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梓皋学校2018-2019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五华县梓皋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揭西月考)学校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向前你追我赶,关于此时人体的运动,下列哪项说法是错的?( )
A.有多组肌群参与了运动
B.肌肉运动是受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
C.此时除运动系统参与外,其余系统都密切配合加强了其生理功能。
D.只有运动系统参与了运动。
2.(2019八上·五华期末)一只正孵卵的母鸡,孵十只鸡卵和十只鸭卵,孵出的小鸡和小鸭亲如一家。对鸡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 是先天性行为 ② 是学习行为 ③ 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2017八上·龙岗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有疏松泥土及增耕地肥力的作用
B.蜜蜂的采粉活动有利于植物结实,但同时也对花造成了破坏
C.一只青蛙一年能消灭一万只害虫,因此不能捕食青蛙
D.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所消灭的鼠类,相当于增产1000千克的粮食,对人类是有益的
4.(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列四种生物中,只能在细胞内进行繁殖的是( )
A. B.
C. D.
5.(2015八上·垫江期末)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
B.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
C.“我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少管我”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6.(2019八上·五华期末)关于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某同学作了如下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B.其受精卵发育成幼虫都在母体外完成
C.其发育都经过5次蜕皮,都经历蛹期
D.其成虫都有发育完善的翅,适于飞行
7.(2015八上·浦城期末)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柳树枝条扦插长成植株 B.胡萝卜根尖细胞培养成幼苗
C.毛桃树枝上嫁接水蜜桃 D.大豆种子发育成幼苗
8.(2015八上·南江期末)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麦的高秆与抗锈病 B.蕃茄的黄果和红果
C.绵羊的粗毛和细毛 D.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9.(2017八下·南召期末)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D.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10.(2018八上·槐荫期中)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相同的
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基因有关
D.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
11.(2018八上·韶关期末)A与a分别代表有耳垂基因和无耳垂基因,若亲代都有耳垂,基因型均为Aa.试问其子代耳垂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
A.有耳垂四分之一,无耳垂四分之三
B.有耳垂四分之三,无耳垂四分之一
C.有无耳垂各占一半
D.全部有耳垂
12.(2016七上·澧县期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湘潭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由环境条件引起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13.(2017·滨州模拟)现代医疗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大多数遗传病目前仍然难以治愈,因此了解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引起 B.变异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
C.近亲结婚增加后代发病率 D.色盲属于遗传病
14.(2017八下·邵阳期中)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
A.原始大气 B.现代大气 C.原始海洋 D.现代海洋
15.(2016八下·禹城期末)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16.(2019八上·五华期末)以下哪种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
A.绿藻 B.满江红 C.葫芦藓 D.柳树
17.(2019八上·江门期末)下列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
①藻类 ②苔藓类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蕨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18.(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⑤①②
19.(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干燥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20.(2019八上·五华期末)鲢鲤、河蟹、牛蛙、河蚌,这些水产生物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两栖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鱼类、节肢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
D.鱼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二、综合题
21.(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列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属于 发育,蜻蜓的发育与 (填“甲”或者“乙”)相似。
(2)丙图中胎儿与母体是通过 (填序号)进行物质交换的。
(3)丁图中表示苹果受精的过程,完成受精作用后,图中的 (填序号)发育成苹果的可食部分。
(4)在种植莲藕时,莲农常采用有地下茎发育成植株并产生新藕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与丁图所示的繁殖方式相比较,子代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
22.(2019八上·五华期末)如图是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已知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请将图中空格补充完整,并据此图回答
(1)如图空白处的基因组成是 。
(2)该对夫妇的儿女中有 种基因组合,分别为 、 、 ,表现的性状有 种,分别为正常肤色和白化肤色,两者比例是 。
(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
(4)为了降低遗传病的患病率,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除此之外,优生优育的措施还有 和 。
23.(2019八上·五华期末)如图是几种常见植物的图片,请你将它们进行分类
(1)根据所示索引,将植物名称填在相应横线上:
(2)在上述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在七个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3)上述植物中属于珍稀植物的是 。
24.(2019八上·五华期末)如图是蚯蚓、蜗牛、蝗虫、青蛙、猫5种动物的分类图,据图回答
(1)请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① ;② 。
(2)蚯蚓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蜗牛与下列哪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_________。
A.蟹 B.鲫鱼 C.乌贼 D.扬子鳄
(4)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除用肺呼吸外,还兼用 辅助呼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运动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2、人体是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运动、内分泌、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一只正孵卵的母鸡,孵十只鸡卵和十只鸭卵,孵出的小鸡和小鸭情深亲如一家,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不符合题意。
B、蜜蜂来往于花丛之中,或是为了在花中产卵,或是以花朵为栖息场所,或是采花粉、花蜜作为食料.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花接触,这样也就将花粉传送出去,不仅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而且会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符合题意.
