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检测卷
初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央视百家讲坛蒙曼教授所著图书《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一书,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位皇帝是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最大的共同影响是
A.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 开创了中央集权制
C. 开创了科举制 D. 修建了万里长城
2.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从中可以看出
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B.隋朝自然环境好
C.隋朝时实行暴政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可以顺利运兵,更好地控制江南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物资为中央政府所掌握。这说明隋朝大运河
A.利于巩固统治 B.沟通海外市场 C.加速统一进程 D.促进民族交融
4.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北朝民族交融为唐繁荣奠定基础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各项制度
C.唐朝开创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焕发新机
5.唐太宗在玩赏心爱的鹞鹰时,魏征觐见,太宗担心被魏征发现,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看出破绽,故意讲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拖延时间。结果,鹞鹰被捂死。事件可佐证
A.魏征势力膨胀 B.唐初政治清明 C.太宗沉迷享乐 D.君臣地位平等
6.“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
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
7.唐高祖李渊于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次年再次下诏,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此举意在
A.建立科举考试制度 B.打击上层统治阶级
C.选拔人才巩固皇权 D.改革中央选官模式
8.“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地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
9.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10.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奔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奢摩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11.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右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A.农业发展的水平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对外开放的气象D.社会矛盾的尖锐
12.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富”,以兵力而论,10个节度使控制的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这种状况
A.有助于形成尚武风气 B.有效地消弭了外患
C.改变了唐朝政治重心 D.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13.下图描绘的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迷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这种舞蹈在当年的风摩。材料可以反映唐朝( )
、
莫高窟唐代壁画胡旋舞
A.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C.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D.国势开始由盛转衰
1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 平定了安史之乱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5.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 藩镇割据的延续 B.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
C. 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D.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16.北宋前期,政府设置封驳司专门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皇帝的诏书、宰相和其他部门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送交有关部门执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刺史制度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 B.封驳司是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
C.中央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D.皇帝专权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
17.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由此可知,保甲法有利于
A.提高行政效率 B.促进农业发展 C.增加政府收入 D.增强军事力量
18.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 )
A. 民族交融 B. 北宋经济发展 C. 宋夏和约 D. 辽宋议和
19.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建立辽和西夏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回族、女真族 B.党项族、契丹族
C.女真族、契丹族 D.契丹族、党项族
20.“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为此,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根据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
A.辽国无力进犯北宋 B.宋辽维持相对和平
C.北宋向辽屈膝称臣 D.宋辽之间进行互市
21.郭靖和杨康都是金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丘处机给他们起名勿忘“靖康之耻”,他们出生时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 C. D.
22.南宋诗人陆游绝笔诗《示儿》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宋真宗与辽进行澶渊之战 B.中原地区被女真族占领
C.蒙古人企图南下灭亡南宋 D.文天祥等展开抗元斗争
23.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
A.对皇帝忠心耿耿 B.遭到奸臣的谋害
C.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24.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
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
25.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街面店铺、作坊、旅馆、50余炉的饼铺、二三层楼的酒家与住宅、寺宇杂然并见。这说明宋代商业发展:
A.改变了重农传统B.实现了富国强兵C.不再受时间限制 D.打破了市坊界限
26.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此史料记载的是
A. 蒙古族的兴起和完成统一的过程 B. 元朝的建立和元灭南宋的过程
C. 女真族的兴起和宋金对峙 D. 党项族的兴起和宋夏和约
27.公元1280年,元世祖下诏以黄河“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处”,命人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黄河源头有计划、有组织的实地考察。这一壮举成行根源于
A.统治者的好奇心 B.元朝远超前代的疆域
C.交通技术的改善 D.农业对水资源的渴求
28.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元朝时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这说明回族的形成源于
A. 封建专制统治B. 民族交融 C. 蒙古政权建立 D. 民族对峙
29.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但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大多数情况下,遵照朝廷的敕命行事。由此可见元朝的行省制度
A. 有利于地方与中央抗衡 B. 造成丞相权力威胁皇权
C. 机构过多使行政效率低 D.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0.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不能做的事情是
A. 欣赏蹴鞠表演 B. 购买《红楼梦》 C.春节放烟花 D. 去大相国寺逛庙会
31.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32.《资治通鉴》内容偏重政治史,多次着墨政治贤明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作者还根据才能,把历代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该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北宋经济实力 B.传承中国科技文化
C.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D.提供国家治理参考
33.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量印刷人文思想著作和大众文学,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正如鲁迅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出现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A.落后保守的思想 B.分散的小农经济
C.行业之间的隔绝 D.封闭的技艺传承
34.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35.阅读书籍可通过章节标题把握内容主旨。与下图中的内容相匹配的主题是
(
_
_
▲
_
_
1
.
官僚政治与体制内改革
2
.
传统农业的新发展与商业革命
3
.
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4
.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
A.汉:大一统帝国的巩固与发展 B.唐:繁荣与开放的世界性帝国
C.宋: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 D.元:少数民族统一王朝的建立
二、综合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4分,书面分2分,共30分。)
3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材料四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并对该政策加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4分)
(4)根据材料四,当今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2分)
37.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新发展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几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5 ADAAB6-10 ACACC
11-15 CDDCC16-20 CDADB
21-25 ABCDD26-30 ABBDB
31-35ADACC
36.【答案】(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3分)
史实说明: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和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关系密切;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任选一史实3分)(书写分2分)
(2)作用: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宋辽经济的交流。(任答一点2分)
(3)史实说明: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任选一个,史实2分,说明2分)
(4)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点1分,共2分)
37【答案】
宋代南方户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财富仰仗南方。(一点1分,共3分)
经济重心南移(2分);南宋(1分);
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③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任答2点,一点1分)
商业返送(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兼商业的瓦子。(任答2点2分)
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一点2分,共4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