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雨田教育集团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
考
场
) (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雨田教育集团 2022-2023 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学科(满分 60 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 当地人发现, 每年 7 月, 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 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 365 天的太阳历。 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当地人发展了数学。这一地区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雅典 C.古巴比伦 D.古代罗马
2. 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这部法典是( ) A. 《罗马法》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摩奴法典》 D. 《汉谟拉比法典》
3. 在《婆罗门法典》中, 将印度人分为四级, 规定这四级人的本务及其相互之关系, 其中有一等级的任务为讲授吠陀, 研究吠陀, 为自己及为他人主持祭祀,发给施舍之物及接收施舍之物。这一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 公元前 594 年梭伦改革,取消债务奴役,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前 509 年克里斯梯尼(也译为克利斯
提尼) 进行选举制度的改革, 终于确立民主政体。伯里克利当政时 · · · · · ·雅典奴隶主的民主政治臻于全盛。此则材料反映了()
A.希腊神话影响广泛
C.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B.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
D.雅典采取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
5. 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他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作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 数不一定代表正义。这位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里特 D.凯撒
6. 公元 1 世纪中叶,巴勒斯坦犹太人起义,遭罗马统治者残酷镇压,一些犹太人把自身的解放寄托于宗教。他们盼望“救世主” 降临,拯救人们的苦难。这种宗教后来被称为(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7.庄园的面积有大有小, 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 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 自耕农为主体
8. 13 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里, 市民是自由人, 享有财产权,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 它们 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9.玻利瓦尔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以解放祖国为己任。他一生参加过大小 472 次战役, 为当地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他最大的功绩是( )
A.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B.领导南美洲独立运动 C.领导非洲解放运动 D.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
10.农奴解放使一些贵族和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在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 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的提升,工业也得到了发展。这段材料说明了( )
A.农奴制有利于俄国的农业发展 B.废除农奴制有利于维持俄国社会稳定
C.俄国贵族强烈反对废除农奴制 D.农奴解放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1.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取中国文化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因此,当日本在 19 世纪中期 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 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 实现本国的社会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明治维新 D.锁国政策
12.凡尔登战役中,德、法两国竞相使用新式武器:德军广泛采用了喷火器、毒气弹和超大口径火炮,法军则试验了轻机枪和 400 毫米超级重炮。在这场战役中死亡超过 25 万人,50 多万人受伤。通过这段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凡尔登战役具有反侵略性质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C.德国的武器装备领先于法国 D.新式武器的使用加重了战争的危害
13. 斯大林认为, 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他决定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 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C.斯大林继承列宁的思想实行新经济政策
B .苏联经济长期领先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D.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有严重弊端
14.将下列生产场景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 的新格局。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最后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与此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
A.冷战局面的形成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读图说史(16 题 6 分,17 题 5 分,共 11 分)16.观看下面三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贩奴船上的黑奴
图二印第安人甘蔗园工作
图三印第安人银矿工作
注:16 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殖民者通过暴力掠夺、殖民地商业活动、 黑奴贸易等方式进行殖民活动,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图一是欧洲的奴隶贩子把黑奴运 往美洲高价卖掉,获得巨额财富。在黑奴被运往美洲的途中,由于疾病等原因,大多数黑奴死去, 葬身鱼腹。图二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建立大种植园役使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奴隶生产单一的作 物。图三是欧洲殖民者为了掠夺美洲的金银, 开采金银矿藏, 殖民者役使大批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 奴隶在矿山从事残酷的劳动, 大批工人因过度劳累和矽肺病而死亡。欧洲殖民者赚来的血腥钱, 促 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 从头到脚, 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 西。”
(1)上面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1 分)
(2)从上面文字和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3 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历史结论?(2 分)
17.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861 年沙皇特使宣布解放农奴法令
图二 1862 年美国总统宣读废奴令
图一: “解放”前的俄国, 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 40%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 他们没有 生产积极性, 生产效率极低。1861 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规定农奴在法律 上是“自由人”。
图二: 战前的美国, 南北方的经济都有很大发展。北方的资产阶级为了扩大生产, 需要大批的 劳动力, 但南方奴隶制的存在, 占用了大量劳动力。1862 年,北方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规定废除奴隶制,奴隶成为自由人。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 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请写出图二中宣读废奴令的历史人物。(1 分)
(3)根据上述图文内容,你认为俄国和美国的做法有什么共同目的?(1 分)
