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淄博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主张“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墨子主张“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两者的主张都
A.推崇法家的思想理念 B.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
C.-体现相同的政治立场 D.为治国理政提供建议
2.汉初建都时,多数大臣建议定都洛阳,但娄敬和张良却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最终刘邦决定“都关中”。西汉定都关中旨在
A.防范诸侯的分裂割据 B.依托有利地形发展经济
C.维持统驭全国的优势 D.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
3.《通典》是一部记述从上古到唐安史之乱前的制度及文化变迁的通史,于801年由宰相杜佑完成编撰。与大多数历史文献以政治领域开篇不同,《通典》开篇的第一部分是《食货典》。这一做法
A.削弱了政治对史学的影响 B.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广泛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 D.能更好地发挥史学社会功用
4.宋初,宋太宗下诏指出,江南江北种植不同,“风土各有所宜”,但为了防备水旱,作物种植要“杂植”。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广种杭稻”。这说明当时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精耕细作技术水平提高
C.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5.表1为郑和下西洋促成的中外交流情况表。据此可知,明朝
表1
出使国家 输出 带回
占城 制造豆腐、铸钱技术、建屋技术
暹罗 种植小麦、开垦梯田、使用海盐 暹米、紫檀木等
爪哇及旧港 建屋技术、耕种技术 胡椒、苏木、槟榔、金银香、 沉香、黄蜡等
锡兰和印度 种茶技术、纺织技术、刮痧之法 佛教艺术、音乐等
A.农耕经济发达 B.朝贡贸易获利丰厚
C.民间贸易繁荣 D.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6.1866年,广东商人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7年1月到9月,发昌机器厂刊登推销小火轮兼及自产的车床等机器的广告,时间长达7个半月,刊登的广告数目达84次。这表明
A.求富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企业具有一定的制造能力 D.广告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7.民国初年,国务总理赵秉钧跨8个党,他说:“我不晓得什么叫党的,不过许多人劝我进党,统一党送党证来,共和党也叫人送党证来,同盟会也送得来,我有拆开来看看的,也有搁开不理的,我何晓得什么党来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转型存在困难 B.照搬西方政治体制
C.北洋军阀分崩离析 D.议会政治不断完善
8.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阐明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的具体道路。会后,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抗日前线。这次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9.1983年,湖南国营企业全面试行第一步利改税,即将国营企业上缴财政利润中的一部分以所得税的形式纳入国家预算收入,另一部分则仍以利润形式上缴。1984年8月起,湖南实行第二步利改税,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按规定自行使用。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B.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C.改变企业的所有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图1为古代曾出现过的一些著名帝国示意图。这些帝国都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B.主动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联系
C.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11.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
12.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13.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该做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19世纪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并未引发政治经济结构变动 B.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反动势力
C.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D.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
14.1919年,法国的女性法学学生是1914年的10倍,女性医学学生是那时的3倍;超过30岁的英国妇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选举权,德国的妇女投票权更为完整;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也骤然上升。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科学教育水平提高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工业化迅速开展的需要
15.图2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
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等
材料二
对历史上行政区进行政治地理视角的研究,主要总结了三条规律:一是政区层级在三层到两层之间反复;二是政区边界划分有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两大原则;三是政区幅员经过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波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三条规律”的认识。(14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1—1905年间,《申报》刊载了关于科举革废的不同态度:
“各国之所以谋我者,于政治上、生计上,各有专科之学问间以应付,而我独恃隋唐时虚娇无用之人才与之决胜,论其现在,正如人用汽船,而我用帆船,人用火车,我用驴车 是停罢科举实为当今第一救亡之大计矣。”
科举所得人才虽不若学堂之深通各种学术,但也不失为取才之一条道路。历史上科举得才比比皆是,“自唐宋以迄今日,名臣硕辅功业彪炳者多出其中,本朝胡、曾、骆、左、李诸公,经济文章卓卓可传,而究其进身之阶,亦皆由于科举。”不像学堂学生,言必曰“平权” “自由” “革命”,心术愈坏,邪说横行。将来学业告成,如何事君
“虽然科举固有弊,而学堂亦未尝无弊。科举之弊在于泥古不化,平日只以制艺小楷为生活,一若舍此别无经猷”,学堂“更杂糅适以长,少年浮躁凌競之风”。当今之计,“当以科举与学堂合而为一,少年子弟必先肄业学堂,俟得有卒业文凭始准持以应试”。
——摘编自史善庆《社会舆论与科举革废——以<申报>话语为例》
材料二
表2 《申报》中有关科举革废的意见表达形式统计表
年份 摺稿或章程 论说 新闻报道 广告 总计
1901 41 39 32 34 146
1902 75 38 94 27 234
1903 28 27 63 39 157
1904 10 6 65 21 102
1905 8 21 38 9 76
——摘编自吕艳婷《清末<申报>对科举革废的意见立场研究(1901—1905)》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关于科举革废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其理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申报》‘科举制革废’的讨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分)
