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尚美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尚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五章前两节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H、SO、OH-
B.Na+、H+、HCO、NO
C.Na+、Ca2+、NO、ClO-
D.H+、K+、NO、SO
2. 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
B. 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
C. 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3. 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①饱和Na2CO3溶液 ②饱和NaHCO3溶液 ③浓硫酸 ④灼热的铜网 ⑤碱石灰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②④③ D. ②③④
4. 已知2FeSO4Fe2O3+SO2↑+SO3↑,把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则( )
A. 产生BaSO4和BaSO3两种沉淀 B. 产生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C. 产生BaSO4沉淀,无SO2气体逸出 D. 产生沉淀含BaSO4,并有HCl气体逸出
5.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开:NaCl、MgCl2、FeCl3、(NH4)2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 AgNO3 B. NaOH C. BaCl2 D. HCl
6.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 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 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 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7.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 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 反应中共消耗Zn 97.5 g 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8.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甲是C,则乙可能是O2 B. 若甲是Fe,则乙可能是Cl2
C. 若甲是NaOH溶液,则乙可能是SO2 D. 若甲是H2S,则乙可能是O2
9.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 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了
B.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或氨气
C. 该反应中NH4CuS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该反应中硫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
10. 氮、铁元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硝化过程均属于氮的固定
B. 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均发生还原反应
C. 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移至大气中
D. Fe3+将NH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NH===Fe2++N2↑+8H+
11. 将装有50 mL NO2、NO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3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 )
A. 5∶3 B. 3∶5 C. 3∶2 D. 2∶3
12. 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质的扩散)( )
A.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13. 向某HNO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稀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4∶1 B. 3∶1 C. 2∶1 D. 1∶1
14. 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转化过程中有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 该装置将有毒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
D. 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15. 已知a、b、c均为非金属单质,d、e均为含有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且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d>e,f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单质a呈气态 B. 单质c具有强氧化性
C. 稳定性:e<d D. f受热易分解生成d和e
16.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入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1∶1 B. 5∶7 C. 7∶5 D. 4∶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2分)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煮鸡蛋时间太久或放置时间过长,蛋黄上会产生一层“黑膜”,该黑膜的成分是硫化亚铁。这是由于鸡蛋里的蛋白质受热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含硫元素,会形成硫化氢,而蛋黄中富含铁元素,当硫化氢遇到铁元素就形成了硫化亚铁,也就是蛋黄上覆盖的那层“黑膜”。
某同学由此联想到铁与硫单质的反应,为了验证铁与硫单质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①FeS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FeS+2H+===Fe2++H2S↑。②3S+6NaOH2Na2S+Na2SO3+3H2O。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粉末A中硫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在“惰性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改用____________。
(4)操作③稀硫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对D溶液的实验操作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支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支试管分别加热,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条件下,若将SO2与Cl2按体积比1∶1混合后,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能否褪色?________(选填“能”“不能”或“不能确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9. (14分)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 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
②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ⅰ.NO+NO2+2OH-===2NO+H2O
ⅱ.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 ℃)、NO(-152 ℃)
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2分)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卷由系统,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 总2页尚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范围:必修二第五章前两节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H、SO、OH-
B.Na+、H+、HCO、NO
C.Na+、Ca2+、NO、ClO-
D.H+、K+、NO、SO
答案 C
解析 NH和OH-无法大量共存,A项错误;HCO和H+无法大量共存,B项错误;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大量共存,C项正确;SO和H+无法大量共存或H+、NO、SO无法大量共存,D项错误。
2. 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
B. 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
C. 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A
