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阳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学试卷
(总分:100分;用时:75分钟;)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4章)
一、单选题:(共16小题;第1-12小题,每题2分;第13-2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B.—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重要成分 D.—定都是植物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两类生物
B.种间竞争和捕食是食物网中常见的种间关系
C.一般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3.图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一般过程,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其中W1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1和D2表示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W1是流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示中C2>D1-A2-B2-D2
C.B1和B2的能量都可能被人类利用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2/D1x100%
4.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C.城市生态系统人起主导作用,自我调节能力低,抵抗力稳定性弱
D.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5.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政策实施以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往销声匿迹的珍稀动物如华北豹(太行山林区的顶级掠食者)现身“秘境之眼”——野外红外摄像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华北豹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侵占了它们的栖息地
B.可通过样方法调查林区不同种植物的数量以评估植被恢复情况
C.利用“秘境之眼”持续观察华北豹种群可了解该地区物种丰富度
D.华北豹种群数量回升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6.某同学用苔藓、金鱼藻、铁线蕨、蚯蚓、鼠妇、蜗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块、泥土设计制作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缸,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
A.虽然加入该生态缸的成分较丰富,但按生态系统成分概括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虽然该生态缸处于密封状态,但维持缸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稳定仍需依赖外界环境
C.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当设计保证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与小动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相当
D.生态缸放置到阳光直射的位置有利于维持其稳定性
7.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余年后“绿如蓝”的太湖蓝细菌暴发,造成蓝细菌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化工行业污染,这一现象称作“水华”。下列对“水华”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
B.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
C.主要是蓝细菌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
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
9.柞蚕起源于我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因喜好食用柞树叶而得名,但在一些地区超量放养柞蚕,造成柞园植被破坏。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在放养柞蚕时需合理确定放养量;同时采取移裁适龄柞树、种植灌木类中草药、草菇及阴生植物等措施对柞园进行生态修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们通过柞蚕吐丝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柞蚕的直接价值
B.确定放养量、移栽适龄柞树等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的协调原理
C.将柞蚕养殖和渔业结合,利用柞蚕粪作鱼饲料养鱼,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通过该实例充分说明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0.如表是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几年中的麋鹿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A.由表中可以看出,麋鹿的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大
B.若自然保护区进行麋鹿放生,可能降低麋鹿的遗传多样性
C.1991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大于1990年
D.若自然保护区对外开放,有可能改变保护区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1.近年来,我国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植树种草,使得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将沙漠变为绿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种植能体现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B.沙漠变绿洲后,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处于稳态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及物种组成保持相对稳定
D.为了维持绿洲的生态平衡,应禁止对植被的砍伐
12.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态农业中物质和能量可重复循环利用
C.生态农业的建立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能实现能量多级利用
1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B.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
D.图中箭头也可以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14.为了实现人类移居月球的梦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月宫一号”实验说明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B.相比自然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C.图中各种生物都通过细胞呼吸的方式散失大量热能
D.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所以不会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15.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国宝大熊猫,目前我国建立了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但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未来100年内仍有18个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高于 50%,15个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高于9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就地保护可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B.科学家以种群为单位研究大熊猫,各大熊猫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自然保护区中物种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D.“冰墩墩”设计理念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6.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畜工程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
B.修复退化的草场可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
C.载畜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恢复和治理的重点,应继续放在减畜减压上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场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每空2分)
17.(12分)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未体现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5)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18.(13分)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__________的同化量,C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2)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1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
(3)鹰的主要食物为鼠,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5)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分析,果农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竹藤组织致信时提出,中国政府将与国际竹藤组织携手,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塑料是由石油炼制品制成,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竹子3—5年即可成林,固碳能力是杉木林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竹子可实现全竹利用,制作成的地板、家具等耐用品可长时间储存碳。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分析,竹子属于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_______________转化为有机物。
(2)除了能固碳,与塑料相比,竹子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等优点,是塑料的最佳替代品。
(3)碳足迹是指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表示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量有助于实现碳达峰。检测不同结构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包括制造、运输、施工等过程的碳排放)和固碳量结果如图,从图中可知,能实现负碳足迹的建筑是_______________,该结构建筑的应用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4)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综合题目相关的信息,竹子及其制品能缓解温室效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三个生态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②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瓶内另加少许河泥;③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数) 3 11 25
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l号和2号瓶相比,1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泥沙中含一定数量的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设计的生态瓶比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的存在对生态瓶的影响。
(4)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_号瓶作对照。
(5)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6)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城市河流中含碳有机物、无机盐(包括铵盐、磷酸盐以及重金属盐等)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某城市采用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来净化河流水质,浮床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立体生态浮床通过在浮床植物下方布置人工介质,放养水生动物,增加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多样性,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在净化河流水质时,上层水生植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提出可在上层的水生植物层种植蔬菜。请你对该建议予以评价,该建议是否可行?_________(1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塑料是一种持久性污染物,覆盖在土壤生物表面时会导致其无法正常呼吸,与其他有毒物质结合会毒害土壤生物,故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严重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分析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土壤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度的影响,则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16小题;第1-12小题,每题2分;第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B D C B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B C D B 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每空2分)
17.(12分)(1) 8
(2) 三、四、五、六 捕食和种间竞争
(3)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 垂直 (5) 物种丰富度
18.(13分)(1) 草 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2) 大于(1分)
(3) 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大,故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最多
(4) 生物种间关系 负反馈
(5) 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9.(12分)(1) 组成成分 二氧化碳(CO2)
(2) 环保无污染;成本低等
(3) 竹结构 直接
(4) 竹子及其制品能的利用可长时间储存碳,有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20.(12分)(1) 生产者
(2)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 生态瓶中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4) 3
(5) 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散射光)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
(6) 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3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长于4号瓶)
21.(11分)(1) 物种 (2) 吸收水中的无机盐
(3)不可行(1分) 水体中的重金属盐被蔬菜吸收后随食物链富集,人食用后会有害健康,所以不宜在上层的水生植物层种植蔬菜
(4) 自然状态下的土壤 微塑料覆盖过的土壤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