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生物试卷(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类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入侵后,机体主要通过三大途径进行免疫应答:①非特异性免疫应答、②细胞免疫应答、③体液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并大量复制时,机体只通过途径③进行免疫应答
B.途径②和③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都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C.途径①中的免疫细胞对流感病毒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D.免疫系统对细胞外液中病毒的彻底清除只需要途径③中抗体的参与
2、校园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跑步过程中体温升高是因为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B.百米赛跑后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C.运动后大量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稳态
D.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毛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染色体结构变异个体的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毛:红眼黑毛:红眼白毛=1:1:1:1。该个体所发生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 )
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
4、研究表明赤霉素(GA)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而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AA与GA两者协调促进植物的生长
B.GA缺陷型植株仍可合成IAA
C.IAA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使植物生长
D.GA通过促进IAA的合成及分解使之维持一定的水平
5、为制备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以降解厨余垃圾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研究人员探究了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厨余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将两种菌液进行了不同配比的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编号 R0 R1 R2 R3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2:1 1:1 0:1
A.微生物利用其合成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分解废液中的相关物质
B.实验过程中,需将上述菌液分别接种于相同体积的厨余垃圾废液中进行培养
C.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具体处理是将适量R2组的菌液接种到等量无菌水中
D.可通过检测实验前后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以确定适宜的配比
6、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能够同时结合两种抗原的抗体。CD19和CD47是淋巴瘤细胞广泛表达的表面标记物(CD19在B细胞表面普遍存在,CD47在正常组织细胞上普遍存在)。研究人员将两种产生不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融合成双杂交瘤细胞,最终得到了能同时结合CD19和CD47的BsAb,它可以结合同一靶细胞上两种不同的抗原,通过这种“双靶向”模式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可显著杀伤淋巴瘤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时注射2种抗原后提取B细胞,易得大量同时分泌两种抗体的浆细胞
B.获得BsAb的过程中,筛选双杂交瘤细胞的依据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C.使用BsAb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小于联合使用CD19单抗和CD47单抗
D.若BsAb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治疗效果降低的情况
7、粤港澳大湾区浅海水域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分布着优质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群落类型,同时包括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盐水沼泽、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性咸水湖等湿地生境。区域内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珠江口是多种鱼、虾、贝类的繁育场,伶仃洋是中华白海豚和黄唇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布的区域,大亚湾是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海龟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大湾区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的措施
B.鱼、虾、贝类、海龟等海洋动物构成物种多样性
C.大湾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其丰富的生境和多样的群落类型
D.大湾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
8、研究表明多种核仁蛋白会参与rRNA的编辑、端粒DNA序列的修复、调节细胞周期等生命活动过程。核仁蛋白Npm1可以结合中心体,抑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的复制,Npm1还可以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增强P53的转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53
A.某些核仁蛋白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B.某些核仁蛋白可以延缓细胞衰老
C.核仁蛋白Npm1可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
D.核仁蛋白Npm1能够抑制细胞癌变
9、酵母菌可通过细胞呼吸为其生长繁殖提供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53
A.酵母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B.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可为其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
C.当其他培养条件适宜时,无氧条件比有氧条件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D.在酿酒过程中,需严格密封以利于酵母菌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
10、雄性黑腹果蝇(2n=8)某正常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 a、b、c、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①与②的分离、a与b的分离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精细胞的2倍
