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统编七下历史期中复习必刷题02 材料解析15题(原卷版+解析版)
期中复习必刷题
02 材料解析15题 (范围:第1—13课)
1.(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初 隋盛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三
材料四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五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1)材料一的图示中,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
(2)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隋初到隋盛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
(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五,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2.(2023春·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自古统治者大都重视关注民生,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七年级课本
(1)据材料一归纳隋炀帝征发农民做什么事情?(写出三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料认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
(2)材料二中“励精为理”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3)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天下大理”的局面史称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要注重什么?
3.(2023春·山东东营·六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出现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下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到了吐蕃?有何意义?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3)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材料四: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根据材料四回答唐都长安的地位。
4.(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_(地名),______________(人物)出使西域的举动被誉为“凿空”,为图A路线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图B中②处是______________(地名),贞观初年,玄奘不畏艰险,经历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该地。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作用?
材料三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5.(2023春·安徽安庆·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说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成效。
材料二 唐玄宗是一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唐玄宗使他统治的朝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的。
——摘编自《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
(2)材料二中的“新的高峰”“悲剧和灾难”分别指的是什么史实。如何理解“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的”?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一个政权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6.(2023春·江苏无锡·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宋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历史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材料三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些措施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地方积贫积弱的隐患。
材料四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是谁?由他建立的朝代的都城在哪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地方制度有什么不足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该改革的名称。
7.(2023秋·河南开封·九年级统考期末)茶叶作为中国人喜爱的重要商品,对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阅读以下与“茶”有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过往行客,“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南方而来,“舟车相继”,数量庞大。
——摘编自【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材料二:宋辽墓葬壁画中的茶事图
材料三: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饮茶习俗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概况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文明的理解。(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8.(2022春·河北张家口·七年级统考期中)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与北宋、南宋都并立或对峙过的政权名称。(要求:字母序号和政权名称相对应)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事件?
材料三 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
——《宋史·食货志》
……宋仁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编自苏辙《栾城集》
(3)材料三中宋太宗和辽道宗对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
材料四 太宗……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zhé,总是)恣侵略。”
——《宋史·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北宋在边境采取的经济措施。你怎样看待这种措施的实施?
9.(2023·山东济南·一模)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现在看到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的数量以山东居多。
第二站【云游“国博”——提升民族自信】
参观了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对这次展览中三个单元的部分货币进行研究性学习。
单元 典型货币 简介
异曲同工 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周圆函方 半两币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其形制是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
一纸千金 北宋前期出现纸币元朝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市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项峰。这一时期的纸币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近代纸币的雏形。
第三站【畅游“联博展”——品味交流互鉴】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里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样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只呆萌的“小狮子”。
名片 姓名:苏哈尔之狮出生时间:公元10世纪晚期的宋朝 家乡:中国现居住地:阿曼苏丹国国家博物馆 经历: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阿曼,于1981年在阿曼苏哈尔被考古发现。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
(3)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三站中呆萌的“苏哈尔之狮”将会如何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呢?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10.(2022春·陕西宝鸡·七年级统考期末)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相应政权的名称。
(2)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高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耶律阿保机 B.冒顿单于 C.忽必烈 D.铁木真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1.(2022春·山西忻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
——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摘编自七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什么行政制度?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权力分配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并分析其目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行政制度?据材料指出行省权力要受到哪两个中央机构限制?
