出两个即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期中素养评估卷(第一至三单元)
(60分钟 7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2022 深圳福田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等代表共662人参加,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B)
A.确立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体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充分尊重民族区域自治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后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D)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平津战役 D.开国大典
3.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工作,终于挫败了美英等国家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A.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4.1950年10月,美国军队已经逼近朝鲜北部边境,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战况下,中国仍通过了参加朝鲜战争的决议。中国此举主要是为了 (B)
A.准备收复台湾 B.保障中国国境安全
C.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拓展社会主义势力
5.(2022 济南模拟)某次班会上,同学们讲述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这次班会的主题是 (D)
A.“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B.“向雷锋同志学习”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谁是最可爱的人”
6.(2022·广州期末)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C)
A.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7.1950-1952年,新中国彻底摧毁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场变革的法律依据是 (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周恩来曾指出:“在新解放区约三万万人口中实施土地改革,这是紧接着人民解放战争而来的中国第二场最激烈的阶级斗争。”这说明土地改革 (A)
A.具有反封建的政治性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
9.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此,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中,确定五年内开始建设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分布在内地的将有472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的将有222个。这样编制的目的是 (B)
A.迅速提高工业生产水平 B.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C.密切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D.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10.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D)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计划经济建设具有优势
1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12.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祥”。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有什么不好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B)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
13.(2022 北京模拟)某班同学在课上讨论:“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下几位同学关于三大改造的看法正确的是 (D)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4.(2022 深圳南山期末)“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
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
史实是 (B)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5.“七千人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会上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全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体现的精神是 (A)
A.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 C.无私奉献 D.善于创新
16.(2022 深圳罗湖期末)时代楷模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值得人们学习、尊敬、传颂的人物。如图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B)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B.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7.“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材料所表述的政治路线来自 (C)
A.遵义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8.《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
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
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与该社论的决策内容同时出台的
决策是 (B)
A.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19.(2022 郑州模拟)1980年秋,全国主动实行“双包(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只占总数的20%;1981年底,发展到50%;到1982年夏,发展到占78.2%;1983年春,发展到占95%以上。可知“双包(包产、包干)”到户 (A)
A.顺应农村生产力的要求 B.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
C.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D.推动了农业获得大丰收
20.(2022 深圳模拟)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及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募集资金;1984年7月25日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各地也开始进行着企业股份化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初的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我国 (A)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B.政企分开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1.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
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同年5月国家决定开放包括天津、上海在内的14
个沿海城市,在这些地区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材料反映出经济特区的发
展 (D)
A.加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B.奠定了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基础
C.完全解决了对外开放的不利因素
D.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
22.(2022 深圳宝安模拟)陈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进行梳理,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B)
A.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B.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C.开始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征程 D.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新布局
2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的奋斗。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材料表明 (A)
A.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
B.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D.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实现现代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2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经过艰难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真正地树立起了尊严”的历史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答: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民盟主席张澜说:“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度、责任内阁制度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
(2)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怎样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请从经济和政治两个领域各列举两例)(4分)
答:经济方面:①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②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治方面: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材料三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摘自人民网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曲折实践”的史实一例。(1分)哪一次会议后,“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1分)
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任选一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21世纪的中国应当怎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上奋勇前进。(2分)
答: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2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简介
板块 内容
一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二 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三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
五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局面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板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说出两个即可。(4分)
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选两个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答:示例:
观点: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论证:①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一步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采取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行动,为此不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②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③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因此,实现中国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