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的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当时已经出现(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稻谷和骨耜,这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人工栽培水稻,制作出了骨耜等农具,这可以印证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故选A项;可以印证青铜铸造的考古发现是青铜器的出土,可以印证纺织业的考古发现是石制纺轮等文物,可以印证冶铁业的考古发现是铁器等文物,稻谷是农作物,骨耜是农具,与青铜铸造、纺织业、冶铁业无关,排除B、C、D三项。
2.以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选B项;夏朝已经出现了青铜器,但无法证明出现了甲骨文,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使用的文字是小篆,汉朝时的文字是汉隶,均不是甲骨文,排除C、D两项。
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周天子赐予诸侯土地和平民,这是分封制中的授民授疆土,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定期纳贡的义务,这是分封制中规定的诸侯义务,所以图示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C项;禅让制和世袭制是首领继承制度,禅让制的特点是推举贤能的人成为首领继承人,世袭制则是依据血缘关系传承首领之位,均与图示内容无关,排除A、B两项;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地方长官为郡守、县令或县长,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D项。
4.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内容可知,孟子说仁爱的统治者在天下间罕有敌手,墨子说天下应该统一,韩非子说法令应该颁布天下,令行禁止,这说明诸子百家都认为天下应该统一,由一个统治者颁行一套法令,故选A项;材料只是说明诸子百家都认为天下应该统一,但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并没有日益趋同,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墨子和韩非子分别是墨家创始人和法家集大成者,所以材料无法说明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是在谈论天下统一,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排除D项。
5.该表内容说明秦朝( )
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
郡名 辖区
陇西郡 上封县、冀县、故道县……
辽东郡 新昌县、房县、文县……
南海郡 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D.消除了地域差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秦朝行政区划表”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设郡,郡下设县,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选C项;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主要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图表中的行政区划反映的是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不是中央政权机构,排除A项;秦朝的郡县制中,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相比分封制是削弱了地方权力,排除B项;陇西、辽东、南海分别位于秦朝的西边、东边和南边,图片无法反映郡县制的设立消除了地域差异,排除D项。
6.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这说明(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
B.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
C.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D.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可知,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通道,也是中华文明走出去的桥梁,故选C项;汉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立,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便是这一史实的证明,但材料未体现这部分内容,排除D项。
7.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原有的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B.面食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的增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少数民族的食物被汉族百姓所接受,故选A项;面食和稻米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食,材料也没有体现谁的营养价值更高,排除B项;随着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南方商品人口增多,经济的确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就是江南得到开发和建康成为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材料未体现这些内容,排除C、D两项。
8.据右表内容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人物 措施
唐太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改革税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图表反映了唐朝的三位著名帝王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对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创新,这说明制度的创新发展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故选C项;唐朝的皇权更替并不算平稳,也不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且材料无法体现唐朝皇权更替的特点,排除A项;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体现了选官方式的调整,但唐太宗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的政治制度,唐玄宗的改革税制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均与选官方式无关,排除B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尚武之风盛行,昂扬进取,对女子包容,生活习俗上兼容并包等,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D项。
9.“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卫温 C.戚继光 D.郑成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诗歌可知,张学良这首诗歌是在歌颂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诗歌说郑成功虽然违逆了投降清朝的父亲,被人称为孽子,但他仍是一个儒雅的儒生,是一个凭借着胸中大义力抗清朝的明朝孤臣,但是他最显著的功绩并不是抗清尊明,而是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故选D项;张骞的历史功绩的凿空西域,卫温的功绩是230年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戚继光的功绩的率兵抗倭,均与诗句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
10.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像 《窦娥冤》插图 《资治通鉴》书影
A.频繁的对外贸易 B.发达的宋代经济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繁荣的宋元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代表作,李清照也是宋代词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资治通鉴》更是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著名史书,《窦娥冤》则是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宋词元曲和史书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繁荣的宋元文化,故选D项;宋元频繁的对外贸易体现在海外贸易发达,航线多等方面,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项;发达的宋代经济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等方面,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B项;宋元和睦的民族关系主要体现在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方面,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C项。
11.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图片展示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等内容,这是欧洲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主要航海成就,故选D项;玄奘西行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最终抵达天竺,鉴真东渡的路线是从中国出发,最终抵达日本,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从中国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均与图片所示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
12.某朝代“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朝代是( )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正式将西藏纳入中央管辖,且元朝的疆域符合“有汉唐之地而加大”“有汉唐之民而加多”的描述,元朝的疆域不仅包括汉朝唐朝原本的疆域,还较之更为广袤,元朝统治下的人民不仅包括汉唐时期的汉族人民和各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也随着民族融合出现了回族等新民族,故选D项;隋朝、北宋和南宋时期的疆域都没有包含西藏,不符合材料描述内容,排除A、B、C三项。