C、青蛙的捕猎对象多是农业害虫,因此青蛙是人类的朋友,素有“田园卫士”的美称,不符合题意.
D、猫头鹰和田鼠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但是田鼠吃粮食,对人类是有害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把采到的花粉装入足上的花粉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4.【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解: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A是细菌,B是霉菌(真菌),C成蘑菇(大型真菌),D是噬菌体(病毒)。
5.【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A、青春期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A正确.
B、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建立真正的友谊,B正确.
C、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老师交流,C错误.
D、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D正确.
故选:C
【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
6.【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的发育方式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没有经历蛹时期。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比较如下: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7.【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解:ABC、柳树枝条扦插长成植株、胡萝卜根尖细胞培养成幼苗、毛桃树枝上嫁接水蜜桃,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不是有性生殖,ABC不正确;
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大豆种子发育成幼苗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8.【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小麦的高秆与抗锈病,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蕃茄的黄果和红果、绵羊的粗毛和细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故选:A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9.【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解: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故A正确;
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故B正确;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故C正确;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
10.【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A、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基因,又含有精子的基因,因此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不符合题意;
B、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B符合题意;
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C不符合题意;
D、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生男生女是由精子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1.【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根据题意,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无耳垂是有隐性基因a控制的,亲代都有耳垂,基因型均为Aa,那么遗传图解如下:
由以上图解可见在后代中,子代耳垂形状表现的比例是3/4有耳垂,1/4无耳垂。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与性状的传递,为常考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表示为纯合的显性基因组合和杂合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组合,隐性性状是纯合的隐性基因组合。
12.【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又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因此,题干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泰安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变异的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变异原因和类型方面来解答.
13.【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B错误;
C、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
D、色盲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D正确;
故选:B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14.【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5.【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故选: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6.【答案】C
【知识点】苔藓植物
【解析】【解答】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绿藻属于藻类植物,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柳树属于被子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苔藓植物的主要作用:①自然界的拓荒者,许多苔藓植物能分泌一种液体,液体慢慢溶解到岩石表层,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所以苔藓植物也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②促使沼泽陆地化;③因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④保持水土。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①藻类植物→②苔藓植物→⑤蕨类植物→④裸子植物→③被子植物。综上所述A、B、D选项不正确,只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18.【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图中①是羊属于哺乳动物,图中②蝴蝶属于节肢动物,③属于鱼类,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⑤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⑤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9.【答案】C
【知识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适于在飞行生活.A正确;
B、蛇具有角质的鳞,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正确;
C、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如昆虫;有的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如蜘蛛等,有的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如蜈蚣,C错误;
D、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如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蛇具有角质的鳞等.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20.【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解:鲢鲤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鱼类,河蟹的足分节,属于节肢动物,牛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河蚌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动物的名称,据此答题。
1、软体动物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各种贝类、乌贼、章鱼等。
2、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可分为甲壳纲(如虾、蟹),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多足纲(如马陆、蜈蚣),昆虫纲(如蝗虫、蝶、蚊、蝇);另外还有三叶虫纲(如三叶虫)、肢口纲(如鲎)等。
3、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以鳍为运动器官。大多数鱼类的体形为纺锤形,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能分泌粘液,保持身体的润滑,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4、两栖类: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1.【答案】(1)完全变态发育;甲
(2)1
(3)③
(4)能稳定地保持母本的性状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解:(1)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蜻蜓的发育与甲图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2)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丙图中胎儿与母体是通过1胎盘进行物质交换的。(3)一朵花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苹果的可食部分属于果皮,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成。(4)用种藕繁殖湘莲,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优点是可以保持亲本的原有性状,繁殖速度快,抗病虫能力强。
【分析】识图: 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 图丙:1是胎盘、2是脐带、3是胎儿 ,图丙显示: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 图丁: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胚珠, 丁图显示 双受精的过程 , 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其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 图戊显示:在种植莲藕时,莲农常采用有地下茎发育成植株并产生新藕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能稳定地保持母本的性状 。
22.【答案】(1)aa
(2)3;AA;Aa;aa;2;3:1
(3)25%
(4)提倡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1)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如图:
由此看出,图中空白处的基因组成是 aa。(2)由类白化病的遗传图可知,该对夫妇的儿女中有 3种基因组合,分别为 AA、Aa、aa,表现的性状有 2种,分别为正常肤色和白化肤色,两者比例是 3:1。(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25%。(4)为了降低遗传病的患病率,优生优育的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表现出来时,人会患某种遗传病。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23.【答案】(1)
(2)君子兰和珙桐;种
(3)珙桐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1)图中君子兰、珙桐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黄山松的种子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衣藻属于藻类植物.(2)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种单位最小,他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就最近.君子兰和珙桐都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所以亲缘关系就最近.(3)上述植物中属于珍稀植物的是珙桐.
