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2·韶关模拟)“买”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买”下部像个贝壳,会以网捞取贝之意。据墓葬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据此可以了解商朝(  )
A.科技发展水平 B.法制建设情况
C.手工业发展水平 D.市场交易秩序
【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可知,商朝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可以了解商朝市场交易秩序,D项符合题意;
海贝属于商品交换,不是科技发展水平、法制度建设以及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商朝的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史实。
2.(2022九下·吉林月考)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D.百家争鸣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且诸侯国在兼并战争的刺激下进行改革以增强自身实力,加强君主集权。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题干表述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B项正确;
铁器牛耕的推广是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排除A项;
秦完成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和对外战争。排除C项;
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与题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2022·韶关模拟)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一做法(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分析可知,汉朝时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各自纪年,而汉武帝创制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全国各地通用,表面上看这一制度便于全国统一纪年方式,但全国统一纪年方式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强化和巩固中央集权,C项正确;
年号制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汉武帝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的内容,排除B项;
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的措施是“尊崇儒术,罢黜百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2022·韶关模拟)“步摇”是古人的头饰,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逐渐流行,最初以中原地区的凤鸟、花枝等造型为主。而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金步摇,融入了游牧生活常见的马、鹿等造型。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汉代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B.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C.北魏时期农业技术进步 D.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最初以中原地区的凤鸟、花枝等造型为主。下侧这件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金步摇,融入了游牧生活常见的马、鹿等造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因此原本作为汉族妇女使用的步摇也出现在鲜卑族妇女的首饰中,且融入了少数民族的装饰元素。B项正确;
题干陈述的是南北朝步摇的造型变化。与汉代时间不匹配。排除A项;
题干重点强调的纹饰融入了游牧元素。与农业技术、书法绘画技术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2·韶关模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像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这意在说明(  )
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 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
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由材料“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可知,这主要说明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D项和符合题意;
节气、农时、工具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6.(2021·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可知,薛元超官居宰相,唐宣宗贵为皇帝,但仍然他们羡慕进士,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识记,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设的科目为明经和进士。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武举。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7.(2022·韶关模拟)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流通领域出现了白银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B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宋代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流通领域早就出现了铜钱,排除ACD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8.(2022七下·龙岗期末)以下示意图表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①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②
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C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元朝时期,创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题意;
B.隋朝、开凿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D.清朝、设立军机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朝代,再分析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制度创新回答。
9.(2022·韶关模拟)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D解读正确;
A项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排除;
B项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排除;
C项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辽、宋、夏、宋的和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10.(2022·韶关模拟)清朝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中国文人对西方人的描述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西方人,对西方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只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到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大势,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前中国文人以西方人的错误认识为背景,考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
11.(2022八上·茂南期末)金冲及指出:“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强调辛亥革命对思想观念的影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
题干不能体现戊戌变法时期,排除B项;
题干不能体现五四运动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2·韶关模拟)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的“新旧之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加深了民族危机 D.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所涉及的时间、事件是指近代前期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转变。这些转变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3.(2022·韶关模拟)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两次学生运动。两次运动的相同点是(  )
A.都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都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 D.都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抗日战争爆发于1931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由此可排除 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掌握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4.(2022·韶关模拟)下图“文本框”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租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所以上海租界生活情形不能说明中国日益文明富强,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表格中“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说明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也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①②③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22·韶关模拟)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 D.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民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中北洋政府对于签字的态度变化体现出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D项正确;
材料不是说明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排除A项;
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并不是巨大胜利而是失败了,排除B项;
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史实,注意对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
16.(2022·韶关模拟)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年两度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次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
A.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 B.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 D.美国反共政策有所动摇
【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材料中宋美龄两次访美。第一次是因为1943年时国民党与美国作为二战的盟友,且国民党所代表的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是因为1948年时解放战争中态势已经发生逆转,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2022·韶关模拟)大跃进”要求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这表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存在冒进思想
C.民主法制被破坏 D.取得显著成果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明显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这表明当时存在冒进思想,B项正确;
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排除A项;
