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历史三轮 命题趋势创新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三部分 命题趋势创新练
趋势1 新课标理念——跨学科主题学习
1.(跨学科·语文)《荀子·君道》记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刺史制度 B.设立太尉
C.设立御史大夫 D.设立丞相
2.(跨学科·语文)陈尧咨是北宋状元,射术高超,宋真宗曾打算让他“由文换武”,当他与母亲商议时,其母大怒:“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这个故事说明了
A.北宋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宋代武将待遇高于文官
C.宋代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深远
3.(跨学科·语文)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A.大众都对改良持消极态度 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
4.(跨学科·音乐)20世纪50年代,松花江地区广泛流传着一首歌曲《啥人养活啥人》,歌曲唱道:“半夜睏五更起,车水坌地全要用力气啊。地主勿种地呀,仓间堆满上白米啊……地主勿做工啊,住在高楼洋房里啊。”这首歌曲反映的情况在全国大陆基本结束是在
A.1949年10月 B.1952年底
C.1953年6月 D.1956年底
5.(跨学科·地理)下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
A.有可能绘制的是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世界
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C.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6.(跨学科·英语)在英文单词中,最早是没有一个专用词汇来表示“科学”的。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science”这一单词才正式出现,而且具有了“科学”的含义。与“science”这一英文词汇的出现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电力的广泛使用
C.信息时代的来临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跨学科·数学)有学者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相互影响。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这里“最大的公约数”是指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D.反对殖民主义者的压迫
8.(跨学科,音乐)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首歌曲这样唱,“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注:USA指的是美国,USSA指的是美国变成了苏维埃政权)”。歌曲反映出当时
A.新政的实施使美国逐渐度过了危机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农民的处境
C.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D.新政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9.(跨学科·美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美术馆事业发展年表(部分)
1906年 “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业会”:在“制造业”中设美术类一项,销售所得银数高达4 729 720两,钱数为1 780 000钏
1908年 “广东图画展览会”:本会专以会集美术界同仁研究图画进步为宗旨。“河南美术赈灾展览会”:以一隅之地,数日间集资千数百金
1913年 江苏举办的“全省儿童艺术展览会”:藉以考察儿童之性能,而为研究教育之根本
——摘编自《美术馆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美术展览会开办的主要目的。(4分)
材料二
图1 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 图2 七七抗战一周年抗敌
展览会展品:何香凝《松·菊》 木刻画展展品:力群《抵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展会开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举办这些画展的历史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艺术发展与历史变迁关系的认识。(2分)
10.(跨学科·英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不同时期的英语新词
组别 时期 新词
1组 15—17世纪 potato; banana; maize
2组 19世纪后期 telephone; telegraph; electron
3组 20世纪初 tank; machine gun; gas mask
(注:maize—玉米,原产地美洲;electron—电子;gas mask—防毒面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7世纪英语新词的出现与哪一事件有关。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4分)
(2)从英语新词的发展与时代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趋势2 新课标理念——项目化学习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面是同学们在“诗史联谊”项目化学习中收集到的诗词,下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唐诗 宋词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满江红》 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唐诗描述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
B.杜甫的诗飘逸洒脱,他享有“诗仙”的美誉
C.宋词中可看出岳飞是抗击契丹的名将
D.两首诗词都反映了繁荣开放的社会气象
2.下边的文本框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时总结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③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唐朝的农业 B.宋朝的商业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
3.下面图片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戊戌六君子 湖北军政府 《新青年》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4.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查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它反映了我国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者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诞生。 195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1958年10月,中国第一支地空导弹营一营成立 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 2016年,中国空军出动飞机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
A.军队的综合实力居全球首位 B.经济发展促进国防建设发展
C.国防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D.国防建设与科技进步紧密相关
5.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文明古国项目化学习,他们搜集了《十二铜表法》、大竞技场、儒略历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文明古国是
A.古代希腊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6.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项目化学习中,某同学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其中“ ”处应该完善的内容是
世界 市场 的形成与发展 18 世纪中后期 至19世纪中期 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至20世纪初 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90年代后 信息时代 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结论 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
7.某校研学小组在进行某个项目化学习时,绘制了下面的图示。阅读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图示,请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呈现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2分)
(2)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1)一组同学搜集整理了下面两幅图片,准备制作卡片以进行探究学习。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们完成。(4分)
图1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图2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黄埔军校创办的主要目的: 时期: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2)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了下面大事年表。他们准备构建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展示学习成果,请你帮助他们从中选取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1935年年底,中共中央确定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年7月,七七事变。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1938年6—10月,武汉会战。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开始召开。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趋势3 全国中考新趋势——创设新情境
1.(话剧表演)在《梦回宋朝》历史短剧表演活动中,其组同学拟表演下面四个场景。据此,他们表演的剧目名称应是
