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八年级
历 史 答 题 卡
缺考标记:[ ] (由监考员填涂,考生严禁填涂)
姓名: 学校: 座位号:
准考证号: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八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A B B D A C C B C C C B B A
【答案】
(1)战争: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分)
影响:导致上海手工业棉纺业纷纷破产或上海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促使上海繁荣发展等。(答出1点即可)(1分)
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
(2)名称:《马关条约》(1分); 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加剧。(答出1点即可) (1分)
(3)时间:1901年(1分);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分)
(4)观点1:中国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动的(1分);
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入我国,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答出两点)(2分)
观点2:中国走向近代是主动求变(1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危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国富兵,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开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海陆军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次运动是清政府内一些先进人士主动开展的,对我国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西方推动的。(2分)
17【答案】
(1)办学方针: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1分);北伐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1分)。
(2)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1分);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3)百团大战(1分);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2分)。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1分)
18【答案】
(1)解放区土地改革(1分);《中国土地法大纲》(1分)。
(2)重点进攻(1分);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分)。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分)。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分)。
(4)渡江战役(或解放南京)(1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1分)2022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期末检测试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注意: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
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D.德军在颐和园中留影
2.茅家琦教授指出,权力斗争造成的严重分裂和内耗使农民领袖们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相互摩擦和斗争上,上行下效,加剧了政治腐败,加速了政权的覆亡。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导致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2.“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文明的产物”、“以基督教文明和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这是中国近代历史某一历史事件的信息,请问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 “创办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产品销售于市场……某些产品还起到了抵制洋商、洋货的作用。”下列不符合材料所述特征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湖北织布局 D.汉阳铁厂
4.它规定:中华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自由和权利。这里的“它”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入学。女性能进入国立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文化运动
6.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护国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7.中国人民的军队诞生于
A.武昌 B.南京 C.南昌 D.井冈山
8.“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对这首歌谣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艰苦 B.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红军的生活水平高 D.体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9.正确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①九一八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10.右边的人物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四渡赤水
C.抗日战争 D.三大战役
11.抗日战争中,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 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D.国民党反动派与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13.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
A.南京谈判 B.重庆谈判 C.西安谈判 D.北平谈判
14.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5.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16题10分,第17题9分,第18题11分,共30分)
1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八年级同学以“走进近代”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10分)
材料一 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行打开中国的国门,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工业棉纺业纷纷破产,女工几停其半。另一方面,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促进了上海的繁荣。
——摘编自李德征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给上海带来的影响。(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材料二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2)写出材料二中“是役”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役战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什么?(1分)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字现场(右图))
材料三中的不平等条约在哪一年签订?(1分)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1分)
材料四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费正清在《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一书中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想主题……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阅读材料四,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分)
17.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2分)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1分)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18.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揭露国民党独裁面目,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三 警卫员李银桥给毛泽东篦头……发现了一根白发,他叫出了声:“哎呀,主席,你有白头发了。”……毛泽东……看着警卫员拔下来的白发,风趣地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年战役,值得!”
材料四 人民群众在战略决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达886万人,出动担架36万余副,大小车100万余辆,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挖蒋根”指的是什么?(1分)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显示了国民党军怎样的战略战术?(1分)“插上一刀”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
(3)材料三中的“三大战役”分别指哪几次战役?(3分)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2分)
(4)材料四中“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战役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四,归纳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1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