民主法制被破坏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
取得显著成果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D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2022·韶关模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和矿山设备以及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实现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
C.调整了我国的经济结构 D.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和矿山设备以及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在掌握一五计划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022·韶关模拟)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一历史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的召开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2年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这一历史观点的主要依据,故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0.(2022·韶关模拟)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成功返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玉花曾说:“人类不会永远躺在地球摇篮上,为了自己的求知欲、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我们将会走得更远,到别的行星,甚至到别的恒星系。”这体现出科研人员(  )
A.亲民爱民,艰苦奋斗 B.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C.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D.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不会永远躺在地球摇篮上,为了自己的求知欲、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我们将会走得更远,到别的行星,甚至到别的恒星系。”可知,材料体现出科研人员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B项正确;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排除A项;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排除C项;
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伟大的抗疫精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科研人员的探索、创新精神的相关史实。
21.(2020九上·亭湖期中)“由于商业贸易的发达,雅典的商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有了充足的国家财政,城邦才能利用工资和津贴调动贫困公民的参政热情,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持续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A.值得充分肯定 B.具有较大局限性
C.拥有经济基础 D.建立在农耕文明上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雅典的商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有了充足的国家财政,城邦才能利用工资和津贴调动贫困公民的参政热情,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持续发展”可概括出主要讲的财政和津贴制度,从而保证雅典民主制度的实行,所以C项符合题意;
题干中未表明雅典民主制度值得充分肯定,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说明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在农耕文明上不符合史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2.(2022·韶关模拟)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
A.都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B.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都主张追求自由平等 D.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但丁的思想鼓吹人的价值,解放人的本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陈独秀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民主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的进攻,故两者都具有解放人类思想的意义,故D符合题意;
但丁反对的是宗教的束缚,陈独秀反对的是迂腐的封建专制思想,有所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陈独秀代表的是无产阶级,故B不符合题意;
但丁主张的是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但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以及意义。
23.(2022九上·合江期中)有位美国学者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的史实是(  )
A.亚洲的香料、丝绸更加顺利地输往欧洲
B.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
C.新大陆的作物传入亚洲,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D.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扩展彼此视野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 可知美国学者表达的是海外殖民扩张对美洲的积极影响,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的消极影响, 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 ,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符合学者的观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4.(2020·广东模拟)“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大战后西方获得大量利益和霸权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世界大战后西方获得大量利益和霸权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从而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 ,不符合题意;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2022·韶关模拟)“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此材料(  )
A.对拿破仑的评价具有片面性 B.主要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
C.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 D.着重强调拿破仑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据“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可知,此材料从进步性和破坏性两个方面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这比较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C项正确;
选项A说法片面,排除;
选项B理解片面,排除;
选项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的活动的相关史实。
26.(2022·韶关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成功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成功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法国,排除ABD,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27.(2022·韶关模拟)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在全世界掀起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近代科学文化也走向繁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种不变论
B.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选项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选项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选项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选项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达尔文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8.(2022·韶关模拟)二战后,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下面与这一观点吻合的史实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二战后,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与这一观点吻合的史实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维护和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保持资本主义经济优点的基础上,增强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以避免自由放任的无政府性,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29.(2022·韶关模拟)在2021年10月30日开幕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呼吁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英国首相表示20国集团首要任务是推动新冠疫苗的快速、公平和全球分配。这说明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时应(  )
A.加强国际合作 B.各自为政,独善其身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迎合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在2021年10月30日开幕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呼吁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英国首相表示20国集团首要任务是推动新冠疫苗的快速、公平和全球分配。这说明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时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0.(2022·韶关模拟)有人认为:“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下列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中最合理的是(  )
A.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 B.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和简便
C.直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D.世界各地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A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中最合理的是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因为网络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连为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共40分)
31.(2022·韶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材料二: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材料三:2019年12月,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大地。2020年12月15日中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工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20日,全国各地(不含港澳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6905.7万剂次。