*大相国寺看庙会 *瓦子里表演蹴鞠 *酒楼吃饭听唱曲 *夜市逛街看队舞
A.并立与和战 B.热闹的互市
C.繁华的都市 D.商业的繁荣
2.(帝王年谱)以下是中国古代某位帝王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667年 1684年 1685-1686年 1690-1696年 1713年
亲政 设置台湾府 下令进攻盘踞 在雅克萨的俄军 三征准噶尔部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A.该年谱采用年号纪年法 B.康熙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该帝王16世纪初亲政 D.乾隆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3.(歌曲)《长征组歌》唱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材料体现了
A.红军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C.人民群众对红军的大力支持 D.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宣传画)毛泽东曾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革命画”课程,鼓励革命战士通过宣传画来引导农民快速理解革命意义。以下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怎能受那许多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
的吸吮?》 打倒残杀北方民众的罪魁张宗昌》
A.国共合作破裂后 B.抗日战争期间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D.北伐战争期间
5.(名人日记)朱启平在日记中记载: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材料表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A.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B.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小说情节)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有这样一段情节:1943年,游击队政委杨晓冬在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俩的帮助下,打算争取伪军团长关敬陶起义。你认为以下哪一话语最有可能出现在杨政委口中
A.“反蒋、保田、保饭碗” B.“国民齐心,共革命”
C.“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航海家上呈的奏书)下图是某航海家呈给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奏书(节选)。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开辟的路线
1492年,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前往上述印度各地……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专取海路西行,即沿直至目前臣等尚不知是否有人经过之路线航行。
A.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B.可以到达好望角
C.“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D.横穿了印度洋
8.(举行辩论会)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下面为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正方:它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反方:它掠夺了无数的财富,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导致当地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A.“光荣革命” B.早期殖民掠夺
C.文艺复兴运动 D.美国独立战争
9.(电影片段)电影《雾都孤儿中有这样一个片段: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男主人公奥利弗在童工作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食不果腹,向工厂管事提出加餐的请求。这一片段旨在说明
A.殖民掠夺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B.机器化生产下资本家唯利是图
C.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争的爆发
10.(人物生平)下面一组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列宁及其贡献 D.斯大林上台的过程
11.(撰写历史小论文)某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编制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历史小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C.《论科技造福人类》 D.《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12.(图书目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目录(节选) 第三章 摆脱专制:英国、美国和法国 1.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29页 2.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与光荣革命…………………………32页 3.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36页 4.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40页 第四章 摆脱专制:德国、俄国和日本 1.德意志滞后;统一与专制的悖论:1848年德国革命……………… 46页 2.沙皇专制:“各民族的监狱”;推翻沙皇制度:1917年革命…… 52页 3.日本幕府制与西欧封建制;明治维新:建立统一的日本 ………… 58页
注:书中所指的“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立的过程,它包含整体的社会变动。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分)
(2)根据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趋势4 全国中考新趋势——小切口命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初步形成了全国铁路网络。铁路属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具有较强的文化信息输送和传播功能,它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思潮,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在两者的激烈碰撞中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到了民国,新式交通在大城市中日益发展,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旧式交通则因自身的不合时宜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广大农村仍以旧式交通为主。
——摘编自李伟智主编《军阀混战的时代—民国》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交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该特点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主题。(2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创办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诉
1863年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年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年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藩
技术学堂 1867年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年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并概括其特征。(4分)
材料二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教师总数从1978年的899.4万人增加到1992年的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978年的16.5万人增加到1992年的60.4万人。1978年,我国科技人员总数才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1759.7万人。
——摘编自罗洪铁、王丽《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后我国人才建设的时代背景,并归纳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人才建设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2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减租减息政策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承认不反对抗日的地主、富农等是抗日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保有一定的地位和利益,这样就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提出的必要性。(4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没有采取有些人提出的“和平土改”,即不要发动群众斗争,只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意见。坚持依靠农民,发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土地的群众路线。为了发动群众,每年派出约30万人的土改工作队,并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这样就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土地改革的前提条件。(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2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对臣民甚至更专横、更苛求。他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内涵,并说明“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6分)
