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78.0分)
1.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碘酒处理装片的目的是(  )
A. 杀死细胞,便于观察 B. 使细胞分离,便于观察
C. 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
2. 在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中,a是提供去核卵细胞的母羊,b是提供细胞核的母羊,c是代孕母羊,那么培育出的“多利”像(  )
A. a母羊 B. b母羊 C. c代孕母羊
下面两图表示细胞的有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完成各小题。

3.
甲图①表示细胞的(  )过程。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4.
甲图②表示细胞的(  )过程。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5.
甲图③表示细胞的(  )过程。
A. 细胞生长 B. 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6.
乙图表示的是甲图①过程,该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A. A→B→C B. A→C→B C. B→C→A
以下是有关制作叶片切片的几个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完成各小题。
7. 徒手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选用的材料应是(  )
A. 干燥的叶片 B. 新鲜的叶片 C. 烘烤过的叶片
8. 制作叶片的徒手切片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 刀片沾水,刀口向着自己拉切 B. 刀片不沾水,刀口向着自己拉切
C. 刀片沾水,刀口向外拉切
9. 某同学利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蚕豆叶临时玻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
A. 把新鲜叶片切成小的长方形夹在马铃薯小块的切缝中
B. 左手捏紧马铃薯小块,右手拿沾水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水平斜向拉切
C.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毛笔挑一较薄的材料放在水滴中即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0.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用于制作切片的叶应是(  )
A. 叶片的纵切面,可观察到表皮即可
B. 不用刀切,用手撕取部分叶观察得到的效果和切切片没有两样
C. 叶片的横切面,可观察到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11. 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小麦个体
B.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12. 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13. 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 衣藻 B. 草履虫 C. 酵母菌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完成各小题。
14. 草履虫运动和取食的结构分别是(  )
A. ②和③ B. ②和⑥ C. ③和④
15. 草履虫收集细胞内多余水分和废物,排出细胞外的是(  )
A. ④和⑤ B. ①和⑥ C. ⑦和⑨
16. 草履虫的运动,是依靠哪一部分结构(  )
A. ① B. ② C. ③
17. 草履虫的细胞核是(  )
A. ① B. ⑦ C. ⑧和⑨
如图是鲫鱼外形图,请完成各小题:

18. 鲫鱼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鱼体平衡的是(  )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⑤
19. 鲫鱼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控制鱼体前进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20. 鲫鱼游泳时向前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 ③和④的不停地向后摆动 B. ②和⑤的不停地左右摆动
C. ①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21. 甲、乙两图说明的细胞生命活动分别是(  )
A. 分化、分裂 B. 分裂、生长 C. 生长、分裂 D. 生长、分化
22. 细胞壁薄、液泡大,具有储藏养分的功能的植物组织是(  )
A. 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薄壁组织 D. 分生组织
23. 如图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图中甲、乙、丙依次是(  )
A. 球菌、杆菌、螺旋菌 B. 杆菌、球菌、螺旋菌
C. 球菌、螺旋菌、杆菌 D. 螺旋菌、球菌、杆菌
24. 下列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 水蛭、蚯蚓 B. 蜈蚣、蜘蛛蟹 C. 扬子鳄、壁虎 D. 蝙蝠、家兔
25. 昆虫分布范围广,活动范围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具有翅,能够飞行 B. 头部长有多种感觉器官
C. 具有三对足 D. 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外骨骼
26. 马尾松能够在石缝里生长,这是因为马尾松(  )
A. 种子有果皮包被 B. 根系发达可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和无机盐
C. 树高可超过20米 D. 叶片宽大扁平
27. 某同学在山洼处发现一株绿色植物(如图所示),其叶片背面有褐色隆起.该植物(  )
A. 具有假根
B. 具有输导组织
C. 用种子繁殖后代
D. 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28. 从外形上看,下列生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 B.