(1)材料二中“别红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遵义会议产生新的“舵手”是谁?该会议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不同的精神。请仿照下列示例,在B、C、D时期中任选一个,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所构建的精神。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觉得中国为什么能迅速控制疫情?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示例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历史解释: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历史解释:1950 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人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4分, 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②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历史解释: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历史解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遵义城头赤帜竖”由此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别红都”指的是红军从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出发长征,渡过湘江,改道贵州,攻占贵州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红军有了正确的领导,有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新“舵手”——毛泽东;根据题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①依据表格内容,B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根据这段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确定这一时期构建的精神。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指的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56年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时期构建了社会主义探索贡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奉献为民,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的大无畏精神,培育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②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开始。这一一时期有改革开放精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各领域成就突出。比较突出的有脱贫攻坚精神。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依据材料三面对2019年突发的新冠疫情,我国政府控制有效迅速,在世界瞩目。可以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政府政策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医疗设施的完备、人民的大力支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的蔓延,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成效。由此得到的感悟是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历史解释: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②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历史解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历史解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原因: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感悟: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对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不同的精神的理解、中国能迅速控制疫情的原因以及感悟等知识。
32.(2022·韶关模拟)不同图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观察下面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文物中的民族关系】
图1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图2宋代蹴鞠铜镜
材料二:【地图中的人民智慧】
材料三:【文献中的思想解放】
《新青年》 《人权宣言》
(1)从图1图2中你分别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2)请你根据材料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工程写一个简单的解说词。(从结构布局、影响等方面去解说。)
(3)请分别介绍材料三所示文献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思想内涵的共同之处。
【答案】(1)唐朝手工业水平高超;唐三彩造型精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民族交往频繁。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分水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 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于 1789 年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民主、平等。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左图可知,图中文物是唐三彩,这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超;唐三彩造型精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民族交往频繁。右图反映的是宋代的蹴鞠运动,这说明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观察材料二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分水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观察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于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民主、平等。
故答案为:
(1)唐朝手工业水平高超;唐三彩造型精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民族交往频繁。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分水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于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民主、平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唐宋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都江堰、《新青年》和《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33.(2022·韶关模拟)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发展两国关系。目前,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是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联(俄) 在中心城市暴动,夺取全国胜利 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中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三: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中的“一声炮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新时期如何促进中俄关系友好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
(2)相同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夺取政权。
不同点:苏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成功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苏联失败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3)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增强互信、重大问题协调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加强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等。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该事件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李大钊。
(2)根据表格信息对比可知,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同点有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都是采用武装夺取政权。根据材料“在中心城市暴动,夺取全国胜利”可知,苏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根据材料“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可知,中国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功的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苏联失败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3)根据材料三“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路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知,我能获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综合上述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增强互信、重大问题协调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加强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
(2)相同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夺取政权。不同点:苏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中国成功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苏联失败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3)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增强互信、重大问题协调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加强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以三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就新时期促进中俄关系友好发展提出的建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2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22·韶关模拟)“买”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买”下部像个贝壳,会以网捞取贝之意。据墓葬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据此可以了解商朝(  )
A.科技发展水平 B.法制建设情况
C.手工业发展水平 D.市场交易秩序
2.(2022九下·吉林月考)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D.百家争鸣的影响
3.(2022·韶关模拟)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这一做法(  )
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
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D.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4.(2022·韶关模拟)“步摇”是古人的头饰,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逐渐流行,最初以中原地区的凤鸟、花枝等造型为主。而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金步摇,融入了游牧生活常见的马、鹿等造型。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汉代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B.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C.北魏时期农业技术进步 D.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