【分析】熟记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高
等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根、茎、叶、种子)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低
等 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内有输导组织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高等 [出现迟] 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阴湿环境
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化,内无输导组织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中等 阴湿的环境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衣藻 低等 [出现早] 水中
24.【答案】(1)外骨骼;胎生
(2)分解者
(3)C
(4)皮肤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解:(1)蝗虫体内无脊柱,体外有外骨骼,因此①是外骨骼;猫的体内有脊柱,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②是胎生。(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枯枝落叶、腐烂植物为食,将里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3)蟹属于节肢动物,鲫鱼属于鱼类,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乌贼和蜗牛都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共同特征最多,故选C。(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除用肺呼吸外,还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无脊椎动物是身体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广东省五华县梓皋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揭西月考)学校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向前你追我赶,关于此时人体的运动,下列哪项说法是错的?( )
A.有多组肌群参与了运动
B.肌肉运动是受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
C.此时除运动系统参与外,其余系统都密切配合加强了其生理功能。
D.只有运动系统参与了运动。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B不符合题意;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运动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2、人体是由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运动、内分泌、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2019八上·五华期末)一只正孵卵的母鸡,孵十只鸡卵和十只鸭卵,孵出的小鸡和小鸭亲如一家。对鸡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 是先天性行为 ② 是学习行为 ③ 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一只正孵卵的母鸡,孵十只鸡卵和十只鸭卵,孵出的小鸡和小鸭情深亲如一家,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2017八上·龙岗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有疏松泥土及增耕地肥力的作用
B.蜜蜂的采粉活动有利于植物结实,但同时也对花造成了破坏
C.一只青蛙一年能消灭一万只害虫,因此不能捕食青蛙
D.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所消灭的鼠类,相当于增产1000千克的粮食,对人类是有益的
【答案】B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不符合题意。
B、蜜蜂来往于花丛之中,或是为了在花中产卵,或是以花朵为栖息场所,或是采花粉、花蜜作为食料.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花接触,这样也就将花粉传送出去,不仅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而且会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符合题意.
C、青蛙的捕猎对象多是农业害虫,因此青蛙是人类的朋友,素有“田园卫士”的美称,不符合题意.
D、猫头鹰和田鼠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猫头鹰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但是田鼠吃粮食,对人类是有害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把采到的花粉装入足上的花粉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4.(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列四种生物中,只能在细胞内进行繁殖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解: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A是细菌,B是霉菌(真菌),C成蘑菇(大型真菌),D是噬菌体(病毒)。
5.(2015八上·垫江期末)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
B.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
C.“我长大了,不用你们操心,少管我”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C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A、青春期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A正确.
B、男、女同学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建立真正的友谊,B正确.
C、不能觉着自己长大了,就不想和家长、老师交流,C错误.
D、积极的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D正确.
