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堂同步练(答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6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既取决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也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斗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是( )
A.综合国力 B.国家权力 C.军事力量 D.资源配置
2.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这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意识形态对国际影响减弱
C.经济全球化得到快速发展 D.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参考消息报社曾报道,“单极世界是一个因历史偶然而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应该用一种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格局取而代之”。该文中的“单极世界”是指( )
A.冷战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B.只存在一个超级大国的政治格局
C.不止有一个超级大国的国际体系 D.联合国主导下的多极化世界格局
4.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占领伊拉克。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 B.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C.国际恐怖主义仍然存在 D.民族矛盾造成地区动荡
5.“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造成上述材料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政治多极化的形成 D.国家实力的对比发生变化
6.下面是李老师在历史课堂上展示的课件。它反映出( )
A.一战前的欧洲局势 B.一战后初期国际形势
C.二战前的国际关系 D.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
7.当今世界格局正处在多极化的趋势中,下列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均成为了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A.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 B.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C.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 D.欧盟、中国、俄罗斯、美国
8.第三世界的兴起是“万隆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下列表明第三世界兴起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出现 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苏联的发展和改革
9.下图会标中的线条构成了桥形轮廓,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安全、互惠、合作、共赢
C.改革、创新、挑战、竞争 D.和平、发展、绿色、环保
10.20世纪50—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为某次会议的召开发了一封电文以示祝贺:“值此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表示祝贺。并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贡献。”这次会议( )
A.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成立和发展
11.有人说: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世界,只有两个巨人在大声说话,且不容反驳;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的声音就多了,大部分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带来政治多极化 B.政治多极化推动世界民主化
C.大国强权政治已经完全消失 D.世界各国的发展严重不平衡
二、阅读理解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1)据材料一,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在太平洋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军事体系。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新的调整:由权力主导型向分享型过渡,让盟国承担更多义务,强调同盟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更追求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有遏制和围堵中国之嫌。
——摘编自杨文静《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前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变化。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D 6.D 7.A 8.A 9.A 10.D 11.B
12.答:(1)主要线索: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变化:由美国控制主导到走向同盟间协调合作;由军事主导型到社会、经济、文化一致的利益共同休;由遏制苏联到遏制中国。原因:苏联解体;美国积极构建单极世界;亚洲国家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