5.(2022·韶关模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像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这意在说明(  )
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 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
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6.(2021·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7.(2022·韶关模拟)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流通领域出现了白银
8.(2022七下·龙岗期末)以下示意图表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①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②
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9.(2022·韶关模拟)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0.(2022·韶关模拟)清朝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11.(2022八上·茂南期末)金冲及指出:“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12.(2022·韶关模拟)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的“新旧之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加深了民族危机 D.促进了经济发展
13.(2022·韶关模拟)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两次学生运动。两次运动的相同点是(  )
A.都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都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 D.都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14.(2022·韶关模拟)下图“文本框”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些“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  )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
②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
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2022·韶关模拟)参加巴黎和会之初,北洋政府“原拟全约签字”;5月20日,北洋政府接受代表团“保留签字”的建议;6月26日,北洋政府被迫电令代表团“如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 B.北洋政府外交取得了巨大胜利
C.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 D.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
16.(2022·韶关模拟)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年两度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次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
A.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 B.战略决战取得完全胜利
C.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 D.美国反共政策有所动摇
17.(2022·韶关模拟)大跃进”要求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这表明当时(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存在冒进思想
C.民主法制被破坏 D.取得显著成果
18.(2022·韶关模拟)“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和矿山设备以及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一五计划”(  )
A.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实现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
C.调整了我国的经济结构 D.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
19.(2022·韶关模拟)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一历史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的召开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0.(2022·韶关模拟)2022年4月16日,神舟13号成功返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玉花曾说:“人类不会永远躺在地球摇篮上,为了自己的求知欲、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我们将会走得更远,到别的行星,甚至到别的恒星系。”这体现出科研人员(  )
A.亲民爱民,艰苦奋斗 B.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C.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D.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21.(2020九上·亭湖期中)“由于商业贸易的发达,雅典的商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有了充足的国家财政,城邦才能利用工资和津贴调动贫困公民的参政热情,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持续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A.值得充分肯定 B.具有较大局限性
C.拥有经济基础 D.建立在农耕文明上
22.(2022·韶关模拟)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
A.都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B.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都主张追求自由平等 D.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2022九上·合江期中)有位美国学者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的史实是(  )
A.亚洲的香料、丝绸更加顺利地输往欧洲
B.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
C.新大陆的作物传入亚洲,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D.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扩展彼此视野
24.(2020·广东模拟)“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大战后西方获得大量利益和霸权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5.(2022·韶关模拟)“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此材料(  )
A.对拿破仑的评价具有片面性 B.主要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
C.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 D.着重强调拿破仑的历史局限性
26.(2022·韶关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成功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27.(2022·韶关模拟)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在全世界掀起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近代科学文化也走向繁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种不变论
B.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28.(2022·韶关模拟)二战后,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下面与这一观点吻合的史实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9.(2022·韶关模拟)在2021年10月30日开幕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呼吁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英国首相表示20国集团首要任务是推动新冠疫苗的快速、公平和全球分配。这说明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时应(  )
A.加强国际合作 B.各自为政,独善其身
C.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迎合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30.(2022·韶关模拟)有人认为:“5G是一个革命,未来的网络一定是一个平台,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下列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中最合理的是(  )
A.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 B.信息传递变得更快捷和简便
C.直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D.世界各地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5分,共40分)
31.(2022·韶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材料二: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材料三:2019年12月,新冠疫情肆虐神州大地。2020年12月15日中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工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20日,全国各地(不含港澳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6905.7万剂次。
(1)材料二中“别红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遵义会议产生新的“舵手”是谁?该会议在党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不同的精神。请仿照下列示例,在B、C、D时期中任选一个,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所构建的精神。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觉得中国为什么能迅速控制疫情?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32.(2022·韶关模拟)不同图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观察下面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文物中的民族关系】
图1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图2宋代蹴鞠铜镜
材料二:【地图中的人民智慧】
材料三:【文献中的思想解放】
《新青年》 《人权宣言》
(1)从图1图2中你分别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2)请你根据材料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工程写一个简单的解说词。(从结构布局、影响等方面去解说。)
(3)请分别介绍材料三所示文献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思想内涵的共同之处。
33.(2022·韶关模拟)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发展两国关系。目前,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是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联(俄) 在中心城市暴动,夺取全国胜利 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中国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材料三: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中的“一声炮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新时期如何促进中俄关系友好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据“商周时期人们以一种特定的海贝为货币,用于商品交换”可知,商朝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可以了解商朝市场交易秩序,D项符合题意;
