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第二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冶铁技术起源于这里,进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这里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这里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材料中的“这里”指的是
A.西亚
B.南亚
C.西欧
D.东亚
2.“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东西方之间的几乎所有国家,在吸取东方和西方两个邻居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的、稳固的直接联系渠道,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一个可靠的中间人。“中间人'角色是其在人类历史上惯常扮演的角色,无论在商业和文化交流上都是如此。”这里的“帝国”是指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3.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进行了天文学研究。这主要说明
A.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
C.古代数学具有实用性特点
B.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D.太阳历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
4.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胄、到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而装备一个骑兵或重装步兵的费用相当高昂。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
A.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
C.参政受到财产的限制
B.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
D.民主权力服从于城邦防务
5.在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这说明
A.人类早期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
C.人类文明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B.人类文明具有包容性
D.人类文明具有地域性
6.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的结合。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王权强大
C.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B.城市兴起和走向自治
D.教会崛起和权力扩大
7.学者麦可尔曼认为,“一种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混合力量,将一批协调的中央集权的领土型国家推至显要地位,作为超越民族、社会、国界的基督教和地方的封建”的调节作用就降低了。”该学者认为导致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因素是
A.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B.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
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8.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 “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 “新社会集团”是指
D.市民阶层C.中间阶层
A.封建贵族
B.资产阶级
B.资产阶级
9.中世纪时,欧洲城市颁发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特许状的颁布
A.有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说明城市实现了政治独立
B.表明城市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体现了市民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
10.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重视摄取先进文化,组织翻译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这一现象
A.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C 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统治
B.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D.促进西方古典文化发展
11.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A.契约理念的萌发
C.“民族情感”的缺乏
B.世俗权力的加强
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12.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13.“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的欧洲刚走出中世纪,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所发生的事情。”材料重在强调,“西方崛起”的
A.基本规律 B.原生动力 A.基本规律 C.历史时期 D.外在条件
14.“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也再没有人能记得,哥伦布之前安的列斯群岛上的植物是何等模样,北美喇叭手天鹅、北美水牛,以及其他上百类物种,都已经缩减到如此稀少。材料意在说明
A.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B.新航路开辟阻碍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
C.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D.美洲物种的外传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
15.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据此
A.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
C.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
B.外来物种引进适应了生态环境
D.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
16.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7.如表为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单位:吨)。这说明
年份 里斯本 黎凡特
1523-1536 780 1000
1537-1549 1300 1100
1550-1556 1000 1000
1557-1571 1200 1400
1572-1585 1000 1000
1586-1590 900 1000
1591-1600 700 1400
(注:里斯本是大西洋贸易重要城市;黎凡特是中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C.奥斯曼帝国保护贸易
B.传统商路依然重要
D.商业革命并未出现
18.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
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19.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中国热”的出现表明
A.中外交流开始触及文化领域
C.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远
B.中国是启蒙思想的源头
D.中国历史文化领先西方
20.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评价(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一评价
A.肯定了革命摧毁封建制度的彻底性
C.全面客观解读了革命的历史地位
B.看到了革命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性
D.突破了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21.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D.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22.路德教认为,“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他的天职”。该思想()
A.摆脱了天主教会思想的长期束缚
C.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
B.体现了新教派对职业劳动的认可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23.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D.批判神学思想
24.1765年,卢梭的名著《采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许多西班牙青年由此知道了该书并借来秘密阅读。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走私带进西班牙,赢得了众多读者。1768年,“西班牙民众已普遍产生漠视宗教的现象,甚至不信宗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新思想传播
C.教权成为文化批判的主要对象
B.启蒙运动中心转移到西班牙
