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二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4化学反应原理(重庆专用)

(2021-2022)二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4化学反应原理(重庆专用)
一、单选题(共13题)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l2和Br2分别与Fe2+反应得到Cl-和Br-
B.Na和Li分别在O2中燃烧得到Na2O和Li2O
C.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可产生相同浓度的H2SO4和HNO3
D.0.1mol L-1醋酸和0.1mol L-1硼酸分别加入适量Na2CO3中均可得到CO2和H2O
2.(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气体干燥 B.装置乙固液分离 C.装置丙Cl2制备 D.装置丁pH测试
3.(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Na2S2O3溶液和稀H2SO4混合,得到沉淀,且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
B 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Zn(OH)2既体现碱性又体现酸性
C 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 水解性:TiCl4>FeCl3
D 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热稳定性:CrO3<Cr2O3
A.A B.B C.C D.D
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某小组模拟成垢-除垢过程如图。
100mL0.1mol L-1CaCl2水溶液……
忽略体积变化,且步骤②中反应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步骤①,溶液中c(Ca2+)+c(Na+)=c(Cl-)
B.经过步骤②,溶液中c(Na+)=4c(SO)
C.经过步骤②,溶液中c(Cl-)=c(CO)+c(HCO)+c(H2CO3)
D.经过步骤③,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Cl-)
5.(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硝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采用“成对间接电氧化”法合成。电解槽中水溶液的主要成分及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惰性电极2为阳极 B.反应前后WO/WO数量不变
C.消耗1mol氧气,可得到1mol硝酮 D.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可得到1mol水
6.(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千畦细浪舞晴空”,氮肥保障了现代农业的丰收。为探究(NH4)2SO4的离子键强弱,设计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可得△H4/(kJ mol-1)为
A.+533 B.+686 C.+838 D.+1143
7.(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两种酸式碳酸盐的分解反应如下。某温度平衡时总压强分别为p1和p2。
反应1:NH4HCO3(s)NH3(g)+H2O(g)+CO2(g) p1=3.6×104Pa
反应2:2NaHCO3(s)Na2CO3(s)+H2O(g)+CO2(g) p2=4×103Pa
该温度下,刚性密闭容器中放入NH4HCO3和Na2CO3固体,平衡后以上3种固体均大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2的平衡常数为4×106Pa2 B.通入NH3,再次平衡后,总压强增大
C.平衡后总压强为4.36×105Pa D.缩小体积,再次平衡后总压强不变
8.(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葡萄酒中含有CH3CH2OH、CH3COOH、 SO2 和CO2等多种成分。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6gCH3CH2OH中含有C-H键数为5NA
B.1L1 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数为NA
C.1 mol SO2与1 mol 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 NA
D.11.2L (标准状况) CO2完全溶于水后溶液中H2CO3分子数为0.5NA
9.(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实验装置 (夹持装置略)或操作正确的是
A.SO2制备 B.液液分离
C.HCl吸收 D.酸碱滴定
10.(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研究表明,利用Ir+可催化消除大气污染物N2O和CO,简化中间反应进程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O(g)的燃烧热 H = -283 kJ·mol-1,则2N2O(g)=2N2(g) + O2(g)的反应热 H (kJ·mol-1)为
A.-152 B.-76 C.+76 D.+152
11.(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甲异腈(CHNC)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异构化反应: CH3NC(g) →CH3CN(g),反应过程中甲异腈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为温度)。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与c的关系为v=kc,k为速率常数(常温下为常数),a点和b点反应速率相等,即v(a)=v(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f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0 × 10 -4mol(L·min)
B.a点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多于d点
C.T1>T2
D.3v(d)=2v(e)
12.(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CO2电化学传感器是将环境中CO2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YSZ是固体电解质,当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工作时,在熔融Li2CO3和YSZ之间的界面X会生成固体Li2O。下列说法错说的是
