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消化和吸收素养提升练(含解析)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2广东汕头中考)某兴趣小组按照如下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预测实验现象最可能为 ( )
组别 加入的 物质 处理 温度 (℃) 保温 时长 (min) 加碘液 后的现 象
甲 适量馒 头碎屑 2 mL 唾液 搅拌 37 10 ①
乙 适量馒 头碎屑 2 mL 清水 搅拌 37 10 ②
A.①变蓝、②不变蓝
B.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变蓝、②变蓝
2.【教材变式·P26探究变式】(2022山东青岛一模)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根据图中的信息,②、③两支试管的处理方式分别应为 ( )
A.加入清水,不搅拌;加入唾液,充分搅拌
B.加入清水,不搅拌;加入唾液,不搅拌
C.加入清水,充分搅拌;加入唾液,充分搅拌
D.加入清水,充分搅拌;加入唾液,不搅拌
3.【项目式学习·小组学习】(2022黑龙江伊春中考)初一(3)班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设计如下:
试管 加入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后 放在 ℃的 水中10分钟 滴加两滴 碘液摇匀
2号 馒头碎屑+
(1)2号试管中应加入 。
(2)处理方法中应放在 ℃的水中。
(3)预测实验结果: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 蓝。(填“变”或“不变”)
知识点2 食物的消化
4.【教材变式·P32T5变式】(2023山东莱阳期中)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下去。这粒西瓜子在他的体内依次经过的部位是 ( )
A.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口腔、咽、食道、胃、肝脏、大肠、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
5.(2023山东海阳期中)下列关于人体消化腺、消化液及消化液的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 )
A.唾液腺、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B.胃腺、胃液、初步消化脂肪
C.肝脏、胆汁、初步消化蛋白质
D.胰腺、胰液、仅能促进脂肪分解
6.(2023山东临淄期中)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给人服用,其原理是 ( )
A.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7.【新中考·国防教育】(2022四川自贡中考)中国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室为神舟十三号上的3名航天员准备了127种食物,以保证航天员在飞行期间的营养需求。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是 ( )
A.水、淀粉、脂肪酸 B.水、维生素、蛋白质
C.水、脂肪、无机盐 D.水、葡萄糖、氨基酸
8.如图表示脂肪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脂肪①③
A.①是脂肪微粒
B.从脂肪到①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C.②代表的是肠液
D.③代表的是脂肪酸
知识点3 营养物质的吸收
9.(2022山东乳山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 ( )
A.人体摄入食物的过程
B.营养物质进入小肠的过程
C.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简单的溶于水的物质的过程
D.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10.(2023山东栖霞期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中医药专家们研制出的“益肺解毒汤”和“清瘟护肺汤”两个药方,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吸收汤剂中有效成分的主要器官是 ( )
A.小肠 B.口腔
C.胃 D.大肠
11.(2022山东周村期末改编)能够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消化道器官有 ( )
A.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B.小肠、大肠
C.口腔、胃、小肠和大肠 D.口腔和胃
12.(2023山东周村期中改编)急性肠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脱水”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患者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散失过多
B.病人喝水很多
C.喝进的水不能被吸收
D.病菌过度繁殖,消耗人体内的大量水分
能力提升全练
13.(2022浙江湖州中考,3,★☆☆)小肠是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器官,能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这是因为小肠中有
( )
A.多种消化酶 B.盐酸
C.小肠绒毛 D.胆汁
14.(2023山东栖霞期中,25,★☆☆)以下营养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是 ( )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淀粉、无机盐、维生素
D.膳食纤维、甘油、麦芽糖
15.【探究实践·设计对照实验】(2022山东青岛中考,17,★☆☆)如图表示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实验探究了唾液和温度对馒头消化的影响
B.馒头屑的用量应该多于馒头块
C.需要将①②③试管放在37 ℃温水中5~10分钟
D.实验现象是①试管变蓝,②③试管不变蓝
16.【识图分析题·结构图】(2022山东济南中考,5,★☆☆)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B.②是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⑤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17.【跨学科·数学】(2022山东日照中考,21,★★☆)如图曲线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示意图(甲、乙、丙表示消化道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②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葡萄糖
C.丙内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该图说明了丙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8.(2020山东淄博中考,10,★★☆)如图是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的示意图,此消化过程可能发生的部位是 ( )
A.口腔、胃 B.口腔、小肠
C.胃、小肠 D.口腔、胃、小肠
19.【中华传统文化·民俗】(2022山东东营中考,8改编,★★☆)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其中可以加入红豆、猪肉、红枣等作为馅。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在胃内开始被初步消化
B.脂肪在小肠内被胆汁中的消化酶初步消化
C.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氨基酸
D.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20.【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2山东威海中考,32,★★☆)我们经常会食用鸡蛋,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蛋白质。那么,鸡蛋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能“变成”构成人体的蛋白质呢
(1)鸡蛋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在消化系统内被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的 才能被吸收利用。
(2)蛋白质的分解主要依靠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器官是[ ] ,主要器官是[ ] 。
(3)食物颗粒越小,与消化液的混合就越充分,越有助于被消化。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能让鸡蛋变成小颗粒和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器官有 (填数字)。
(4)蛋白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主要在[ ] 被吸收,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在细胞中,这些小分子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蛋白质。
素养探究全练
21.【学科素养·探究实践】(2023山东海阳期中改编)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持续增加,校园里的“小胖墩”比比皆是。如何来判断一个人的营养与胖瘦呢 方法就是用BMI指数(Body Mass Index)来评估。BMI指数是用体重的数值(千克)做分子,以身高数值(米)的平方做分母得出的数值。BMI指数越高,人越倾向于超重,甚至肥胖。请你分析回答:
(1)肥胖者往往禁不住美食的诱惑,美食进入人体离不开唾液淀粉酶的消化。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 。
(2)为了研究不同BMI范围人体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研究者征集了多名BMI指数正常及超重的志愿者,分别检测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注:表格中“—”表示没有。)
对照管 测定管
BMI指数正常 BMI指数超重
清水 2 mL — —
唾液 — 2 mL b
a 2 mL 2 mL 2 mL