(2)根据材料,概括上述材料中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基本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同中国一样,19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与世隔绝,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日本同西方世界的联系。1854年2月,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了《神奈川条约》。条约规定,开放港口;向美国失事船员提供适当的待遇并将他们护送回国;答应给予美国以最惠国待遇。西方国家的入侵促使德川幕府倒台。……日本新的领导人明确规定:在教育方面,实施义务初等教育;在军事方面,废除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在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征募了一支陆军部队,在英国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小支海军部队;在工业生产上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同时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的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叶以来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的表现。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6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女性参加工作情况(部分)
行业 人数(人)
纺织业 635 000
服装业 491 000
采矿业 11 000
金属业 36 000
注: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约为1.07亿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2万人。除上表列出的行业外,造纸、印刷、食品、水泥、玻璃等行业也雇用了一部分女工。
——摘编自《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1年英国女性参加工作情况的特点。(4分)
材料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妇女带来新的发展空间……1848年英国出现全国妇女宪章协会,加快了妇女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到19世纪末,妇女外出工作已经很普遍,出现了不少女教师、女医生,甚至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加地方事务的管理。
——摘编自莘子《工业革命与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英国女性参加工作情况有何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英国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6分)
参考答案
趋势1 新课标理念——跨学科主题学习
1 C【解题思路】材料意在强调国君应了解各地情况,而且要派信任的人去了解各地民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选C。
2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北宋状元”“曾打算让他‘由文换武’”“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贻羞于阀阅”可知,北宋状元陈尧咨的母亲不允许其从事武职,认为从武有辱门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故选D。
3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提炼出来的历史信息包括:辛亥革命废除了帝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战乱不休,民众担心帝制再次出现。由此可知,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B正确。
4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歌曲反映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故选B。
5 A【解题思路】图片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地图内容反映的是美洲被“发现”之前的世界。故选A。
6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science’这一单词才正式出现,而且具有了‘科学’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选A。
7 B【解题思路】由题干中“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判断出,这些革命指的是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最大的公约数”指的是三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共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美国独立战争反抗的是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因此,A、C、D不属于它们的共性。三者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B。
8 C【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这首歌曲反映出当时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选C。
9【参考答案】(1)主要目的:商业盈利;学术交流;赈灾筹款;教育调研。(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历史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2分)历史意义:有利于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筹集资金支援抗战事业;有利于鼓舞军民争取抗战胜利,振奋人心。(任答一点,2分)
(3)认识:艺术创作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艺术作品可以作为史料见证历史变迁。(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0【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2分)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示例:英语新词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如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的白炽灯泡、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等,而与此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出现在英语中。
综上,英语词汇的发展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息息相关,英语新词的出现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8分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3-5分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趋势2 新课标理念——项目化学习
1 A
2 D【解题思路】依据文本框中文字信息“商帮形成”“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回归教材可知,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当时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D。
3 B
4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我国空军、海军等从建立到强大,反映了我国国防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C正确。
5 C【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故选C。
6 B
7【参考答案】(1)17世纪80年代。(2分)
(2)示例: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英国、法国长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民主共和制。因此,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8分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3-5分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8【参考答案】(1)目的;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大革命作准备。(2分)历史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分)
(2)示例: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民大革命期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27-1937年,国共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致使日本帝国主义有机可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团结御侮,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了合则两利。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8分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3-5分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趋势3 全国中考新趋势——创设新情境
1 C
2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帝王是清朝康熙帝,材料中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正确。该年谱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排除A;康熙帝在17世纪亲政,排除C;材料与乾隆皇帝无关,排除D。
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红军都是钢铁汉”“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可知,材料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故选D。
4 D【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革命画”旨在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由“土豪”“劣绅”“军阀”“张作霖”等词语可知,宣传画旨在动员农民反抗军阀、劣绅。故选D。