故选:C
【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
6.(2019八上·五华期末)关于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某同学作了如下概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B.其受精卵发育成幼虫都在母体外完成
C.其发育都经过5次蜕皮,都经历蛹期
D.其成虫都有发育完善的翅,适于飞行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蝗虫的发育方式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没有经历蛹时期。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两种发育方式的比较如下:
发育方式 不同点 相同点 举例
发育过程 发育特点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异,有羽化现象 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都是有性生殖;都属于变态发育 家蚕、蚊、蝇、蜜蜂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和成虫相似,无羽化现象 蝗虫、蝼蛄、蟋蟀、螳螂
7.(2015八上·浦城期末)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柳树枝条扦插长成植株 B.胡萝卜根尖细胞培养成幼苗
C.毛桃树枝上嫁接水蜜桃 D.大豆种子发育成幼苗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解:ABC、柳树枝条扦插长成植株、胡萝卜根尖细胞培养成幼苗、毛桃树枝上嫁接水蜜桃,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不是有性生殖,ABC不正确;
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大豆种子发育成幼苗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8.(2015八上·南江期末)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小麦的高秆与抗锈病 B.蕃茄的黄果和红果
C.绵羊的粗毛和细毛 D.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小麦的高秆与抗锈病,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蕃茄的黄果和红果、绵羊的粗毛和细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故选:A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9.(2017八下·南召期末)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
D.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解: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故A正确;
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B来自父方,则b一定来自母方,故B正确;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故C正确;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
10.(2018八上·槐荫期中)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都是相同的
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基因有关
D.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A、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基因,又含有精子的基因,因此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不符合题意;
B、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B符合题意;
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C不符合题意;
D、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生男生女是由精子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1.(2018八上·韶关期末)A与a分别代表有耳垂基因和无耳垂基因,若亲代都有耳垂,基因型均为Aa.试问其子代耳垂性状表现的比例是( )
A.有耳垂四分之一,无耳垂四分之三
B.有耳垂四分之三,无耳垂四分之一
C.有无耳垂各占一半
D.全部有耳垂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根据题意,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无耳垂是有隐性基因a控制的,亲代都有耳垂,基因型均为Aa,那么遗传图解如下:
由以上图解可见在后代中,子代耳垂形状表现的比例是3/4有耳垂,1/4无耳垂。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与性状的传递,为常考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表示为纯合的显性基因组合和杂合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组合,隐性性状是纯合的隐性基因组合。
12.(2016七上·澧县期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湘潭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从哈密瓜引种的过程看出( )
A.在引种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甜度具有遗传性,不具变异性
C.甜度的变化不属于变异
D.由环境条件引起甜度的变化不遗传
【答案】D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解: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又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因此,题干中“新疆的哈密瓜因甜度大而著称,有人将其引进到泰安种植,其果实甜度大大降低,再引种回新疆种植,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变异的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变异原因和类型方面来解答.
13.(2017·滨州模拟)现代医疗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大多数遗传病目前仍然难以治愈,因此了解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十分必要.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遗传物质引起 B.变异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
C.近亲结婚增加后代发病率 D.色盲属于遗传病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会导致产生遗传病,B错误;
C、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C正确;
D、色盲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D正确;
故选:B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14.(2017八下·邵阳期中)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
A.原始大气 B.现代大气 C.原始海洋 D.现代海洋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5.(2016八下·禹城期末)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解: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故选: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6.(2019八上·五华期末)以下哪种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
A.绿藻 B.满江红 C.葫芦藓 D.柳树
【答案】C
【知识点】苔藓植物
【解析】【解答】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绿藻属于藻类植物,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柳树属于被子植物,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作用,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苔藓植物的主要作用:①自然界的拓荒者,许多苔藓植物能分泌一种液体,液体慢慢溶解到岩石表层,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所以苔藓植物也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②促使沼泽陆地化;③因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④保持水土。
17.(2019八上·江门期末)下列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
①藻类 ②苔藓类 ③被子植物 ④裸子植物 ⑤蕨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而植物的进化历程是①藻类植物→②苔藓植物→⑤蕨类植物→④裸子植物→③被子植物。综上所述A、B、D选项不正确,只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18.(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图中①-⑤所示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⑤①②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图中①是羊属于哺乳动物,图中②蝴蝶属于节肢动物,③属于鱼类,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⑤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因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⑤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9.(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身体呈流线型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干燥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答案】C