13.宋代商业方面大发展,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宋代商业”,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方面的革命性发展是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反映的是宋代农业方面的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反映的是宋代手工业方面的发展,均不属于宋代商业方面的革命,排除A、B两项;长安是在唐朝时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的,与“宋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为纪念岳飞,许多地方都建有“岳王庙”。这是因为他(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岳飞是事迹是率军抗金,精忠报国,取得郾城大捷,让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故选A项;组织抗元,宁死不屈,留下《正气歌》英勇就义的是文天祥,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主权的是郑成功,斥逐沙俄,与之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统一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均与岳飞无关,排除B、C、D三项。
15.据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重陆疆轻海疆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在蒙古设立了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这说明清政府在对边疆治理时注重因地制宜,故选D项;材料只反映了清政府对新疆、西藏和蒙古的治理,没有反映清政府对海疆的治理措施,无法得出清政府重陆疆轻海疆的特点,排除A项;清政府在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有民族自治的色彩,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的方式与民族自治关联不大,反而体现了强化军事管理的特点,由此可知B项和C项均不能完全涵盖图表反映的特点,排除B、C两项。
16.埃及人在岩石上砍凿出的艺术作品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雅典卫城遗址 D.帕特农神庙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故选A项;B项中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与埃及无关,排除B项;C项中的雅典卫城遗址和D项中的帕特农神庙均是古希腊文明的建筑艺术,与埃及无关,排除C、D两项。
17.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 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中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不能通婚等,A正确;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排除B;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腊时期,排除C;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
18.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竖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公民的名誉 B.表达生者的敬意
C.保护公民的财产 D.强调公民的平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公共墓地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竖立墓碑表明雅典城邦尊重牺牲的战士,刻名字但并不写明家世说明雅典城邦在强调公民的平等,对待所有为国牺牲的战士都一视同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没有体现出维护公民名誉的内容,排除A项;立墓碑是在表达生者的敬意,但材料更想表达的是刻名字但并不写明家世这种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排除B项;不写明牺牲战士的家世并不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而是雅典城邦不以财产区别对待公民的体现,排除C项。
19.“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表述的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说明查士丁尼时期编纂成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表述的是罗马法的影响,故选C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主要是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汇编式法典,维护的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利益,西方的现代法典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的缺陷是仍然承认奴隶制,材料未体现这部分内容,排除D项。
20.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答案】C
【解析】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依据“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知,“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中央集权制。
故选:C。
21.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因此,答案为C。
22.文艺复兴时期,男性服装设计突出威武、雄伟,女性服装设计体现人体曲线美。这说明( )
A.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影响深刻 B.服装设计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C.西欧服装深受东方着装的影响 D.服饰主要因性别差异而不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注重发现人,所以在服装设计时,男性服装着重突出男性的威武、雄伟,女性服装着重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故选A项;文艺复兴是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的,所以B项服装设计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服装设计的特点,没有表现出东方着装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的男装与女装侧重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注重展现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美,而不是如单纯因为性别差异而不同,排除D项。
23.15世纪时,欧洲人在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中,哥伦布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这是因为( )
A.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B.绘图绘制技术先进
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想要前往东方明明应该向东航行,但是因为地圆学说的流行,所以哥伦布认为一路向西也可以抵达东方,故选D项;哥伦布航行的确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地图绘制技术的确有所进步,但这些都不是他坚持向西航行寻找东方的原因,排除A、B两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他的影响还不足以让哥伦布坚信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排除C项。
24.右边单元结构图中的“?”处应填入(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结构图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探寻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洲开始摆脱封建,走向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选C项;封建时代欧洲的主要特征为基督教控制思想,庄园为欧洲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势,城市兴起和大学出现,与结构图内容不符,排除A项;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除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历史外,主要国家是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与结构图内容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主要表现为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结构图内容不符,排除D项。
25.“1649年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的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649年发生的事情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1688年发生的事情是英国“光荣革命”爆发,詹姆斯二世被废黜,这些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故选A项;B选项,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C选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选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均与材料中的“1649年”“1688年”时间不符,排除B、C、D三项。
26.为了整理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并于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的目的是( )
A.显示自身至高无上的权力 B.巩固革命成果稳固统治秩序
C.为对外战争提供法律依据 D.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整理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是在巩固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同时可以起到稳固统治秩序的作用,故选B项;《民法典》的作用是鼓励发展经济的,并不能显示拿破仑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无法为对外战争提供法律依据,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C两项;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是英国的《权利法案》,与法国和拿破仑无关,排除D项。
27.法国政府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时赠予厚礼——自由女神像。此举意在表明( )
A.法国政府和人民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B.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两国共同取向