37 ℃水浴保温5分钟
碘液 2滴 2滴 2滴
仪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结果见图1、图2)
①表格中a处应填写 ;b处应填写 。
②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应该对每个志愿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值进行 测量,求取 。
③各组需要在37 ℃水浴保温的理由是 。
④碘液检测时,对照管的实验现象是 (填“变蓝”或“不变蓝”)。
⑤由下面图1、图2的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得出结论: 。
图1 超重及肥胖人体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 图2 正常人体内的唾液淀粉酶活性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C 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甲组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加碘液后甲组溶液不变蓝,乙组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所以滴加碘液后溶液变蓝。故加碘液后的现象为①不变蓝、②变蓝。
2.D 对照实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如要探究“唾液对馒头是否有消化作用”,则应挑选①、②两支试管做对照,变量是唾液的有无,因此②号试管中应加入清水,充分搅拌。如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与馒头的消化有关系吗”,应选用①、③两支试管形成对照实验,③号试管中应加入唾液,不搅拌。
3.(1)2毫升清水 (2)37 (3)不变
解析 (1)做对照实验时应保证变量唯一,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应是唾液,故2号试管中应加入2毫升清水。
(2)唾液淀粉酶在37 ℃时活性最强,因此两试管在充分搅拌后应放在37 ℃的水中10分钟。
(3)1号试管中加了2毫升唾液,由于淀粉会被唾液分解,故在滴加碘液后溶液不会变蓝。
4.A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所以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下去,这粒西瓜子在他的体内依次经过的部位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5.A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腺分泌的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淀粉,而不是仅能促进脂肪分解。
6.B 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性,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放在由淀粉制成的胶囊里给人服用,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这样就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
7.D 在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在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因此选项中能被航天员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水、葡萄糖、氨基酸。
8.A 胆汁可以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①是脂肪微粒,A正确。胆汁中不含消化酶,所以从脂肪到①的过程是物理性消化,B错误。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②代表的是肠液和胰液,C错误。脂肪的消化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所以③代表的应是甘油和脂肪酸,D错误。
9.D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10.A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所以患者吸收汤剂中有效成分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11.B 人体消化道内的胃、小肠和大肠均有吸收功能。其中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少量酒精,通常情况下,胃是不能吸收维生素的。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见B符合题意。
12.C 急性肠炎患者易出现严重腹泻的症状,其消化和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喝进的水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同时腹泻又会导致人体失水,故患者往往会出现“脱水”现象。
能力提升全练
13.A 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14.A 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而淀粉、蛋白质、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分别被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15.C ①③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了唾液对馒头消化的影响;②③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影响,没有探究温度对馒头消化的影响,A错误;为保证变量唯一,馒头屑的用量应该等于馒头块,B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为唾液淀粉酶在37 ℃时活性最强,因此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需要将试管放在37 ℃温水中5~10分钟,C正确。在观察颜色变化时,正常来说①试管中应有大量淀粉,②试管中的淀粉略少于①试管,③试管中没有淀粉,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现象应为①试管变蓝,②试管变浅蓝,③试管不变蓝,D错误。
16.B ②是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B错误。
17.C 曲线②在乙胃中开始被消化,故②应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A错误。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内被消化成葡萄糖,B错误。丙是小肠,内含胰液和肠液,里面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正确。该图曲线只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情况,没有表示吸收的情况,D错误。
跨学科解读 通过数学知识分析各曲线的走势,再利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三条曲线代表的营养成分及参与其消化的器官,从而作出解答。
18.B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中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题图表示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的过程,所以此消化过程可能发生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
19.D 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B错误。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分解为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C错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D正确。
20.(1)氨基酸 (2)④ 胃 ⑤ 小肠 (3)①④⑤ (4)⑤ 小肠
解析 (1)(2)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④胃开始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⑤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消化蛋白质的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之后才能被吸收。(3)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蠕动,鸡蛋会变成小颗粒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属于物理性消化。(4)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
素养探究全练
21.(1)麦芽糖 (2)①淀粉糊 2 mL ②多次重复 平均值 ③在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④变蓝 ⑤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BMI指数的增加,唾液淀粉酶活性会逐渐降低
解析 (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2)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BMI范围人体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故题述表格中a处应填写淀粉糊。②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然后取其平均值。③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 ℃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④实验中对照组试管中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会变蓝。⑤由图1和图2的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BMI指数的增加,唾液淀粉酶活性会逐渐降低。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