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份第4周 高考复习好题推荐 化学试题(答案)
2023年3月份第4周 化学好题推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胡椒乙酸是合成许多药用生物碱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胡椒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B.1mol胡椒乙酸最多可与4mol反应
C.分子式为
D.该结构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锌铜原电池装置 B .验证非金属性:Cl C>Si C .验证的还原性 D .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A.A B.B C.C D.D
3、高铁酸钠()易溶于水,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以和作原料的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电极m与电极a相连
B.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由b极区移向a极区
4、把氯化汞()加入到溶有氨气的氯化铵溶液中,可以得到某种含汞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坐标系,在晶胞中a的分数坐标为(0,0,0),晶胞的体积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达式是
B.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汞原子b的分数坐标为
D.该晶体的密度是
5、布洛芬为解热镇痛药物,合成该物质的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利用酸性溶液区分物质I和Ⅱ
B.上述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且作氧化剂
C.1mol布洛芬最多与4mol加成
D.布洛芬的一氯代酸有7种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工业上,二氧化锰和硫化锰用硫酸溶浸可得硫单质和硫酸锰,其离子方程式为
B.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C.与浓盐酸共热可生成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溶液和等物质的量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有些食品会因被氧化而变质,需要加入抗氧化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坏血酸分子式为
B.脱氢抗坏血酸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C.抗坏血酸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抗坏血酸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8、探究微粒运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注射器吸取浓氨水前需先打开止水夹抽取约20mL的空气
B.实验装置中左管内试纸首先变为浅红色
C.推动注射器活塞鼓入空气,气球变大说明气密性良好
D.只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按如图用品进行该实验
9、高铁酸钾可作高效水处理剂,其中一种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转化”过程在某低温下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为
B.某低温下
C.加入饱和氢氧化钾的目的是增大浓度,促进高铁酸钾晶体析出
D.高铁酸钾作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
10、草酸铵为无色柱状晶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验草酸铵的分解产物。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前通人氨气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B.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证明草酸铵分解产生了
C.若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铵分解产生CO
D.实验产生的尾气通过酒精灯点燃后就可以排到空气中
11、氮氧化合物会加速臭氧层破坏,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反应1和反应2的平衡常数分别为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臭氧层破坏过程中NO作催化剂
C.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时,可用尿素还原NO
D.反应的平衡常数
12、已知草酸为二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分别是。常温下,向某浓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常温下,溶液中
C.pH=2.7时,溶液中
D.在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13、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此人巧聪明,不知于何禀度也。人间负重致远,恃有舟车。乃车得一铢而辖转,舟得一石而罅完,非此物之为功也不可行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膏液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膏液的制备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C.膏液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膏液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二、多选题
14、当今世界,多国相继规划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已知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设为起始时的投料比,即,图丙表示在总压为5MPa的恒压条件下,且=3时,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图甲中投料比相同,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C.图乙中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D.曲线d代表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15、常温下,向20mL0.1000mol/LNaB溶液中滴入等浓度的弱酸HA溶液,所得混合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pH=4时,的值比pH=3的大
C.滴入20mLHA溶液后溶液中存在关系:
D.pH=7时,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关系:
三、填空题
16、无水四碘化锡是橙红色晶体,熔点为144.5℃,沸点为364℃,受潮易水解。以碎锡箔为原料,制备四碘化锡的原理为,称取1.50g碎锡箔和4.00g于圆底烧瓶中,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2)冷却水的进水口为________(填“a”或“b”)。
(3)干燥管的固体是________,且实验前需干燥玻璃仪器的目的是________。
(4)当装置B中溶液出现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冷却后,过滤得到晶体质量为,则产率为________。取少量产品溶于20mL丙酮,分为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水,得到白色沉淀,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与相似,写出其溶于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7、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生产丙烯主要有丙烷脱氢、丙烷与二氧化碳耦合、电解等技术。