A.CO迁移方向为界面X →电极b
B.电极a上消耗的O2和电极b上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电极b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O-4e-=O2↑+2CO2↑
D.电池总反应为Li2CO3=Li2O+CO2↑
13.(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氨水中加入醋酸使溶液呈酸性,则c(NH)>c(CH3COO- )
B.向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Al2(SO4)3固体、则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至c(Na+)=2c(Cl- ),则c(HCO)>c(H2CO3)
D.向0.2 mol·L-1磷酸中加水至原体积的两倍,则c(H+)>0.1 mol·L-1
二、工业流程题(共2题)
14.(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电子印制工业产生的某退锡废液含硝酸、锡化合物及少量Fe3+和Cu2+等,对其处理的流程如图。
Sn与Si同族,25℃时相关的溶度积见表。
化学式 Sn(OH)4(或SnO2·2H2O) Fe(OH)3 Cu(OH)2
溶度积 1.0×10-56 4×10-38 2.5×10-20
(1)Na2SnO3的回收
①产品Na2SnO3中Sn的化合价是______。
②退锡工艺是利用稀HNO3与Sn反应生成Sn2+,且无气体生成,则生成的硝酸盐是_____,废液中的Sn2+易转化成SnO2·xH2O。
③沉淀1的主要成分是SnO2,焙烧时,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滤液1的处理
①滤液1中Fe3+和Cu2+的浓度相近,加入NaOH溶液,先得到的沉淀是______。
②25℃时,为了使Cu2+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H+浓度不大于______mol L-1。
(3)产品中锡含量的测定
称取产品1.500g,用大量盐酸溶解,在CO2保护下,先用Al片将Sn4+还原为Sn2+,再用0.1000mol L-1KI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滴定过程中IO被还原为I—,终点时消耗KIO3溶液20.00mL。
①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产生I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
②产品中Sn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5.(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电镀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某电镀厂生产的废水经预处理后含有和少量的Cu2+、Ni2+,能够采用如图流程进行逐一分离, 实现资源再利用。
已知: Ksp(CuS)=6.3 ×10-36和Ksp(NiS)=3.0×10-19
回答下列问题:
(1)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还原池中有Cr3+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沉淀1为Cr(OH)3,其性质与Al(OH)3相似,则Cr(OH)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Na2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沉淀2为_______。
(5)若废水中还含有Cd2+,pH=4时Cd2+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用该结果说明Cd2+影响上述流程进行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设H2S平衡浓度为1.0× 10-6mol·L-1。已知:H2S的K1=1.0×10-7,K2=7.0×10-15,Ksp(CdS)=7.0×10-27)
三、原理综合题(共2题)
16.(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
(1)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平衡常数 1.67 1.11 1.00 0.59
①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②反应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该措施的优缺点是_____。
(2)该反应常在Pd膜反应器中进行,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反应器存在Pd膜时具有更高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
②某温度下,H2在Pd膜表面上的解离过程存在如下平衡:,其正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Pd膜对气体分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
B.过程2的△H>0
C.加快Pd膜内H原子迁移有利于H2的解离
D.H原子在Pd膜表面上结合为H2的过程为放热反应
③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通入无Pd膜反应器,CO的平衡转化率为75%;若换成Pd膜反应器,CO的平衡转化率为90%,则相同时间内出口a和出口b中H2的质量比为_____。
(3)该反应也可采用电化学方法实现,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①固体电解质采用______(填“氧离子导体”或“质子导体”)。
②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同温同压下,相同时间内,若进口Ⅰ处n(CO):n(H2O)=a:b,出口Ⅰ处气体体积为进口Ⅰ处的y倍,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用a,b,y表示)。
17.(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含结晶水的无机物可应用在吸波材料、电极材料和相变储能材料等领域。胆矾(CuSO4·5H2O)是一种重要的结晶水合物。
(1)硫酸铜参比电极具有电位稳定的优点,可用于土壤环境中钢质管道的电位监测。测量的电化学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测量后参比电极中CuSO4溶液的浓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把胆矾放到密闭容器内,缓缓抽去其中的水气,胆矾分三次依次脱水,各步脱水过程为一系列的动态平衡,反应式如下(脱水过程为吸热反应)。
反应I:CuSO4·5H2O (s) CuSO4·3H2O (s) + 2H2O(g)
