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东煌高级中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东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以下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B.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
C.方式是在城市和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
2.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确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A.11个 B.12个 C.13个 D.14个
3.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最主要之处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制度不变
C.享有高度自治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C.能强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5.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C.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D.分配制度日趋合理
6.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中共十四大什么内容直接相关?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决定设立深圳、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
7.李保忠在《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一文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按照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我们经历了“五个世界”:立足世界(1949~1956)、影响世界(1957~1978)、走向世界(1979~2000)、融入世界(2001~2011)、引领世界(2012~至今)。中国在“走向世界”阶段( )
A.外交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这一谈话
A.明确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标志我国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我国同苏联、波兰、印度等17国建交;1971~1978年,援助了37个第三世界国家;十八大以来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了
A.外交始终超越意识形态 B.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 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重要论述说明( )
A.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持续提升 B.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D.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可兼容
11.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推动改革开放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C.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 D.《反分裂国家法》的成功运用
12.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的是
A.战俘是奴隶的重要来源,有买卖奴隶的现象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绝对的处置权 D.《汉谟拉比法典》明确保护奴隶的利益
13.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4.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请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76年 B.1978年 C.1982年 D.1985年
1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16.中古时期,西亚地区伊斯兰教文化一枝独秀,南亚的印度多种宗教文化并存,东亚地区则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亚洲文明呈现出( )
A.多元性 B.封闭性 C.不平衡 D.独特性
17.2002-201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85187.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的4.0倍和3.6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C.改革开放战略提出 D.进口、出口贸易的不均衡
18.1990年,首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张。第一天排队的人从餐厅二层一直排到大马路。餐厅营业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46万元的最高纪录。这说明
A.美国正在对中国经济侵略 B.国家政策影响民众生活
C.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到来 D.深圳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19.“1901年人们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其上端有从太阳神夏马修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下方用铭刻着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282条的一些法律条文。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以上两处横线应填入
A.商汤 甲骨文 B.屋大维 拉丁字母
C.汉谟拉比 楔形文字 D.亚历山大大帝 希腊字母
20.希腊化时代,在塞琉古王国和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都发生过外来文化、民族与本土文化、民族之间的冲突。这表明,在希腊化时代
A.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实现交融 B.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实现统一
C.战争造成被征服地区文化断裂 D.希腊人认为自身文化高于其他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每一问10分,共40分)
21.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谈谈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22.“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
材料二 改革升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0)
(1)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伟大成就取得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故C 错误,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目的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故ABD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2.D
【解析】略
3.D
【详解】依据“一国两制”的内容可知,香港、澳门、台湾都设立特别行政区、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不同的是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而台湾则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4.B
【详解】九二共识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B正确;九二共识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也并不涉及文化认同,排除AC项;“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与是否各平统一无关,排除D。
5.A
【详解】材料信息是人们对国企的破产由不理解到理解,由不接受到接受。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人们已经认可市场经济观念,故A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是在1993年,故B项错误;材料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分配制度日趋合理都无关,故CD项错误。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C正确;A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B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排除;D是在1980年,排除。故选C。
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和平与发展为出发点,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继续奉行不结盟原则,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D项正确;建国初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成立于2001年,排除C项。故选D。
8.C
【详解】材料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描述,这次谈话进一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C正确;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排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D排除。故选C。
9.D
【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取得的成就,故选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没有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A;我国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无法体现新型区域外交合作,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0.A
【详解】根据材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论述肯定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同时说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提升,A项正确;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措施之一,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排除C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可兼容”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香港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故选C;1999年澳门才回归祖国,A项“彻底结束了”表述太绝对,错误;香港回归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不是改革开放问题,排除B;《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排除D。
【点睛】
12.D
【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奴隶的利益,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其他选项都能说明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排除。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A
【详解】第①项根据“自主权”“责任制”等信息,对联应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②项从“食堂”“公社”等可判断处于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开展后;第③项从“科学发展观”“三十载”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2008年前后;第④项从“山河归人民”“庆新生”等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时。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
1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A项正确;材料强调文明的多元性,与封闭性、不平衡、独特性等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届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大推动了中国出口贸易。材料“2002-201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增加,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直接推动结果,故A项正确;B是材料中现象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提出,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进口、出口贸易的不均衡属于材料中特点,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8.B
【详解】麦当劳餐厅能够在中国开张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而该餐厅营业的首个周末就创下了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46万元的最高纪录说明受到民众的极大欢迎,即国家政策影响到了民众生活,故选B项;麦当劳餐厅在中国开张并不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不能说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排除AC项;麦当劳餐厅在中国的开张与深圳率先对外开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
19.C
【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人们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在伊朗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面雕刻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者,也是早期东方世界代表性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人民的重要财产,C选项符合题意;甲骨文是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发现的,A选项排除;屋大维是古罗马的统治者,主要是在欧洲,B选项排除;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的马其顿国的国王,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D选项排除。
2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希腊化过程中,被征服地区均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希腊文化,但因民族隔阂和民族压迫政策的存在,导致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实现统一,从而引发了各地的反抗,B项正确;材料强调在希腊化时代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实现统一,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项;材料未体现希腊人的文化观,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开辟新航路;早期殖民扩张(占领殖民地、掠夺金银、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发展种植园经济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与乌托邦思想。小说是时代环境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
(2)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或资本主义各国打起了激烈的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并使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或法西斯势力猖獗)。
【分析】
【详解】(1)材料“渴望航海冒险”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材料“巴西开办了种植园”“……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反映出早期殖民扩张;材料“非洲贩卖黑奴”反映出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材料“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反映出近代欧洲宗教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说是时代环境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
(2)注意要围绕“焦虑”二字做文章,题目要求“概述”,所以还需要有叙述的成分,时间很明确,要求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这个时间段内的史实。这一题要从引起国际社会“焦虑”(即引发矛盾和国际社会的动荡、斗争)的史实去思考和表述。
(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2.(1)条件:政治安定团结;坚持有效的经济政策;立足实际;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发展科教事业等。
(2)成就: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提升;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或提前实现达到小康的目标)。
原因:中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三步走”规划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等。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可归纳出政治安定团结;根据材料“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可归纳出坚持有效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脸,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可归纳出立足实际;根据材料“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可归纳出自力更生、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可归纳出发展科教事业等。
(2)成就:根据材料“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可归纳出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根据材料“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可归纳出国际地位提升;根据材料“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可归纳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或提前实现达到小康的目标)。原因:根据材料“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中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三步走”规划的实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等角度进行分析。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