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选择题刷题(含解析)--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选择题刷题--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
A.《战争与和平法》 B.《非战公约》
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国际联盟盟约》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条款( )
A.确立了信守条约的原则 B.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承认了各国的主权平等 D.消除了宗教对欧洲政治影响
3.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大量地区由于没有人居住而荒芜不堪。以下属于这场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 )
A.推动建立维也纳体系 B.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C.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D.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
4.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 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
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
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
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5.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强调了国家主权原则;宣布民族自决的权利,申明以独立为基础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废除了一些关于战争的旧规则和制度,主张在战争法上贯彻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原则( )
A.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B.奠定近代国际法法律体系基础
C.有违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D.对国际法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6.1337年,英法之间爆发战争。战争断断续续直到1453年才结束,英格兰失去了其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彻底沦为“岛国”;而在基本实现统一的法兰西,贞德等人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这场战争( )
A.颠覆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传统 B.促进了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使英国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 D.开了以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
7.中世纪大学中,来自相同或相邻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这表明中世纪大学( )
A.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
C.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的步伐 D.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8.1648年,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用法语和德语两个版本;1714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法语是唯一文本语言;1919年,《凡尔赛和约》所有文件都是法语和英语两种文本。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文化认同的趋同 B.政治格局的变化
C.一体化进程起步 D.统一市场的形成
9.1909年的《伦敦宣言>是规范海上封锁实践方面最权威的国际法规则。“一战”爆发后,为了加强对德国的海上封锁力度,英国逐渐背离了《伦敦宣言》中关于海上封锁的原则,在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基础上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原则。这表明( )
A.国际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 B.英国推动国际法不断地走向完善
C.国际法的实施仍有很多局限性 D.英国常常违背和践踏国际法规则
10.“和约规定了许多主权国家互相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材料所述“和约”是( )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维也纳和约》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宪章》
11.下图是1945年6月设立的联合国旗下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这一机构( )
A.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B.体现了大国均势原则
C.标志近代外交制的建立 D.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12.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决定了此后一百多年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
C.解决了欧洲各国的矛盾和冲突 D.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13.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中、法、美、英、苏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国可以联合其他成员国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一票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联合国这一设计( )
A.建立了集体安全制度 B.避免了地区间的武装冲突
C.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D.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
14.下图是40多个国家在1907年第二次和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由此可见当时的国际社会旨在( )
《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关于战争开始公约》 《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 《关于战争开始时敌国商船地位之公约》 《关于商船改充军舰之公约》 《敷设自动水雷公约》 《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条约》
A.建立规范以尽量减少战争伤害 B.努力建构完善的集体安全体制
C.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力图实现势力均衡以确保欧洲的和平
15.1917年苏俄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人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苏俄政府此举( )
A.巩固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有利于维护二战后的和平
C.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D.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
16.下表为部分人文主义者关于“国家观”的一些主张。他们的这些主张( )
人物 观点
但丁(意大利) 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建立君主政权的必要性
蒙台涅(法国) 专制制度是法兰西民族统一的支柱,是新人文主义文化反对政治上的各自为政、反对交战的天主教派和胡格诺派的宗教狂热病的支柱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 若欲国强大,威权伸张,则一国须把军事认为举国唯一的荣誉、学问和职业
胡登(德国) 建立以皇帝为首的贵族民主制和统一的民族国家
A.核心是反对分裂割据以追求民主政体 B.体现了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性和脆弱性
C.促使国家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 D.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政体组织形式
17.“这本出版于17世纪20年代的政治类著作,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消灭战争,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书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以及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材料评述的这本著作最有可能是( )
A.《至尊法案》 B.《战争与和平法》
C.《万国公法》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B.欧洲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
C.资本主义世界已经连为一体 D.国际关系规则日趋成熟完善
19.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法国参战意在( )
A.改变原有宗教立场 B.维护宗教改革成果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0.1537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派遣官吏干预自治市的司法权,将全国的司法机构纳入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同时国王的敕令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国王的大量立法文件已成为法律的重要依据,国王颁布的敕令往往以“此乃朕意”作为结束。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王权统治达到顶峰