方法一:丙烷直接脱氢法制丙烯
已知:
(1)写出丙烷脱氢生成丙烯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600℃、0.4MPa下,向装有催化剂的恒压密闭容器中,以投料,发生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反应,丙烷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该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为_____(填选项字母)。
A.单位时间内消耗(g)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g)的物质的量
B.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D.(g)的分压不再改变
(3)平衡时水的分压约为________,增大的值可提高丙烷的转化率,解释其原因:________。
方法二:丙烷与二氧化碳耦合法制丙烯
(4)丙烷与耦合法制丙烯时,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在580℃时,将和按体积比1:1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实验测得体系中(g)、(g)的转化率和(g)的选择性、(g)的产率随催化剂组成和压强的变化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已知:(g)的选择性越高,副产物的含量越低。
耦合法制丙烯适宜选择的生产条件为_______,随压强增大的平衡产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为_______。
方法三:电解法制丙烯
(5)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以情性材料作电极,将转化为丙烯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太阳能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填“a”或“b”);
②生成丙烯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18、一种利胆药物F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检验B中是否含有A的试剂为________。
(4)下列关于F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F的分子式为
b.F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c.1molF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d.F中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5)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苯环上为三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①含有酚羟基;②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
(6)已知:,综合上述信息,写出由和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
19、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重整反应为
已知:
①反应的________;
②催化重整中,利用平衡原理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增大的原因:_______。
③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1 mol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生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是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积碳反应 消碳反应
75 172
活化能/ 催化剂X 33 91
催化剂Y 43 72
①分析上表数据试从活化能和反应速率两方面分析选择催化剂Y的原因_________;
②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分析图中数据思考,当温度高于600℃时,升高温度,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及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为速率常数)。在一定时,不同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中最大的是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二氧化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在30℃时分解,50℃时发生爆炸性分解,与的氧化性相近。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某兴趣小组通过图甲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的制取:若没有C装置且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F中淀粉-碘化钾溶液也会变蓝,则A中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的吸收:关闭活塞B,向D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在该反应过程中装置A、D均应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0℃,理由是___________。
(4)的释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完成的释放,则在该过程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在释放实验中,打开活塞E,D中发生反应,说明有释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的应用:已吸收气体的稳定剂I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稳定剂Ⅱ优于稳定剂I,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构中含有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含有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1mol胡椒乙酸最多可与3mol反应,B错误;胡椒乙酸的分子式为,C错误;结构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D错误。
2、答案:C
解析:与Zn接触的电解质溶液应为硫酸锌溶液,右侧烧杯中的溶液应为硫酸铜溶液,A错误;盐酸可挥发,与进入硅酸钠溶液中,无法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除此之外,稀盐酸的酸性强弱与Cl的非金属性无关,B错误;可被酸性氧化,体现了的还原性,C正确;如图所示为排除滴定管内气泡的操作,D错误。
3、答案:B
解析:电解的目的为制备,根据装置图,铁丝网中铁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为阳极,n为阴极,燃料电池中转化为,氧元素化合价降低,作电池的正极,所以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电解时电极m与电极b相连,A错误;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错误;燃料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由a极区移向b极区,D错误。
4、答案:D