反应II:CuSO4·3H2O (s) CuSO4·H2O (s) + 2H2O(g)
反应III:CuSO4·H2O (s) CuSO4(s) + H2O(g)
如图为50°C时水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 w与压强p(H2O)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无水CuSO4检验乙醇中含有微量水的现象是_______。
②反应Ⅰ对应的线段为_______(填“ab”、“ed”或“ef”)。
③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_______Pa2。
④反应III在60°C和50°C的平衡压强p(H2O)分别为p1和p2,则p2_______ p2 (填*>”、“<”或“=”)。
⑤当样品状态c点下网到M点,体系存在的固体有_______; 转化率为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⑥25°C时为了保持CuSO4·5H2O晶体纯度,可将其存在盛有大量Na2CO3· H2O晶体(平衡压强p(H2O)=706Pa)的密闭容器中,简述其理由_______。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氯气和溴的氧化性都强于铁离子,都能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溴离子,故A正确;
B.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错误;
C.无法确定1molSO3与1molNO2分别通入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和比较所得H2SO4和HNO3的浓度大小,故C错误;
D.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由图可知,装置甲可用于干燥反应生成的氢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装置乙固液分离的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由图可知,装置丙中缺少酒精灯加热,不能用于制备氯气,故C错误;
D.测定溶液pH时,应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中央,不能插入溶液中,则装置丁不能用于pH测试,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将Na2S2O3溶液和稀H2SO4混合,生成S单质和SO2,S元素化合价既上升又下降,Na2S2O3既体现还原性又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
B.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Zn(OH)2能够和碱反应,体现酸性,不能得出其具有碱性的结论,故B错误;
C.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只有前者会冒“白烟”,说明TiCl4+3H2O═H2TiO3+4HCl,产生大量HCl,说明水解性:TiCl4>FeCl3,故C正确;
D.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则CrO3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经过步骤①,100mL0.1mol L-1CaCl2水溶液和0.01molNa2SO4反应方程式为CaCl2+ Na2SO4=2NaCl+CaSO4↓,生成0.02mol NaCl和0.01molCaSO4,CaSO4微溶,则溶液中含有SO和Ca2+,则c(Ca2+)+c(Na+)>c(Cl-),故A错误;
B.步骤②中,CaSO4(s)+Na2CO3(aq)=CaCO3↓+NaSO4(aq),步骤②中反应完全,则反应后的溶质为0.01mol Na2SO4、0.01mol Na2CO3和0.02molNaCl,则c(Na+)=6c(SO),故B错误;
C.经过步骤②,反应后的溶质为0.01mol Na2SO4、0.01mol Na2CO3和0.02molNaCl,存在物料守恒:c(Cl-)=2c(CO)+2c(HCO)+2c(H2CO3),故C错误;
D.步骤③中,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0.02molNaCl、0.01mol Ca(CH3COO)2,则c(CH3COOH)+c(CH3COO-)=c(Cl-),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惰性电极2,Br-被氧化为Br2,惰性电极2为阳极,故A正确;
B.WO/WO循环反应,反应前后WO/WO数量不变,故B正确;
C.总反应为氧气把二丁基-N-羟基胺氧化为硝酮,1mol二丁基-N-羟基胺失去2molH原子生成1mol硝酮,氧气最终生成水,根据氧原子守恒,消耗1mol氧气,可得到2mol硝酮,故C错误;
D.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生成0.5molH2O2,H2O2最终生成水,根据氧原子守恒,可得到1mol水,故D正确;
选C。
6.C
【详解】①;
②;
③;
④;
⑤;
⑥;则⑤+①-⑥-②+③得④,得到+838 kJ mol-1,所以A B D错误, C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反应2的平衡常数为,A正确;
B.刚性密闭容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再次达平衡后,容器内各气体分压不变,总压强不变,B错误;
C., ,,,所以总压强为:,C正确;
D.达平衡后,缩小体积,平衡逆向移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再次平衡后总压强不变,D正确;
故选B。
8.A
【详解】A.46gCH3CH2OH的物质的量为,1mol乙醇含有5molC-H键,含有C-H键数为5NA,A正确;
B.1L1 mol·L-1CH3COOH的物质的量为n=cV=1mol,由于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1molCH3COOH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数小于NA,B错误;
C .SO2与O2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1 mol SO2与1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小于1mol SO3,S元素从+4升到+6价,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11.2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CO2与水反应生成0.5molH2CO3,由于溶液中H2CO3部分电离,则H2CO3分子数小于0.5NA,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导管不能伸入液面,否则二氧化硫气体导不出,故A错误;
B.应先将下层的水放出,再将上层液体倒出,故B错误;
