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课件(26张PPT)+对点训练(答案) 七上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共26张PPT)
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框架
●课标导航
●拓展延伸
●知识梳理
知识点 课程内容
秦统一中国,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续表)
知识点 课程内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作用,对西域的管理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续表)
知识点 课程内容
造纸术的发明及作用,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续表)
情感目标
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认识到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
秦朝
汉朝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确立 。
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集权制度
②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 、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 事务。
③地方:推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文化:统一文字,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丞相
监察
郡县制
小篆
(3)经济:以秦国的 作为统一的货币,统一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4)军事:统一南方,开凿 ;北击匈奴,修筑
。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灵渠
长城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由于秦朝的暴政,公元前209年 、 在大泽乡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_______
”。刘邦取得了胜利。
陈胜
吴广
楚汉
之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______。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________
政策。
3.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在历史上称为“ ”。
西汉
休养
生息
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措施
(1)政治:颁布 ;削爵、夺地和除国;建立
制度。这些措施使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推恩令”
刺史
(2)思想: ;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两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经济:盐铁专卖。
(4)军事:北击匈奴。
3.作用:巩固了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出现了_______
的现象。
2.东汉后期爆发了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外戚宦
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 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①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 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_____________
。
阳关
玉门关
新疆
大月氏
汉朝与西域
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路线: →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
。
②地位和作用:是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长安
欧洲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贸易与文化
(2)海上丝绸之路
①向东:山东沿岸→黄海→ 。
②向西: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 南端和锡兰。
3.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 ,标志着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东汉: 经营西域。
朝鲜、日本
印度半岛
西域都护
西域
班超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过程: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 改进造纸术。
(2)作用: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推动了 的发展。
蔡伦
世界文明
2.医学成就
(1)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 。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 ;创编出_________
。
《伤寒杂病论》
“麻沸散”
“五禽
戏”
3.史学巨著《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
通史,由 所著,记录了从 到
时期的史事。它对中国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创立于 ,早期派别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纪
传体
司马迁
黄帝
汉武帝
史学
东汉末年
(2)佛教:由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建,经 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
1.汉武帝虽不是开国皇帝,但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人们通常把“秦皇汉武”并称。
2.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是新航路开辟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今天,它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及沿线各国的发展与交流,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3.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的发展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封建经济恢复与发展;春秋战国和秦朝的前期积淀也为此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2022·广元]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3.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4.秦统一后,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命李斯等人制定文字,力求笔画规整、简洁。制定出的文字是 (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5.[2022·荆州]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 )
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
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6.[2022·福建] 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7.[2022·绵阳] 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8.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读图分析西汉初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
A.诸子百家学说盛行,造成思想混乱
B.经历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D.豪强掌握了盐铁经营权,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9.[2022·东营] “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他”是( )
A.汉武帝
B.汉高祖
C.隋文帝
D.明太祖
10.[2022·柳州改编] “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11.[2022·日照] 下图中的A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2.[2022·东营] 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
13.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 )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14.[2022·湘西] 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 ( )
A.《诗经》 B.《史记》
C.《汉书》 D.《本草纲目》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罢侯(诸侯)置守(郡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是秦始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措施。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置守”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3)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刘汉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1)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从材料一中找出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重大问题?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材料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
(3)“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联系所学,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当时在思想方面的难处的?这一做法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 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谁?东汉派谁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这条古丝绸之路起点在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和养蚕技术、铁器、造纸术等都陆续西传,中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胡豆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等国贡献而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3)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西汉政府在丝绸之路沿途的西域设置了哪一官职?它的设置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4)汉代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哪些地方?
答案
【】
1.D 2.C 3.B 4.D 5.D 6.C 7.B 8.C 9.A 10.D 11.B 12.A
13.C
14.B
15.(1)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2)“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措施:图一:统一文字;图二:统一货币。
16.(1)问题:王国问题(或诸侯王势力膨胀)。形成原因: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解决:颁布“推恩令”。巧妙: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既得到侯国支持,又能削弱王国势力。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4)作用: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7.(1)使者:张骞。东汉派遣:班超。城市:长安。
(2)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官职: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到达:朝鲜、日本。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