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
B.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湖泊中的群落与草原中的群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群落物种丰富度
D.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与蚂蚁共同协作筑巢的关系不一样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方面
C. 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其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从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 初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都增多,对资源利用更充分
C. 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主要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
D. 群落演替的结果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4. 欲探究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图中横坐标表示的不同取样时间
B. 实验中每次取样前均应振荡试管,否则统计结果会偏大
C. 在较高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才会呈现“S”形增长
D. 实验结果可说明马铃薯溶液比5%葡萄糖溶液更适宜培养酵母菌
5. 调查某森林群落乔木层的5个优势种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
B. 5个优势种与其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同构成了森林群落
C. 香果树和野核桃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余3种种接近衰退型
D. 用样方法调查某种乔木年龄结构时,样方大小最好为1m×1m的正方形
6. 棉铃虫幼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是许多鸟类的食物,棉铃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时期,冬季蛹于地下越冬,通常在 5至6月羽化为成虫(具有趋光性)。应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以卵期和初龄幼虫阶段为防治重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直接决定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诱捕成虫可改变其性别比例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C. 使用样方法调查棉铃虫卵的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
D. 为了避免或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7.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3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三阶段的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
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 3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8. 某同学以普通小球藻为材料,研究不同硒浓度下小球藻对硒的富集量。结果表明:在硒浓度为1~8mg/L的范围内,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小球藻的富集量随之升高;当硒浓度大于12mg/L时,可导致藻类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藻属于分解者,缺少这一组分生态系统会崩溃
B. 硒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时,浓度不变
C. 硒进入食物链后,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不参与物质循环
D. 合理利用生物富集可以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人类生产、生活
9. 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B. 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
D.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10.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周围的同伴;某种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它椿象的逃跑。下列关于三个信息传递实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周围的同伴,说明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生物
B. 雄鸟通过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说明生物之间可传递物理信息
C. 椿象死亡引起其它椿象逃跑,说明生物体存在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D. 上述三个信息传递的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生存有重要作用
11. 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 ,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DDT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由数据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
不同成分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乌鳢
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
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A. DDT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
B. DDT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
C. 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
D. 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
12. 下图为某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建立沼气池可提髙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
B. ??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
C. ?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D. ? 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1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群落有关,还与无机环境密切相关。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仅有利于抵抗各种外来干扰,也有利于灾后恢复。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以负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
B.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弱
C. 雨季的非洲草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高于旱季
D. 其他因素相同时,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14. 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B. 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
C. 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
D. 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会增大
15. 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下列有关“绿色沙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制约,易爆发虫害
B. 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
C. 树冠密集,不利于阳光照射,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D. 植物不能很好地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种类比较少
16.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据生态学原理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减少人口数量即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先保证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在今后治理环境,解决更多的环境问题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D. 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自然资源、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
17. 穿梭育种是近年来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某水稻品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具有抗病高产等优良特征的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基因频率存在差异,为作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 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环境条件,这是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穿梭育种克服了地理隔离,使两地的水稻基因库组成相同
D. 穿梭育种充分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8.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施“退耕还林”运用了种植业与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B. 屠宰场利用废血提取生产凝血酶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C. “过腹还田”可使牛羊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流入农作物,促进农作物生长
D. 为提高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如秸秆、人粪尿等
19.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腌制泡菜若时间过短,泡菜中杂菌少但酸性弱、亚硝酸盐含量高
B. 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C. 家庭制作果醋和泡菜时,表面产生菌膜分别由醋酸菌、酵母菌形成
D. 制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20.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食品制作中发酵条件合理控制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后需适当降温并持续通气
B. 夏天制作腐乳时需要适当对环境进行降温处理
C. 制作泡菜时注意保持坛盖边沿的水槽中始终有水
D. 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一次的发酵物可提高发酵速度
21. 我国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在多种文献中均有记载:
①《齐民要术》中记载:“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雍中。”
②《北山酒经》中记载:“每坛加蜡三钱,竹叶五片,隔水煮开,乘热灌封坛口。”
③《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二十三种利用谷物酿制食醋的工艺。其经历的三个主要发酵过程为:糖化 →酒化→醋化。