解析: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达式中2p轨道电子自旋方向相同,因此正确的轨道表达式是,A错误;由晶胞结构可知,每个晶胞中有8个Hg原子在晶胞顶点上,2个Hg原子在面上,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Hg原子的个数为;8个分子在棱上,4个分子在面上,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分子的数目为;4个Cl原子在面上,2个Cl原子在晶胞内,根据均摊法可知每个晶胞中Cl原子的数目为,所以该含汞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错误;汞原子a的分数坐标为(0,0,0),结合坐标系,由图可知汞原子b的分数坐标为,C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1个晶胞的质量是,晶胞的体积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D正确。
5、答案:D
解析:物质I苯环所连碳上有氢,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物质Ⅱ苯环所连碳上有氢且含有醛基,也可使酸性溶液褪色,A错误;物质IⅡ的转化,不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1mol该物质最多与3mol加成,C错误;如图箭头所指位置,一氯代物有7种,D正确。
6、答案:B
解析:中+4价的锰有氧化性,可氧化MnS中-2价的硫,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守恒及离子方程式中的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可知,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与NaOH反应的实质是与反应生成和,与结合形成沉淀,根据题意NaOH溶液过量,按照组成比完全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类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知与浓盐酸共热生成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中均有还原性,且还原性,若氯气足量则参加反应的与物质的量之比为2:3,依据题目条件与等物质的量反应,则氯气的量不足,还原性强的被全部氧化,部分被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7、答案:B
解析:抗坏血酸的分子式为,A正确;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有羟基,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B错误;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抗坏血酸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D正确。
8、答案:D
解析:用注射器吸取浓氨水前需先打开止水夹抽取约20mL的空气,是为了后续加入浓氨水时,不会增大装置内的压强,A正确;温度高时氨气逸出速度快,左侧试纸首先变为浅红色,B正确;封闭空间,推动注射器活塞鼓入空气,气球变大说明气密性良好, C正确;只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没有同时更换试纸,酚酞试纸遇酸性气体不变色,D错误。
9、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为,A正确;“转化”过程在某低温下进行,析出高铁酸钾,即在该条件下,所以该温度下,B错误;加入饱和氢氧化钾的目的是增大浓度,使,促进高铁酸钾晶体析出, C正确;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作水处理剂,能杀菌消毒,还原产物为,其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铁胶体也能净水,D正确。
10、答案:C
解析:实验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A项正确;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碱性气体,证明草酸铵分解产生了,B项正确;该装置存在缺陷,若要证明反应产生CO,要在BC装置间加入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以除去,并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以检验是否已被除尽,避免对CO的检验产生影响,C项错误;尾气中存在的污染性气体为CO,点燃即可除去, D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NO在反应1中作反应物,在反应2中作产物,所以在总反应中无消耗,符合催化剂的性质,B正确;尿素中的N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NO,C正确;根据反应流程,将反应1和反应2相加得臭氧层破坏的总反应为,平衡常数,D错误。
12、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pH=4.2时,,则,,A正确;水解生成和使溶液呈碱性,电离生成和使溶液呈酸性,结合图像可知,常温下,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可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即,B错误;由图像可知pH=1.2时,,则,pH=4.2时,,则,由电离常数表达式可知,C正确;滴定前为草酸溶液,酸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滴入的氢氧化钠与草酸反应,酸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水解促进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草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过量又抑制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
13、答案:A
解析:植物油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通过题干的叙述,可知膏液属于植物油,草木的果实中含有油膏脂液,但它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要凭借水火、木石来加工,然后才能倾注而出,所以制备时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正确;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植物油属于油脂,可以发生水解反应,D正确。
14、答案:BD
解析: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A正确;该反应,投料比和压强相同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温度相同时,投料比越大,的转化率越大,故,C正确;恒压条件下,且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和的物质的量增大,和的物质的量减小,且的量小于,故d为乙醇,D错误。
15、答案:AC
解析:,则,则,A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为常数,B错误;加入HA,发生反应,由于,通过上述分析可知HB的电离常数大于的水解常数,即,C正确;存在电荷守恒:,pH=7时,,则有,D错误。
16、答案:(1)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
(2)a
(3)无水固体;防止四碘化锡水解
(4)由紫红色变为橙红色;;
(5)
解析:(1)由图示可知仪器A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
(2)冷却水进出方式应为下进上出,故进水口为a。
(3)干燥管中盛放固体为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剂,干燥玻璃仪器的目的是防止四碘化锡水解。
(4)由四碘化锡和的颜色可知当出现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橙红色时,停止加热。取1.50g碎锡箔和4.00g,可知Sn、的物质的量分别约为、,可知Sn过量,则理论上产生四碘化锡的物质的量为,即理论上四碘化锡的质量为,则产率为。已知水解产生了,则另一产物为HI,即化学方程式为。
(5)与相似,说明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17、答案:(1)