D.反封建斗争潮流进一步发展
25.启蒙思想家强调,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它就只能是世俗的,而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认为理性是立法的基础
C.受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
B.反对宗教信仰
D.强调个人利益
26.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费其诺在一次同天主教会辩论时说:“在宇宙层级体系中,人虽然处于物质的较低层次,却是认识创造的中心,人可以通过沉思默想,提升自我,最终拥有与上帝沟通的能力”。这一主张
A.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
C.沉重打击了教会权威
B.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
D.使人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
27.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奴隶主把大量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并把棉花等廉价原料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据此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摆脱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
C.严重缺乏自由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D.建立集权政府与国家统一的矛盾
28.从15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热衷于建造豪华的私人宫邸、别墅和花园。与此同时,他们对各种奢侈品-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这一变化
A.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B.反映了拜金主义已占据主流
C.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D.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社会生活
29.15世纪,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在《论绘画》中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艺术家们纷纷创作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这类作品的涌现( )
A.体现出理性主义的内涵
C.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B.表达了幻灭反叛的情绪
D.折射出工商业城市兴起
30.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把《圣经》译成英语,排斥任何因素对个人信仰自由的干涉,捷克宗教改革家胡司主张用捷克民族语言作礼拜,他对《圣经》的捷克文文本进行了字斟句酌的校订。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天主教统治地位已丧失
C.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B.宗教信仰意识的淡薄
D.已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教育热”,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社会特征。(6分)
(2)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城市在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胚细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纷)
32.“哥伦布交换”是指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或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 情况描述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民族”大熔炉 据说,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殖民者卡布拉尔一行登上里约热内声,考察了9天,留下2名死四便离开,这两名死四与当地印第安人结合,形成了最早的混血种人。至今,据巴西官方调查显示,国内人种占比情况大致为白人47.3%、混血43.1%、黑人7.6%、亚洲人2.1%,剩下的是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
海地的圣多明各-被灭绝的原住民 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前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据估计,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的100到150年间,80%-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
福州-甘薯养活了更多中国人口 1593年,闽商陈振龙将已经从美洲传到吕宋岛的甘薯带回福州引种,被称赞为“嘉植传南亩,垂闽第一功”。甘薯的单产特别高,适应性很强,又“不与五谷争地”,于是得到迅速传播。1765年朝鲜从中国引进甘薯时即有诗云:“万历番茹始入闽,如今天下少饥人。”比甘薯晚些时候,马铃薯也循着海上丝绸之路登陆中国。此时的甘薯在新的外来户面前俨然已成本土之物。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体现的“哥伦布交换”进行合理的解读。(12)
33.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4分)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起源于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因此A项正确,BCD项排除。故选A。
2、【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人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被称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结合上述分析可知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3、【答案】A【详解】根据“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次涨水退水以后......”可得出古埃及人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制定出了与其地区相符的天文历法,反映出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农业与文明的关系,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天文学,排除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排除D.
4、【答案】A【详解】材料中“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和“都需要自己准备”等信息表明,在古代希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公民身份特权的信息,排除B项;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予以排除。
5【答案】A【详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这样的历史传说所表达的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也说明人类早期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故选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类文明的包容性,排除B;新航路开辟以前,在古代世界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相互交流有限,特别是玛雅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没有相互交流,排除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文明都有相同的传说,并非强调人类文明的地域性差异,排除D。
6.【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C项正确;中古后期中央集权和王权强大,不是早期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原因,A项错误:城市兴起和走向自治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原因,B项错误;教会崛起和权力扩大并非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原因,D项错误。
7.【答案】A【详解】封建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使得一批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出现并日益壮大,削弱了基督教和封建主的作用,说明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导致了欧洲中古社会的瓦解,A项正确: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权威虽然降低,但并未丧失,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是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表现而非原因,D项错误。
8.【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D: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BC.