三、材料解析(18 题 7 分,19 题 6 分,20 题 6 分,共 19 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的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 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等方面。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 终于促成了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启蒙运动的发生。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 在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详述法律的历史, 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 提出了三权分立学 说。
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 主张言论自由。他很有名的一句话: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
卢梭(1712-1778)认为: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主张依据契约而建立的国家“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侵 犯人民利益、侵害人民自由的专制政权。
康德(1724-1804)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伯利克里(约公元前 495-公元前 429) : “我们城市的大门是向世界敞开的. ......财富对于我们不只是自负的本钱, 而是 成事的机会。我们不以承认贫穷为耻,但若不努力加以克服,倒真正是堕落。”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
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了准备。 --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四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 的时代, 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 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光明。因而, 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由于启蒙运动, 人 们普遍认为, 人类的状况会稳步地改善, 因此, 每一代的境况都将比前一代好些。这种不断的进步是如何保持住的呢?回答简单而又令 人信服:通过利用人类的理性力量。这种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另一基本特点。实际上,两个关键的概念就是进步和理性。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最终促成启蒙运动发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2 分)
(2)阅读材料二内容,请你辨析后,写出属于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两位人物。(2 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美国革命中体现了启蒙运动原则和思想的法律文献。(1 分)
(4)根据材料四写出启蒙运动的两个基本特点。(2 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人--尽管不是所有的人-来说,机器的引进首先意味着人与生活手段的彻底分离;工人仅仅成为一只“手”。然 而, 在几乎所有方面,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 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 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他们只是统一开工、暂 停和下工的大队工人中的一部分,他们都处在监工的严密监视之下,工厂是一种新式的监狱。 -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
材料二: 内战前工业区主要集中于新英格兰大西洋沿岸中部, 内战后包括中西部和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都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工业 区,并获得了高速发展。内战前后,19 世纪 60 年代国会通过法案,政府对铁路公司补贴:平原每英里 1.6 万美元,丘陵 3.2 万美元, 山区 4.8 万美元。到 1890 年全国铁路网基本形成,也标志着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在美国形成。内战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在之后的三 四十年内迅速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894 年其工业产值已由 1860 年第四位上升至世界首位,到 20 世纪 20 年代已实现工业化。
-选自《美国史通论》何顺果著 材料三: 那些在美国旅行、较有眼光的英国实业家在 19 世纪 90 年代就已忧心忡忡地看到, 那里的技术和干劲正在迅速地把美国的
许多工业变成现代化、经济实惠而又有效率的样板。那有一个庞大而又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 它那显然无穷的需求, 促使美国钢铁业巨 擘把生产计划的规格提高到英国不可能实现的地步。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 11 卷
材料四:1884 年,美国第一条电车线在堪萨斯城投入运营,从那以后,电车轨道取代了马匹或者蒸气成为“街道铁路”。在 1900 年时,美国已拥有将近 20 万英里铁路。
1902 年, 英国的轮船总吨位几乎比德国、美国、挪威、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的轮船吨位总和还多 1/3。19 世纪欧洲是在自由 贸易以及英国统治下的和平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汽船起着海上铁路的作用。海洋不会发生交通堵塞。在 1913 年时,排水量为 5000 吨的货船等于 10 列货运列车,人和货物都可以以较低的运费率跨越海洋。
--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生产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1 点即可,1 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内战前后美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两点即可,2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是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了这种变化的发生?(1 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20 世纪初从美国到英国去,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请说出你的理山。(2 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4 年,那个决定命运的初夏,威尔逊总统的密友和顾问 M · 豪斯上校声称:“只需要一颗星星之火,就会闯下滔天大 祸。” · · · · ·一个半疯癫的 18 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 ·普林西普 · · · · · ·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材料二: 战争笼罩下的欧洲, 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对诞生于西欧的曾经引以为豪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产生了怀疑, 忧心忡忡,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虽然取得了胜利, 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 实力受到削弱; 德国战败, 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 并且 陷人经济困境;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 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
材料四: 当英国在 1914 年向德国宣战时, 英国自治领也加入了战争, 但是战争结束后, 它们开始抵制英国强加的负担, 纷纷独立 加入国际联盟。 · · · · · ·英国的局势在二战后进一步恶化-财政问题以及殖民地日益高涨的、强劲的独立运动。1947 年,印度-英
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摆脱了英国的统治。缅甸、锡兰也于 1948 年脱离英国统治。
材料五: 5200 年的历史中, 大小战争 14500 多次, 平均每年 2.8 次。近两千年, 无战争的日子只有 58 天。战争中丧生 36.4 亿人, 毁灭的财富可铺宽 150 公里、厚 10 米的金带,环地球一圈。
-据 邵锡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材料六: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 文明共存。
-美 塞缪尔 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材料一中“声震全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争引起了欧洲社会哪方面的变化?(1 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一战的影响是什么?(1 分)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 分)
(5)结合材料五和材料六,谈谈你的感想。(1 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