(2)BD
(3)0.163Mpa;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充入水蒸气,可降低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4)In/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压强为0.3Mpa;压强低于0.3MPa时,压强增大反应③平衡正向移动,丙烯产率增大;压强高于0.3MPa时,压强增大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丙烯产率减小
(5)a;
解析:(1)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2×①-②-③)×可得:。
(2)随着反应的进行,单位时间内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始终等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故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A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的体积逐渐变大,气体质量不变,则密度逐渐减小,故密度不变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B正确;反应在600℃下,0.4MPa下进行,当温度和压强不变时,单位体积内的气体物质的量不会发生变化,则气体分子数不变,故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C错误;反应未达平衡时,丙烷、丙烯和氢气的总物质的量一直在变化,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一直发生变化,故(g)的分压不再改变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D正确。故选BD
(3)设起始投入的丙烷和水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0.45,列三段式如下:
平衡后;;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充入水蒸气, 可降低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增大的值可提高丙烷的转化率。
(4)由图像可知,在In/Z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压强为0.3MPa时,平衡转化率最大;在反应中,(g)为生成物,随着压强的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产率降低;在反应中,随着压强的增大,平衡正向移动,(g)的产率增加,故随着压强增大,(g)的平衡产率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为压强低于0.3MPa时,压强增大反应③平衡正向移动,丙烯产率增大;压强高于0.3MPa时,压强增大,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丙烯产率减小。
(5)①右侧放出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则b为正极,a为负极,故答案为a;②电解时,二氧化碳在阴极区得到电子,生成丙烯,电极反应式为。
18、答案:(1)酯基、醚键、(酚)羟基
(2)
(3)氧化反应;溶液
(4)acd
(5)4;
(6)
解析:由信息反应Ⅱ以及F的结构简式和E的分子式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D发生信息反应I得到E,则D的结构简式为,C与发生反应生成D,C相较于D少1个碳原子,说明CD是酯化反应,因此C的结构简式为,BC碳链不变,而AB碳链增长,且增长的碳原子数等于中碳原子数,同时BC的反应条件为、,具有氧化性,因此BC为氧化反应,AB为取代反应,的不饱和度为5,说明苯环上的取代基中含有不饱和键,因此A的结构简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醚键、羟基。
(2)CD为与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上述分析可知,BC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A中含有酚羟基,B中不含酚羟基,可利用溶液检验B中是否含有A,若含有A,则加入溶液后溶液呈紫色。
(4)F的分子式为,a错误;F中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酰胺键、羟基等官能团,所以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b正确;只有酰胺键和酚羟基能和NaOH溶液反应,故1molF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c错误;F中不含手性碳,d错误。故选acd。
(5)A的同分异构体中满足:①含有酚羟基;②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结构中不含醛基;③含有四种化学环境的氢,说明具有对称结构,则满足条件的结构有,共有4种,其中苯环上为三取代的结构简式为。
(6)由和制备的过程需要增长碳链,可利用题干中AB的反应实现,然后利用信息反应I得到目标产物,目标产物中碳碳双键位于端基碳原子上,因此需要与HBr在-80℃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9、答案:(1)①-111;②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③25%;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所以选择催化剂Y
②当温度高于600℃时,升高温度,均增加,且增加的倍数比增加的倍数大
(3)
解析:(1)①已知:、、、,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催化重整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假设达到平衡时转化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为mol,列出反应的三段式如下:
计算可得,代入转化率公式计算可得甲烷的转化率为25%。结合容器体积为2L,代入的数值可知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
将上述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可得。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所以催化剂X劣于Y;②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当温度高于600℃时,升高温度,、均增加且增加的倍数比增加的倍数大。
(3)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式可知在一定时,生成速率随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根据图像可知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故最大。
20、答案:(1)球形干燥管
(2)
(3)防止分解
(4)1:4;D中产生黄绿色气体,F中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
(5)稳定剂Ⅱ释放更稳定;稳定剂Ⅱ保鲜水果的时间更长
解析:(1)仪器C是盛放固体试剂的球形干燥管。
(2)由题目信息可知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F中淀粉-碘化钾溶液也会变蓝,可知装置A中除了生成二氧化氯外还有氯气生成,故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氯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在30℃时分解,50℃时发生爆炸性分解,可知控制A、D装置的温度低于30℃,主要是防止二氧化氯分解。
(4)由二氧化氯释放的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歧化反应,由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4。
(5)根据保鲜剂保鲜效果图可知,判断稳定剂好坏的依据是释放是否稳定和稳定剂能保鲜水果的时间。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