C. D.
29. 与家兔适于草食生活的特点不相符合的是下列哪一项?(  )
A. 消化管很长 B. 盲肠发达 C. 臼齿发达 D. 犬齿发达
30. 下面是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B. 气体交换部位是肺和气囊
C. 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D. 发达的胸肌,能有力扇动两翼
31. 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益处的昆虫是(  )
A. 家蚕、金龟子 B. 苍蝇、蚊子 C. 蜜蜂、蝗虫 D. 家蚕、蜜蜂
32. 夏天的雨后经常可以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氧气
33.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起发酵作用的是(  )
A. 醋酸菌 B. 霉菌 C. 乳酸菌 D. 酵母菌
34. 系统阐述双名法的著作是(  )
A. 《自然系统》 B. 《物种起源》 C. 《细胞学说》 D. 《植物分类》
35. 在生物分类中,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
A. 种 B. 门 C. 属 D. 目
36. 根据林奈的命名法则,以下属于同一属的一组生物是(  )
A. Cucurbita moschata(南瓜)和Brassica pekinensis(大白菜)
B. Rosa rugosa(玫瑰)和Cucurbita moschata(南瓜)
C. Rosa chinensis(月季)和Rosa rugosa(玫瑰)
D. Rosa chinensis(月季)和Brassica pekinensis(大白菜)
37. 如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  )
甘蓝 小麦 白菜 水稻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纲
白花菜目 禾本目 白花菜目 禾本目
十字花科 禾本科 十字花科 禾本科
芸薹属 小麦属 芸薹属 稻属
A. 甘蓝与小麦 B. 小麦与水稻 C. 甘蓝与白菜 D. 白菜与水稻
38. 观察如图的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猫与虎长得最相像,所以猫与虎的亲缘关系比豹与虎的亲缘关系近
B. 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C. 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D. 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9. 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某种动物的标识为“Cerous nippon”,这是动物的(  )
A. 俗名 B. 学名 C. 种名 D. 属名
40. 使用常见的生物检索表时,在检索表的每一个阶段,应该(  )
A. 从两种相对特征中选取一种 B. 从两种相对特征中选取两种
C. 从两种相对特征中选取第一种 D. 从两种相对特征中选取第二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用碘液处理装片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
故选:C。
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目的是对比明显,便于观察。
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对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目的。
2.【答案】B
【解析】解:克隆羊“多利”的细胞核来自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b”,具有“b母羊”的全部遗传信息。供卵细胞的母羊a只提供了卵细胞的营养物质,代孕母羊c丙只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和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培育出的“多利”像b母羊。
故选:B。
(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克隆技术的特点以及克隆的过程。
3~6.【答案】B 、A 、C 、B
【解析】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所以,甲图①表示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甲图②表示细胞的生长。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甲图③表示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
故选:B。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4)图甲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生长,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
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的过程,甲图①表示细胞的分裂,其结果能使细胞数增加。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由小变大的过程,甲图②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其结果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甲图③表示细胞的分化,其结果能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有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故选:A。
图甲表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其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生长,③是细胞分化。图乙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其中A是分裂前的原细胞、B是两个新细胞、C是细胞核分成两个。
解答此题要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的知识。
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甲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②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生长过程;③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故选:C。
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
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从图中获得解题信息;二是理解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概念。
解:图甲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生长,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可见乙图表示的是甲图①细胞分裂过程,该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细胞核分裂)→C(细胞质分裂)→B(细胞膜凹陷)。
故选:B。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4)图甲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分裂,②过程表示细胞生长,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
解题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7~10.【答案】B 、A 、C 、C
【解析】解: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一定要用新鲜的叶片做实验,主要原因就是要保证细胞是活着的。一旦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外界溶剂可以自由进出,那么观察时无法观察叶片的真实结构。
故选:B。
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本题考查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的有关知识,在书中的实验部分表明了一定要用新鲜的叶片做实验。
解:制作叶片的徒手切片时,正确的切割叶片的方法是刀片沾水,刀口向着自己拉切。
故选:A。
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
解:根据分析内容可知,AB操作均正确,而C选项操作中没有盖盖玻片,容易污染物镜,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
(1)把马铃薯制成长约1cm,宽约0.5cm,高约3cm的长方形小块(支撑物);
(2)把新鲜叶片切成小的长方形夹在马铃薯小块的切缝中;
(3)左手捏紧马铃薯小块,右手拿沾水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水平斜向拉切;
(4)用毛笔将切下的薄片轻轻地刷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5)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毛笔挑一较薄的材料放在水滴中;
(6)盖上盖玻片后观察。
利用徒手切片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注意:这个过程中不用染色,要盖上盖玻片。
解:A、叶片的纵切面,可观察到表皮,但可能观察不到叶脉,A错误;
B、不用刀切,用手撕取部分叶会破坏叶的结构影响观察,B错误;
C、叶片的横切面,可观察到叶的表皮(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C正确;
故选:C。
观察“叶片的结构”时要观察到表皮、叶肉、叶脉。叶片的结构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观察“叶片的结构”时要观察到表皮、叶肉、叶脉,因此需要横切叶片。
11.【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可见,小麦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因此AB错误,C正确。
故选:C。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
熟练掌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构成即可解答。
12.【答案】A
【解析】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④细胞→②组织→①器官→③系统→⑤人体。
故选:A。
由图可知:①表示器官,②表示组织,③表示系统,④表示细胞,⑤表示人体.