C.HCl极易溶于水,在导管末端链接一倒扣漏斗可防倒吸,故C正确;
D.盐酸应用酸式滴定管,故D错误;
答案选C。
10.A
【详解】已知CO(g)的燃烧热 H = -283 kJ·mol-1,可得①,由图可得N2O(g)+CO(g)=N2(g)+CO2(g) H=-330+123-229+77=-359kJ/mol②,由盖斯定律,(反应②-①)×2可得反应2N2O(g)=2N2(g) + O2(g),反应热 H =( -359+283)×2 =-152kJ·mol-1,故选:A。
11.C
【分析】设T1时,速率常数为k1,T2时,速率常数为R2,v(a)=v(b), , 。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 ,A正确;
B.ad两点相比较,a点的浓度比d的浓度大,且其他的条件相同,故a点反应物的活化分子数多于d点,B正确;
C.由以上可知,k2=2k1,v=kc,浓度相同的时候,v2>v1,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故T2>T1,C错误;
D. ,,k2=2k1,可得3v(d)=2v(e),D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在电极a上O2得到电子变为O2-,所以a电极为负极;在电极b上熔融Li2CO3失去电子变为CO2、O2,所以金属电极b为正极,然后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致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电极a上O2得到电子变为O2-,所以a电极为正极;在电极b上熔融Li2CO3失去电子变为CO2、O2,所以金属电极b为负极。CO会向负极区移动,故CO迁移方向为界面X →电极b,A正确;
B.在电极a上发生反应:O2+4e-=2O2-,在电极b上发生反应:2CO-4e-= O2↑+2CO2↑,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电极a上消耗的O2和电极b上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错误;
C.电极b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CO-4e-=O2↑+ 2CO2↑,C正确;
D.负极上熔融的Li2CO3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O2、CO2气体,反应式为Li2CO3(熔融)=2Li++;2CO-4e-=O2↑+2CO2↑,正极上发生反应:O2+4e-=2O2-,根据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将正、负极电极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为:Li2CO3=Li2O+C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3.C
【详解】A.溶液呈酸性则c(H+)>c(OH-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 c()=c(CH3COO- )+c(OH- ),则c()B.加入少量Al2(SO4)3固体由于Al3+发生水解反应,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增大,B错误;
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至c(Na+)=2c(Cl- ),溶质为NaHCO3、NaCl,NaHCO3溶液中少部分水解生成H2CO3,则c()>c(H2CO3),C正确;
D.磷酸H3PO4是三元弱酸,部分电离,0.2 mol·L-1磷酸含c(H+)<0.6 mol·L-1,加水至原体积的两倍,越稀弱酸电离程度越大,则c(H+)>0.3 mol·L-1,D错误;
故选:C。
14.(1) +4价 Sn(NO3)2、NH4NO3 SnO2+2NaOHNa2SnO3+H2O
(2) Fe(OH)3 2×10—7
(3) 滴入最后一滴KIO3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2IO+5Sn2++12H+=I2+5Sn4++6H2O 39.7%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退锡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为1.5,将锡的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锡,过滤得到含有铁离子、铜离子的滤液1和沉淀1;向沉淀1中加入氢氧化钠焙烧将二氧化锡转化为锡酸钠后,水浸、过滤得到锡酸钠溶液,溶液经蒸发结晶得到锡酸钠。
【详解】(1)①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锡酸钠中锡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4价;
②由分析可知,退锡工艺中发生的反应为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锡、硝酸铵和水,则则生成的硝酸盐是硝酸亚锡和硝酸铵,故答案为:Sn(NO3)2、NH4NO3;
③由沉淀1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锡可知,焙烧时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锡和氢氧化钠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锡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2NaOHNa2SnO3+H2O,故答案为:SnO2+2NaOHNa2SnO3+H2O;
(2)①由溶度积可知,向滤液1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度小的氢氧化铁先沉淀,故答案为:Fe(OH)3;
②由溶度积可知,25℃时,铜离子沉淀完全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5×10—8mol/L,则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不大于2×10—7mol/L,故答案为:2×10—7;
(3)①由题意可知,碘酸钾先与二价锡离子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时,碘与过量的二价锡离子反应生成碘离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则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碘酸钾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反应生成碘的离子方程式为2IO+5Sn2++12H+=I2+5Sn4++6H2O,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KIO3标准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2IO+5Sn2++12H+=I2+5Sn4++6H2O;
