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考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考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共26分)
1.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2.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B.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C.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4.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 )
A.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 以地道战和地雷战为主要方式 D. 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6. 2023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确立(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 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进行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香港社会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长官必将更好地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爱国者治港”践行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方针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求同存异”方针
8.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的代表作是( )
A. 《蒙娜丽莎》 B. 《哈姆雷特》
C. 《神曲》 D. 《罗密欧与朱丽叶》
9.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1787年宪法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0. 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 宣告了巴黎公社的成立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 D. 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11.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 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 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
14.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
材料一: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于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强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
材料三:1953年2月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时:“我们相信,中印两国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的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
材料四:如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主要条约是什么?“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在国内引发了哪一事件?
(3) 材料三周总理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什么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联合国是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中国问题的什么决定?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5) 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中国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15.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宰场”?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是什么?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夹击之中?
(4) 当今仍有西方大国以“冷战”思维和手段面对中国的崛起。“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
(5)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浩劫,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16.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想。
--红军歌谣
(2) 歌谣反映了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的艰苦生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摘自歌曲《社会主义好》
(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哪一条道路?
【指导思想的发展】
材料四: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 哪次大会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哪次大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以失败告终,排除A。
B.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运动。”可知,19世纪60年代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危机,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正确。
C.戊戌变法是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的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C。
D.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兴起的农民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失败告终,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A
【解析】A.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A正确。
B.《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不符合题意,排除B。
C.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不符合题意,排除C。
D.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C
【解析】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百团大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4.【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2/3以上的兵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所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在1952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排除AB。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时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的回归,所以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D。
故选:C。
本题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是正确的选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1947年5月,全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C;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B
【解析】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李家超高票当选第六任行政长官,这次选举践行了“一国两制”方针,也是完善特色民主的又一次重要成功实践。
故选:B。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解析】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故C正确;《蒙娜丽莎》是达 芬奇的代表作,排除A;《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但丁和《神曲》,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但丁和《神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B
【解析】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故B符合题意;《权利法案》是英国议会1689年通过的,1787年宪法是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制定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林肯1862年颁布的,都不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独立宣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独立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解析】据题干“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国际性的著作’”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宣言是《共产党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3月26日进行公社选举,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A排除;促进了现代工厂制的出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不符合题意;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的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1848年”“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社会主义文献”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美国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是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故选:C。
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12.【答案】B
【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都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二者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二者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掌握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13.【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白炽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德国人卡尔 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③④。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相关史实。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相关史实。
14.【答案】【小题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小题2】《凡尔赛条约》;五四运动。
【小题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小题4】雅尔塔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发表《联合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小题5】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联合国成立的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南京条约》的影响,理解《辛丑条约》的影响,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识记《凡尔赛条约》的内容,识记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识记联合国成立的史实,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识记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史实,认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小题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小题2】《联合国家宣言》;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小题3】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诺曼底登陆。
【小题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多极化趋势。
【小题5】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间友好合作与交流,平等对话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二战、美苏“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识记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爆发、诺曼底登陆、杜鲁门主义、多极化趋势等相关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6.【答案】【小题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南昌起义。
【小题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小题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题4】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或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小题5】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坚定报国信念,扎实学习本领,把所学知识和才干贡献到祖国建设之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五大的相关内容,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理解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识记中共十五大的相关内容,识记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第3页,共1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