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四校联考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梅州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16 BDCDB AAABC CACBD D
17.【答案】(14分)
(1)共性:区域大国;国力强盛;百姓安乐;具有神话色彩。(6分)
(2)渠道:外交官员(张骞、甘英)的出使记载;来华罗马商人的述说;西域之人转述(辗转获得);猜测想象。(8分)
18.【答案】(12分)
(1)积极影响: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加强了雅典公民的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6分)
(2)措施:以间接民主取代直接民主;议会(代议机关)行使立法权力;借助分权,实现权力机构相互制约与平衡。(6分)
19.【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2分)
阐释:18世纪六十年代下半期,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8分)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2分)
20.【答案】(14分)
(1)成就:对法国“积极教育”等教育思想进行继承和创新;将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运用于教育,完善了教育学理论体系;以人为本的论述方式,丰富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留下了众多理论著述。(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时代背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不断发展;法国封建统治对人性的束缚;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壮大;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近代传媒业及出版业的发展。(8分,答出三点即可)梅州市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B.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C.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D.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2.古代埃及神化法老并设官员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古代印度以严格的种姓制度进行社会治理;古代希腊则出现了众多城邦,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早期世界文明不同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源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的时间不同 B.宗教信仰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别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被人为隔断 D.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3.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
A.宣扬君权神授 B.实行依法治国 C.实行专制制度 D.积极对外扩张
4.以下两图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日本具有同西欧较为相似的社会形态,对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君主都掌握着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B.都通过层层分封强化了专制
C.都以封建小农经济作为经济基础 D.都存在责权对等的主从关系
5.788年,朝鲜设立了“读书三品科”制度,即“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者,超擢用之”。该制度的设立(  )
A.使儒学开始在朝鲜传播 B.反映出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C.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提升了朝鲜官僚的执政能力
6.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B.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C.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 D.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7.美洲某文明古国鼎盛时期,王是统治全国的专制君主。其下,是由四个行政区的最高长官“苏尤约克阿普”组成的理事院。再下是统辖四万人的军区。下述表述符合该文明古国社会状况的还有(  )
A.各政区下按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 B.政府编制人口调查表以均分田粮
C.政府大力灭绝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D.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以扩大外贸
8.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中央设各部大臣,分掌财政、宗教等事务,全国分为4个行省和几个商业特区。中央各部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据此可知,当时桑海(  )
A.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B.借助宗教巩固政权
C.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D.鼓励发展商业生产
材料内容插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西壁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②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9.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①对揭示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动机极具价值,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与教材观点冲突,需通过其他史料进行辨析,进一步求证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10.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图书馆、贵族图书馆、私人图书馆、教会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悄然诞生。图书的生产从抄写转为印刷,功能由重收藏转变为重利用;古代经典和世俗作品增多,藏书丰富并允许公众借阅。这(  )
A.体现出欧洲实现了教育普及 B.打破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11.如表为1501—1600年美洲输入欧洲的白银数量(单位:吨)。这一状况(  )
A.是欧洲商品输出的结果 B.表明美欧经济联系加强
C.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D. 推动了美洲社会的发展
12.马丁 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  )
A.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天主教会的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 将人们从宗教中彻底解放出来
13.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批判了教会的腐败 B.强调社会公平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14.“1871年5月25日,当国民自卫军的战士放弃水堡街的街垒时,突然有一群妇女冲出来接替他们。她们稳稳地端着枪,口里高喊着:‘公社万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5.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演示文本。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D.“蒸汽时代”的到来
1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序言)中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多次因现实问题的变化暂缓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反复地调整 B.完整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C.坚持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二、非选择题:4道题。共52分,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秦国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呈现始于两汉,魏晋之际达于极致。《后汉纪》《后汉书》等记载的大秦:大秦国一名黎轩,“在海西”,为西域诸国之一,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棁栭,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谷食常贱,国用富饶,而无盗贼寇警。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其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确居处,几于日所入也。我们不难发现,与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稍加比对,汉晋中国依据间接获得的罗马信息而建构的大秦形象存在明显异化和严重变形。
——摘编自庞乃明《亦真亦幻大秦国: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
材料二
在古代西方人憧憬的超远国土中,“丝绸之国”似乎是他们尤为钟情的对象。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认为,“从东方出发,人们在亚洲遇到的第一批人就是印度民族、赛里斯人和斯基泰人。赛里斯人住在临近东海岸的中心”。思想家卢西安宣称,“赛里斯人甚至可达300岁的高龄,有人说整个赛里斯民族以喝水为生。”史学家马塞里努斯认为,“塞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气候温和,空气清洁,舒适卫生。赛里斯人习惯俭朴,喜安静读书以度日,不喜多与人交游,物产丰富,无求于他人。虽随时愿将货物售于他人,然绝不自他人有所购买也。”直到13世纪末,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问世,为西方人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之前,中国形象始终停留在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阶段。
——摘编自邹雅艳《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形象的共性。(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中国”获取罗马帝国形象的可能渠道。(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变了由血缘关系组建部落的方式,按地域重新划分了十个部落。他从每个部落中选出五十名成员,组成五百人议事会,替代了原来的四百人议事会。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由年满二十岁的男性公民直接参加。每次公民大会都要审核城邦官员的工作,然后讨论国防、粮食供应等议题。在司法审判方面,每年须选出六千名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登记为陪审员,然后再依据案件性质,从中抽选出二百名、四百名、五百名陪审员作为法官审理案件,以杜绝徇私舞弊行为。到公元前500年时,雅典已经形成了民主政治,但民粹暴政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王莉敏《论雅典民主时期战神山议事会的职能变迁》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分成三个部门——立法机构的国会,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机构和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三个部门互相“制约”。不仅如此,由诸州议会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即国会的上议院,时刻制约着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的众议院。而赋予各州在参议院同等的代表权,目的是让小州去制约在众议院中有许多代表名额的大州。
——摘编自【美】海斯等《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宪法是如何使现代美国政制突破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的。(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世安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中指出: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年7.8万人;而到了1811—1820年间,又上升到每10年21.4万人;在1821—1830年,更达到每10年26.7万人。这种转移的速度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齐世荣在《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指出: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也是人类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学家之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人本性善论和感觉论,而法国当时一度盛行的“积极教育”成为卢梭萌发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直接现实动力。卢梭倡导归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教育,以实现培养自然的自由人之目标,主张对15~20岁的青年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博爱教育”,青年的主要特征是“性情的变化,频繁的愤怒,心灵的不断激动,使得孩子难以管理”,集中体现为“反对被控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爱弥儿》著作中,散见于《忏悔录》《波兰政府论·教育章》以及《新爱洛漪丝》等著作。
——摘编自尹达《论卢梭“博爱”青年教育观及其实现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作为教育学家的主要成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成为“最伟大的教育学家之一”的时代背景。(8分)

广东省梅州市四校联考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