5 A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A正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的是遵义会议,排除B;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是新中国成立,排除C;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D。
6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943年”“游击队”等信息可知,小说的背景是中国抗日战争,C正确。A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时的口号;B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D是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口号。
7 C 【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西班牙”“1492年”“专取海路西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选C。
8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导致了殖民地国家的贫穷与落后,B正确。
9 B【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在童工作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知,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化生产下资本家唯利是图。故选B。
10 C【解题思路】四幅漫画描绘的主要事件依次是列宁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去世,由此可知,这一组漫画反映的主题是列宁及其贡献。故选C。
1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编制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可知,材料反映出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争相发展科技。故选B。
12【参考答案】(1)发展趋势:民主取代专制,迈向现代化。(2分)
(2)示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都为本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颁布,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2个或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6-8分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3-5分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趋势4 全国中考新趋势——小切口命题
1【参考答案】(1)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特点:新旧并存,交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分)原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西方文明的传播程度不同;中国各地思想解放程度具有差异性。(任答一点,2分)
(3)中国近代交通的近代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 【参考答案】(1)日的:为了洋务的需要,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分)特征:新式学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分)
(2)背景: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任答一点,2分)影响: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任答一点,2分)
(3)启示:人才建设要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才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人才建设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参考答案】(1)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2分)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峙转向合作;为了团结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现全民族抗战。(任答一点,2分)
(2)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分)
(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参考答案】(1)自由;法治;平等;民主。(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颁布并实施《拿破仑法典》。(任答一点,2分)
(2)观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打击封建势力的同时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5【参考答案】(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由封建幕府统治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沦为半殖民地到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由被侵略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任答两点,4分)
(2)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中国;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任答两点,4分)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要坚持改革开放。(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6【参考答案】(1)参加工作的女性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女性工作的行业集中在纺织业和服装业;女性从事的行业较为广泛。(任答两点,4分)
(2)女性外出工作的情况更为普遍;女性开始参与地方事务管理。(4分)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任答一点,2分)
()
第三部分 命题趋势创新练
趋势 1 新课标理念——跨学科主题学习
1.(跨学科·语文)《荀子·君道》记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
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
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刺史制度 B.设立太尉
C.设立御史大夫 D.设立丞相
2.(跨学科·语文)陈尧咨是北宋状元,射术高超,宋真宗曾打算让他“由文换
武”,当他与母亲商议时,其母大怒:“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
汝欲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这个故事说明了
A.北宋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宋代武将待遇高于文官
C.宋代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重文轻武政策影响深远
3.(跨学科·语文)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
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
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
回来呢!”这反映了
A.大众都对改良持消极态度 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
4.(跨学科·音乐)20世纪 50年代,松花江地区广泛流传着一首歌曲《啥人养
活啥人》,歌曲唱道:“半夜睏五更起,车水坌地全要用力气啊。地主勿种地呀,
仓间堆满上白米啊……地主勿做工啊,住在高楼洋房里啊。”这首歌曲反映的情
况在全国大陆基本结束是在
A.1949 年 10月 B.1952 年底
C.1953 年 6月 D.1956 年底
5.(跨学科·地理)下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
A.有可能绘制的是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世界
B.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
C.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
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
21 世纪教育网()
6.(跨学科·英语)在英文单词中,最早是没有一个专用词汇来表示“科学”
的。直到 19世纪中叶以后,“science”这一单词才正式出现,而且具有了“科
学”的含义。与“science”这一英文词汇的出现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电力的广泛使用
C.信息时代的来临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跨学科·数学)有学者认为,17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资产阶
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相互影响。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
诉求或“人权”的伸张。这里“最大的公约数”是指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D.反对殖民主义者的压迫
8.(跨学科,音乐)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一首歌曲这样唱,“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 再加上一个 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
我们掌握了大权,USA 变成 USSA(注:USA指的是美国,USSA指的是美国变成了
苏维埃政权)”。歌曲反映出当时
A.新政的实施使美国逐渐度过了危机
B.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农民的处境
C.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D.新政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9.(跨学科·美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美术馆事业发展年表(部分)
1906年 “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业会”:在“制造业”中设美术类一项,销