C.两国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D.两国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期间发表的《人权宣言》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由此可知,法国政府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时赠送自由女神像是在表明美法两国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故选B项;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政府的确给予了美国大量支持,但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1787年美国宪法中设计的原则,与法国无关,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的确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但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D项。
28.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无产阶级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马克思”“转折点1848年”,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C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成立于1871年的巴黎公社,与“1848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引导的是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反对的是资产阶级,并没有得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认可,且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这一观点,排除B项;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宋朝本来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然而一提起宋朝,人们立即会想到“积贫积弱”四字,并由此误以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朝代,认为除了宋词之外,宋史是不值一提的。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应当说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远超汉唐。科技上领先世界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在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下,宋代学术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可以说是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摘编自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根据材料,指出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2分)
(2)历历同学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指南针或罗盘(2分)
(2)答案一
判断:同意。(2分)
理由: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造船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宋代都市文化、宋词、史学成就等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所以,两宋时期的经济、科技、文化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是个极其辉煌的朝代。(4分)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为强化中央集权,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机构重叠,军队数量庞大,朝廷财政负担重。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纳币求和,又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导致出现“积贫积弱”局面。(4分)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是个辉煌的朝代。但由于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机构重叠、军事力量不振,财政亏空严重,出现“积贫积弱”局面。所以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宋朝历史。(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指南针。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可以回答同意,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回答同意时,应结合材料,从宋代璀璨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科技等方面论述,说明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业方面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手工业方面的造船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商业方面的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均超过前代;科技方面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方面的都市文化、宋词、史学成就等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等。回答不同意时,可以有两个方向的回答,一个是完全否定的不同意,一个是辩证分析的不同意。完全否定时,主要从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机构重叠,军队数量庞大,朝廷财政负担重,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纳币求和又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导致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等方面论述;辩证分析时,既要看到宋代辉煌的成就——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也要看到宋代因为重文轻武政策导致机构重叠、军事力量不振,财政亏空严重,积贫积弱的历史,辩证客观地看待宋朝。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晚期牺尊 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 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认为)三晋(山西)地狭人贫(地少人穷),秦地广人寡(地广人稀),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吸引)三晋之人,利其(给他们)田宅,务本(务农)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摘编自《通典·食货》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晋之人”被“诱”到秦国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答案】
(1)表现: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2分)
影响:大规模集体耕作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奴隶主改变了剥削方式(土地私有):农民、地主阶级兴起。(4分,每点2分)
(2)原因:获得田宅;(废井田、制阡陌),鼓励开垦荒地多劳多得;(4分,每点2分)
(3)生产技术:劳动力;国家政策。(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的图片可知,春秋晚期的牺尊表明春秋晚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表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制农具,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为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从“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从中收取地租”“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等内容可知,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取代了大规模集体耕作,也让奴隶主改变了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了小块,交给了农民耕种,继而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2)从材料二中的“三晋(山西)地狭人贫(地少人穷)”“利其(给他们)田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可知,当时的情况是山西土地较少,人民生活贫困,商鞅便利用陕西地广人稀的优势,许诺给迁徙来的人民赐予田宅,并废除井田制,允许他们开垦荒地,不限制多少且奖励耕织,这样一来,“三晋之人”便被“如此利诱”到了秦国。
(3)从材料一可知,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二可知,国家政策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合国情的政策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机器的使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的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比较
项目 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
生产工具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生产规模 较小 规模大
生产效率 效率低 效率高
管理方式 松散 严格
——改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简述使“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的重要发明。(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工厂制度的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分)
【答案】
(1)发明:蒸汽机、火车。(4分)
(2)变化:从手工工场过渡到现代工厂。(2分)
作用: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生产率: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科学管理;通过大规模化的生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分,每点1分)
(3)影响: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加社会的流动性;丰富了人们的穿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等。(4分,每点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机器的使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一些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突破了自然条件对建造工厂的限制,蒸汽机促进了火车的出现,便利了交通,使得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由此可知,使“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的重要发明为蒸汽机和火车。