只要熟练掌握了人体的结构层次及构成,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草履虫属于动物,酵母菌属于真菌,它们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衣藻属于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自养。
故选:A。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17.【答案】A 、B 、B 、C
【解析】解: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草履虫靠②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快速旋转前进。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因此,草履虫运动和取食的结构分别是②纤毛和③口沟。
故选:A。
题图中:①伸缩泡,②纤毛,③口沟,④食物泡,⑤胞肛,⑥收集管,⑦细胞质,⑧细胞核(大核),⑨细胞核(小核)。
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草履虫依靠⑥收集管和①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含氮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
故选:B。
题图中:①伸缩泡,②纤毛,③口沟,④食物泡,⑤胞肛,⑥收集管,⑦细胞质,⑧细胞核(大核),⑨细胞核(小核)。
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靠②纤毛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图中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①伸缩泡、②纤毛、③是口沟、④是食物泡、⑤是胞肛、⑥收集管、⑦细胞质、⑧大核、⑨小核。
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结合分析可知,草履虫的细胞核是:⑧细胞核(大核),⑨细胞核(小核)。
故选:C。
题图中:①伸缩泡,②纤毛,③口沟,④食物泡,⑤胞肛,⑥收集管,⑦细胞质,⑧细胞核(大核),⑨细胞核(小核)。
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20.【答案】B 、A 、C
【解析】解: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共5种7个,其中腹鳍和胸鳍的数量是2个,其余为1个,分别为:尾鳍、臀鳍、腹鳍、胸鳍和背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背鳍防止侧翻,臀鳍协调其他鱼鳍保持平衡,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鱼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而产生向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不断向前运动。结合题图可知,鲫鱼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鱼体平衡的是③腹鳍和④胸鳍。
故选:B。
1、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题图中:①尾鳍,②臀鳍,③腹鳍,④胸鳍,⑤背鳍。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特别是鱼鳍的类型和作用。
解:通过实验研究,把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去掉,鱼只是身体失去平衡,而把鱼的尾鳍去掉鱼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从这些可以得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维持鱼的身体平衡,而①尾鳍保证鱼体前进的方向。
故选:A。
1、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题图中:①尾鳍,②臀鳍,③腹鳍,④胸鳍,⑤背鳍。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特别是鱼鳍的类型和作用。
解:鱼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主要起平衡的作用。鲫鱼游泳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①尾鳍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故选:C。
题图中:①尾鳍、②臀鳍、③腹鳍、④胸鳍、⑤背鳍。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
21.【答案】C
【解析】解:图甲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图乙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为细胞的分裂。
故选:C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22.【答案】C
【解析】解: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错误;
B.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如吃橘子时,剖开橘皮时看见的筋络,其中就有导管和筛管,分别起到运输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作用,B错误;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
D.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并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就属于分生组织。 D错误。
故选:C。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功能。识图分析作答。
这部分知识经常考到,平时要注意识记,最好结合四种组织的图形来识记,真正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23.【答案】B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如图;据此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故选:B。
根据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的形态。
24.【答案】B
【解析】解: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蜈蚣、蜘蛛蟹等;而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水蛭、蚯蚓和沙蚕等,扬子鳄、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蝙蝠和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B
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关键知道节肢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区别.