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豆腐又名菽乳,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介绍的是泡菜制作技术,配制的盐水要煮沸冷却后使用
B. ②中加热杀菌保存酒液的原理和方法,与酿酒中普遍使用的巴氏杀菌法基本相同
C. ③中食醋酿制过程:淀粉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最后醋酸菌在氧气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氧气时将乙醇变为醋酸
D. ④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固体培养基,接种时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灭菌
22. 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
B. 灼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都属于无菌技术
C. 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时,接种方法应采用划线法
D. 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23. 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说法不正确有( )
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熔化、消毒、倒平板
②根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对应环境中寻找,就一定能寻找到目的菌株
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④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⑤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感染操作者
⑥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梯度稀释时,要用移液管吹吸试管中溶液几次,目的是达到足够稀释倍数
⑦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次划线末端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24. 如图甲为纤维单胞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的获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②③④培养基都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B. 图中所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 ④所用的接种方法可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D. 可用刚果红染料鉴定,看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16分) 生态果园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托,通过配置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以果树为主导,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果园中的果树、杂草、鼠和昆虫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常喷洒农药灭虫,施药后昆虫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的_____________降低,害虫数量降低。同时,环境的破坏又会加快果园中其他动物的消失,导致群落的_____________降低。
(2)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中害虫的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诱捕雄性金纹细蛾,可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_,进而导致其出生率下降。
(3)若不对果园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生长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能为地栖动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废弃的果园从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的过程中,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欲调査生态果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他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将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16分) 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下图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第4天到第7天期间,CO、Cl、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
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下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____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___等问题。
27. (20分)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的问题。
(1)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果酒时,为尽快得到更多果酒,首先要将淀粉类原料糖化为葡萄糖,在这个过程中,除需要添加相应酶制剂外,还需要控制温度,原因是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从反应液中提取出酵母菌进行培养,应将酵母菌接种在? ? ? ? ? ? ? ? ? ? ? ? ? ? ? ? ? ? ? ?(填“牛肉膏蛋白胨”“伊红美蓝”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2)野生酵母菌制酒效率低,为了筛选出高产酒精的酵母菌株,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方案(略),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培养基的配制:常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基中需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 _________;
②酵母菌的液体培养与计数: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③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分离纯化的方法很多,除平板划线法外,稀释涂布平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果酒进一步发酵得到果醋时,除需要加入醋酸菌外,还需要调整的两个环境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适宜的条件,即使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也能够获得果酒、果醋,这是因为 _______。
(4)利用毛霉腌制腐乳时,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而增加盐的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 12%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出 3 点即可),若条件不适,容易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答案和解析
1.C?【解析】A.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A正确;
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草原中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的物种组成,C错误;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蚂蚁共同协助筑巢、捕食体现种内互助,D正确。
故选C。??
2.D?【解析】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则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B错误;
C.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D正确。故选D。
3.C?【解析】A.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从火山岩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
B.初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都增多,对资源利用更充分,B正确;
C.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
???????D.群落演替的结果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4.D?【解析】A.图中横坐标表示取样时间,但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培养时间、培养所用营养液的成分,A 错误;
B.实验中每次取样前均应先振荡试管, 以使菌体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 否则, 若在试管靠近上部取样, 则会导致结果偏小, 若在下部取样, 则会导致结果偏大, B错误;
C.从图示可看出, 三种营养液中, 在一定的时间内均会出现“S”形增长,C错误;
D.比较各组,实验结果可说明马铃薯溶液比5%葡萄糖溶液更适宜培养酵母菌???????, D正确。??
5.A?【解析】A、香果树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而其余4种接近衰退型,因此随着群落的演替,香果树种群的优势地位将更加明显,A正确;
B、群落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因此5个优势种与其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不构成森林群落,B错误;
C、由图可知,香果树各年龄段的数量相对均衡,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余4种接近衰退型,C错误;
D、调查乔木年龄结构时可采用样方法,乔木比较高大,样方选取10m×10m=100m2的正方形,D错误。故选:A。
6.B?【解析】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 直接决定棉铃虫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正确;
B、黑光灯诱捕法不针对某一特定的性别, 故不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 B错误;
C、使用样方法调查棉铃虫卵的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C正确;
D、长期使用某种药剂会造成棉铃虫的抗药性增强, 故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是延缓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措施之一, D正确。
7.C?【解析】A.退耕还林能优化生物的生存环境,故可提高生物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
B.从三种曲线的变化可知,三者属于竞争关系,在树林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明显,B正确;
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错误;
D.3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物种丰富度最高,D正确。故选C。
8.D?【解析】A.小球藻属于生产者,A错误;
B.硒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时,浓度逐渐增多,B错误;
C.硒进入食物链后,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最终生物体被分解者分解,进入到无机环境中,故硒可以参与物质循环,C错误;
D.合理利用生物富集可以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人类生产、生活,D正确。
9.C?【解析】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A正确;
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B正确;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C错误;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D正确。故选C。??