售所得银数高达 4 729 720两,钱数为 1 780 000钏
1908年 “广东图画展览会”:本会专以会集美术界同仁研究图画进步为宗
旨。“河南美术赈灾展览会”:以一隅之地,数日间集资千数百金
1913年 江苏举办的“全省儿童艺术展览会”:藉以考察儿童之性能,而为研
究教育之根本
——摘编自《美术馆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美术展览会开办的主要目的。(4分)
21 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图 1 1931年救济国难书画 图 2 七七抗战一周年抗敌
展览会展品:何香凝《松·菊》 木刻画展展品:力群《抵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展会开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
举办这些画展的历史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艺术发展与历史变迁关系的认识。(2分)
10.(跨学科·英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不同时期的英语新词
组别 时期 新词
1组 15—17世纪 potato; banana; maize
2组 19世纪后期 telephone; telegraph; electron
3组 20世纪初 tank; machine gun; gas mask
(注:maize—玉米,原产地美洲;electron—电子;gas mask—防毒面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17世纪英语新词的出现与哪一事件有
关。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4分)
(2)从英语新词的发展与时代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予
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21 世纪教育网()
趋势 2 新课标理念——项目化学习
1.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面是同学们在“诗史联谊”项目化学习中
收集到的诗词,下面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唐诗 宋词
《忆昔》 《满江红》
杜甫 岳飞
忆昔开元全盛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小邑犹藏万家室。 ……
稻米流脂粟米白,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公私仓廪俱丰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唐诗描述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
B.杜甫的诗飘逸洒脱,他享有“诗仙”的美誉
C.宋词中可看出岳飞是抗击契丹的名将
D.两首诗词都反映了繁荣开放的社会气象
2.下边的文本框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时总结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
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③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唐朝的农业 B.宋朝的商业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
3.下面图片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
研究的主题是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戊戌六君子 湖北军政府 《新青年》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21 世纪教育网()
4.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查阅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
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它反映了我国
1949年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者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
诞生。
1954年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1958年 10月,中国第一支地空导弹营一营成立
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陆海空联合演习
2016年,中国空军出动飞机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
A.军队的综合实力居全球首位 B.经济发展促进国防建设发展
C.国防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D.国防建设与科技进步紧密相关
5.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文明古国项目化学习,他们搜集了《十二铜表法》、大
竞技场、儒略历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文明古国是
A.古代希腊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6.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项目化学习中,某同学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
其中“ ”处应该完善的内容是
世界 18 世纪中后期 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市场 至 19世纪中期
的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成与 至 20世纪初
发展 20世纪 90年代后 信息时代 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结论 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科技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
21 世纪教育网()
7.某校研学小组在进行某个项目化学习时,绘制了下面的图示。阅读图片,完
成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图示,请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呈现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
(2分)
(2)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21 世纪教育网()
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
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1)一组同学搜集整理了下面两幅图片,准备制作卡片以进行探究学习。请按
照要求帮助他们完成。(4分)
图 1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图 2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 时期:国共十年对立时期
黄埔军校创办的主要目的: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2)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了下面大事年表。他们准备构建事件之间的联
系以展示学习成果,请你帮助他们从中选取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观点,加以论
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1927年 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35年年底,中共中央确定了建立
1927年 9月,秋收起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1年 9月,九一八事变。 1937年 7月,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1937年 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 1938年 6—10月,武汉会战。
击战争。 1945年 4月,中共七大开始召开。
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 1945年 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1945年 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35年 10月,吴起镇会师。
21 世纪教育网()
趋势 3 全国中考新趋势——创设新情境
1.(话剧表演)在《梦回宋朝》历史短剧表演活动中,其组同学拟表演下面四个
场景。据此,他们表演的剧目名称应是
*大相国寺看庙会 *瓦子里表演蹴鞠 *酒楼吃饭听唱曲 *夜市逛街看队舞
A.并立与和战 B.热闹的互市
C.繁华的都市 D.商业的繁荣
2.(帝王年谱)以下是中国古代某位帝王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667年 1684年 1685-1686年 1690-1696年 1713年
亲政 设置台湾府 下令进攻盘踞 三征准噶尔部 册封五世班禅为
在雅克萨的俄军 “班禅额尔德尼”
A.该年谱采用年号纪年法 B.康熙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该帝王 16世纪初亲政 D.乾隆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3.(歌曲)《长征组歌》唱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
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材料体现了
A.红军长征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C.人民群众对红军的大力支持 D.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宣传画)毛泽东曾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革命画”课程,鼓励
革命战士通过宣传画来引导农民快速理解革命意义。以下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怎能受那许多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
的吸吮?》 打倒残杀北方民众的罪魁张宗昌》
A.国共合作破裂后 B.抗日战争期间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D.北伐战争期间
21 世纪教育网()
5.(名人日记)朱启平在日记中记载:1945年 9月 2日上午 9时 10分,我在日
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 70年来的奇耻大辱。材料表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
