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陕西省榆林市定边七中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B卷)(含解析)

2022-2023陕西省榆林市定边七中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B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七中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B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上海 C. 西柏坡 D. 北平
2. 如图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B.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 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探索 D. 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3. 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 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 推进公私合营运动
D.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4.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在1966-1976年间较流行的是(  )
A. “当家作主”
B.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包括(  )
①深圳经济特区
②汕头经济特区
③厦门经济特区
④海南经济特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④ D. ②③④
6.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和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都制定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D. 都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7. 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新发展理念时绘制的示意图,图中①②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绿色、共享 B. 发展、公平 C. 共享、公平 D. 绿色、发展
8.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九二共识”的达成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①③④
9. 如图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辽宁舰” 歼-20战机 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地空导弹部队实弹发射
A. 五大军种已全面建成 B. 综合实力已居世界第一
C. 武器装备不断精良化 D. 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10.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  )
A. 参加万隆会议 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举办亚信峰会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 贾平凹 B. 莫言 C. 屠呦呦 D. 路遥
12. 以下我国居民衣着方面的变化反映出(  )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样式单调,颜色是清一色的蓝、灰、黑,显示了统一化、从众化的心理。 服饰变得丰富多彩,不仅满足人们御寒的需要,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求新、求美、求舒适成为时尚。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观念的解放
③科学研究的进步
④民族文化的传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部《本质》
材料三:2013年,美国学者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出版。全书明显地以1978年至1992年这14年为重点,占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以便着力描画作者所强调的“邓小平时代”,并认为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邓小平一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留给中国最大的财富,是给中国指明了一条道路。
——摘编自匡丽娜《傅高义:越来越感觉邓小平有了不起的智慧与品质》
(1) 材料一图A中事件发生于 ______ 年10月1日,在这次活动中,(历史人物)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广;图B所示文献是在 ______ (会议)上通过的,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 ______ (根本政治制度)。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完成的标志。并根据材料二,概述其对“中国道路”的重要贡献。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强调1978年、1992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理由。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认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了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司兰兰、张笑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相互侵犯、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编自《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得到了哪个国家的大力帮助。你怎样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并说明我国民族政策的作用。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公报”的发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写出与图高度关联的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其对国家发展的历史意义。
15. 伟大时代,涌现伟大英雄,锻造伟大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一: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摘编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并结合抗美援朝精神内涵,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艰苦创业精神】
材料二:
王进喜: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焦裕禄: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去领导群众改造兰考的面貌。
(2)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中的一位,简述其主要事迹。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工业化正在开展,我国的国力不强,科研力量不强,条件很苦,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是真正的创业。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靠的是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又靠他们带出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
——摘编自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改革创新精神】
材料四: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了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 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这一政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及其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选:D。
本题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
本题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线索,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会议召开的地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图一为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和毛主席谈判,指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图二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指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图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指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三个事件都反映了巩固新中国的政权,B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题干中事件皆是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49年-1956年为过渡时期,1956年后开始社会主义的探索,排除C项;题干中事件是我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活动,并没有加强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历史事件。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理清事件联系。
3.【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故B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是1953到15957年,排除A;公私合营与三大改造有关,排除C;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5年开始,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国民经济调整。需要掌握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国民经济调整背景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国民经济调整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4.【答案】C
【解析】“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66-1976年的口号;“当家作主”是1949年的口号,排除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的标语,排除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1978年的口号,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时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间提出的口号。
本题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知识。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5.【答案】A
【解析】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故我国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故A①②③符合题意;1988年我国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排除含有④的BC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置。
6.【答案】A
【解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十九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A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排除;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排除C;中共十九大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和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注意掌握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的内容。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学习新发展理念时绘制的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2015年10月,中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A项正确;新发展理念中没有发展、公平,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掌握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概念。
本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识记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概念即作答。
8.【答案】B
【解析】①“九二共识”的达成是在1992年。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③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在1995年。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的时间是在1987年。正确排除是②④①③,即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台方针的调整,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对台方针的调整的背景、内容、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辽宁舰”“歼-20战机”“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地空导弹部队实弹发射”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不断精良化,武器装备不断更新,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C项正确;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题干不能全面体现五大军种,排除A项;“综合实力已居世界第一”在题干图片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军队政治工作”在题干图片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不断精良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图片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B符合题意;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是1955年,排除A;中国举办亚信峰会是2014年,排除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文化成就。题干关键信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现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2.【答案】A
【解析】据题干看出,20世纪60-70年代,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样式单调。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人们衣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故A符合题意;人们衣着发生变化与科学研究的进步、民族文化的传承无关,排除含有②③的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人们衣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13.【答案】【小题1】1949
【小题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小题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题4】
【解析】(1)材料一图A中事件发生于1949年10月1日,在这次活动中,(历史人物)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图B所示文献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可知其对“中国道路”的重要贡献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强调1978年、1992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理由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搞好党的建设对于坚持走好中国道路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故答案为:
(1)1949;毛泽东;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标志: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贡献: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3)理由: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搞好党的建设对于坚持走好中国道路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以及历史意义、材料三中强调1978年、1992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理由、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以及历史意义、材料三中强调1978年、1992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理由、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认识等知识。
14.【答案】【小题1】起点:我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家:苏联。看待: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小题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民族管理;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了民族团结。
【小题3】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历史事件:香港回归祖国(或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先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未背景依托,考查了一五计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美关系正常化、港澳回归,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一五计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美关系正常化、港澳回归等史实。
15.【答案】【小题1】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了世界和平正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祖国和民族尊严;维护了人类和平正义。
【小题2】主要事迹:王进喜带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被誉为“铁人”;焦裕禄在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带病坚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小题3】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小题4】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理解“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和意义,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