【解析】A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与NaHCO3反应生成CO2,酸性:H2SO3>H2CO3,正确;B项,SO2溶于水显酸性,与BaCl2溶液不反应,错误;C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SO2是氧化剂,错误;D项,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SO2,生成SO,SO2表现还原性,错误。
3. 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①饱和Na2CO3溶液 ②饱和NaHCO3溶液 ③浓硫酸 ④灼热的铜网 ⑤碱石灰
A. ①③④ B. ③④⑤ C. ②④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能除去SO2,还能增加CO2的量,经过浓硫酸干燥后,再通过灼热的铜网,即可除去氧气。
4. 已知2FeSO4Fe2O3+SO2↑+SO3↑,把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则( )
A. 产生BaSO4和BaSO3两种沉淀 B. 产生BaSO4沉淀,SO2从溶液中逸出
C. 产生BaSO4沉淀,无SO2气体逸出 D. 产生沉淀含BaSO4,并有HCl气体逸出
【答案】B
【解析】由于FeSO4分解产生大量的SO2和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后,其中的SO3气体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SO4,BaCl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BaSO4沉淀,但是SO2不会与氯化钡发生反应,会从溶液中逸出。
5.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开:NaCl、MgCl2、FeCl3、(NH4)2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 AgNO3 B. NaOH C. BaCl2 D. HCl
【答案】B
【解析】加入硝酸银溶液,NaCl、MgCl2、FeCl3、(NH4)2SO4四种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不能区别开,故A错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无现象,氯化镁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硫酸铵产生刺激性气体,反应现象各不相同,能区别开,故B正确;加入氯化钡溶液,NaCl、MgCl2、FeCl3三种溶液都无现象,不能区别开,故C错误;加入盐酸,NaCl、MgCl2、FeCl3、(NH4)2SO4四种溶液都无现象,不能区别开,故D错误;答案为B。
6.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 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 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 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向含有淀粉的碘水中通入SO2气体,会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由于I2参与反应被消耗,因此B中蓝色溶液褪色,证明物质的还原性强弱为SO2>I-,A项正确;SO2是大气污染物,由于SO2是酸性气体,可以与NaOH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所以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B项正确;若SO2与FeCl3不发生反应,向A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溶液紫色褪去;若SO2与FeCl3发生反应SO2+2H2O+2FeCl3===H2SO4+2HCl+2FeCl2,当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会发生反应MnO+5Fe2++8H+===Mn2++5Fe3++4H2O,溶液紫色也褪去,因此不能验证A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若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2H2O+2FeCl3===H2SO4+2HCl+2FeCl2,溶液中含有硫酸,当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时,会发生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产生白色沉淀;若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由于HCl酸性强于H2SO3,当向溶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时,不产生白色沉淀,D项正确。
7.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 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 反应中共消耗Zn 97.5 g 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8.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甲是C,则乙可能是O2 B. 若甲是Fe,则乙可能是Cl2
C. 若甲是NaOH溶液,则乙可能是SO2 D. 若甲是H2S,则乙可能是O2
【答案】B
【解析】若甲是C,则乙可能是O2,丙是CO,丁是CO2,A正确;若甲是Fe,乙是Cl2,则丙是氯化铁,氯化铁和氯气不反应,B错误;若甲是NaOH溶液,则乙可能是SO2,丙是亚硫酸钠,丁是亚硫酸氢钠,C正确;若甲是H2S,则乙可能是O2,丙是S,丁是SO2,D正确。
9.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 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了
B.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或氨气
C. 该反应中NH4CuS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该反应中硫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
【答案】C
【解析】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反应前后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B错误;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NH4CuS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正确;发生的反应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反应中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D错误。
10. 氮、铁元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硝化过程均属于氮的固定
B. 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均发生还原反应
C. 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移至大气中
D. Fe3+将NH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NH===Fe2++N2↑+8H+
【答案】C
【解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如图可知反硝化过程是将氮的化合态转化为氮气,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如图可知,硝化过程NH转化为NO,再转化为NO,氮元素化合价不断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如图可知,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变为氮气,而转移至大气中,C正确;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Fe3+将NH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6Fe3++2NH===6Fe2++N2↑+8H+,D错误。
11. 将装有50 mL NO2、NO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3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 )
A. 5∶3 B. 3∶5 C. 3∶2 D. 2∶3
【答案】C
【解析】运用差量法计算。
设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为x,
3NO2+H2O===2HNO3+NO ΔV
3 1 2
x 50 mL-30 mL=20 mL
=,解得x=30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为50 mL-30 mL=20 mL。
所以V(NO2)∶V(NO)=30 mL∶20 mL=3∶2。
12. 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质的扩散)( )
A.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答案】A
【解析】设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m,气体的体积为V,因气体极易溶于水,故溶液体积等于气体的体积,c===则不论NH3和HCl(N2不溶于水)是否充满,物质的量浓度都等于,因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不同,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13. 向某HNO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稀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4∶1 B. 3∶1 C. 2∶1 D. 1∶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的反应为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2Fe(NO3)3+Fe===3Fe(NO3)2,由图像可知,加入2 mol 铁粉时,铁离子完全反应生成Fe2+的物质的量为3 mol,设混合溶液中有xmol HNO3,ymol Fe(NO3)3,则:+=2、+=3,解得y=1、x=4,故原稀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4∶1。