【知识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适于在飞行生活.A正确;
B、蛇具有角质的鳞,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正确;
C、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如昆虫;有的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如蜘蛛等,有的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如蜈蚣,C错误;
D、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
故选:C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如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蛇具有角质的鳞等.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20.(2019八上·五华期末)鲢鲤、河蟹、牛蛙、河蚌,这些水产生物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两栖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鱼类、节肢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
D.鱼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解:鲢鲤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鱼类,河蟹的足分节,属于节肢动物,牛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河蚌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动物的名称,据此答题。
1、软体动物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各种贝类、乌贼、章鱼等。
2、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可分为甲壳纲(如虾、蟹),蛛形纲(如蜘蛛、蝎、蜱、螨),多足纲(如马陆、蜈蚣),昆虫纲(如蝗虫、蝶、蚊、蝇);另外还有三叶虫纲(如三叶虫)、肢口纲(如鲎)等。
3、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以鳍为运动器官。大多数鱼类的体形为纺锤形,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能分泌粘液,保持身体的润滑,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4、两栖类:例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二、综合题
21.(2019八上·五华期末)下列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属于 发育,蜻蜓的发育与 (填“甲”或者“乙”)相似。
(2)丙图中胎儿与母体是通过 (填序号)进行物质交换的。
(3)丁图中表示苹果受精的过程,完成受精作用后,图中的 (填序号)发育成苹果的可食部分。
(4)在种植莲藕时,莲农常采用有地下茎发育成植株并产生新藕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与丁图所示的繁殖方式相比较,子代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
【答案】(1)完全变态发育;甲
(2)1
(3)③
(4)能稳定地保持母本的性状
【知识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
【解析】【解答】解:(1)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蜻蜓的发育与甲图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2)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丙图中胎儿与母体是通过1胎盘进行物质交换的。(3)一朵花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苹果的可食部分属于果皮,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成。(4)用种藕繁殖湘莲,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优点是可以保持亲本的原有性状,繁殖速度快,抗病虫能力强。
【分析】识图: 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 图丙:1是胎盘、2是脐带、3是胎儿 ,图丙显示:胎儿生活在子宫内,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 图丁: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④是胚珠, 丁图显示 双受精的过程 , 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其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 图戊显示:在种植莲藕时,莲农常采用有地下茎发育成植株并产生新藕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能稳定地保持母本的性状 。
22.(2019八上·五华期末)如图是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已知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请将图中空格补充完整,并据此图回答
(1)如图空白处的基因组成是 。
(2)该对夫妇的儿女中有 种基因组合,分别为 、 、 ,表现的性状有 种,分别为正常肤色和白化肤色,两者比例是 。
(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
(4)为了降低遗传病的患病率,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除此之外,优生优育的措施还有 和 。
【答案】(1)aa
(2)3;AA;Aa;aa;2;3:1
(3)25%
(4)提倡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1)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如图:
由此看出,图中空白处的基因组成是 aa。(2)由类白化病的遗传图可知,该对夫妇的儿女中有 3种基因组合,分别为 AA、Aa、aa,表现的性状有 2种,分别为正常肤色和白化肤色,两者比例是 3:1。(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25%。(4)为了降低遗传病的患病率,优生优育的措施主要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分析】1、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表现出来时,人会患某种遗传病。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23.(2019八上·五华期末)如图是几种常见植物的图片,请你将它们进行分类
(1)根据所示索引,将植物名称填在相应横线上:
(2)在上述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在七个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3)上述植物中属于珍稀植物的是 。
【答案】(1)
(2)君子兰和珙桐;种
(3)珙桐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1)图中君子兰、珙桐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黄山松的种子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衣藻属于藻类植物.(2)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种单位最小,他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就最近.君子兰和珙桐都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相似程度最多,共同特征最多,所以亲缘关系就最近.(3)上述植物中属于珍稀植物的是珙桐.
【分析】熟记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高
等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根、茎、叶、种子)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低
等 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内有输导组织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高等 [出现迟] 生殖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阴湿环境
苔藓植物:假根,有茎、叶分化,内无输导组织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中等 阴湿的环境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衣藻 低等 [出现早] 水中
24.(2019八上·五华期末)如图是蚯蚓、蜗牛、蝗虫、青蛙、猫5种动物的分类图,据图回答
(1)请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① ;② 。
(2)蚯蚓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蜗牛与下列哪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多_________。
A.蟹 B.鲫鱼 C.乌贼 D.扬子鳄
(4)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除用肺呼吸外,还兼用 辅助呼吸。
【答案】(1)外骨骼;胎生
(2)分解者
(3)C
(4)皮肤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解:(1)蝗虫体内无脊柱,体外有外骨骼,因此①是外骨骼;猫的体内有脊柱,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因此②是胎生。(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枯枝落叶、腐烂植物为食,将里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3)蟹属于节肢动物,鲫鱼属于鱼类,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乌贼和蜗牛都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共同特征最多,故选C。(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除用肺呼吸外,还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无脊椎动物是身体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