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上·深圳月考)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2.(2018·浙江会考)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4.1680—1786年,英属西印度群岛殖民地输入了213万非洲黑人,其中牙买加岛在1700—1786年就输入了61万名黑人奴隶。通过这种黑奴贸易,英国(  )
A.推动了非洲社会转型步伐 B.促进了美洲经济合理开发
C.垄断了美洲大陆海外贸易 D.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5.(2019高一下·威远期中)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6.《全球通史》中写道:1600到1763年期间,西北欧洲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这里的“首要意义”是(  )
A.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B.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打破各地间的孤立状态
7.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打败了(  )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8.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欧洲许多国家物价飞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关于欧洲“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趋于全面
C.缺少权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D.后期的研究比主流观点可信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材料说明“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16、17世纪经过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故答案为B项。
ACD项,材料无法体现亚洲的经济地位的高低、西欧与东欧的矛盾是否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成为主流,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及所学知识可知,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后随新航路开辟,马铃薯随西班牙人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来辗转到了意大利和欧洲,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马铃薯从美洲到欧洲,是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故①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人主要扩张的地点在亚洲,美洲主要是西班牙人殖民扩张,故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不符合史实,排除②,进而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新航路开辟,答题的关键在于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和运用,试题有一定难度。
3.【答案】D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A项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荷、英经济的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这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不符合题意。
D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荷、英经济的高增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能力,理清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中各国崛起发展的时间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殖民扩张。材料所述体现的是英国的黑奴贸易,这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黑奴贸易导致非洲社会的倒退,并没有推动非洲社会的转型步伐,故A项错误。
黑奴贸易并没有促进非洲经济的合理开发,故B项错误。
黑奴贸易并没有促使英国垄断美洲的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5.【答案】B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正确;
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
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奴隶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带有血腥色彩,但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西北欧国家推动世界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CD三项均是其体现,不全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的主旨,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17世纪英国打败了荷兰,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D项正确;
ABC三项排序不正确,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可知,材料反映了史学界对欧洲“价格革命”出现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从外部条件到内部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
“只能有一种”表述太绝对,A项错误;
“均不合理”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
后期的研究并不一定比主流观点可信,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的主旨,结合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价格革命”的原因分析,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9.【答案】(1)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
(2)不同: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没有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原因: 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中“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表明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据“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表明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据“商业信用非常发达,……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表明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二中“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可以总结宋代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点,可以看出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没有推动社会转型;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宋代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欧中的原因即可。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寒假预习检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上·深圳月考)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材料说明“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16、17世纪经过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故答案为B项。
ACD项,材料无法体现亚洲的经济地位的高低、西欧与东欧的矛盾是否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否成为主流,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2018·浙江会考)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及所学知识可知,马铃薯原产于美洲,后随新航路开辟,马铃薯随西班牙人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来辗转到了意大利和欧洲,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马铃薯从美洲到欧洲,是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故①③④符合题意,C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人主要扩张的地点在亚洲,美洲主要是西班牙人殖民扩张,故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不符合史实,排除②,进而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新航路开辟,答题的关键在于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和运用,试题有一定难度。
3.(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
A.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置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 D.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A项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荷、英经济的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这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不符合题意。
D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荷、英经济的高增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能力,理清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中各国崛起发展的时间即可。
4.1680—1786年,英属西印度群岛殖民地输入了213万非洲黑人,其中牙买加岛在1700—1786年就输入了61万名黑人奴隶。通过这种黑奴贸易,英国(  )
A.推动了非洲社会转型步伐 B.促进了美洲经济合理开发
C.垄断了美洲大陆海外贸易 D.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速度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殖民扩张。材料所述体现的是英国的黑奴贸易,这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黑奴贸易导致非洲社会的倒退,并没有推动非洲社会的转型步伐,故A项错误。
黑奴贸易并没有促进非洲经济的合理开发,故B项错误。
黑奴贸易并没有促使英国垄断美洲的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5.(2019高一下·威远期中)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解析】【分析】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正确;
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
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奴隶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带有血腥色彩,但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全球通史》中写道:1600到1763年期间,西北欧洲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这里的“首要意义”是(  )
A.确立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B.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打破各地间的孤立状态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西北欧国家推动世界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CD三项均是其体现,不全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首要意义”的主旨,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打败了(  )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从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17世纪英国打败了荷兰,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D项正确;
ABC三项排序不正确,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8.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欧洲许多国家物价飞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关于欧洲“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趋于全面
C.缺少权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D.后期的研究比主流观点可信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可知,材料反映了史学界对欧洲“价格革命”出现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从外部条件到内部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
“只能有一种”表述太绝对,A项错误;
“均不合理”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
后期的研究并不一定比主流观点可信,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的主旨,结合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价格革命”的原因分析,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影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
(2)不同: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没有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原因: 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中“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表明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据“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表明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据“商业信用非常发达,……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表明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二中“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可以总结宋代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点,可以看出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没有推动社会转型;西方的商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宋代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欧中的原因即可。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