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许通县杨坤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 历史第10次周测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第十次周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75分)
1.在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用各种措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人为地限制劳动力转移。到了工业革命前,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的是( )
A.圈地运动 B.殖民战争 C.垄断组织 D.黑奴贸易
2.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阿克莱特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 )
A.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 B.推行标准化生产
C.创立近代大工厂制度 D.创制了火车机车
3.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格反映了(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编制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B.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
C.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加深 D.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均衡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分析,创立的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秘密的学说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5.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表明( )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 B.英法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6.以近代启蒙思想理论为支撑,美国建国者从历代的相关制度中获得借鉴,并把它们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据此可知,美国政体的基本特征是( )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总统制 D.政党政治
7.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其具体表现有( )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④德意志帝国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9.《独立宣言》宣扬“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规定,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这说明,美国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 D.存在一定局限性
10.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革命和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革命和改革 影响
A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B 日本明治维新 摆脱民族危机,孕育军国主义
C 意大利统一 结束分裂割据,确立共和政体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建立民族国家,实现三权分立
A.A B.B C.C D.D
11.发生在15世纪的历史事件有(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文艺复兴 ③宗教改革 ④奥斯曼帝国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彼此制衡。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是( )
A.主权在民 B.自由平等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13.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英国1832年座谈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是其典型表现,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扩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也随之得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国家统一的需要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殖民扩张的需要
14.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基于对世界历史趋势和特点的理解,认为19世纪的世界是一个解放的世纪。下列表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提高解放生产力 B.欧美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人类解放事业 D.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15.夜生活是近代欧洲城市的伴生物。16、17世纪,化妆舞会、跳舞等娱乐活动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宵禁还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出台了一个“许可法”,规定供应酒水的娱乐场所午夜前必须关门,后来又延至0:30分。这主要反映了( )
A.思想解放改变生活方式 B.城市管理适应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产业变革 D.政府管理职能不断减弱
16、简答题(12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分别是什么?(8分)
2用图画出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相互制约。(4分)
17、材料分析题(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行机械化速度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运动。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行业。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之,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是内燃机、柴油机、汽车和发电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电话、白热丝灯等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A
【详解】15~18世纪的英国,由于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A项正确;殖民战争使得英国获得了大片的海外殖民,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排除B项;垄断组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才出现,排除C项;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近代大工厂制度的标志是英国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C项正确;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排除A项;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是美国惠特尼,排除B项;创智火车机车的是史蒂芬孙,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1870你那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贸易中占比由英国占据绝对优势到英美德法世界多中心贸易格局的形成,体现了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的标志是世界被瓜分完毕,排除A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深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衡,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并不均衡,如俄国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与材料主旨相符,B项正确;AC项属于哲学范围,D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直流电机,从而使得西门子公司率先将电车、电梯和电气火车等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这说明科学技术转化成了社会生产力,C项正确;科技革命一般是指二战后出现的、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革命,1866年并不是在二战以后,因此无法说明德国成为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排除A项;仅根据德国的技术进步并不足以说明英法丧失了工业优势地位,排除B项;科学的产生要远远早于1866年,因此技术进步推动了科学产生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确立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因此是“有限政府”,B项正确;联邦制、总统制及政党政治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D
【详解】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8世纪,与题干时间19世纪不相符,排除①;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与扩大,②项正确;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与扩大,③项正确;德国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促进了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与扩大,④项符合题意;因此选项中有①的不符合题意,A项有①,排除A项;B项有①,排除B项;C项有①,排除C项;D项没有①,D项正确。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D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并非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排除A项;《王位继承法》是英国的文件,并且与“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等不符,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独立宣言》并未强调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时,没有废除奴隶制,而是规定奴隶按3/5个白人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违背了《独立宣言》中强调的人生而平等原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美国宪法歧视黑人,没有体现联邦政府权力有所加强,排除A项;宪法不承认黑人具有和白人男子有相等的公民权利,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排除B项;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与“每个奴隶只能按照3/5个白人的比例折算税收和代表权资格”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了富国强兵,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但是改革不彻底,鼓吹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等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B项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意大利统一,结束分裂割据,但保留了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成立建立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皇帝控制议会,议会处于从属地位,具有专制主义的性质,没有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5世纪末,西欧航海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只有宗教改革不属于15世纪的历史事件,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国家权力被不同的机构掌握,相互之间彼此制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总统及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与自由平等无关,排除B项;社会契约指国家由人民与统治者通过订立契约的基础上建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在全球扩展,A项正确;B是有些国家通过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家统一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原因,代议制建立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扩展的原因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C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确立资产阶级制度,不是殖民扩张需要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基于对世界历史趋势和特点的理解,认为19世纪的世界是一个解放的世纪。”可知,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认为,19世纪的世界是一个解放的世界,而欧美主要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无法佐证这一观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世纪发生,美国独立战争属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8世纪,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期,促进和解放了生产力的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人类解放事业,是发生在19世纪,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俄国、日本、德意志等国纷纷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材料反映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夜生活的不断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带动了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此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与思想解放运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欧洲城市的夜生活,未涉及城市中的产业变革,排除C项;“许可法”要求娱乐场所到规定时间必须关门,仍然体现了政府重视对城市秩序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6.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同时暴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弊端;
②阶级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④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和长期的理论探索。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发展,同时暴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弊端;阶级基础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是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思想资源;实践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和长期的理论探索。是
17.
【详解】画出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示意图,首先要确定的是三权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其次这三权之间是相互制衡,而非单向制衡。
18.(1)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美、德、法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工业革命进程各具特色。
(2)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得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依据材料“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得出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结合各个国家的发展特色角度分析,得出英、美、德、法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工业革命进程各具特色。
(2)原因:依据材料“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得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依据材料“(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得出环保观念缺乏;依据材料“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得出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河南省开封市许通县杨坤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 历史第10次周测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