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 第20讲 染色体的变异 第二课时 练习(含解析)
第20讲 染色体的变异 第二课时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杂交育种中,通过杂交、选择等手段可导致生物进化
B.在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C.在多倍体育种中,可通过低温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诱变育种中,通过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细胞内基因结构的改变
2.1994年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始玉米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从中获得1份由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雄性不育玉米进行杂交育种,需及时人工去雄、套袋
B.该突变株自交,若后代发生状分离,则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C.雄性不育玉米的产生源于基因突变,其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D.与空间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3.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杂种优势的高产抗倒伏的“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B.两株不耐盐碱植株杂交,F1耐盐碱,自交后F2中有约361株耐盐碱植株,279株不耐盐碱植株,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推测“海水稻”根细胞细胞液浓度低于普通水稻
D.海水稻(2n=24)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3条染色体上全部DNA的碱基序列
4.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于 1994 年在国内率先开始玉米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从中获得 1 份由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新材料,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性不育玉米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其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B.利用雄性不育玉米进行杂交育种的优势是可以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
C.将该突变株进行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
D.与空间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
二、综合题
6. 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产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咆”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 (填“初级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 .
第20讲 染色体的变异 第二课时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解析】A、在杂交育种中,通过杂交、选择等手段可导致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A正确;
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在单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
C、在多倍体育种中,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突变,D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A、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因此在杂交育种的过程中,雄性不育植株具有的优势是不需要人工去雄,A错误;
B、该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不能作父本,所以不能完成自交过程,B错误;
C、空间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C正确;
D、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特点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但单倍体育种并不能定向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B【解析】A、培育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该方法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A错误;
B、水稻耐盐碱与不耐盐碱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耐盐碱杂交子代出现耐盐碱,说明耐盐碱是隐性性状,耐盐碱的植株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与题意不符,说明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子一代耐盐碱杂交,F2中耐盐碱∶不耐盐碱约等于9∶7,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海水稻具有较高的耐盐性,能够用稀释的海水灌溉,说明“海水稻”根细胞细胞液浓度高于普通水稻,C错误;
D、海水稻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植物,所以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2条染色体上全部DNA的碱基序列,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A、基因突变是指碱基的缺失、替换、增添,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单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会直接会导致雄性配子不育,进而避免人工去雄不及时、不彻底,B正确;
C、基因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C错误;
D、空间诱变是利用外界因素来诱发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的;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具有的定向性,D正确。故答案为:C
5.【答案】C【解析】A、由于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所以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或②和④杂交所得的子代的花粉,不可选用①和③杂交所得子代的花粉,A错误;
B、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不可选用①和②的杂交组合,B错误;
C、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较为合理,C正确;
D、选择②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得AattDd,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A:棕色花粉粒a=1:1,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1)自由组合;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3)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1)高等动物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甲表示的是初级精母细胞;乙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所以图乙表示的是精细胞.(3)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
故答案为:(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3)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