A.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B.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6.(小说情节)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有这样一段情节:1943年,游击队政
委杨晓冬在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俩的帮助下,打算争取伪军团长关敬陶起
义。你认为以下哪一话语最有可能出现在杨政委口中
A.“反蒋、保田、保饭碗” B.“国民齐心,共革命”
C.“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航海家上呈的奏书)下图是某航海家呈给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奏书(节选)。
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开辟的路线
1492 年,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前往上述印度各地……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
径……专取海路西行,即沿直至目前臣等尚不知是否有人经过之路线航行。
A.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B.可以到达好望角
C.“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D.横穿了印度洋
8.(举行辩论会)某班同学举行辩论会,下面为双方辩手的观点。据此判断,该
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正方:它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 反方:它掠夺了无数的财富,给殖民地
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 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导致当地长期
渐形成。 的贫困与落后。
A.“光荣革命” B.早期殖民掠夺
C.文艺复兴运动 D.美国独立战争
9.(电影片段)电影《雾都孤儿中有这样一个片段:19世纪 30年代的英国,男
主人公奥利弗在童工作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因食不果腹,向工厂管事提出加
餐的请求。这一片段旨在说明
A.殖民掠夺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B.机器化生产下资本家唯利是图
C.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争的爆发
21 世纪教育网()
10.(人物生平)下面一组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列宁及其贡献 D.斯大林上台的过程
11.(撰写历史小论文)某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 年,
苏联发射东方 1号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
惊,马上着手编制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 年,美国发射阿波罗 11号宇宙飞
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历史小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A.《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C.《论科技造福人类》 D.《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12.(图书目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目录(节选)
第三章 摆脱专制:英国、美国和法国
1.经济起飞的条件,专制王权的束缚作用………………………………29 页
2.摆脱专制的首次尝试:英国革命与光荣革命…………………………32 页
3.美洲的特殊性:美国独立与美国宪法…………………………………36 页
4.法国强大的专制制度,推翻专制的革命大风暴………………………40 页
第四章 摆脱专制:德国、俄国和日本
1.德意志滞后;统一与专制的悖论:1848年德国革命……………… 46 页
2.沙皇专制:“各民族的监狱”;推翻沙皇制度:1917年革命…… 52 页
3.日本幕府制与西欧封建制;明治维新:建立统一的日本 ………… 58 页
注:书中所指的“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立的过程,
它包含整体的社会变动。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21 世纪教育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分)
(2)根据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加
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21 世纪教育网()
趋势 4 全国中考新趋势——小切口命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 20世纪 20年代末,中国初步形成了全国铁路网络。铁路属于现代
化的交通工具,具有较强的文化信息输送和传播功能,它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思
潮,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在两者的激烈碰撞中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文
化的变迁。
——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到了民国,新式交通在大城市中日益发展,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
旧式交通则因自身的不合时宜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广大农村仍以旧式交通
为主。
——摘编自李伟智主编《军阀混战的时代—民国》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交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该特
点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主题。(2分)
21 世纪教育网()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简表
类别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创办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年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诉
1863 年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年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年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藩
技术学堂 1867 年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年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并
概括其特征。(4分)
材料二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 年,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教师总数从
1978 年的 899.4 万人增加到 1992 年的 1036.7 万人,高校毕业生由 1978 年的
16.5万人增加到 1992 年的 60.4万人。1978年,我国科技人员总数才 435.68 万
人,到 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 1759.7万人。
——摘编自罗洪铁、王丽《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78 年以后我国人才建设的时代背景,
并归纳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人才建设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2分)
21 世纪教育网()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减租减息政策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减轻了地主对农民
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承认不反对抗日的地主、
富农等是抗日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保有一定的地位和利益,这样
就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这一政策提出的必要性。(4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没有采取有些人提出的“和平土改”,即不要发动群众斗争,
只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意见。坚持依靠农民,发
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土地的群众路线。为了发动群众,每年派出
约 30 万人的土改工作队,并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这样就保证
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我国开展土地改革的前提条件。(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2
分)
21 世纪教育网()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04 年 12 月 2 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
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拿
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
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
维新。……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
的。……拿破仑对臣民甚至更专横、更苛求。他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
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内涵,并
说明“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6分)
(2)根据材料,概括上述材料中关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基本观点。综合上述材
料,谈谈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分)
21 世纪教育网()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同中国一样,19世纪中叶以前一直与世隔绝,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