(2)解读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手工工场被现代工厂取代了,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后,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可知,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为从手工工场过渡到现代工厂。现代工厂制度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生产率,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科学管理;通过大规模化的生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出现,催生了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火车的出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产品的增加,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穿衣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节选
时间 事件
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
1787年 美国宪法颁布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示例一】
历史事件1:文艺复兴(1分)
历史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分)
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分)
论述: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2分)
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的发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并影响到世界。(2分)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分)
【示例二】
历史事件1:《权利法案》的颁布(1分)
历史事件2:美国宪法颁布(1分)
观点: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2分)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分)
美国获得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并影响了世界的考试制度。(2分)
结论: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2分)
【示例三】
历史事件1:《权利法案》的颁布(1分)
历史事件2:美国宪法颁布(1分)
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为早期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根据要求,选择表格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明确的观点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可以选取表格中的“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再结合所学的启蒙运动,拟定观点为“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论述时表述清楚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影响为“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影响“《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补充完整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的发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并影响到世界”,进而得出结论“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照应拟定的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即可。
还可以选择表格中“《权利法案》的颁布”与“美国宪法颁布”,结合所学的隋朝科举制,以“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为论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说明《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隋朝科举制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并罗列三者产生的影响:《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隋朝科举制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并影响了世界的考试制度。最终得出“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的结论,呼应论点“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
1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的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当时已经出现(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2.以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5.该表内容说明秦朝( )
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
郡名 辖区
陇西郡 上封县、冀县、故道县……
辽东郡 新昌县、房县、文县……
南海郡 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D.消除了地域差异
6.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这说明( )
A.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
B.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
C.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D.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原有的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 B.面食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的增多
8.据右表内容可推知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人物 措施
唐太宗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改革税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9.“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卫温 C.戚继光 D.郑成功
10.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像 《窦娥冤》插图 《资治通鉴》书影
A.频繁的对外贸易 B.发达的宋代经济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繁荣的宋元文化
11.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新航路开辟
12.某朝代“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朝代是( )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宋代商业方面大发展,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4.为纪念岳飞,许多地方都建有“岳王庙”。这是因为他(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15.据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重陆疆轻海疆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注重因地制宜
16.埃及人在岩石上砍凿出的艺术作品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雅典卫城遗址 D.帕特农神庙
17.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
18.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竖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公民的名誉 B.表达生者的敬意
C.保护公民的财产 D.强调公民的平等
19.“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表述的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20.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21.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2.文艺复兴时期,男性服装设计突出威武、雄伟,女性服装设计体现人体曲线美。这说明( )
A.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影响深刻 B.服装设计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C.西欧服装深受东方着装的影响 D.服饰主要因性别差异而不同
23.15世纪时,欧洲人在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中,哥伦布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这是因为( )
A.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B.绘图绘制技术先进
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地圆学说日益流行
24.右边单元结构图中的“?”处应填入(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25.“1649年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的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26.为了整理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并于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的目的是( )
A.显示自身至高无上的权力 B.巩固革命成果稳固统治秩序
C.为对外战争提供法律依据 D.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27.法国政府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时赠予厚礼——自由女神像。此举意在表明( )
A.法国政府和人民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B.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两国共同取向
