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22-2023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3.31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24-29 CBCBDB
30-35 BBBCCB
36-41 BDBCAA
42-47 ACBDCB
48、
(1)商鞅变法;(1分)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说汉语。(1分)
(3)为众生谋幸福;(1分)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
(4)明治维新;(1分)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分)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1分)
49、
(1)活字印刷术;(1分)哈格里夫斯;(1分)内燃机。(1分)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历史事件:洋务运动(1分,错别字不给分)
(3)电气时代(1分)
(4)问题:环境污染;疾病流行。(任答一点1分)
根源:工业革命。(1分)
50、
凡尔登战役;(1分)萨拉热窝事件。(1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 五四运动;(1分) 《九国公约》。 (1分))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任答一项,1分)2022-2023年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九年级 历史
(考试时间:道德与法治、历史 共120分钟 题号范围:道德与法治 1~23;历史24~50)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答题卡正面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答题范围,反面为历史学科的答题范围。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24. 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下列文物中最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
25.“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6. 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克己复礼C.有教无类D.以德治国
27.依赖武力实现的政治统一并不能长久,只有文化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护政治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北击匈奴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接亚非之间的陆上通道B.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C.贯穿南北地区的水上通道D.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29.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繁荣与开放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0.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A.思想控制B.君主专制
C.中央集权 D.边疆管理
31.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B.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C.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32.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宋元时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C.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唐代曲辕犁的使用提高生产力
33.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八股取士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三司 D.废除丞相制度
34. “……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惊醒他们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声。”材料中“_______________”处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5. 胡适曾被美国《展望杂志》推举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理由是“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使用白话文
C.发表《狂人日记》 D.宣传马克思主义
36. 如图示意图中★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一”是开端,是起点。下列事件与“第一”的地位对应正确的是
A.《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戊戌变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秋收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8.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
39. 下表是1916—1919年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纱厂盈利变化情况。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提供良机的是
年份 1916 1917 1918 1919
利润(万元) 2 12 22 104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40.右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
41. 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西方传承了一种文明特质。这一“特质”的内涵是
A.人文精神 B.君主专制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
42. 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伴随着天花、麻疹等从来没有到达过西半球的疾病的流行,墨西哥的人口减少了90%之多,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其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黑奴贸易的扩大
C.美国独立战争 D.工业革命的推进
43.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44. 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对世界获得这种“新动力”是指
A.珍妮机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石油 D.电力
45. 某文献提到:“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据此推断“某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6.19世纪初,俄国地主不但任意虐待农奴,而且还可以像买卖牛马一样买卖农奴;美国黑奴成为南方种植园中的主要劳动力,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缺乏
A.资本原始积累 B.生产技术
C.自由的劳动力 D.海外市场
47.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类对生物学的认识逐步深入。历史上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伟大革命的专著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6分)
48.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何作用?(2分)
材料二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语”、“正音”体现了他的哪一项改革措施?(2分)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注意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开展革命的目的,并写出巩固该革命成果的文件。(2分)
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选自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的是哪一措施?(3分)
49.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1)图1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匠人,他的哪项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图2中机器的发明者是谁?图3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请写出它使用的动力机。(3分)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
——摘自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砸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1882年爱迪生的公司开始在纽约向普通住户提供电力,其后家庭对电力的使用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电力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材料四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4)概括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2分)
50.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 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2)材料二中的“新的国际秩序”指的是什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哪一爱国运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个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分)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的理由。(2分)
材料四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4)材料四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请列举正面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2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