②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滴定消耗20.00mL0.1000mol L-1碘酸钾溶液,则1.500g产品中锡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7%,故答案为:39.7%。
15.(1)+6
(2)
(3)Cr(OH)3+ NaOH = NaCrO2 + 2H2O
(4) S2- + H2O HS- + OH- CuS
(5) 1.0×10 -7mol/L 在沉淀池2中进行的沉淀Cu2+反应需要调节溶液体系pH=4,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此时c(Cd2+)<1.0×10-5mol/L,可以认为Cd2+与Cu2+此时均完全沉淀,即沉淀2是CuS和CdS的混合物而无法准确分离开
【分析】废水经预处理后含有和少量的、,题目要对其中所含离子进行逐一分离, 实现资源再利用。这是解题的关键,根据要求“逐一分离”这一点,结合流程及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推断沉淀1、沉淀2、沉淀3分别为、CuS、NiS。
(1)
利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来解答,不过这里的是离子,所以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要带上正负),即:若假设,则2x+7×(-2)=-2,可得x=+6,
故答案为:+6;
(2)
从流程可知,还原池中加入了含有和少量的、废水,和用于调节溶液酸碱性的,且还原池中有生成,即转变成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推断转变为,按照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即可写出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故答案为:;
(3)
的性质与相似,依据反应,可以写出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4)
溶液呈碱性是由于盐类水解,是多元弱酸的正盐,水解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第二步;沉淀池2和沉淀池3都是利用溶液进行分离,结合可知,CuS更容易沉淀,故沉淀2为CuS;
故答案为:;CuS;
(5)
H2S的、,pH=4时,,则,而沉淀池2中进行的沉淀反应需要调节溶液体系pH=4,此时,可以认为Cd2+与Cu2+此时均完全沉淀,即沉淀2是CuS和CdS的混合物而无法准确分离开;
故答案为:;在沉淀池2中进行的沉淀Cu2+反应需要调节溶液体系pH=4,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此时c(Cd2+)<1.0×10-5mol/L,可以认为Cd2+与Cu2+此时均完全沉淀,即沉淀2是CuS和CdS的混合物而无法准确分离开。
16.(1) 优点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较快;缺点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产物的转化率较低
(2) 接触面较大,反应更充分,转化率更高 BD 5:6
(3) 氧离子导体
【详解】(1)①根据表中的数据,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优点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较快;缺点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产物的转化率较低;
(2)①反应器存在Pd膜时,接触面较大,反应更充分,转化率更高;
②A.Pd膜只允许通过,不允许通过,对气体分子的透过具有选择性,A正确;
B.过程正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加快Pd膜内H原子迁移,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的解离,C正确;
D. 为放热过程,H原子在Pd膜表面上结合为的过程为吸热反应,D错误;
故选BD;
③根据反应,设通入的为1mol,则出口a产生的为0.75mol,出口b的为0.9mol,质量比为5:6;
(3)①电解时,固体电解质应采用氧离子导体;
②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③根据三段式:
,出口Ⅰ处气体为体积为x,进口Ⅰ处的气体体积为,则,CO的转化率为:。
17.(1) 不变
(2) 乙醇呈现出蓝色 ab 1.6 ×107 > CuSO4·3H2O和CuSO4·H2O 38.89% 25°C时Na2CO3·H2O的平衡压强为p(H2O)=706 Pa,低于反应II中平衡压强为p(H2O)=747Pa,且远远超过反应III中平衡压强为p(H2O)=107 Pa,此时反应II的平衡正向移动得比较充分,而反应III的平衡会大幅度逆向移动,从而抑制Na2CO3·H2O的脱水,有利于其保持纯度
【解析】(1)
①钢制管道、参比电极、潮湿土壤构成原电池,参比电极为Cu电极,钢制管道为铁电极,金属性Fe>Cu,则Fe做负极材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Cu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SO4·5H2O溶解与电解质溶液中,此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
(2)
①无水CuSO4遇水变为蓝色,则用无水CuSO4检验乙醇中含有微量水的现象是:乙醇变为蓝色;
②反应Ⅰ中水合物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条件的线段为ab;
③反应Ⅱ中p(H2O)=4000Pa,反应II:CuSO4·3H2O (s) CuSO4·H2O (s) + 2H2O(g)
列出平衡常数,;
④脱水过程为吸热反应,则反应Ⅲ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且正反应的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则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则p1>p2;
⑤c点时固体为CuSO4·3H2O,d点时固体为CuSO4·H2O,则M点时固体为CuSO4·3H2O和CuSO4·H2O;
M点时水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c点到M点发生的反应为反应Ⅱ,列出三段式如下:
计算可得转化率为38.89%;
⑥25°C时Na2CO3·H2O的平衡压强为p(H2O)=706 Pa,低于反应II中平衡压强为p(H2O)=747Pa,且远远超过反应III中平衡压强为p(H2O)=107 Pa,此时反应II的平衡正向移动得比较充分,而反应III的平衡会大幅度逆向移动,从而抑制Na2CO3·H2O的脱水,有利于其保持纯度。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2021-2022)二年高考化学真题分层汇编-04化学反应原理(重庆专用)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