C.两国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D.两国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28.德国马克思博物馆中一个展室的主题为“转折点1848年”。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C.无产阶级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非选择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宋朝本来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然而一提起宋朝,人们立即会想到“积贫积弱”四字,并由此误以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朝代,认为除了宋词之外,宋史是不值一提的。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应当说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远超汉唐。科技上领先世界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在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下,宋代学术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可以说是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摘编自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根据材料,指出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2分)
(2)历历同学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晚期牺尊 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 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认为)三晋(山西)地狭人贫(地少人穷),秦地广人寡(地广人稀),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吸引)三晋之人,利其(给他们)田宅,务本(务农)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摘编自《通典·食货》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晋之人”被“诱”到秦国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机器的使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的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比较
项目 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
生产工具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生产规模 较小 规模大
生产效率 效率低 效率高
管理方式 松散 严格
——改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简述使“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的重要发明。(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工厂制度的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世界近代史大事节选
时间 事件
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
1787年 美国宪法颁布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C C A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A D A A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C A D C A B B C
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稻谷和骨耜,这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人工栽培水稻,制作出了骨耜等农具,这可以印证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故选A项;可以印证青铜铸造的考古发现是青铜器的出土,可以印证纺织业的考古发现是石制纺轮等文物,可以印证冶铁业的考古发现是铁器等文物,稻谷是农作物,骨耜是农具,与青铜铸造、纺织业、冶铁业无关,排除B、C、D三项。
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选B项;夏朝已经出现了青铜器,但无法证明出现了甲骨文,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使用的文字是小篆,汉朝时的文字是汉隶,均不是甲骨文,排除C、D两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周天子赐予诸侯土地和平民,这是分封制中的授民授疆土,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定期纳贡的义务,这是分封制中规定的诸侯义务,所以图示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C项;禅让制和世袭制是首领继承制度,禅让制的特点是推举贤能的人成为首领继承人,世袭制则是依据血缘关系传承首领之位,均与图示内容无关,排除A、B两项;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地方长官为郡守、县令或县长,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内容可知,孟子说仁爱的统治者在天下间罕有敌手,墨子说天下应该统一,韩非子说法令应该颁布天下,令行禁止,这说明诸子百家都认为天下应该统一,由一个统治者颁行一套法令,故选A项;材料只是说明诸子百家都认为天下应该统一,但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并没有日益趋同,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墨子和韩非子分别是墨家创始人和法家集大成者,所以材料无法说明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是在谈论天下统一,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解读“秦朝行政区划表”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设郡,郡下设县,实行的是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选C项;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主要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图表中的行政区划反映的是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不是中央政权机构,排除A项;秦朝的郡县制中,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命,相比分封制是削弱了地方权力,排除B项;陇西、辽东、南海分别位于秦朝的西边、东边和南边,图片无法反映郡县制的设立消除了地域差异,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可知,西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通道,也是中华文明走出去的桥梁,故选C项;汉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标志是西域都护的设立,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西域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便是这一史实的证明,但材料未体现这部分内容,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少数民族的食物被汉族百姓所接受,故选A项;面食和稻米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食,材料也没有体现谁的营养价值更高,排除B项;随着人口南迁和江南开发,南方商品人口增多,经济的确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就是江南得到开发和建康成为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材料未体现这些内容,排除C、D两项。
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图表反映了唐朝的三位著名帝王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对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创新,这说明制度的创新发展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故选C项;唐朝的皇权更替并不算平稳,也不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且材料无法体现唐朝皇权更替的特点,排除A项;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体现了选官方式的调整,但唐太宗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的政治制度,唐玄宗的改革税制是经济方面的内容,均与选官方式无关,排除B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尚武之风盛行,昂扬进取,对女子包容,生活习俗上兼容并包等,与图表内容不符,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诗歌可知,张学良这首诗歌是在歌颂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诗歌说郑成功虽然违逆了投降清朝的父亲,被人称为孽子,但他仍是一个儒雅的儒生,是一个凭借着胸中大义力抗清朝的明朝孤臣,但是他最显著的功绩并不是抗清尊明,而是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故选D项;张骞的历史功绩的凿空西域,卫温的功绩是230年率万人船队抵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戚继光的功绩的率兵抗倭,均与诗句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
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代表作,李清照也是宋代词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资治通鉴》更是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著名史书,《窦娥冤》则是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宋词元曲和史书共同反映的主题是繁荣的宋元文化,故选D项;宋元频繁的对外贸易体现在海外贸易发达,航线多等方面,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项;发达的宋代经济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等方面,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B项;宋元和睦的民族关系主要体现在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方面,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C项。