了日本同西方世界的联系。1854 年 2 月,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了《神奈川条约》。
条约规定,开放港口;向美国失事船员提供适当的待遇并将他们护送回国;答应
给予美国以最惠国待遇。西方国家的入侵促使德川幕府倒台。……日本新的领导
人明确规定:在教育方面,实施义务初等教育;在军事方面,废除旧时的封建征
兵制,在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征募了一支陆军部队,在英国人的指导下建立
了一小支海军部队;在工业生产上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同时注意支持重工业
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到 1899 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的所有
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
国家。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 19世纪中叶以来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的表现。综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谈谈日本近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6分)
21 世纪教育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女性参加工作情况(部分)
行业 人数(人)
纺织业 635 000
服装业 491 000
采矿业 11 000
金属业 36 000
注:1851 年英国女性人口约为 1.07 亿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 283.2 万人。
除上表列出的行业外,造纸、印刷、食品、水泥、玻璃等行业也雇用了一部分女
工。
——摘编自《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851年英国女性参加工作情况的特点。(4分)
材料二 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妇女带来新的发展空间……1848年英国出现全国妇
女宪章协会,加快了妇女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到 19 世纪末,妇女
外出工作已经很普遍,出现了不少女教师、女医生,甚至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
会的委员,参加地方事务的管理。
——摘编自莘子《工业革命与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英国女性参加工作情况有何变化。综合
上述材料,概括推动英国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6分)
21 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趋势 1 新课标理念——跨学科主题学习
1 C【解题思路】材料意在强调国君应了解各地情况,而且要派信任的人去了解
各地民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
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选 C。
2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北宋状元”“曾打算让他‘由文换武’”“父子
以文章立朝为名臣……贻羞于阀阅”可知,北宋状元陈尧咨的母亲不允许其从事
武职,认为从武有辱门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有
关。故选 D。
3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提炼出来的历史信息包括:辛亥革命废除了帝
制,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战乱不休,民众担心帝制再次出现。
由此可知,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B正确。
4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歌曲反映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剥。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到 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消灭了地主阶级。故选 B。
5 A【解题思路】图片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地图内容反映的是美洲被“发现”
之前的世界。故选 A。
6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直到 19世纪中叶以后,‘science’这一单词才正
式出现,而且具有了‘科学’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工业革命有关,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选 A。
7 B【解题思路】由题干中“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资产阶级革
命”可以判断出,这些革命指的是 1640-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和 1789 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最大的公约数”指的是三者最
重要的共同点(共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
宪制;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美国独立战争反抗的是英国殖民者的压
迫。因此,A、C、D不属于它们的共性。三者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
B。
8 C【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21 世纪教育网()
的模式,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这首歌曲反映出当时一些
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故选 C。
9【参考答案】(1)主要目的:商业盈利;学术交流;赈灾筹款;教育调研。(4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历史背景: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日
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2分)历史意义:有利于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筹集资金支
援抗战事业;有利于鼓舞军民争取抗战胜利,振奋人心。(任答一点,2 分)
(3)认识:艺术创作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艺术作品可以作为史料见证历史变迁。
(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0【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2分)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大西
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示例:英语新词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
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如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的白炽灯泡、卡
尔·本茨发明的汽车等,而与此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出现在英
语中。
综上,英语词汇的发展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息息相关,英语新
词的出现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 6-8分
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 3-5分
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趋势 2 新课标理念——项目化学习
1 A
2 D【解题思路】依据文本框中文字信息“商帮形成”“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民
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回归教材可知,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21 世纪教育网()
当时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徽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 D。
3 B
4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我国空军、海军等从建立到强大,
反映了我国国防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C正确。
5 C【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
二铜表法》;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
的历法,称“儒略历”。故选 C。
6 B
7【参考答案】(1)17 世纪 80年代。(2分)
(2)示例: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
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颁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英国、法国长
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法国大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民主共和制。因此,从专制到民主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 6-8分
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 3-5分
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8【参考答案】(1)目的;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大革命作准备。(2 分)
历史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分)
(2)示例: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民大革命期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27-1937年,国共双方
21 世纪教育网()
处于敌对状态,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致使日本帝国主
