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无答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灯泡发光 C.人的呼吸 D.酒精挥发
2.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上网 B.猜测 C.实验 D.讨论
3.胶头滴管在吸入液体后,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头 B.防止试剂从管口挥发
C.防止试剂流出 D.防止试剂挤出滴到手上
4.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美酒飘香 B.切割玻璃 C.滴水成冰 D.铁钉生锈
5.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称量固体
7.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积沙成塔 B.釜底抽薪 C.百炼成钢 D.死灰复燃
8.在“用金属框拉肥皂泡”的活动中,同学们拉出的肥皂泡大小不一、小科认为拉出的肥皂泡大小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小科的这一想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证据 D.制定探究方案
9.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10.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铁生锈 C.火药爆炸 D.蜡烛燃烧
1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白糖”。“可能是白糖”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氯化钠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则所称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A.15g B.17.3g C.17.6g D.12.4g
二、非选择题
13.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描述如下:
①钢铁能生锈
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④煤着火燃烧,变为一堆灰烬
⑤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14.某同学对蜡烛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上,由此说明蜡烛常温下为固体,还可说明蜡烛的其他物理性质有_________等。
(2)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分为________层。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如图)约2 s后取出,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炭化,由此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且火焰的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到____________,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看到_____________,因此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
(4)取一根10 cm长的玻璃管,用试管夹夹住,将玻璃管插入蜡烛火焰中,看到另一端管口有白烟冒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
15.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要求操作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过氧化氢溶液后,将胶头滴管清洗后再放回滴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2)甲、乙两同学一起用量筒量取某液体体积。甲同学俯视读出体积为23mL,之后倒出一部分液体,乙同学仰视读出剩余液体体积为12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mL。
(3)如图为琳琳向试管口塞入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的操作,指出该操作的错误之处______。
16.下面是有关蜡烛燃烧的描述,依据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蜡柱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把它放入水中,并能浮在水面上。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石灰水变浑浊。
从以上描述中,蜡烛具有的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
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如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________。
(2)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________。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