1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图片展示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等内容,这是欧洲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主要航海成就,故选D项;玄奘西行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最终抵达天竺,鉴真东渡的路线是从中国出发,最终抵达日本,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从中国出发,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均与图片所示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正式将西藏纳入中央管辖,且元朝的疆域符合“有汉唐之地而加大”“有汉唐之民而加多”的描述,元朝的疆域不仅包括汉朝唐朝原本的疆域,还较之更为广袤,元朝统治下的人民不仅包括汉唐时期的汉族人民和各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也随着民族融合出现了回族等新民族,故选D项;隋朝、北宋和南宋时期的疆域都没有包含西藏,不符合材料描述内容,排除A、B、C三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宋代商业”,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方面的革命性发展是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反映的是宋代农业方面的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反映的是宋代手工业方面的发展,均不属于宋代商业方面的革命,排除A、B两项;长安是在唐朝时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的,与“宋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岳飞是事迹是率军抗金,精忠报国,取得郾城大捷,让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故选A项;组织抗元,宁死不屈,留下《正气歌》英勇就义的是文天祥,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主权的是郑成功,斥逐沙俄,与之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统一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均与岳飞无关,排除B、C、D三项。
1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在蒙古设立了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这说明清政府在对边疆治理时注重因地制宜,故选D项;材料只反映了清政府对新疆、西藏和蒙古的治理,没有反映清政府对海疆的治理措施,无法得出清政府重陆疆轻海疆的特点,排除A项;清政府在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有民族自治的色彩,但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的方式与民族自治关联不大,反而体现了强化军事管理的特点,由此可知B项和C项均不能完全涵盖图表反映的特点,排除B、C两项。
1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故选A项;B项中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与埃及无关,排除B项;C项中的雅典卫城遗址和D项中的帕特农神庙均是古希腊文明的建筑艺术,与埃及无关,排除C、D两项。
1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 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中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不能通婚等,A正确;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排除B;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腊时期,排除C;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排除D。
1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公共墓地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竖立墓碑表明雅典城邦尊重牺牲的战士,刻名字但并不写明家世说明雅典城邦在强调公民的平等,对待所有为国牺牲的战士都一视同仁,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没有体现出维护公民名誉的内容,排除A项;立墓碑是在表达生者的敬意,但材料更想表达的是刻名字但并不写明家世这种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排除B项;不写明牺牲战士的家世并不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而是雅典城邦不以财产区别对待公民的体现,排除C项。
1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说明查士丁尼时期编纂成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表述的是罗马法的影响,故选C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主要是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汇编式法典,维护的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利益,西方的现代法典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的缺陷是仍然承认奴隶制,材料未体现这部分内容,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依据“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知,“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中央集权制。
故选:C。
21.【答案】C【解析】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因此,答案为C。
2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注重发现人,所以在服装设计时,男性服装着重突出男性的威武、雄伟,女性服装着重体现女性的曲线美,故选A项;文艺复兴是反对宗教对人的束缚的,所以B项服装设计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服装设计的特点,没有表现出东方着装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的男装与女装侧重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提倡的人文主义注重展现男性与女性不同的美,而不是如单纯因为性别差异而不同,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想要前往东方明明应该向东航行,但是因为地圆学说的流行,所以哥伦布认为一路向西也可以抵达东方,故选D项;哥伦布航行的确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地图绘制技术的确有所进步,但这些都不是他坚持向西航行寻找东方的原因,排除A、B两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他的影响还不足以让哥伦布坚信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排除C项。
2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解读结构图可知,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探寻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洲开始摆脱封建,走向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选C项;封建时代欧洲的主要特征为基督教控制思想,庄园为欧洲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势,城市兴起和大学出现,与结构图内容不符,排除A项;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除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历史外,主要国家是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与结构图内容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主要表现为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结构图内容不符,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649年发生的事情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1688年发生的事情是英国“光荣革命”爆发,詹姆斯二世被废黜,这些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故选A项;B选项,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C选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选项,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均与材料中的“1649年”“1688年”时间不符,排除B、C、D三项。
2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整理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是在巩固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同时可以起到稳固统治秩序的作用,故选B项;《民法典》的作用是鼓励发展经济的,并不能显示拿破仑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无法为对外战争提供法律依据,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C两项;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是英国的《权利法案》,与法国和拿破仑无关,排除D项。
2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期间发表的《人权宣言》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由此可知,法国政府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时赠送自由女神像是在表明美法两国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故选B项;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政府的确给予了美国大量支持,但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1787年美国宪法中设计的原则,与法国无关,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的确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但美国独立战争反对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D项。
2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马克思”“转折点1848年”,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C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成立于1871年的巴黎公社,与“1848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引导的是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反对的是资产阶级,并没有得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认可,且材料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这一观点,排除B项;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9.【答案】
(1)指南针或罗盘(2分)
(2)答案一
判断:同意。(2分)
