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高二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逃择性必修3前13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坎
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为寻求当时社会的出路而授徒立说,使得从商周巫史文化中解放出来的先秦文化,
没有走上闲暇从容的抽象思辨之路,也没有深人厌世的追求解脱之路,而是执着于对世道的
实用探求。这反映出先秦文化
长
A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伦理化倾向较为明显
C,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D.具有理性主义的色彩
2.宋代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
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分别在异族强权和腐朽政
器
治势力面前,展现出浩然正气,铮铮风骨。这反映出
A.程朱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被弱化
何
C.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
D.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3.在北京冬奥会上,从奖牌、图标、场馆的设计和名称到点燃火炬的长信灯、中国运动员队服上
年
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都蕴藏着浓厚的“中国
风”,中国文化元索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风景线。这反映了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C.文化交融的发展趋势
D.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
4.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从事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当事人双方都要签订类似具有法律效力
的文件。在没有文书记录的情祝下,任何形式的财产买卖和转让都是无效的。据此可知,古
代美索不达米亚
A.其有契约之治的文化传统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成为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D.法律体系比较完善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23-350B·
5在罗马帝国,没有出现可以与柏拉图等人比肩而立的思想家。更可悲的是,当终于出现了一
批较为杰出的思想家的时候,这些人却是基督教学者。在中世纪迫切需要继承或建立思想
休系的时候,除了基督教体系饺为完备外,当时的欧洲人冉也拿不出其他像样的、成体系的东
西了。这表明中世纪的欧洲
A形成了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
B.基督教具有重要影响
C,基督教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
D.文化在逐渐走向衰落
6.图1所示是玛雅人在时间计算方面创造的一种数学体系,他们用了三个符号:“点”表示一,
“横”表示五,画一“贝壳”表示零。在将“零”的符号应用到数字计算方面,他们要早于欧洲八
百年。这可用来说明
品!名34
1011121314
二
567819
二凸兰智
图1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影响
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C.人类文明与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兴起和发展是独立进行的
7,13世纪时,越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一喃字,它是将两个汉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个新
字。越南民间口语文学广泛使用喃字,但文人、贵族大多都轻视喃学。山此可见,当时越南
A文化呈现分层特点
B.民族文化发展迅速
C.民间抵制中华文化
D.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8.上古时期,游牧民族改良了马的品种,把马拉战车的技术传人农业文明地区,使战争的形式发
生根本性的变化,也促进了生产和运输的发展。后来的骑射战术,也是始于游牧民族,且后农
业文明诸地区同样是向他们学习的。这说明
A.民族大迁徙对文明造成破坏
B.文明在不断传播中得以发展
C.民族迁徙促进农耕文明发展
D.游收文明比农耕文明更优越
9.1788年,当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建立罪犯流放地时,据估计,当地有30万原住民,500多个
部落。但到19世纪30年代初期,当地原住居民仗剩下6万余人。这说明关国的殖民活动
A恶化了当地的社会治安
B.促进了不同种族间的交融
C导致当地经济长期落后
D.引起了当地人口结构变化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23-350D·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D2.C3.B4.A5.B6.C7.A8.B9.D10.A11.C12.B13.D14.A15.B16.C
17.(1)特点:连续性:以鼓励为主;方式多样;效果显著。(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欧洲革命运动的失败与战争的频繁;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美国
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美国相对宽松的移民环境。(6分,答出三点
即可)
影响: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廉价劳动力,优化了美国人才资源的配置:
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美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扩大了美国的国内市场;丰富
和发展了美国文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
18.示例1
论题:汉代统治思想以独尊儒术为主,“杂霸政治”为辅。(2分)
阐述:汉武帝时期推崇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在文化方面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侧重人的自身道德修养,
而当时社会环境恶劣,迫使汉武帝不得不采用法家思想作为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因此当时形成
了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而法家辅助儒家维护统治的文化格局。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虽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主张其有一定道理,有时甚至
被统治者推崇,但纵观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不难发现汉代确立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且不断兼容吸纳其他学派思想,并得以延续和发展。(8分)
总之,虽然独尊需术包含了法家法治思想和阴阳五行家的迷信观念,但其主要内容是儒家仁政思想和
大一统思想,因此汉代的治国理念中,以“独尊儒术”为主,借法家等思想主张辅助儒家维护统治。(2分)
示例2
论题: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格局为外儒内法。(2分)
阐述:汉武帝所尊崇的儒术在当时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大作用,但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思
想状况,以及汉武帝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可知,仅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和约束,是
远远无法满足征伐、赋税以及维护统治等多重社会内容的需要的,因此必须实行外儒内法的治国之策,才能
既有仁政的理政观念,也有法家思想内核的约束与限制,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因此外儒内法的思想格
局与汉武帝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一统举措相匹配,共同维护西汉的统治,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8分)
因此,儒家思想的规范与约束固然重要,法治的约束与制裁对于维护封建统治也必不可少,法治下的规
则是社会各阶层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任何人(皇帝除外)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否则将会受到严酷的制裁。
(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19.(1)同:香料交易量大:由海外大量输人:设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2分,答出两点即可)
异:唐宋时期主要是由阿拉伯商人输入香料,明清时期则是由西方殖民者和东南亚人输入。(4分)
(2)影响:刺激了中国长途贸易的发展: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欧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进一步
扩大了世界市场。(8分)
20.(1)新发展:由联合国进行主导;保障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强调各国之间的平等;致力于维护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二战后欧洲国家的实力下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的成立及
其作用的发挥;一战后委任统治的局限。(6分,答出三点即可)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3-350B·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