18.(12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山东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朱富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 朱富胜主要事迹简表
1939年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日救国会
1940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 被日军抓获,虽受尽酷刑,仍只字不吐,保住了公粮、枪支和学生
1943年 带领村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40亩,所在村被评为拥军生产模范村
1944年 先后动员86名青年参军,被评为拥军模范
1947年 率领支前队伍参加孟良等战役的支前工作,多次立功受奖
1948年 率3500人的担架团奔赴淮海战场,后被授予“华东第一模范担架团”称号
1949年 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国大典
1950年 任华东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
1953年 任省农业试验场场长,带领职工搞科学实验
1954年 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55年 任临沂专署农业试验场场长,再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56年 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被授予锦旗1面、奖章1枚
——据《沂南县大事记》等
材料二
1961年,朱富胜任沂南县县长,图7为朱富胜与社员一起劳动的照片。
(1)假如让你为朱富胜纪念馆设计多个展区,说说各个展区的主题并作简要介绍。(9分)
(2)说明将材料二中的照片作为纪念馆展品的重要价值。(3分)
19.(14分)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现代化潮流方兴未艾。如何认识与把握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实课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历史学家,形成了以下访谈录。
记者:您以现代化视角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的论点。请您对此加以进一步说明。
历史学家: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历史加以解读,由此而形成以不同主线写作的历史,如阶级斗争、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我们可以用这些主线来观察世界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在我看来,近代以来所有的历史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现代化。过去几百年中发生的重大变故,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无一不是在现代化的主题下进行的。
记者:英国在现代化方面远远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您是如何认识与总结英国现代化道路的呢
历史学家: (1)
记者: (2)
历史学家: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道路是革命式和跳跃式的,它保证法国彻底摆脱旧社会的束缚,但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代价也太大。德国道路中有很多高明之处,但也隐藏着许多危险因素,应该加以注意。1870年后的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直到二战后,德国才被迫进行改造,彻底抛弃旧势力的影响,新的政治力量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记者: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启发,请您从世界史学科的视角出发,谈谈现代化研究应该如何继续深入下去。
历史学家: (3)
根据所学知识,请补充完善上述访谈录。(14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DBA 6—10 CACBD 11—15 ABCBD
二、非选择题
16.(14分)
从政区层级角度作答,秦朝实行郡、县两级;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隋朝实行州、县两级。(3分)
从政区边界角度作答,唐朝根据山川形势在全国划分为十道,元朝行省的划分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3分)
从政区幅员角度作答,秦朝郡统辖范围广,隋朝郡数量不断增加、统辖面积不断缩小;唐朝的道和元朝的行省幅员广阔。(3分)
综上所述,行政区的变动中政治因素占主导,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川形便便于地方管理,犬牙交错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5分)
17.(15分)
(1)
态度一:废除科举。理由:科举无法选拔有用人才,不利于救亡图存。(2分)
态度二:保留科举。理由:科举能够选拔人才,学堂培养的学生不利于清政府统治。(2分)
态度三:科举与学堂相结合。理由:科举和学堂都有弊端,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选拔人才。(2分)
(2)
从背景角度作答:
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的冲击;清末新政的推动;近代报刊业的发展。(3分)
从特点角度作答:
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观点多元,各种舆论意见不断交锋;体现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反映了时代要求。(3分)
从影响角度作答:
发挥了报刊的舆论引导作用;促进了科举废除的进程;有利于选官制度和教育的近代化。(3分)
18.(12分)
(1)
主题一:抗日英雄(1分)
简介: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和开展大生产运动,体现了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推动了敌后根据地的建设。(2分)
主题二:支前模范(1分)
简介:解放战争期间,率领支前队伍参加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为保卫解放区和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主题三:劳动榜样(1分)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带领职工搞科学实验,积极投身农业劳动,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分)
(2) 照片属于图像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照片直观形象,是朱富胜作为劳动榜样的真实写照;与社员一起劳动的场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3分)
19. (14分)
(1)英国在现代化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政治方面,英国率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及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并通过议会改革不断完善,从而实现了政治现代化;经济领域内,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并引领世界各国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近代科学革命、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表明英国在思想文化的发展上走在了时代前列。创新成为英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英国现代化以和平变革为特色,既维持了社会长期稳定,又保证了社会进步。(8分)
(2)英国的现代化之路有其鲜明特色,请您谈谈比较典型的其他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不同道路。(2分)
(3)对世界现代化进程进行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尊重各国不同国情,认识到现代化的共性与差异性;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4分)

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