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2- 2023 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
历史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体现了
A.“以德治国”的思想 B.“敬天保民”的思想
C.“民为邦本”的思想 D.“忠君爱民”的思想
2.魏晋时期的玄学家郭象以注《庄子》闻名。他认为封建伦理秩序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人们只要各安己分,社会就会太平,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无为”。这表明魏晋玄学
A.探寻道家思想本源 B.试图融合儒道思想
C.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D.加剧社会动荡局面
3.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沿中轴线对称,宫殿规模宏大,形成一个专区,且居中分布,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右社,在皇城内分布。这种设计反映出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体现以人为本内涵
C.儒学影响城市布局 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4.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5.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的解释。
这反映出
A.官方对世界局势认知逐渐清晰 B.中国中心观念开始确立并完善
C.士人阶层已抛弃华夷尊卑心理 D.晚清时传统的中国观发生变化
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所创办新式学堂多偏重外语和军事,注重“方言”和“军备”、培养洋务人才成为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这说明
A.清政府尝试主动融入世界 B.选拔人才方式日趋多元化
C.教育体制已完成近代转型 D.思想观念有待进--步解放
7.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1910-1911 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这表明大众传媒
A.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
C.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传播 D.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8.1926年、1927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
据表可知,造成农会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 B.长江流域革命传统深厚
C.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发展 D.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9.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结构顺序都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 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动表明
A.高度重视公民基本权利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D.对国家机构权力来源的认识深化
10.右图为1953年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该画反映出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有序开展 B.宣传工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C.经济建设开始出现冒进趋势 D.计划经济体制利于改进生产
11.下表列举了多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领奖服的设计思路。这主要说;明了
A.运动服装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 B.中国的体育事业与文化交融共进
C.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传播 D.体育活动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12.公元前458年的雅典悲剧《<奥瑞斯特斯复仇女神》中的雅典娜不通过抽签,而是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组成战神山法庭,剧中还唱道:“既不要无政府状态,也不要君主奴役,更不能完全抛弃敬畏。”这主要反映了雅典
A.民主政治促进戏剧繁荣 B.宗教神学思想意识浓厚
C.君主复辟势头愈演愈烈 D.反民主制思潮逐渐兴起
13.西方律师在运用某一法律体系进行庭审辩论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如“弗里特维克案中的大卫即是如此……”,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如“贝斯塔案帮了你的忙...”“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或“在某某法官的时候我们看
到”。据此可知
A.“英美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B.《法国民法典》中法官的地位突出
C.《罗马民法大全》确立无罪推定的原则 D.“大陆法系”是“法官制定的法律”
14.
以上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某工厂的规章制度(部分),这说明
A.惩戒制度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B.工业革命是自由民主的倒退
C.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D.机器生产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15.1922-1925年,为解决农民因缺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不能耕种自己土地的问题,苏俄(联)先后颁布法令,允许农村土地及生产资料出租,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到1926 年,出租土地数量达到1090万俄亩,出租.土地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7. 4%;1927年有定期雇工330万,零
工250万,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总数的35. 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总数的19. 8%。这些措施
A.适应了农村发展需要 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保障了工业化的实施 D.推动了集体农庄建立
16.传统上,世界被划分为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人的一-切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技术出现后,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三元世界观”,即在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数字世界”。这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
A.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B.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C.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 D.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视角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16分)在世界范围内,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推动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英国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这一法律文件规定……(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41)除战时与予敌对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644年,在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小城蒙斯特和奧斯纳布吕克开始了和平谈判。德意志各邦呼吁和平,呼吁求得一项最终的宗教解决办法,呼吁“改革”神圣罗马帝国。于是,成百名外交家和谈判者云集威斯特伐利亚,他们代表皇帝及帝国各邦、西班牙、法国、瑞典、荷兰、瑞士、葡萄牙、威尼斯、许多其他意大利城市和教皇。他们讨论国家、战争和权力范围等事务……各方在1648年10月24日签订《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明斯特条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的入口)
材料三 在美国,每个人都是 独立的个体,之所以能够组成乡镇,就在于社会契约精神的存在,每个人平等地达成契约,结合在一起之后有契约来约束彼此,从而实现整个乡镇的自我管理…… 乡镇居民大会是乡镇权力的最高机构,全体成年乡镇居民以直接民主的形式参与居民大会,掌握着乡镇事务的决策权,而选举出来的行政委员会以及其他乡镇行政人员则根据议行合一的原则执行乡镇居民大会的决议。
——摘编自侯晓林《自治观念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所学说出《大宪章》所确立的原则。(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谈判的结果,并概要分析这次会议对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乡镇自治体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乡镇自治制度的原因。(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致田是密云县十里堡供销社党 支部副书记。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用职权谋私利,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受到人们的好评。有一次,老王的妻侄找他要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他说:“这是分配物资,不能走后门,如果我带头违反政策,开后门,那店里不就乱套了 ”去年秋天,