理由: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造船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宋代都市文化、宋词、史学成就等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所以,两宋时期的经济、科技、文化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是个极其辉煌的朝代。(4分)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为强化中央集权,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机构重叠,军队数量庞大,朝廷财政负担重。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纳币求和,又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导致出现“积贫积弱”局面。(4分)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是个辉煌的朝代。但由于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机构重叠、军事力量不振,财政亏空严重,出现“积贫积弱”局面。所以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宋朝历史。(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指南针。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可以回答同意,也可以回答不同意。回答同意时,应结合材料,从宋代璀璨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科技等方面论述,说明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业方面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手工业方面的造船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商业方面的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均超过前代;科技方面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方面的都市文化、宋词、史学成就等使宋代文化丰富多彩等。回答不同意时,可以有两个方向的回答,一个是完全否定的不同意,一个是辩证分析的不同意。完全否定时,主要从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机构重叠,军队数量庞大,朝廷财政负担重,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势,纳币求和又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导致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等方面论述;辩证分析时,既要看到宋代辉煌的成就——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也要看到宋代因为重文轻武政策导致机构重叠、军事力量不振,财政亏空严重,积贫积弱的历史,辩证客观地看待宋朝。
30.【答案】
(1)表现: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2分)
影响:大规模集体耕作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奴隶主改变了剥削方式(土地私有):农民、地主阶级兴起。(4分,每点2分)
(2)原因:获得田宅;(废井田、制阡陌),鼓励开垦荒地多劳多得;(4分,每点2分)
(3)生产技术:劳动力;国家政策。(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
(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的图片可知,春秋晚期的牺尊表明春秋晚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表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制农具,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为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从“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从中收取地租”“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等内容可知,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取代了大规模集体耕作,也让奴隶主改变了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了小块,交给了农民耕种,继而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2)从材料二中的“三晋(山西)地狭人贫(地少人穷)”“利其(给他们)田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可知,当时的情况是山西土地较少,人民生活贫困,商鞅便利用陕西地广人稀的优势,许诺给迁徙来的人民赐予田宅,并废除井田制,允许他们开垦荒地,不限制多少且奖励耕织,这样一来,“三晋之人”便被“如此利诱”到了秦国。
(3)从材料一可知,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二可知,国家政策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合国情的政策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1.【答案】
(1)发明:蒸汽机、火车。(4分)
(2)变化:从手工工场过渡到现代工厂。(2分)
作用: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生产率: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科学管理;通过大规模化的生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分,每点1分)
(3)影响: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加社会的流动性;丰富了人们的穿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等。(4分,每点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机器的使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一些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结合所学可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突破了自然条件对建造工厂的限制,蒸汽机促进了火车的出现,便利了交通,使得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由此可知,使“大型工厂遍布全国”的重要发明为蒸汽机和火车。
(2)解读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手工工场被现代工厂取代了,现代工厂制度确立后,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可知,19世纪前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为从手工工场过渡到现代工厂。现代工厂制度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生产率,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科学管理;通过大规模化的生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根据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出现,催生了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火车的出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产品的增加,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穿衣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32.【答案】
【示例一】
历史事件1:文艺复兴(1分)
历史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分)
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分)
论述: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分)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2分)
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的发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并影响到世界。(2分)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2分)
【示例二】
历史事件1:《权利法案》的颁布(1分)
历史事件2:美国宪法颁布(1分)
观点: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2分)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分)
美国获得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并影响了世界的考试制度。(2分)
结论: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2分)
【示例三】
历史事件1:《权利法案》的颁布(1分)
历史事件2:美国宪法颁布(1分)
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为早期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根据要求,选择表格中的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明确的观点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可以选取表格中的“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再结合所学的启蒙运动,拟定观点为“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论述时表述清楚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影响力“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影响“《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补充完整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中《人权宣言》的发表,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思想,并影响到世界”,进而得出结论“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照应拟定的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即可。
还可以选择表格中“《权利法案》的颁布”与“美国宪法颁布”,结合所学的隋朝科举制,以“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为论点,论述时史论结合,说明《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隋朝科举制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并罗列三者产生的影响:《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隋朝科举制改变了以前的选官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多年,并影响了世界的考试制度。最终得出“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的结论,呼应论点“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
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