(4)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12.(2021春·湖北黄冈·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文化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概括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答3点即可)
13.(2023秋·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活跃】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建完整即明确写出①②③④的名称。
【经济发达】
材料三:四川境内只流通铁钱,铁钱分量重,单位价值比铜钱低,买卖商品用铁钱极不方便,不能适应大额异地贸易交换的需求。当时成都富商大贾云集,商品交易日增,所以,富商就把现金交付本地殷实商铺,收款商铺把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入用楮纸制作的票券,交给存款方。这样,四川商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飞钱而又只在一省区域内流通的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鉴于私交子的信用不足引起的债务纠纷,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派京官二人担任监官,主管交子发行兑换,史称“官交子”。
——摘编自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科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文化灿烂】
材料四: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4)材料四说明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明成就。
14.(2023春·湖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曾经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件) 中国
件 占世界科技发明百分比
公元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局面出现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多元性”对后世带来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什么时间在世界占比最高?请列举这一时期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成就两例。
15.(2021春·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中)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材料三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活字印刷术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及该发明的意义。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期中复习必刷题
02 材料解析15题 (范围:第1—13课)
1.(2023春·七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初 隋盛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材料三
材料四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材料五 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1)材料一的图示中,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
(2)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隋初到隋盛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
(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结合材料五,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答案】(1)杨坚;统一全国。
(2)人口增加。统一完成,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开凿了大运河,还修造了万里长城,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5)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当时隋朝的文明程度和强大国力;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河流修造、疏浚、维护的最高水平。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杨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2)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知,表格反映了隋初到隋盛时人口增加。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统一完成,政局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3)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依次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可以从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开凿了大运河,还修造了万里长城,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5)根据题干“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当时隋朝的文明程度和强大国力;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河流修造、疏浚、维护的最高水平。
2.(2023春·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自古统治者大都重视关注民生,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七年级课本
(1)据材料一归纳隋炀帝征发农民做什么事情?(写出三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料认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自贞观以后,……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
(2)材料二中“励精为理”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3)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天下大理”的局面史称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要注重什么?
【答案】(1)营建东都洛阳、开大运河、修长城和驰道;隋炀帝残暴统治。
(2)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3)唐玄宗(唐明皇);开元盛世;重视国家管理,励精图治。
(4)民生。
【详解】(1)根据材料“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表明隋炀帝征发农民,营建东都洛阳、开大运河、修长城和驰道;根据材料“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明隋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根据材料“自贞观以后,……励精为理。”结合所学可知,贞观是唐太宗时期的年号;“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3)根据材料“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结合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时期的年号,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开元盛世,又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根据材料“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出现盛世局面原因是唐玄宗重视国家治理,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等。
(4)根据材料隋炀帝对民残暴导致亡国,唐太宗和唐玄宗以民为本,国力昌盛,表明想要国家长治久安,要注重以民为本。
3.(2023春·山东东营·六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期,出现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如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下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2)材料二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到了吐蕃?有何意义?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3)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材料四: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根据材料四回答唐都长安的地位。
【答案】(1)曲辕犁;筒车。
(2)藏族;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3)开元盛世;唐玄宗。
(4)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两幅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分别是曲辕犁和筒车。在农业上,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3)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盛世景象是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开创的。
(4)根据材料“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可知,唐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_(地名),______________(人物)出使西域的举动被誉为“凿空”,为图A路线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图B中②处是______________(地名),贞观初年,玄奘不畏艰险,经历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该地。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作用?
材料三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1) 长安 张骞 天竺
(2)为了联合西域各势力,共同对付匈奴;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先进文化。
(4)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与世隔绝,开放带来文明繁荣,保守导致文明衰落。
【详解】(1)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丝织品从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再到中亚、西亚的安息,一直到达欧洲的大秦。西汉王朝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这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加强了中原汉族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故填:长安;张骞;天竺。
(2)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可知,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各势力,共同对付匈奴。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特点:据材料三“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可得出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可得出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根据材料“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可得出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先进文化。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能与世隔绝,开放带来文明繁荣,保守导致文明衰落。
5.(2023春·安徽安庆·七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说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成效。
材料二 唐玄宗是一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唐玄宗使他统治的朝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的。
——摘编自《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
(2)材料二中的“新的高峰”“悲剧和灾难”分别指的是什么史实。如何理解“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的”?