C.王权凌驾教权之上 D.城市失去自治权利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说明该条约承认国家主权,政治和宗教不能干预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与神圣罗马帝国无关,排除B项;《国际联盟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为建立国际联盟而制定的规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规定承认了国家主权原则,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家主权原则,而非信守条约原则,排除A项;条约范围仅涉及西欧国家,不涉及世界其他地区,各国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卷人其中。 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B项正确;1815年才建立维也纳体系,两者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C项;维也纳体系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可知,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说明此时的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宗教改革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无法判定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排除C项;法王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无法说明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明确国家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废除旧的战争规则和制度,主张贯彻人道主义精神等做法,有利于近代国际法的发展,D项正确;标志着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排除A项;奠定近代国际法法律体系基础的是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排除B项;“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强调了国家主权原则”和“主张在战争法上贯彻人道主义精神”等体现了而非有违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中“英格兰失去了其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土,彻底沦为“岛国”;而在基本实现统一的法兰西,贞德等人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可知英法百年战争使英国彻底成为“岛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对英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具有重要影响,贞德等人的英雄事迹也激发了法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百年战争结束后的英法仍处于封建社会,排除A项;英国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是在16世纪中叶宗教改革后,排除C项;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开了以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大学中,……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再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西欧城市自治与中世纪大学联系不大,排除C项;“重视”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拉什塔特和约》终结了西班牙王位继承人战争,这场战争对欧洲各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据材料“1648年,……使用法语和德语两个版本;1714年……法语是唯一的文本语言;1919年,《凡尔赛和约》所有文件都是法语和英语两种文本”可知,欧洲国家在订立和约的过程中经历了法语和德语版本并存到法语为唯一文本语言再到法语和英语并存两种文本,体现了欧洲政治格局演变对和约文本语言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所有欧洲国家,体现不出欧洲国家文化认同呈现趋同的信息,排除A项;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起步并发展,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统一市场形成的信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逐渐背离了《伦敦宣言》中关于海上封锁的原则,在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基础上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原则”可知,一战期间英国逐渐背离《伦敦宣言》,践踏海上封锁的原则,说明国际法的实施仍有很多局限性,C项正确;英国并没有遵循《伦敦宣言》,不能得出“国家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的结论,排除A项;英国逐渐背离《伦敦宣言》与“英国推动国际法不断地走向完善”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一战时期英国背离《伦敦宣言》,没有涉及常常违背和践踏国际法规则,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648年在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准则,符合题干中“和约”内容,A项正确;题干强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维也纳和约》时间是在1815年,《凡尔赛和约》是在1919年,《联合国宪章》是在1945年,均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晚,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6月设立的联合国旗下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对于解决国际纠纷、缓和国际矛盾以及发展国际司法制度有重大作用,A项正确;该机构没有体现大国均势原则,排除B项;17世纪,近代外交制逐渐建立,排除C项;该机构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一系列国际会议,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并结合所学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开始了以外交会议订立和约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此后三百多年来,以这种方式处理各种国际争端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所涉及的内容也从单纯的政治问题扩展到各专门领域里的问题,材料中越来越多的会议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可见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对其他国际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借鉴意义,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国际会议提供了范例,即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具有借鉴意义,并非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决定了”表述过于绝对,国际关系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且材料未涉及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对国际关系体系框架的影响,排除B项;“解决了”此表述过于绝对,欧洲各国的矛盾和冲突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召开会议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5年《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权力和方法。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D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宪章》使集体安全制度进一步完善,排除A项;“避免了”说法绝对,《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有利于避免地区间武装冲突,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大规模扩军备战,世界和平面临严峻威胁。为此,国际社会召开和平会议,以解决国际争端。在1907年第二次和平会议上,40多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条约》”等一系列协议,表明当时的国际社会旨在建立规范以尽量减少战争伤害,A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排除B项;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排除C项;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力图实现势力均衡以确保欧洲的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C项正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一战后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1945年,排除B项;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D项错误。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分裂的意大利统一起来……专制制度是法兰西民族统一的支柱……则一国须把军事认为举国唯一的荣誉、学问和职业……建立以皇帝为首的贵族民主制和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言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政体组织形式,D项正确;“民主政体”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性和脆弱性,排除B项;促使国家摆脱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书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以及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5年格劳秀斯创作《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并在书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B项正确;《至尊法案》是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的有关宗教改革的法令,排除A项;《万国公法》出版于19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欧洲爆发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为此,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同及其想掌控国际事务、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野心,反映了欧洲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连为一体”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国际法学家按欧洲标准划分国家类型,这不能说明国际关系规则日趋成熟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早期,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介入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间的战争,支持新教国家,意在争夺欧洲大陆霸权,D项正确;法国信奉天主教,并未改变原有宗教立场,排除A项;维护宗教改革成果并非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参加德意志宗教战争的真实意图,排除B项;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是英国而非法国外交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的法国全国的司法机构统一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中,国王的敕令成为国家的立法依据,这表明法国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王权统治达到顶峰是在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排除C项;城市失去自治权利并非是材料所述的核心,同时也没有体现出城市失去自治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