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贵州 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历史 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选习题(教师版+学生版)

2023贵州 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历史 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选习题(教师版+学生版)

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2022·昆明中考)1915年后,各地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 )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2022·云南中考)如图所示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B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3.(2022·十堰中考)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以下属于其内容的是 ( D )
①推行文学革命
②高举“自强”“求富”大旗
③呼吁变法图强
④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2·遵义模拟)绘制历史思维导图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概念。下列关于图中①说法错误的是 ( D )
中国近代化进程
A.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它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它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的作用
D.它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5.(2022·黔南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时说道:“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C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6.(2022·贵阳中考)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B )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
7.(2022·河北中考)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 ”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D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8.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 C )
A.“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2022·温州中考)1919-1922年,国内外出版了89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在确知出版地点的78种书籍中,有59种出版于上海。这反映了 ( D )
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
B.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以求自强
C.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
10.(2022·广东中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11.(2022·内江中考)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 A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2·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西方各类书籍统计表
时间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其他
1860- 1899年 22.16% 29.19% 40.54% 8.11%
1902- 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相应地形成了各类社会思潮。一方面,这些社会思潮促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另一方面,这些社会运动又反作用于社会思潮,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力度。
——摘编自王云鹏《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
历史演变及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答:由自然科学占优势到社会生活占优势。由重点学习西方器物到重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报》和《青年杂志》分别与哪两次近代化运动有关,分析这两本杂志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答: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科学思潮——五四运动——社会主义思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答:相辅相成。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主流。第十一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2022·昆明中考)1915年后,各地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2022·云南中考)如图所示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3.(2022·十堰中考)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以下属于其内容的是 ( )
①推行文学革命
②高举“自强”“求富”大旗
③呼吁变法图强
④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2·遵义模拟)绘制历史思维导图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概念。下列关于图中①说法错误的是 ( )
中国近代化进程
A.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它使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它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的作用
D.它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5.(2022·黔南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时说道:“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6.(2022·贵阳中考)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
7.(2022·河北中考)1920年7月,一些日本议员针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留日学生问题,在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之质询书》中说:“来日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们归国之后,多成为排日论者……对此现状,政府将采何种方针 ”由以上材料可见,五四运动 ( )
A.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
B.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抵制
C.引发了留日学生的归国浪潮
D.激发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情感
8.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 )
A.“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2022·温州中考)1919-1922年,国内外出版了89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在确知出版地点的78种书籍中,有59种出版于上海。这反映了 ( )
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
B.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以求自强
C.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
10.(2022·广东中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11.(2022·内江中考)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 )
A.民主革命纲领 B.党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权 D.工农武装割据
二、材料分析题
12.(2022·贵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西方各类书籍统计表
时间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其他
1860- 1899年 22.16% 29.19% 40.54% 8.11%
1902- 1904年 61.02% 21.09% 10.55% 7.34%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相应地形成了各类社会思潮。一方面,这些社会思潮促进了社会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另一方面,这些社会运动又反作用于社会思潮,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思潮的影响范围和力度。
——摘编自王云鹏《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
历史演变及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报》和《青年杂志》分别与哪两次近代化运动有关,分析这两本杂志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科学思潮——五四运动——社会主义思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