D.图中未画出的一对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
11、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还要理清各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组成
B.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食物链和食物网都以生产者为起点,分解者为终点
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12、关于单细胞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无细胞壁,置于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C.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D.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3、为使玉米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图所示)。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不能在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正确表达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DNA可将基因G转移并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B.利用物质K和抗生素进行筛选1,可获得农杆菌的蓝色菌落
C.利用物质K和除草剂进行筛选2,更易于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D.愈伤组织重新分化为芽、根等器官的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14、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提高生态足迹
B.蚯蚓的能量可流向禽畜,说明图示情况下能量可循环利用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将堆沤发酵中的残渣饲喂蚯蚓,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5、研究发现,端粒DNA通常由富含鸟嘌呤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因细胞分裂而损伤的端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修复,进而稳定染色体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端粒酶复制端粒时既提供模板也起到催化作用
B.端粒酶中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C.端粒酶中核酸链的碱基之间不存在氢键
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
16、农业害虫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仅有少数个体能存活下来,如下图所示(抗药性为隐性突变)。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因存活的少量个体繁殖而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第二年夏天该二化螟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为0
C.图示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化,不能说明抗药性状不利于二化螟生存
D.该现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药性的个体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
二、探究题
17、研究人员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大麦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将试验田中的大麦分成A、B、C、D共4组,在4组大麦生长的拔节期(主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达2cm时)分别施用0、90、180、270kg·hm-2的氮肥,在大麦开花后的不同阶段测得相关数据,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开花后不同天数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7天 14天 21天 28天 35天
A 23.6 22.1 18.6 12.0 4.5
B 24.5 23.2 20.5 15.3 5.3
C 26.5 25.0 21.2 15.6 6.3
D 30.5 27.2 24.3 19.5 7.5
回答下列问题。
(1)大麦从氮肥中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____(2种小分子物质),它们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3)开花后的10天左右,大麦籽粒开始沉积淀粉粒,进入灌浆期,籽粒中淀粉主要来源于____(器官)。据此分析,灌浆期后期大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___。
(4)研究人员发现,D组的大麦产量低于C组,推测是施氮量过多使大麦在生长期内将更大比例的能量用于营养生长(主要为秸秆的生长),减少了用于生殖生长(主要为籽粒的生长)所导致。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籽粒和秸秆的干重,若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三、填空题
18、胰岛素在细胞内合成后借助囊泡进行分泌。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一是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二是调节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到细胞外。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
(2)人进食后不久血糖升高,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迅速上升,研究人员推测此时段胰岛素主要是调节型分泌,并设计了以下实验:
甲组:葡萄糖浓度为7.5mmol·L-1的细胞培养液+胰岛B细胞+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溶液;
乙组:葡萄糖浓度为7.5mmol·L-1的细胞培养液+胰岛B细胞+____。适宜条件下培养较短的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若____则说明推测正确。
(3)某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血糖浓度偏高,原因可能是____。
(4)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受血糖浓度的调节外,还受到下丘脑的调节,体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
19、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4种在此越冬数量占优势的候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不同觅食生境中的数量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 觅食生境 观察数量/只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1420 0 700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482 15 16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074 0 604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440 425 652 0 0 33.3 33.3 0 33.3 0.1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团队调查鸟类数量和分布时采用“样线法”,在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采取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统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的一次。这里所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_____。据表推算,青脚鹬出现在生境2的最大密度可达____只/km2。