(3)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一个政权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1)治国理念: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成效: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3)注重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整顿吏治,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任答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民本思想,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新高峰:根据材料二“唐玄宗使他统治的朝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和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悲剧和灾难:根据材料二“但是他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可知是安史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3)综上所述,我认为影响一个政权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是:注重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整顿吏治,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任答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6.(2023春·江苏无锡·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宋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中国古代历史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材料三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些措施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地方积贫积弱的隐患。
材料四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1)材料一中的“宋太祖”是谁?由他建立的朝代的都城在哪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地方制度有什么不足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该改革的名称。
【答案】(1)赵匡胤;东京;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君弱臣强。
(2)削弱相权;设置转运使。
(3)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募役法。
【详解】(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国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称北宋。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定都东京。问题三:依据题干信息“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并结合所学可知,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君弱臣强。
(2)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削弱相权的措施。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些措施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地方积贫积弱的隐患”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地方制度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问题二:依据材料三信息可知,宋朝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依据材料四信息“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可知,材料四改革名称是募役法,也称为免役法。
7.(2023秋·河南开封·九年级统考期末)茶叶作为中国人喜爱的重要商品,对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阅读以下与“茶”有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过往行客,“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南方而来,“舟车相继”,数量庞大。
——摘编自【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材料二:宋辽墓葬壁画中的茶事图
材料三: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饮茶习俗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概况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文明的理解。(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答案】(1)概况:饮茶之风盛行。原因:唐朝国家统一,交通便利;唐朝经济发达(商业发达);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2)现象:宋辽时期饮茶习俗已传播到辽国。说明:宋辽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双方在边界设置榷场,进行茶叶贸易;澶渊之盟签订后,双方长期和平相处,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饮茶习俗逐步传播到辽国。
(3)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等。
【详解】(1)概况:“不论京都大邑,还是路边驿站,皆设茶铺”说明唐朝饮茶之风盛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国家统一,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业发达),社会风气开放是形成饮茶之风的原因。
(2)现象:从宋墓和辽墓葬中的茶事图可知,宋辽时期饮茶习俗已传播到辽国。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饮茶是中原人饮食习惯,辽政权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少数民族墓葬中发现茶事图说明了宋辽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宋辽时期的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和平相处,在边境设置榷场,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饮茶习俗逐步传播到辽国。
(3)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体现了文明具有多样性,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应相互学习借鉴;“和而不同”“多元一体”表明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强调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8.(2022春·河北张家口·七年级统考期中)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与北宋、南宋都并立或对峙过的政权名称。(要求:字母序号和政权名称相对应)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事件?
材料三 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
——《宋史·食货志》
……宋仁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摘编自苏辙《栾城集》
(3)材料三中宋太宗和辽道宗对战争持什么样的态度?
材料四 太宗……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互相市易。自今缘边戍兵,不得辄(zhé,总是)恣侵略。”
——《宋史·食货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北宋在边境采取的经济措施。你怎样看待这种措施的实施?
【答案】(1)B——西夏;C——金。
(2)澶渊之盟。
(3)反对战争。
(4)互市。北宋互市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边境稳定。
【详解】(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的图片可知,A是辽,B是西夏,C是金,其中与北宋、南宋都并立或对峙过的政权有B——西夏和C——金。
(2)根据材料二中的“大宋皇帝”“大契丹皇帝”“虔奉欢盟”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和契丹之间订立澶渊之盟的历史。
(3)从材料三中的“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宋太宗和辽道宗都对战争持反对态度。
(4)从材料四中的“宜许边疆互相市易”可知,北宋在边境采取了允许互市的经济措施。这一措施让宋辽可以相互贸易,互通有无,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边境稳定。
9.(2023·山东济南·一模)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博物馆研学之旅吧!请你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第一站【走进“山博”——感悟文化特色】
现在看到的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它镌刻了两位伟大先贤的友好会面,记录了当时的思想碰撞。据统计,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发现的数量以山东居多。
第二站【云游“国博”——提升民族自信】
参观了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钱币”云平台专题展,对这次展览中三个单元的部分货币进行研究性学习。
单元 典型货币 简介
异曲同工 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周圆函方 半两币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其形制是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
一纸千金 北宋前期出现纸币元朝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市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项峰。这一时期的纸币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近代纸币的雏形。
第三站【畅游“联博展”——品味交流互鉴】现在我们来到今天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这里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多样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将遇见一只呆萌的“小狮子”。
名片 姓名:苏哈尔之狮出生时间:公元10世纪晚期的宋朝 家乡:中国现居住地:阿曼苏丹国国家博物馆 经历: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阿曼,于1981年在阿曼苏哈尔被考古发现。
(1)通过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
合理想象他们围绕“治国方案”会展开怎样的对话。
(2)通过第二站的参观,概括战国到元朝货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带来的影响。
(3)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三站中呆萌的“苏哈尔之狮”将会如何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呢?
