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贵州 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历史 第十二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精选习题(教师版+学生版)
第十二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2022·温州中考)如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 C )
如表: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C.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2.“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获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A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22·吉林中考)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 C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4.(2022·南充中考)南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片红色土地,是朱德、张澜、罗瑞卿等一代伟人和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件与朱德有关的是 ( A )
A.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B.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参加谈判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军长
5.(2022·荆州中考)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A )
A.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
6.(2022·遵义模拟)毛主席:攻占长沙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应改变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这一转变 ( B )
A.毛主席彻底放弃了大城市
B.是毛主席把革命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表现
C.毛主席一直以来的思想
D.毛主席认真分析了国际形势
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下列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D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8.(2022·赤峰中考)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A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的建设
9.某校以“百年历程”为题筹办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图片展。下列对中共中央在如图所示会址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解说,正确的是
( C )
A.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D.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0.(2022·昆明中考)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1935年5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 C )
A.强渡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1.(2022·东营中考)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整理出如下所示表格,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C )
时间 关键词
1934年 战略转移
1935年 转折点
1936年 转危为安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12.(2022·遵义模拟)红军高唱《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表现了战士们 ( A )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团结革命精神
D.助人为乐革命精神
13.(2022·贵阳模拟)“它的胜利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进军。”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B )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红军长征
C.全民族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
14.(2022·遵义模拟)某公众号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活动中,推送了一期红色文化旅游专题,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D )
①论文:《论沙滩文化精神》
②图片:《娄山关大捷》
③地图:《四渡赤水路线图》
④视频:《一盏马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2·南宁中考)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C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2·重庆中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某中学以“致青春”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树理想·勇攀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作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与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集中体现了这一理想的光辉著作。
答:理想: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著作:《共产党宣言》。
任务二 【逐潮流·探新路】
以下为杨老师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为同学们整理的资料卡。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 1919年 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 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2年 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 年初,考察湖南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 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 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1930年 总结斗争经验,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等多部重 要著作,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根据资料卡,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得出他能够作出贡献的原因。
答:贡献:实践上,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理论上,总结斗争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原因: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实践;在革命斗争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对革命斗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任务三 【担使命·创未来】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综上,作为新时代青年,谈谈你的认识。
答:认识:树立远大理想;顺应时代潮流;把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第十二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2022·温州中考)如表毛泽东的主要履历折射出 ( )
如表: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五四运动拯救民族危亡
C.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2.“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获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22·吉林中考)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4.(2022·南充中考)南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片红色土地,是朱德、张澜、罗瑞卿等一代伟人和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事件与朱德有关的是 ( )
A.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B.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参加谈判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军长
5.(2022·荆州中考)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 )
A.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
6.(2022·遵义模拟)毛主席:攻占长沙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应改变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这一转变 ( )
A.毛主席彻底放弃了大城市
B.是毛主席把革命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表现
C.毛主席一直以来的思想
D.毛主席认真分析了国际形势
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下列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8.(2022·赤峰中考)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的建设
9.某校以“百年历程”为题筹办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大型图片展。下列对中共中央在如图所示会址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解说,正确的是
( )
A.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D.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0.(2022·昆明中考)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1935年5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 )
A.强渡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1.(2022·东营中考)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整理出如下所示表格,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
时间 关键词
1934年 战略转移
1935年 转折点
1936年 转危为安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12.(2022·遵义模拟)红军高唱《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表现了战士们 ( )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团结革命精神
D.助人为乐革命精神
13.(2022·贵阳模拟)“它的胜利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进军。”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
A.国民大革命 B.工农红军长征
C.全民族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
14.(2022·遵义模拟)某公众号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活动中,推送了一期红色文化旅游专题,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
①论文:《论沙滩文化精神》
②图片:《娄山关大捷》
③地图:《四渡赤水路线图》
④视频:《一盏马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22·南宁中考)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2·重庆中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某中学以“致青春”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树理想·勇攀登】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马克思1835年中学毕业作文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与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集中体现了这一理想的光辉著作。
任务二 【逐潮流·探新路】
以下为杨老师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为同学们整理的资料卡。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 1919年 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 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2年 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 年初,考察湖南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 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 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1930年 总结斗争经验,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等多部重 要著作,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根据资料卡,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得出他能够作出贡献的原因。
任务三 【担使命·创未来】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3)综上,作为新时代青年,谈谈你的认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