(2)据表分析,绿翅鸭和绿头鸭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关系,理由是____。
(3)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使环境资源____。依据表中信息,鹤鹬的生态位可以描述为____。
20、β-丙氨酸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L-天冬氨酸-α-脱羧酶(PanD)能够催化β-丙氨酸的生成,但天然PanD活力(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较低且易失活。研究人员运用蛋白质工程对酶基因进行分子改造,在未知PanD三维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易错PCR技术引入随机突变,再进行定向筛选,最终获得活力和稳定性均较高的PanD。
回答下列问题。
(1)易错PCR与普通PCR相似,每次循环也包括了____三步,但可通过改变PCR反应条件来提高碱基错配的几率。在PCR反应体系中,Mg2+可以提高已发生错配区域的稳定性,Mn2+可以降低DNA聚合酶对底物的专一性。因此,与普通PCR相比,易错PCR的反应体系中应适当____(填“提高”或“降低”)Mg2+浓度、____(填“提高”或“降低”)Mn2+浓度。通过多轮的易错PCR及筛选,可以获取所需的PanD基因。
(2)研究人员对比改造前后的两种PanD,发现改造后的PanD的第305位氨基酸由赖氨酸突变为丝氨酸,推测突变后酶活力升高的原因是_____。
(3)为将能表达高活力PanD的大肠杆菌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β-丙氨酸,研究人员还探究了发酵的最佳反应条件,研究中发现了随着底物浓度升高,β-丙氨酸产量下降的现象,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要采用____(填“一次足量添加”或“多次分批补料”)的投料策略。
四、实验题
21、鹌鹑的羽色属Z连锁伴性遗传。栗羽、黄羽和白羽是由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相互作用的结果。A和a与色素的合成有关,A为有色基因、a为白化基因。A与B共同作用产生栗羽、A与b共同作用产生黄羽。某校生物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白羽(ZabW)、栗羽和黄羽的鹌鹑(均为纯合子)进行研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黄羽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
(2)栗羽雄性与黄羽雌性鹌鹑杂交,后代F1全为____羽。让F1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F2中栗羽:黄羽=3:1,其中____(性别)鹌鹑一半为栗羽、一半为黄羽,另一种性别的鹌鹑的基因型有____种。
(3)为验证这两对基因可发生重组,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 。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病毒侵入人体后只能在细胞中进行大量复制,对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的清除,需要②细胞免疫的参与,A错误;
B、辅助性T细胞在③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活化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也可以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③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免疫应答)的增殖、分化,B正确;
C、途径①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对流感病毒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
D、免疫系统对细胞外液中病毒的彻底清除需要途径③中抗体的参与,也需要途径①中免疫细胞的参与,如抗体与病原体形成的沉淀,可以被途径①中免疫细胞的吞噬消化,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跑步过程中体温升高是因为产热大于散热量,此过程中产热和散热都增加,A错误;
B、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与乳酸发生反应使其代谢出体外,故百米赛跑后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B正确;
C、运动后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可维持渗透压,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稳态,C正确;
D、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在多个器官的参与下,运动过程中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现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毛:红眼黑毛:红眼白毛: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分解,协调促进植物的生长,故A正确; B.赤霉素可促进生长素合成,但没有赤霉素的促进作用,生长素依然可以少量合成,故B正确; C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促进植物生长的,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赤霉素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分解,故D错误。
5、答案:C
解析:A、酶具有专一性,可分解相应的物质,微生物利用其合成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分解废液中的相关物质,A正确;
B、实验过程中,厨余垃圾废液的作用类似于培养基,其体积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B正确;
C、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具体处理是将适量R2,组的菌液接种到等量的普通培养基中,无菌水中微生物不能生活,做对照无意义,C错误;
D、可通过检测实验前后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防的含量,以确定适宜的配比,含量最少的比例最适宜,D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浆细胞不能同时分泌两种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相应的抗体,A错误;
B、双杂交瘤细胞能产生两种特异性抗体,根据抗原与抗体可特异性结合,可筛选出能产生抗CD19和CD47的双杂交瘤细胞,B正确;
C、CDI9在B细胞表面普遍存在,CD47在正常组织细胞上普遍存在,使用BsAb治疗,可识别同时具有CD19和CD47的淋巴瘤细胞,能特异性伤淋巴瘤细胞,而联合使用CD19单抗和CD47单抗能杀伤淋巴痛细胞的同时,也可杀伤B淋巴细胞和正常细胞,因此使用BsAb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小于联合使用CDI9单抗和CD47单抗,C正确;
D.、若BsAb的部分结构发生改变,识别能力减弱,可能会出现治疗效果降低的情况,D正确。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保护大湾区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的措施,A正确;
B、大湾区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物种多样性,B错误;
C、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则大湾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其丰富的生境和多样的群落类型,C正确;