海贝属于商品交换,不是科技发展水平、法制度建设以及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商朝的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且诸侯国在兼并战争的刺激下进行改革以增强自身实力,加强君主集权。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题干表述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B项正确;
铁器牛耕的推广是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排除A项;
秦完成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和对外战争。排除C项;
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与题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汉初,各地诸侯国以各自诸侯王在位的时间纪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创制“元封”年号,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分析可知,汉朝时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各自纪年,而汉武帝创制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全国各地通用,表面上看这一制度便于全国统一纪年方式,但全国统一纪年方式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强化和巩固中央集权,C项正确;
年号制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汉武帝废除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的内容,排除B项;
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的措施是“尊崇儒术,罢黜百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最初以中原地区的凤鸟、花枝等造型为主。下侧这件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金步摇,融入了游牧生活常见的马、鹿等造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因此原本作为汉族妇女使用的步摇也出现在鲜卑族妇女的首饰中,且融入了少数民族的装饰元素。B项正确;
题干陈述的是南北朝步摇的造型变化。与汉代时间不匹配。排除A项;
题干重点强调的纹饰融入了游牧元素。与农业技术、书法绘画技术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由材料“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可知,这主要说明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D项和符合题意;
节气、农时、工具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6.【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可知,薛元超官居宰相,唐宣宗贵为皇帝,但仍然他们羡慕进士,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识记,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设的科目为明经和进士。武则天时期,设立了武举。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7.【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B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宋代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流通领域早就出现了铜钱,排除ACD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边疆管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元朝,元朝时期,创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不符合题意;
B.隋朝、开凿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D.清朝、设立军机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朝代,再分析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制度创新回答。
9.【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D解读正确;
A项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排除;
B项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排除;
C项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辽、宋、夏、宋的和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中国文人对西方人的描述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西方人,对西方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只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到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大势,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前中国文人以西方人的错误认识为背景,考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
1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强调辛亥革命对思想观念的影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
题干不能体现戊戌变法时期,排除B项;
题干不能体现五四运动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所涉及的时间、事件是指近代前期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转变。这些转变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3.【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抗日战争爆发于1931年,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由此可排除 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掌握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租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所以上海租界生活情形不能说明中国日益文明富强,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表格中“生活情形”的出现表明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说明中西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也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中国,①②③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广大民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材料中北洋政府对于签字的态度变化体现出民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力量,D项正确;
材料不是说明中国成功维护了国家主权,排除A项;
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并不是巨大胜利而是失败了,排除B项;
五四运动是民主革命实现了顺利转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相关史实,注意对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
16.【答案】A
【知识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材料中宋美龄两次访美。第一次是因为1943年时国民党与美国作为二战的盟友,且国民党所代表的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是因为1948年时解放战争中态势已经发生逆转,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明显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这表明当时存在冒进思想,B项正确;
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排除A项;
民主法制被破坏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
取得显著成果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D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和矿山设备以及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材料和设备的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提高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在掌握一五计划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92年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这一历史观点的主要依据,故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0.【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不会永远躺在地球摇篮上,为了自己的求知欲、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我们将会走得更远,到别的行星,甚至到别的恒星系。”可知,材料体现出科研人员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B项正确;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排除A项;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排除C项;
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伟大的抗疫精神,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科研人员的探索、创新精神的相关史实。
21.【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由题干中的“雅典的商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有了充足的国家财政,城邦才能利用工资和津贴调动贫困公民的参政热情,从而保证民主制度的持续发展”可概括出主要讲的财政和津贴制度,从而保证雅典民主制度的实行,所以C项符合题意;
题干中未表明雅典民主制度值得充分肯定,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说明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在农耕文明上不符合史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2.【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但丁的思想鼓吹人的价值,解放人的本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陈独秀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民主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的进攻,故两者都具有解放人类思想的意义,故D符合题意;
但丁反对的是宗教的束缚,陈独秀反对的是迂腐的封建专制思想,有所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陈独秀代表的是无产阶级,故B不符合题意;
但丁主张的是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但没有体现自由平等,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以及意义。
23.【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 可知美国学者表达的是海外殖民扩张对美洲的积极影响,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的消极影响, 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 ,B符合题意;其它三项符合学者的观点,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4.【答案】B
【知识点】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世界大战后西方获得大量利益和霸权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从而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 ,不符合题意;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5.【答案】C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据“19世纪初期,它不仅敲响了欧洲封建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严重的霸权威胁。”可知,此材料从进步性和破坏性两个方面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这比较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C项正确;
选项A说法片面,排除;
选项B理解片面,排除;
选项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的活动的相关史实。
