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三初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答案)

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三初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答案)

2023年定远三初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每年的6月15日是世界呼吸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呼吸健康的认知和关注,提高对呼吸系统健康的保护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汽车客运站候车厅吸烟 B.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超市不戴口罩
C. 建议抽烟的家人戒烟 D. 长跑时用口代替鼻进行呼吸
2. 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不同的生物,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 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会有很多的基因
C. 基因是杂合时,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D. 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3.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下列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B. 高血压病人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立刻停药
C. 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 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 科学家将蜘蛛牵引丝基因转入家蚕染色体中,从而生产出含蜘蛛丝蛋白的新型复合茧丝纤维。以下利用了相同生物技术的是(  )
A. 利用醋酸菌制醋 B. 利用试管婴儿技术辅助生殖
C. 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 D.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5. 如图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丙体内含有相应抗体,乙是传染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不会再转变成为乙
B. 丙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C. 1过程可通过接种疫苗实现
D. 切断2该传染病还会普遍流行
6.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 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D.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7. “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引起疾病的细菌、病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 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
C. 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8. 某同学利用厨房条件对牛奶腐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他用三个规格相同的消过毒的空牛奶瓶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操作,在室温(24℃)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号 甲 乙 丙
加入的物质 50毫升灭菌鲜牛奶 50毫升鲜牛奶 50毫升灭菌鲜牛奶
对瓶口的处理 不做处理 用消毒塞密封 用消毒塞密封
A. 此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细菌的有无 B. 乙瓶和丙瓶中牛奶不会腐败变质
C. 与室温相比5℃条件下牛奶腐败时间在后 D. 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9.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时,搭配不合理的是(  )
A. 蒸馒头——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 酿酒——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 制沼气——甲烷杆菌的发酵作用 D. 制食醋——醋酸杆菌的发酵作用
10. 下列对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动脉血就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B. 静脉血就是含氧少、弹性大的血
C. 动脉就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到心脏的血管
D. 静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流是由甲型H1N1等流感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肺炎,对基础疾病有诱发加重的风险。
甲型H1N1等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另外,戴口罩、少聚集、勤通风等措施也可有效预防甲流。医生提示,人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
(1)甲流的病原体是 ,其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甲流患者属于 ,就诊途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原体的散播。
(3)健康人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12. 如图所示的三幅漫画描述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功能,请据此回答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由于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其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
(2)图3所示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的 作用。
(3)图2和图3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4)上述的人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 (填“生来就有”或“后天形成”)的,属于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1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据现有人口状况,国家卫计委制定了自2016年起我国实施“全面二胎”的政策。某男同学的父母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得知消息后,该同学(不能卷舌)很高兴,希望父母(均能卷舌)生一个小妹妹,请分析回答:
(1)遗传学上把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称为______,根据题干中家庭的遗传情况可判断______(填“能卷舌”或“不能卷舌”)是显性性状,该同学出现与父母不同的不能卷舌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若该父母二胎生了女孩,则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______。
(3)若该同学的父母生育的小妹妹是能卷舌.则其基因组成是______(基因用B.b表示)。
(4)该同学的父母所生第二胎不能卷舌的概率是______。
14. 学习《发酵技术》后,生物兴趣小组在分组酿制甜酒的过程中,发现用等量的糯米酿酒,产酒量却不同,为了弄清楚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水冲淋冷却
第二步 加入甜酒曲粉末搅拌,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内,标记为甲、乙、丙
第三步:分组操作 甲组 乙组 丙组
密封 密封 不密封
第四步:恒温处理 15℃ 30℃ 30℃
实验结果 产酒量较低 产酒量较高 产酒量非常低
(1)甜酒曲中有酵母菌,酵母菌为单细胞 (细菌/真菌)。成熟的酵母菌,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后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第二步操作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微生物实验中的 。
(3)若甲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 。
(4)把酒坛密封盖一掀开,纯香的酒味扑面而来,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新酿制的米酒表面有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了酒精和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C.香烟对人体的健康有损害。可见,在汽车客运站候车厅吸烟是错误的,而“建议抽烟的家人戒烟”是正确的,A错误、C正确。
B.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们采取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戴口罩能有效阻止飞沫,防止飞溅。可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超市不戴口罩是不正确的,B错误。
D.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长跑时用口代替鼻进行呼吸是不正确的,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A错误;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受精时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会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会发育成男性,生男生女是由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D错误。
3.【答案】D
【解析】解:A、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错误;
B、高血压病人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应遵照医嘱继续服药维持正常的血压,错误;
C、高血压和低血压都会影响身体健康,错误;
D、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A.利用醋酸菌制醋属于发酵技术,A不符合题意。
B.试管婴儿技术让不孕妇女重新获得了做母亲的权利。因此,“试管婴儿”是辅助生殖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巴氏消毒法是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从而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利用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运用了转基因技术,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解:AB、甲是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乙是传染源,丙体内含有相应抗体,不属于易感人群但,也会再转变成为乙,AB错误。
C、1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使易感者体内产生该传染病的抗体,C正确。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切断2该传染病不会普遍流行,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A、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A错误。
B、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并不是免疫能力越强越好,免疫过强会出现过敏反应,C错误。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解: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A错误。
B、有的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
C、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所以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
D、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蚊虫叮咬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实验操作可知,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瓶内细菌的有无,A正确;
B、乙瓶鲜牛奶未进行灭菌处理会腐败变质;丙瓶经过了灭菌和消毒,因此会保存较长时间,B错误;
C、温度低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5℃条件下牛奶保存的时间更长,因此与室温相比,5℃条件下牛奶腐败时间在后,C正确;
D、为避免杂菌干扰实验结果,上述实验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B。
9.【答案】B
【解析】A.制面包或馒头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
B.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B错误。
C.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C正确。
D.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D正确。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解:A、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A正确。
B、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B错误。
C、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其内血流速度很快,C错误。
D、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D错误。 故选:A。
11.【答案】(1)甲型HlNl流感病毒。
(2)传染源。
(3)保护易感人群;抗体。
【解析】(1)甲流的病原体是甲型HlNl流感病毒,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③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发病率,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流感疫苗属于抗原,接种流感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流感的免疫力。
12.【答案】(1)1;
(2)吞噬病原体;
(3)二;
(4)生来就有;非特异性免疫。
13.【答案】(1)相对性状;能卷舌;可遗传
(2)22条+X
(3)BB或Bb/Bb或BB
(4)25%/1/4
14.【答案】(1)真菌;出芽生殖;
(2)接种;
(3)温度;
(4)二氧化碳。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