义有机可乘。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团结御侮,1945年 8月 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
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了合则两利。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 6-8分
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 3-5分
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趋势 3 全国中考新趋势——创设新情境
1 C
2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帝王是清朝康熙帝,材料中的一
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正确。该年谱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排除
A;康熙帝在 17世纪亲政,排除 C;材料与乾隆皇帝无关,排除 D。
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红军都是钢铁汉”“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
志越坚”可知,材料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故选 D。
4 D【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革命画”旨
在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由“土豪”“劣绅”“军阀”“张作霖”等词语可知,
宣传画旨在动员农民反抗军阀、劣绅。故选 D。
5 A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信息“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 70 年来的奇耻大
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A正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的
是遵义会议,排除 B;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是新中国成立,排除 C;
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 D。
6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943 年”“游击队”等信息可知,小说的背景是
中国抗日战争,C正确。A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时的口号;B是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D是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口号。
7 C 【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西班牙”“1492 年”“专取海路西行”。
21 世纪教育网()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 年 8 月,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哥伦布率领船队从西
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
“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选 C。
8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早期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导致了殖民地国家的贫穷与落后,B
正确。
9 B【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在童工作坊从
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知,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化生产下资本家唯利是图。故选
B。
10 C【解题思路】四幅漫画描绘的主要事件依次是列宁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列
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去世,由此可知,这一组
漫画反映的主题是列宁及其贡献。故选 C。
1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1961 年”“苏联发射东方 1 号宇宙飞船……美
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编制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 年”可知,材料
反映出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争相发展科技。故选 B。
12【参考答案】(1)发展趋势:民主取代专制,迈向现代化。(2分)
(2)示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
统治,这都为本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中,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颁布,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
言》和 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
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工
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准 6-8分
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基 3-5分
21 世纪教育网()
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趋势 4 全国中考新趋势——小切口命题
1【参考答案】(1)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中
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特点:新旧并存,交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分)原因:中国近代社会发
展具有不平衡性;西方文明的传播程度不同;中国各地思想解放程度具有差异性。
(任答一点,2分)
(3)中国近代交通的近代化: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任答一点,2 分,其
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 【参考答案】(1)日的:为了洋务的需要,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2 分)特
征:新式学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分)
(2)背景: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三
次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任答一点,2分)影响: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进步,推
动经济发展;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任答一点,2分)
(3)启示:人才建设要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才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求;人才建设能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
3【参考答案】(1)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2分)随着日本侵华不断
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峙转向合作;为了团结
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而实现全民族抗战。(任答一点,2分)
(2)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2 分)新民主
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分)
(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参考答案】(1)自由;法治;平等;民主。(4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颁布并实施《拿破仑法典》。(任答一点,2分)
(2)观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打击封建势力的同时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
的利益。(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应该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一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5【参考答案】(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由封建幕府统治到走上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由沦为半殖民地到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由被侵略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
的道路。(任答两点,4分)
(2)1894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中国;1900 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北
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任答两点,4分)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注重引进
先进技术;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要坚持改革开放。(任答一点,2 分,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亦可)
6【参考答案】(1)参加工作的女性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女性工作的
行业集中在纺织业和服装业;女性从事的行业较为广泛。(任答两点,4 分)
(2)女性外出工作的情况更为普遍;女性开始参与地方事务管理。(4分)工业
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任答一点,2 分)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