26.【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成功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法国,排除ABD,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27.【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选项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选项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选项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选项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达尔文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8.【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二战后,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与这一观点吻合的史实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维护和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保持资本主义经济优点的基础上,增强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以避免自由放任的无政府性,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29.【答案】A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在2021年10月30日开幕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呼吁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新冠疫苗,推动全球疫苗的公平分配;英国首相表示20国集团首要任务是推动新冠疫苗的快速、公平和全球分配。这说明国际社会在应对危机时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0.【答案】A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网络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的解读中最合理的是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因为网络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连为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选项A符合题意;
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
31.【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示例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历史解释: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历史解释:1950 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人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4分, 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②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历史解释: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历史解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红军长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遵义城头赤帜竖”由此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别红都”指的是红军从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出发长征,渡过湘江,改道贵州,攻占贵州重镇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红军有了正确的领导,有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新“舵手”——毛泽东;根据题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①依据表格内容,B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根据这段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确定这一时期构建的精神。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指的是,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56年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时期构建了社会主义探索贡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忘我劳动,奉献为民,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自强自立的大无畏精神,培育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②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开始。这一一时期有改革开放精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各领域成就突出。比较突出的有脱贫攻坚精神。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依据材料三面对2019年突发的新冠疫情,我国政府控制有效迅速,在世界瞩目。可以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政府政策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医疗设施的完备、人民的大力支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的蔓延,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成效。由此得到的感悟是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历史解释: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符合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②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历史解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四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铸就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题意的其他精神亦可)
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历史解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原因:及时的应对方案、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等。感悟: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对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起不同的精神的理解、中国能迅速控制疫情的原因以及感悟等知识。
32.【答案】(1)唐朝手工业水平高超;唐三彩造型精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民族交往频繁。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分水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 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于 1789 年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民主、平等。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观察材料一左图可知,图中文物是唐三彩,这说明唐朝手工业水平高超;唐三彩造型精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民族交往频繁。右图反映的是宋代的蹴鞠运动,这说明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观察材料二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分水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观察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于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民主、平等。
故答案为:
(1)唐朝手工业水平高超;唐三彩造型精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时民族交往频繁。宋代经济十分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分水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新青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独裁专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于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自由、民主、平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唐宋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都江堰、《新青年》和《人权宣言》的相关知识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33.【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
(2)相同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夺取政权。
不同点:苏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成功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苏联失败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3)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增强互信、重大问题协调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加强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等。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该事件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李大钊。
(2)根据表格信息对比可知,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同点有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都是采用武装夺取政权。根据材料“在中心城市暴动,夺取全国胜利”可知,苏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根据材料“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可知,中国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成功的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苏联失败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3)根据材料三“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路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可知,我能获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综合上述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增强互信、重大问题协调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加强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
(2)相同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夺取政权。不同点:苏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中国成功原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苏联失败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
(3)推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增强互信、重大问题协调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加强各自的经济政治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以三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中苏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就新时期促进中俄关系友好发展提出的建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