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仿真试卷(一)(答案)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仿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资治通鉴》编成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麻沸散”的研制使用④《史记》编成。
A. ③①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2.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图片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 1978年秋,安徽遇到百年未有的大旱灾,省委决定,从实际出发,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大大加快了秋种速度。该事情表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C. 政策的放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人民公社统一经营保障了生产自主权
4. “人们对宗教的敬畏之情逐渐变为对人间美丽事物的讴歌与赞美……大自然在波拉约洛和达 芬奇的风景画中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应时代的召唤而产生。”这一“时代”的主要思想是(  )
A. 君权神授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启蒙思想 D. 民主科学思想
5. 1925-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垦荒运动
6. 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优先发展农业生产 B.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充分利用市场调节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7. 二里头址是研夏朝历的重要。不少认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它的现,使文明由天星斗分布状开始转为“众捧月”——里头皎的明月,其他聚落是众。这反了(  )
A. 夏朝的文明程 B. 对地方的格控制 C. 家机构的完备 D. 封建土的私有化
8. 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总理衙门
9. 民国初年,政府废除“跪拜、请安“等旧式见面礼,无论民见官、民间群体相见,均为免冠鞠躬之礼,“唯女子不脱帽“,当时“非惟士子遵行,即农工商亦无敢稍行违背“。这主要说明(  )
A. 社会交往日益尊重个人自由 B. 礼俗变革传递平等观念
C. 女性所受礼教束缚由此解除 D. 政府强制推广西方文化
10. 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支柱。下列对该组织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大大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B. 其成员国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C. 倡导降低各成员的关税和解除贸易壁垒
D. 在调解成员贸易争端方面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11. “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此“原则”指的是(  )
A. 王位世袭 B. 君权神授 C. 三权分立 D. 议会至上
12. “美国向西欧16个国家和德国的美英法占领区提供了总额为132亿美元的援助……使西欧经济很快得以兴……”材料指出了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 B. 政府制定了适当的政策
C.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 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13. 如图建筑,既体现了古罗马文化与建筑的灿烂与雄伟,又展现出古罗马文明血腥残忍的一面,因为在这里最受瞩目的永远是古罗马角斗士或者奴隶血腥的厮杀。如图是(  )
A. 大竞技场 B. 引水道工程 C. 凯旋门 D. 万神庙
14. 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欧洲
A.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 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15.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下列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有(  )
①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流传,须辨伪存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2) 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用笔细劲连绵,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3)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4) 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7. 阅读如图,完成下列探究。
(1)据图中信息指出两幅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图1:______,图2:______;并分别指出不同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图1:______,图2:______。
(2)对比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条理清晰)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提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 材料一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吹响这一历史事件号角的人是谁?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学生的爱国行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3) 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个阶级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为哪个组织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19. 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民众的生活,也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的实行使工人陷入深重的依附状态,成为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从前,作为独立的手工作坊主,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干活,保持着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尊严。现在,这已是明日黄花,一去不返。
——王斯德《世界通史 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1759-1768年 1779-1788年 1789-1798年 1799-1808年 1809-1818年
名义工资 81 86 94 114 114
生活费 72 85 97 137 159
实际工资 112 101 98 83 72
——[苏]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
材料三:工人阶级第一次反抗资产阶级是在工业运动初期,即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但是这种反抗形式也只是零散的,它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并且仅仅针对现存关系的一个方面。只要工人达到了眼前的目的,社会权力就以全部力量袭击这些再度变得手无寸铁的犯罪者,随心所欲地惩罚他们,而机器还是被采用了。工人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反抗形式。
——[英]弗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人生产状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变化的因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工资的总体趋势,这些趋势说明了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人反抗资产阶级的方式有何不足?工人反抗资产阶级与材料一、二有何关联?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帮助工人找到了什么“新的反抗形式”?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①《资治通鉴》编成在北宋;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唐朝时期;③“麻沸散”的研制在东汉;④《史记》编成于西汉。 故选:C。
2.D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四幅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②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流的典型,③是明朝时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流的典型,与“民族团结”不符。 故选:D。
3.C
【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秋,安徽……从实际出发,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大大加快了秋种速度。”可知,材料说明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这一政策的放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秋种速度大大加快了,说明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C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在全国推开,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84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统一经营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根据材料中“对人间美丽事物的讴歌与赞美”“大自然在波拉约洛和达 芬奇的风景画中焕然一新”等信息可知,这一时代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此时期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制度政治理论,排除A项;启蒙运动是指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时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排除D项。 故选:B。
5.C
【解析】“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反映了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故选:C。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D项正确;“优先发展农业生产”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A项;“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排除C项。 故选:D。
7.A
【解析】考古学在平原发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期的一都城遗址——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葬和工业坊有民区和葬群,映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这里还出土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铜牌王室使用的贵礼器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A符合题意;CD与题干材关除。
8.C
【解析】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其职能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建于皇太极时期,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年间;总理衙门设立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故选:C。
9.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跪拜、请安”体现的是以下对上的封建礼制,表明人与人之间具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依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无论民见宫、民间群体相见,均为免冠鞠躬之礼,这体现了社交礼仪上渗透人人平等的意识,即礼俗变革传递平等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交礼仪,没有凸显个人意识和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女子可以不脱帽是对女子的尊重,但不等于女性所受的礼教束缚被解除,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看不出对违反新礼制的处罚,不能体现“强制性”,故D项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二战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它的成立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其成员国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解析】“光荣革命”导致了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大改变。它不是某个统治者或者一群精英从他人手中夺得国家,而是确定如何选择后续统治者的原则。此“原则”指的是议会至上。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2.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弗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西欧,这就是马歇尔计划。美国的援助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题干中就反映了这一现象。
故选:C。
13.A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罗马大竞技场。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既体现了古罗马文化与建筑的灿烂与雄伟,又展现出古罗马文明血腥残忍的一面,因为在这里最受瞩目的永远是古罗马角斗士或者奴隶血腥的厮杀。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解析】据“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可知,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力日益扩大,选项A符合题意;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C;俄国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5.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三大上,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①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2012年以后逐步提出和完善的,②不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选:C。
16.【小题1】判断:√;改正:
【小题2】判断:×;改正:阎立本改为顾恺之。
【小题3】判断:×;改正:纪传体通史改为编年体通史。
【小题4】判断:×;改正:《窦娥冤》改为《牡丹亭》。
17.(1)图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图2:抗日战争时期;图1:江西瑞金,图2:陕西延安。
(2)观点:革命任务由“武装反蒋”转向抗击日本侵略。(革命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
论述: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最终赢得抗战胜利。
综上所述,从图一到图二中国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8.【小题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小题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小题3】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
19.【小题1】由自由、有尊严到成为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等。
【小题2】逐步下降;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日益严重。
【小题3】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具有因果关系。
【小题4】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仿真试卷(一)(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