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押题卷(答案)

2023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押题卷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关于这一原始村落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 B.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C.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D.尚未学会使用天然火
2.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文化的标志是( )
A.磨制石器和彩陶 B.打制石器和甲骨文
C.青铜器和甲骨文 D.青铜器和瓷器
3.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统治阶级残暴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4.李白在《古风》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此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B.秦王对六国虎视眈眈
C.秦朝铸剑业很发达 D.诸侯定期到秦国朝拜
5.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口号是历史的缩影,口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
C.“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7.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此,我国实行(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8.下面为某历史时期深圳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表。表中数据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 )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职工年平均工资
1979年 1.97亿元 606元 769元
1997年 1302.30亿元 25772元 16531元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9.《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自由民租田耕种但不出生谷,则以未尽力耕耘论处,除了照交田主谷物外,如田地荒芜,还必须将其所荒芜之田犁翻耙平,交还田主。这一规定反映了古巴比伦( )
A.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B.注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法律体系非常健全 D.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10.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两河流域 城邦治理、泥版文书、法典、学校以及帝国的实践
埃及 国家治理、象形文字、金字塔、灌溉农业
古罗马 共和制、拉丁文、大竞技场,罗马法、地中海诸国的一统
中国 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科举制、四大发明
A.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普遍缺乏连续性 B.文明优劣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文明的发展以地区间的交流为前提 D.不同地区文明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11.学习历史需分清史实和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C.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 D.1862年,林肯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2.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是( )
A.废除农奴制 B.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 D.允许土地买卖
13.2022年9月8日96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辞世,其在位70年期间任命了16位英国首相。英国首相到期卸任时,必须向女王辞职,并且指定(其实由选举决定)下一任首相。之后,新任首相来到女王面前,单膝下跪,女王说道:“作为你的君主,我任命你为首相,并以我的名义组成政府。”……任命仪式结束后,首相因女王的许可获得组织政府(组阁)的权力。由此可知英国实行的是( )
A.总统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14.在1928—1941年间,苏联的工业投资达1550多亿卢布,占国民经济投资总额的4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达84%,轻工业为16%,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5倍。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赫鲁晓夫改革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C.斯大林模式效果惊人 D.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成功
15.第二国际(1889年-1914年)为它的修正主义付出了代价,其大多数成员证明他们首先是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社会主义者。他们响应各自政府的主张,结果是数百万工人战死在壕沟两侧。因而,第二国际被扯碎……材料中“第二国际被扯碎”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学说不符合时代需求 B.一战造成大量工人死亡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人阶级缺乏科学指导
16.如图是讽刺苏联经济的一幅漫画。漫画所喻的经济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7.2022年7月8日下午,“2022丝绸之路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启,“丝绸之路周”是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这主要表明丝绸之路( )
A.传播丝织技术 B.促进东西交流 C.传承古代文化 D.具有现实意义
18.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2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2年的是(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1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宁舰”交接人列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20.2022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1997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37万亿港元。1997年至202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2.7%;回归前香港人均GDP为19.20万港元,2021年香港人均GDP为38.71万港元。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在各方面各领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这些都得益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海峡两岸密切的经贸交流 D.祖国统一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21.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很少赞扬中国,且报道时多使用“红色中国”。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美国政府着手改善中美关系 B.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强
C.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
22.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写道:在此前的一年多里,对深圳的各种非议指责正沸绋扬扬,北方一家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租界》的长文,影射深圳是新的“租界”………很多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称为异端,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该书中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B.“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提出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3.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总结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B.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都最先开始于欧洲国家
2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借鉴西方文化也保留很多自身文化
C.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5.1935年美国实施社会福利,到1960年,在最低收入的美国家庭中,近2/3的户主都有工作,而1991年,这样的家庭仅占1/3,其中11%的户主有长期工作。这一变化表明( )
A.美国的福利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 B.福利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C.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福利成为美国公民的基本权力
26.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最不发达国家”1964年为24个,1980年为31个,1990年43个(其中29个在非洲,其余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在这些地区,约有10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2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水条件。这说明( )
A.殖民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 B.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仍强大 D.非洲已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27.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指出:“英格兰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自从伊丽莎白时代以来,所有的党派一致赞成重商的必要性。同一个议会一边斩国王之首,一边若无其事地忙于海外商栈的业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B.党派之间不存在分歧
C.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D.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
28.“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与材料内容相关的人物是( )
A.汉谟拉比 B.伯里克利 C.查理大帝 D.亚历山大
29.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地区是( )
A. B.
C. D.
30.如图所示是荆州市某中学绘画小组以孝文帝改革为主题设计的漫画。漫画内容可以反映出孝文帝改革(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越是重要一年,越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
材料三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
(2)材料二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3)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说说这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变革?
(4)材料四提到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责任制?该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振兴乡村作什么努力?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战的序幕,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它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九一八事变地位如何?中共抓住当时的中日矛盾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扭转了时局,回答西安事变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什么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做为中学生的你怎样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九大提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回答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大敌当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所有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功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方面,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的
33.议题:“学史明理,完整的边疆、和谐发展”。
材料一 【巩固西北】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管辖西藏】
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元朝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宣政院)
顺治帝达赖喇嘛
康熙帝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五年设立驻藏大臣
乾隆五十七年创立“金瓶掣签”制度。
材料三 【管理台湾】
时间史实
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夷洲(今台湾)
610年隋炀帝第三次派人去流求
1294年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材料四 【谋独必败】
当前,两岸关系更趋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势力是始作俑者。他们挟洋自重,不断挑动两岸对立对抗,大肆鼓噪并加紧推动一系列谋“独”活动,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2020年9月16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对丝路的开通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至少3个)
(3)结合所学内容,上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我国治理边疆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C
7.B
8.A
9.A
10.D
11.A
12.B
13.B
14.C
15.B
16.C
17.D
18.D
19.C
20.B
21.C
22.C
23.D
24.B
25.A
26.A
27.D
28.D
29.D
30.A
31.(1)旧中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富农人口少,但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人口多,却只占有极少数土地(或土地分配不均衡、不合理)。
(2)土地改革运动;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将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
32.(1)时间:1931年;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时间:中共十八大(2012年);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看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3)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用:中流砥柱的作用;做法: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存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则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采取攻势、在军事上采取守势,中共中央以各种方式向各界公布皖南事变的真相,揭露顽固派破坏抗战的阴谋,争取社会各界的普遍同情和支持等。(结合史实言之有即可)
33.(1)正式归属中央管理。奠定了基础。
(2)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战争。(任答三点)
(3)台湾。
(4)因地、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和方式;尊重边疆少数民族信仰;加强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2023年广东省历史中考押题卷(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