(4)同学们,快乐研学结束了,你认为博物馆可以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答案】(1)山东是孔子的故乡;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从战国时期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到秦朝时期统一货币,货币立法,再到元朝时期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度。
(3)宋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4)博物馆中的文物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实物史料。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感悟各朝代的经济文化风采。
【详解】(1)第一小问,通过题意第一站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居多的原因是山东是孔子的故乡。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可能会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可能会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根据材料“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半两币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其形制是秦以后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两千余年的钱币基本形制”“北宋前期出现纸币。元朝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度的国家,是我国古代国家信用纸币制度的顶峰”可知,货币从战国时期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到秦朝时期统一货币,货币立法,再到元朝时期实行统一的纸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度。
(3)根据“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物馆中的文物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实物史料。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感悟各朝代的经济文化风采。
10.(2022春·陕西宝鸡·七年级统考期末)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相应政权的名称。
(2)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高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耶律阿保机 B.冒顿单于 C.忽必烈 D.铁木真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1)从上往下依次为:西夏、金、南宋。
(2)D
(3)意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1世纪前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故从上往下依次为:西夏、金、南宋。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D项正确。
(3)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等角度作答。
11.(2022春·山西忻州·七年级校考期中)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
——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摘编自七下历史教材
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什么行政制度?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权力分配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并分析其目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行政制度?据材料指出行省权力要受到哪两个中央机构限制?
(4)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答案】(1)三省六部制;权力相互制约。
(2)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或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通判分知州之权;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或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行省制度;中书省、枢密院。
(4)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和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一“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可知,三省六部制的权力分配特点是权力相互制约。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一方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可知管理措施是: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设通判分知州之权;设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可知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和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行省制度。第二问,根据材料三信息“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知,行省权力要受到中书省、枢密院的限制。
(4)据材料二、三信息,直接分析概括出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即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12.(2021春·湖北黄冈·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文化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概括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答3点即可)
【答案】(1)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趋势: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原因: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城市的兴盛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说明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商业区,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说明宋朝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趋势:“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说明宋朝文化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说明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除此之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盛,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也是市民文化生活发展和兴盛的原因。
13.(2023秋·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活跃】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建完整即明确写出①②③④的名称。
【经济发达】
材料三:四川境内只流通铁钱,铁钱分量重,单位价值比铜钱低,买卖商品用铁钱极不方便,不能适应大额异地贸易交换的需求。当时成都富商大贾云集,商品交易日增,所以,富商就把现金交付本地殷实商铺,收款商铺把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入用楮纸制作的票券,交给存款方。这样,四川商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飞钱而又只在一省区域内流通的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鉴于私交子的信用不足引起的债务纠纷,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派京官二人担任监官,主管交子发行兑换,史称“官交子”。
——摘编自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科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文化灿烂】
材料四: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4)材料四说明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明成就。
【答案】(1)百家争鸣
(2)①丞相;②监察;③行省制度;④科举制
(3)趋势:由金属货币铁钱逐渐演变成纸币交子。原因: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铁钱携带不便,且不利于异地大宗商品的贸易。
(4)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意思对即可)
(5)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还可以是具体的成就如:故宫、赵州桥等等。
【详解】(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中①丞相;②监察;③行省制度;④科举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由金属货币铁钱逐渐演变成纸币交子。原因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铁钱携带不便,且不利于异地大宗商品的贸易。
(4)根据材料四可知,元曲表现形式的特点: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或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意思对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优秀的中华文明成就有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还可以是具体的成就如:故宫、赵州桥等等。
14.(2023春·湖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曾经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件) 中国
件 占世界科技发明百分比
公元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局面出现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多元性”对后世带来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什么时间在世界占比最高?请列举这一时期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成就两例。
【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与使用。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公元401—1000年。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局面出现的经济根源是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与使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多元性”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公元401—1000年,世界科技发明45件,中国32件,占世界科技发明百分比71%”可知,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在公元401—1000年在世界占比最高;这一时期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成就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
15.(2021春·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中)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材料三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活字印刷术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及该发明的意义。
【答案】(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晓市、夜市;经济重心南移。
(2)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3)优点: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发明者:毕昇。意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详解】(1)根据图一中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信息可知,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根据图二中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信息客户自,北宋东京有晓市、夜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变化表现为经济重心南移。
(2)根据材料二“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3)优点:根据材料三“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可知,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