D、大湾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价值,分别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多种核仁蛋白会参与rRNA的编辑,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某些核仁蛋白参与核糖体的形成,A正确;
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过程,某些核仁蛋白能够修复端粒DNA序列,可以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C、核仁蛋白Npm1能够抑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的复制,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C错误;
D、细胞癌变的本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核仁蛋白Npm1可以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增强P53的转录,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抑制细胞发生癌变,D正确。
故选C。
9、答案:B
解析:A、酵母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 B、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过程可以释放能量,同时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中间代谢产物,因此可为其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B正确;C、当其他培养条件适宜时,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释放的能量多,合成的ATP多,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而无氧呼吸条件下释放的能量较少,合成的ATP少,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此时利于酵母菌的发酵产生酒精,C错误;D、在酿酒过程中,前期阶段需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期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但是该无氧发酵阶段需要定期放气,因此不能严格密封,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该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了四分体,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①、②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为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黑腹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精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8条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为精细胞的2倍,核DNA分子数为精细胞的4倍,C错误;
D、图中未画出的一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不同,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指的是通过不是关系建立起来的,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营养级为终点,C错误;
D、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A、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一般是需氧型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原核生物只有支原体没有细胞壁,B错误;
C、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没有染色体,C错误;
D、眼虫细胞内有叶绿体,即能运动又是自养型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T-DNA可将基因G转移并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故正确。
B.由题可知含有报告基因的内含子原核生物农杆菌中不能正确表达,即导入除草剂抗性基因的农杆菌不能产生表达产物,则筛选1中不能利用物质K进行筛选。故错误。
C利用物质K和除草剂进行筛选2,更易于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构。故正确。
D.伤组织重新分化为芽、根等器官的过程中,需要添加生长激素和细胞分裂素故正确。
14、答案:D
解析: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蚯蚓分解处理技术会降低生态足迹,A错误:
B、蚯蚓的能量不能被禽畜利用,图示情况下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自身光合作用,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肥,C错误;
D、将堆沤发酵中的残渣饲喂蚯蚓,蚯蚓可作为饲料被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1)ADP、NADP+、叶绿素
(2)一定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增大,大麦开花后平均净光合速率增加
(3)叶(叶片);从叶片运输至大麦籽粒的有机物降低,在叶肉细胞中积累后;抑制光合作用,使其净光合速率降低
(4)D组的秸杆干重/(秸杆干重+籽粒干重)的值大于C组
18、答案:(1)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非糖类物质)
(2)相应溶剂;甲、乙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基本相同
(3)胰岛素不能有效作用于靶细胞
(4)神经调节可以调控体液调节
19、答案:(1)记名计算法;2125
(2)种间竞争;绿翅鸭、绿头鸭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食物种类高度相似
(3)被充分利用;鹤鹬的觅食生境为生境1与生境3;主要以草、螺类和贝类为食;与绿翅鸭、绿头鸭、青脚鹬之间均存在种间竞争
解析:(1)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青脚鹬的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故可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由题意“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可知,本实验的取样长度为2km,宽度为100米=0.1km,每个生境中的取样面积为2×0.1=0.2km2,青脚鹬出现在生境2的最大密度可达425÷0.2=2125只/km2。
(2)绿翅鸭、绿头鸭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食物种类高度相似,二者存在空间和资源上的竞争。
(3)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鹤鹬的生态位为:鹤鹬主要生活在生境1,在生境3中也有分布;以草屑、螺类、贝壳为主要食物,与青脚鹬之间竟争激烈。
20、答案:(1)变性、复性、延伸;提高;提高
(2)改造后的PanD空间结构改变,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提高了发酵环境的渗透压,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生命活动;多次分批补料
21、答案:(1)ZAbZAb或ZAbW
(2)栗(色);雌性;2
(3)实验思路:①选择白羽雌性(ZabW)个体与栗羽雄性(ZABZAB)个体杂交,获得子代(F1),②选取F1中栗羽雄性个体与白羽雌性(ZabW)个体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若出现黄色子代,则证明这两对基因可发生重组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一)生物试卷(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