25.【答案】A
【解析】解: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会飞,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这样可以扩大昆虫的活动和分布范围,这对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等都有利。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有翅,扩大了昆虫的活动范围。
26.【答案】B
【解析】解:马尾松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着,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所以,马尾松能够在石缝里生长,这是因为马尾松根系发达可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和无机盐。
故选:B。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掌握裸子植物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答题。
27.【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题中的植物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地上部分是其发达的复叶,不是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肾蕨的结构如图
地上部分是叶,由叶片和叶柄构成,地下横卧的是茎,须状的是根,叶片背面有褐色隆起,是孢子囊,内有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可知题中的植物是蕨类植物.据此答题.
熟练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即可轻松答题.
28.【答案】C
【解析】解:C蚯蚓的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有真体腔,有口有肛门,有疣足,属于环节动物,A蝗虫、D河蟹属于节肢动物,B是草履虫,C正确。
故选:C。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D
【解析】解:A、消化管长是草食动物的特征,与家兔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B、家兔消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发达的盲肠及其盲肠内微生物的消化.家兔盲肠有适于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环境:较高的温度(平均41℃)、稳定的酸碱度(pH值平均为6.79)、厌氧和适宜的湿度,给以厌氧为主的微生物提供了优越的活动空间.盲肠微生物的巨大贡献是对粗纤维的消化.与家兔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C、臼齿发达,适于磨碎食物,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故不符合题意.
D、犬齿的作用是撕裂食物,这样肉食性生活相适应.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家兔适于草食生活的特点,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家兔适于草食生活的特点可结合着家兔的结构特点理解掌握.
30.【答案】B
【解析】解: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家鸽的主要特征,首先明确的是家鸽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关键是掌握鸟适于飞行的特征。再结合题意答题。
31.【答案】D
【解析】解:A、家蚕吐丝可以制作丝织品,金龟子取食植物的汁液,属于害虫,故错误;
B、苍蝇、蚊子会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属于害虫,故错误;
C、蜜蜂可以采集花蜜酿蜜,属于益虫,蝗虫以植物叶片为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故错误;
D、家蚕吐丝可以制作丝织品,蜜蜂可以采集花蜜酿蜜,属于益虫,故正确。
故选:D。
此题考查对益虫和害虫的认识,解答时从这些昆虫的食性特点等方面入手.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32.【答案】D
【解析】解: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吸收土壤中的氧,大雨过后,由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
33.【答案】C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制作泡菜时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还不破坏菜的品质。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并能用以实际的生活中.
34.【答案】A
【解析】解:A.《自然系统》是一本对生物准确命名和分类的科学书籍,作者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近现代生物分类方法的奠基人,A正确。
B.《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基础,B错误。
C.《细胞学说》是关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在1838年和1839年提出的,C错误。
D.《植物分类》是一门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的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植物界分门别类一直鉴别到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植物,D错误。
故选:A。
1735年,瑞典一位生物学家林奈发表了其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统》,建立了动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对动植物分类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首先提出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至今被人们采用。
掌握双名法是解题的关键。
35.【答案】D
【解析】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位于纲和科之间的阶层是目。
故选:D。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做此题的关键是按大小顺序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
36.【答案】C
【解析】解: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中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属名须大写,种加词则不能。可见C中月季和玫瑰的Rosa一样,即属名相同。
故选:C。
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双名法的要求、写法、意义。
37.【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水稻与小麦是同纲同目同科不同属,科比属小,因此水稻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甘蓝与白菜是同纲同目同科且同属,因此,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等级单位,明确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即可解答本题。
38.【答案】A
【解析】解:A.猫与虎同科不同属,虎与豹同属,科大于属,因此猫与虎的亲缘关系比豹与虎的亲缘关系远,A错误。
B.虎与豹同属,猫与虎同科,科大于属,因此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B正确。
C.猫与豹同科,猫和狗同目,科小于目,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与狗的近,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正确。
故选:A。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明白生物的分类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39.【答案】B
【解析】解: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某种动物的标识为“Cerous nippon”,这是动物的学名,其中Cerous是属名,nippon是种名或种加词。
故选:B。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植物命名的方法“双名法”。
40.【答案】A
【解析】解:人们为了便于识别生物,生物学家编制出生物检索表,编制生物检索表的依据主要是生物自身特征的差异。所以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自身特征的区别,逐级排列编制而成。所以使用常见的生物检索表时,在检索表的每一个阶段,应该从两种相对特征中选取一种。
故选:A。
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将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生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
本题考查了生物检索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