9.【答案】A【详解】根据“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可知,特许状的颁布有利于保护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城市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也无法体现政治状况是政治独立,排除BC;D项错在“充分的个人自由”,排除。
10.【答案】B【详解】根据“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宗教的信息,排除A:材料中文化的交融对巩固阿拉伯帝国统治有积极影响,但仅从文化方面说“巩固了”统治,夸大其词,排除C:印度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且材料突出的是文化融合,排除D。
11.【答案】C【详解】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A项萌发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世俗权力相对弱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C【详解】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选C项:材料不仅仅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对俄罗斯的影响,A项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仅凭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来判断,故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13、【答案】D【详解】根据“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所发生的事情”可知体现了外部因素对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所以材料论述的是“西方崛起”的外在条件,不是基本规律、原生动力和历史时期,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可知,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负面影响,即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有利于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强调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未涉及种族灭绝,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未体现是美洲物种的外传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D【详解】根据“19世纪作为观赏植物在世界各地引种,因其繁殖力强而侵占草地、损耗土壤肥力和易引起过敏性疾病,后被列为全球性入侵物种”可知,材料反映引进物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说明引进物种应该了解其生物特征,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类应该消灭紫茎泽兰等物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物种传播是西方对外侵略手段,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D【详解】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进行的三角贸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西欧带来了巨额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D项正确:三角贸易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A项错误:三角贸易为工业革命产生提供了重要资金,但不能表述为是工业革命时期主要的资本积累方式,表述错误,B项错误:欧洲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
17、【答案】B【详解】根据"16世纪年均出口到黎凡特和里斯本的胡椒“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中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黎凡特仍然承担着重要的商贸转运任务,说明传统商路依然重要,B项正确;新航路已经开辟,商业革命已经出现,排除AD: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8.【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伦敦处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位置,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伦敦城市人口大幅增长,故选D: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19.【答案】C【详解】材料“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的影响,C正确:在此之间中外就已经有了文化方面的交流,A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20.【答案】B【详解】认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政治制度,建立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和平等的社会政治秩序,说明托克维尔看到了法国大革命具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性,B项正确;革命摧毁封建制度的“彻底性”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全部,A项错误;托克维尔只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性,并不是对法国大革命历史地位的“全面客观”解读,C项错误;托克维尔的观点并未突破19世纪资产阶级的局限,D项错误。
21.【答案】A【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英国麦价变化趋势可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这正是价格革命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资本主义农场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排除CD项。故选A项。
22.【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他的天职”可分析出新教派对职业劳动的认可,B项正确;摆脱了天主教会思想的长期束缚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不是该思想,排除C项;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排除D项。故选B项。
23.【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都宣扬人文主义,其核心内涵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因此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A项正确;B项是启蒙运动,排除B项:C项是宗教改革,排除C项;宗教改革并不反对神学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24.【答案】D【详解】材料信息反映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改造传统社会的要求,其传播范围的扩大表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潮流的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呈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对西班牙的影响,并非“中心转移”,排除B项:教权只是封建专制的工具,并非“主要对象”,排除C项。故选D项。
25.【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它就只能是世俗的,而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强调理性,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立法的基础,理性地看待契约的制定与维护,A项正确:材料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B项:“受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立法问题,未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26.【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费其诺认为,人是认识创造的中心,并最终拥有与上帝沟通的能力,所以这是在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故选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是在古希腊时期,排除B:材料主要是肯定人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对教会权威的打击,也不能说明是使人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排除CD。
27.【答案】B【详解】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原材料,而南方种植园经济却禁锢了劳动力并将原材料输往欧洲,这说明美国南北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故选B:早在十八世纪美国就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C选项只是反映了美国北方的问题,这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方经济上的矛盾,未涉及到政治问题,故排除D。
28.【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5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此时文艺复兴的兴起,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拜金主义已占据主流,排除B项;材料中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没有推动文艺复兴的兴起,排除C项;D项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29.【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5-17世纪的西方,自画像数量增加,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画中人物独立呈现,写实风格突出,借助签名强调自我,这与制镜技术和绘画理论进步密切相关,折射出意大利等地工商业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长,及文艺复兴解放思想,肯定人的价值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幻灭反叛”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0.【答案】C材料中,英国和捷克等都选择了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和宣传《圣经》,与C项对应: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影响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B项错误:由于14世纪宗教改革还没有展开,AD项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较弱,国家呈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经济上实行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会拥有重要地位。
(2)有利于商品经济(或: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或:市民阶层壮大);一些城市以财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王权的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城市兴办大学,推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任意三点即可)
32、【答案】“哥伦布交换”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产生的。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改变了人种的分布。欧洲人迁移到美洲,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如果答出为美洲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落后等等也可以得分。)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疾病带入了美洲,使美洲土著人口锐减,印第安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欧洲文化在美洲加速传播,引发了美洲的文化重构。
新航路开辟后,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亚洲的中国、越南等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促进了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环境也产生一定影响。
“哥伦布交换”呈现出欧洲主导、交换内容多样、范围广等特点,有利于打破文明隔绝的状态,加强世界
联系,也给亚非拉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33、【答案】
(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
背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特征: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是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关系: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