10.B?【解析】A、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周围的同伴,说明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生物,A正确;
B、雄鸟通过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说明生物之间可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
C、椿象死亡引起其它椿象逃跑,说明生物体存在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C正确;
D、上述三个信息传递的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生存有重要作用,D正确。
11.A?【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某些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群落中的循环,不是DDT这样的难以降解的化合物,A错误;
B.据表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几乎都被DDT污染,B正确;
C.DDT难以降解,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越高,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故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D正确。故选A。??
12.B?【解析】A.建立沼气池可提髙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A正确;?
B.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还田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被农作物吸收利用,B错误;
C.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正确;?
D.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D正确。故选B。??
13.B?【解析】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以负反馈为基础的自我调节,A正确;
B.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有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都比较弱,比如北极苔原,B错误;
C.雨季的非洲草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高于旱季,C正确;
D.其他因素相同时,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D正确。故选B。??
14.A?【解析】A.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大熊猫种群密度增大,A错误;
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B正确;
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C正确;
D.放归大熊猫后,由于不同大熊猫个体可能带有特殊的基因,使得栖息地的大熊猫基因频率可能增大,D正确。故选A。??
15.B?【解析】A.据题意可知: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低,营养结构简单,即食物链(网)简单,缺少天敌对害虫的制约,易爆发虫害,A正确;
B.据题意可知: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低,营养结构简单,即食物链(网)简单且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态性低,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B错误;
C.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 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可为动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都少,动物种类也减少,所以整个群落结构简单,C正确;
D.人工林树种单一,无法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而动物种类也比较少,D正确。故应选B。??
16.C?【解析】A.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除了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A错误;
B.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先破坏再治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B错误;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D错误。故选C。??
17.B?【解析】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基因频率存在差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作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它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可知,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这是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两地的水稻基因库组成可能存在差异,C错误;
D.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的基因多样性,D错误。??
18.A?【解析】A实施“退耕还林”运用了种植业与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A正确;
B屠宰场利用废血提取生产凝血酶属于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B错误;
C牛羊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流入农作物,C错误;
D为提高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人的粪尿在沼气池中产生沼气,这属于系统对外部的物质输出,D错误。??
19.C?【解析】A.腌制泡菜若时间过短,泡菜中杂菌多,A错误;
B.果醋制作过程中产生醋酸,pH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溶于发酵液中,使发酵液pH逐渐降低,B错误;
C.家庭制作果醋和泡菜时,表面产生菌膜分别由醋酸菌、酵母菌形成,C正确;
D.制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会杀死发酵菌种乳酸菌,D错误。??
20.A?【解析】A.果酒制作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18~30℃;果醋制作需要的菌种为醋酸菌,醋酸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后需适当升温并持续通气,A错误;
B.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而夏天温度较高,夏天制作腐乳时需要适当对环境进行降温处理,B正确;
C.、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的目的是提供无氧环境,C正确;
D.向发酵液中添加前一次的发酵物,增加菌体数量,可提高发酵速度,D正确。
21.C?【解析】A.①介绍的是泡菜制作技术,配制的盐水要煮沸消毒冷却后使用,A正确;
B.②中加热杀菌保存酒液的原理和方法,与酿酒中普遍使用的巴氏杀菌法基本相同,B正确;
C.③中食醋酿制过程用到的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氧气需充足,在糖源缺少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错误;
D.④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固体培养基,接种时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灭菌,D正确。
故选C。??
22.C?【解析】A.琼脂属于多糖,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A正确;
B.灭菌和消毒都属于无菌技术,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静止的空气常用紫外线照射等都属于无菌技术,B正确;
C.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时,接种方法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D正确。??
23.D?【解析】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错误;
②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能提高找到目的菌株的几率,但不是一定能找到目的菌株,错误;
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正确;
④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称为灭菌,正确;
⑤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错误;
⑥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错误;
⑦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次划线末端,正确。综上,共有4项错误,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24.C?【解析】A.要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和锥形瓶中的液体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
B.对培养基的灭菌利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对接种环采用火焰灼烧法进行灭菌,B正确;
C.图④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而对培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
故选C。??
25.(1)生物群落;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富度;
(2)性別比例;
(3)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过程中被淘汰;
(4)偏小;土壤中的小动物通常具有避光、避热的特点,不开灯则进入诱虫器中的小动物数量少。?
26.(1)
①群落水样中的生产者 (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②利于藻类植物 (浮游植物)进行光台作用;
③ abc;
( 2)捕食与竞争;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 ,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 3)防止藻类过度生长 (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N、P污染)造成的藻类爆发);密度。?
27.(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麦芽汁琼脂??
(2)抑制细菌(放线菌)生长;显微镜直接计数;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3)通入氧气、温度为30~35°C;酵母菌、醋酸菌的发酵产物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4)盐可抑制微生物生长,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豆腐腐败
(5)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