14. 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转化过程中有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C. 该装置将有毒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的N2和CO2
D. 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发生的反应为2NO+O2+4CO4CO2+N2,该转化过程中N、O、C 3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A、C、D正确;NO很不稳定,遇到氧气就被氧化为NO2,B错误。
15. 已知a、b、c均为非金属单质,d、e均为含有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且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d>e,f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单质a呈气态 B. 单质c具有强氧化性
C. 稳定性:e<d D. f受热易分解生成d和e
【答案】C
【解析】N2常温下为气态,A项正确;F2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表现强氧化性,B项正确;因为元素的非金属性F>N,所以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NH3,C项错误;铵盐受热一般易分解,NH4FNH3↑+HF↑,D项正确。
16.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入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1∶1 B. 5∶7 C. 7∶5 D. 4∶3
【答案】A
【解析】因为NO2和NO的体积相等,在同温同压下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生成的HNO3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因此两试管内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2分)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煮鸡蛋时间太久或放置时间过长,蛋黄上会产生一层“黑膜”,该黑膜的成分是硫化亚铁。这是由于鸡蛋里的蛋白质受热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含硫元素,会形成硫化氢,而蛋黄中富含铁元素,当硫化氢遇到铁元素就形成了硫化亚铁,也就是蛋黄上覆盖的那层“黑膜”。
某同学由此联想到铁与硫单质的反应,为了验证铁与硫单质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①FeS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FeS+2H+===Fe2++H2S↑。②3S+6NaOH2Na2S+Na2SO3+3H2O。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混合粉末A中硫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在“惰性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改用____________。
(4)操作③稀硫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对D溶液的实验操作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因铁粉过量而使滤渣C中含有的铁粉与H2SO4反应,生成Fe2+干扰实验,过量的铁粉还能与可能存在的Fe3+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2)防止环境中的O2参与反应
(3)除去混合物中过量的硫粉 CS2
(4)防止H2SO4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生成的Fe2+
(5)加入煮沸的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证明产物中有Fe3+;若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入过氧化氢溶液(或新制氯水),溶液显红色,则证明产物中有Fe2+
【解析】该实验目的是验证铁和硫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若Fe过量,滤渣C中含Fe,会与H2SO4反应生成Fe2+,还能与可能存在的Fe3+反应,干扰实验。空气中的O2能与Fe2+反应,会影响实验,所以反应应在“惰性环境”中进行。
18. (14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支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支试管分别加热,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条件下,若将SO2与Cl2按体积比1∶1混合后,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能否褪色?________(选填“能”“不能”或“不能确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1)①品红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②褪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无明显现象
(2)不能 Cl2+SO2+2H2O===4H++2Cl-+SO
【解析】(1)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其漂白性是可逆的,加热后溶液会恢复原来的颜色;Cl2通入品红溶液时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把品红溶液氧化而褪色,且该过程不可逆,故加热溶液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2)由于Cl2与SO2混合后与水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故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9. (14分)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NH3与金属氧化物MxOy反应生成M、N2、 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来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a中试剂是浓氨水。
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
②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装置可重复使用)。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ⅰ.NO+NO2+2OH-===2NO+H2O
ⅱ.气体液化的温度:NO2(21 ℃)、NO(-152 ℃)
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分液漏斗 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②BDADC
(2)①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
②CED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1)①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可以是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②该实验在B处产生氨,通过D干燥氨,在A处NH3与MxOy反应,生成的水在D处被吸收,残留氨被C吸收,所以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为BDADC。(2)①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NO的检验,否则会影响NO和NO2的检验。②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从左向右连接):A是发生装置,C是干燥除去水。因为NO2更易液化,先分离NO2,所以接E冷却二氧化氮,NO2分离后再检验NO,再接D通氧气,观察到气体从无色变成红棕色,说明是NO;B是尾气处理,吸收反应后剩余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防止污染空气。装置的连接为A→C→E→D→B;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0. (12分)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X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4)2CO3(或NH4HCO3) NH3 NO2
(2)2Na2O2+2CO2===2Na2CO3+O2 4NH3+5O24NO+6H2O
本卷由系统,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X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都生成气体,应为弱酸铵盐,则C为NH3,气体A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A为CO2,则X应为(NH4)2CO3或NH4HCO3,B为H2O,结合转化关系可知,D为O2,E为NO,F为NO2,G为HNO3。答案第2页 总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