老王的孙女到供销社想买点猪油,别人就背着老王给卖了八斤。孙女临走时,老王发现她车子上捎着个纸盒,扒开一看,原来是猪油,便对孙女说:“我是负责人,应当带头遵守规章制度。我们走后门买油,群众怎么办 ”孙女只好把油如数退还给了供销社。
——1978年7月14日《北京日报》《亲孙女买猪油走后门,王致田顶歪风腰杆硬》
(1)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8分)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此报道是否可信 并说明理由。(4 分)
1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
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 世纪60- -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材料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
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 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它包括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前形成的古代优秀文化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近代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有两点理由:从文化积淀来说,“积淀”是一个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持续过程;相对于“现代”来说,“近代”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发展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来文化)。
——摘编自程潮《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长郡中学2022一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摸块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123456
7
8
910111213141516
答案BBCD DDC D ABCDACAD
1.B【解析】据材料“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即认为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君主才能获得上天的
认可,成为拥有“天命”的统治国家的君主,体现了“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故选B项:“以德治国”的思想最早源自春
秋时期的孔子,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统治者德行的重要性,而不是对百姓的重视,排除C项;“一旦统治者‘失
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说明材料并不赞成盲目的忠君思想,排除D项。
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郭象用儒家封建伦理秩序解释道家“无为”,这表明玄学家试图融合儒道两家思想,故B项
正确。玄学是儒道融合的产物,并非探寻道家思想的本源,故A项错误;材料与挑战儒学正统地位无关,故C项错
误;玄学是社会动荡在思想领战的反映,故D项错误。
3.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都城长安规划呈现中轴对称,宗庙和社坛按传统在皇城内分布,这主要受儒学尊卑
等级、中正对称等思想的影响,故选C项;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排除A项;材料并无以人为本的信息,排除B项;
唐都长安是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但并无制度化的信息,排除D项。
4.D【解析】据材料“赵钱孙李”“张王李赵”可知,不同地区“百家姓”的姓氏排名往往以当地最高统治者的姓氏作为前
列排名,借此提高当地统治者的门第威望,说明传统的门第观念在当时依然存在历史彩响,故选D项;不同地区“百
家姓”的姓氏排名差异深受当地政治统治的影响,与地城文化观念的差异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姓氏排名并非以
文武为标准进行划分,主要体现了当时政治权威的影响,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和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社会阶层的
流动,排除C项。
5.D【解析】据材料“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地球的温带)”可知《海国图志》对“中国”概念的认知,
相比晚清以前浓厚的华夷观念而言,更加强调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分析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说明当时西
学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故选D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普逼依然处于“华夷观念”的彩响下,排除A项;“居
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说明中国中心规念在宋代已经形成,排除B项: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的
士人阶层才逐渐抛弃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C项。
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偏重于外语和军事,说明当时对西方的学习还停
留在器物层面,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并未说明人才选拔方式,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
7.C【解析】在遭遇瘟疫的时候,大众传蝶《大公报》宣传相关卫生防疫知识和方法,这会促使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
疫病过程中得以传播,故选C项;“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探
究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阵地是有关生命医学的专业研究方法或者刊物,而不是大众传媒,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
8.D【解析】根据材料,1926一1927年,长江流域农会人数迅速增加,成为农运中心,这是由于国民革命势力从珠江流
域扩展到长江流域,故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故A项错误;B项不能说明变化的原因,
故排除;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对短时期内农民运动的形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故C项错误。
9.A【解析】据材料“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可知,1982宪法改变了以前宪
法的结构顺序,表明了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A项;“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观念”只是体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内容,排除B项;C项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并未对国家机构权力的来
源认识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对国家机构权力来源的认识深化的结论,排除D项。
10.B【解析】1953年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在工业化战略指导下,急需炼钢人才,由此可知,宣传画是为工业化战
略服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2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经济工作出现冒进趋势是“二五”计划期
间,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计划经济与改进生产的关系,故D项错误。
11.C【解析】材料“下表列举了多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领奖服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
被蕴含在服饰中,并借助国际赛事在特定场合环境得到宣扬和传播,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领奖服的设计理念,属
于审美环节,没有明确其具体功能,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没有明确体育与文化间的具体关
联,排除B项:体育精神超越国界、种族和文化,体育活动有利于世界和平,但材料仅涉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
没有明确体育活动的作用,排除D项。
12.D【解析】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抽签选举、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等,据材料“不通
过抽签…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组成战神山法庭”可知,作品反映的内容与雅典民主制不相符,故选D项;戏剧繁荣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宗教神学思想意识浓厚是欧洲中世纪的特点,与題中时间不符,排除B
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458年的雅典是民主制的黄金时期,君主复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13.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方律师在进行辩论时引用过去案件或判例,这是典型的以遵循先例为原则的英美法
系,故选A项;材料的核心是引用判例进行辩论,是英美法系,排除B项;无罪推定原则并非《罗马民法大全》确立
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以判例为核心的英美法系,即海洋法系,并非大陆法系,排除D项。
历史参考答案(长郡版)一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