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相关问题,也整理了大家关于武汉市工程大学的相关经验,观点来源于网络,真实性需要自行辨别。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武汉工程大学 教务处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金秋九月,静思叠翠,林叶成行。9月6日,学校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本科生军训动员大会在流芳校区标准体育场举行。全体新生汇聚工大,满怀梦想,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校党委书记程幼金,纪委书记徐慢,副校长张彦铎、方文海,副校级干部涂方剑,四级职员喻九阳,校长助理池汝安,杰出校友、学校“双聘院士”陈芬儿,全体承训官兵,学校各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特邀家长代表出席典礼。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郑丹凤主持。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典礼正式开始。

程幼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天的中国,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奋战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新起点、新使命,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程幼金寄语广大同学们:工程大学的怀抱已向你们敞开,广阔而多姿的世界已与大家约定未来,期望各位新同学在这个伟大的******,不忘初心,追逐梦想,用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韶华,写下绚丽多彩新的华章。

程幼金向全体新生提出了四点期望:一要立报国之志。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如何为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发愤图强,这应该是我们******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二要修立身之德。道德修养是人生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同学们在大学不仅要学知识,还要修德养性;三要炼强国之才。大学是培养智者的园地。同学们要崇尚科学、崇尚发明、崇尚创造,努力开启自己智慧的大门,为强国之路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四要挥奋进之笔。“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要把奋斗精神融入学习、融入日常、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中,书写自己奋斗的人生。

典礼上,校党委书记程幼金向军训团授旗。

副校长方文海宣布军训团建制。

15个学院的新生代表向家长献鲜花,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

学校“双聘院士”陈芬儿教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袁华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寄语新生。陈芬儿讲述了两位院士扎根科研、奉献国家的故事,勉励同学们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家国情怀”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携梦远航,做泼墨时代画卷的工匠。

袁华教授以“赢”字的精妙解读为引,从“亡、口、月、贝、凡”的五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的意义。他教导新生“要有家国情怀,树立竞争和责任意识,明确大学目标,格物明理,致知笃行。能把学习作为新常态,珍惜光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他希望同学们在新起点上用新面貌走上新征途,立德立志、向上向善、成才成人,为自己、为工大、为祖国增光添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朱雯雯同学、管理学院2019级工商管理类10班曲志恒同学分别作为在校生代表、新生代表发言。朱雯雯希望学弟学妹们把握好大学的自由度、自主性和责任感,书写青春的亮丽风景线。曲志恒用自理、自立、自强三个词与全体新生共勉,期待未来求学生涯能够“鹏越而起九万里,不负韶华于当下”。

典礼在全体师生合唱 武汉工程大学 校歌声中圆满落幕。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官网:http://jwc.wit.edu.cn/

武汉工程大学 教务处官网:

武汉工程大学 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 武汉工程大学 。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8年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湖北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 大学排名 ”中,我校位列第126位。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国际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67个专业招生,2 个博士学位授权,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一本招生。截止到2018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21789人,其中研究生3339人(全日制研究生2911人),普通本科生18878人。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38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226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43人,副高级职称4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7.59%,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93.72%和51.63%。教师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湖北省特聘岗位专家59人,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4人。创新团队入选“*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1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241间,教学实验室48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300余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绿化红旗单位”、“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成绩显著。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6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学校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4个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是武汉市唯一设在省属高校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338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35项,省部、市级项目1588项。获国家、省部、市级教学、科技成果奖15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市级科技奖励153项。获专利授权169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4020余篇。机器人足球队共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2015--2017年,科研入帐经费共计3.5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建有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主办《 武汉工程大学 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法国上法兰西理工大学、兰斯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魁北克大学三河城分校;韩国国民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艺术学院;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泰国暹罗大学;南非金山大学等4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每年有百余名世界著名科学家及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每年派出大批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合作交流调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行科研合作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国际交流班、双学位、本硕连读等。

学校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已招收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津巴布韦、加纳,埃塞俄比亚、喀麦隆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就读于我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在籍在册各类留学生300余人。与 南京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长期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学校成立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38个校友分会以及 武汉工程大学 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武汉市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陂区、宜昌、十堰、黄冈、荆门等市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学校设有“企业佳助学金”、“人福药业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19项。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生态设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磷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按照“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树立“全面成长,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以“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为核心的“两型两化”(创新型、复合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2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我校的毕业生,被誉为“化工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际奖项8项, 国家级奖218项、省部级奖项570项。获得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国际设计大赛“红点之星”设计概念奖至尊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本科生考研率在25%以上。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三全育人”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全国优秀大学生许志伟,“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快乐天使韦庆秀、刘健,乐于助人的优秀大学生李孟、李炳昊,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的带着妈妈上大学的“豆腐女孩”贾鑫和舍己救人的吴达,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红旗团委”、“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高校”、“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高校”、“湖北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

站在******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格物明理 致知笃行”的校训和“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质量强校、人才强校、特色强校、创新强校、文化强校”内涵式发展战略,加快化工学科领域国内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大力量。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学生管理系统忘记密码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学生管理系统忘记密码要带上学生证去教务处重置密码。初始密码为自己的学号,要是改过的密码忘记了,就只能到教务处去重置密码,带上你的证件。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一、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武汉工程大学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27-87194539,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虎泉街366号、邮编为430073、联系邮箱为ydy@mail.wit.edu.cn。

二、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创建于2002年,由 武汉工程大学 与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是一所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为特色,培养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化工制药、材料、机械、电子、土木、以及艺术、外语、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目前拥有两个校区。一是 武汉工程大学 武昌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366号;二是邮科院校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武昌校区占地面积500余亩,邮科院校区占地200余亩,拥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30余万元。两校区均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带,直线距离1.2公里,集秀美的风景、幽雅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便利的交通、完备的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于一体。

学院现有教师65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为88.6%,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80.3%,聘请40多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为学院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万人,设有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公共学部等6个系部,开办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39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邮科院校区集中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技术等邮电通信领域特色优势专业。

学院获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在全省同类高校名列前茅。拥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专业、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双万”专业、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等1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精品资源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及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国家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个,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

学院师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大赛、外语翻译大赛等国家和省市各类课外竞赛中屡获佳绩。2018年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8项。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表现尤为突出,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21项。近年来,学院荣获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市级奖励200余项,荣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00余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考研上线率达15%。

学院多年依托 武汉工程大学 优势专业和优质教学资源办学,在办学条件、实验室、师资等方面共建共享。学院一直与世界知名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现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信息通信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近9000余名相关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学院与湖北兴发集团联合开办“兴发基地班”,每年定向培养100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移动通信实验室、高速率大容量光传输实验室,与世界知名企业罗克韦尔、达内教育集团在校内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建有校园智慧教室、政治理论课网络工作室、心理咨询中心等。学院与东风汽车、烽火科技、中国电信、浙江物产化工集团等100多家国有大中型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多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了一批省级及以上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学院师生先后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力团支部”、“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自强学子”、“拾金不昧学子”等光荣称号。学院奖助学金体系设置完整,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学院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等。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