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杏坛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评(答案)
SWZ二〇二三年八月 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
历 史 试 题
教材版本:部编版 命题范围:第一单元—第五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 卷两部分,共 6页.第Ⅰ卷为选择题,20 分;第Ⅱ 卷为非选择题 30 分;共 5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本人
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
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 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来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华是一位历史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特别喜欢埃及的历史,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关于埃及文明方
面的。下列内容可以选入论文的有( )
①古代埃及科学文化成就代表是天文学、数学和医学 ②太阳历是古埃及数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⑨古埃及的文字是最早的楔形文字 ④古埃及的建筑代表是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准确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理性的光辉不怕笼罩”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
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伦( )
A. 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 家庭奴隶制非常突出
C. 非奴隶身份的男性在古巴比伦社会地位高 D.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4.巍峨壮观的埃及金字塔、严密完备的巴比伦法典、千姿百态的印度佛像、灿烂辉煌的中国青铜文化,
无不充满智慧与神奇。与上述文明成就诞生地相对应的大河流域分别是( )
①黄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印度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③①
5.美国文学大师房龙在《人类的故事》里写道:“苏美尔人用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给我们讲述了闪
米特民族的大熔炉一亚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的是( )
A. 金字塔 B. 种姓制度 C. 《汉漠拉比法典》D. 甲骨文
6.印度国际精细化工展览会(ChemExpo India 2023)将于 2023 年 4 月 18-19 日在印度孟买举行如果
去参加展会,你可以了解到跟印度历史有关的事件是( )
①章西女王反英大起义 ②佛教的产生 ③楔形文字的起源 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⑤种姓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7.世界文明古国都有自身独特的国家特色。与“种姓的国度”、“《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之
乡”相对应的文明古国分别是( )
A.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B.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希腊
C. 古埃及 古希腊 古巴比伦 D. 古印度 古希腊 古埃及
8.“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下列描述中,符合”首陀罗”身
份的是( )
A. 可以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 掌握军权 C. 主要充任祭司 D. 从事农业、手工业
9.如图所示的陶片,其使用的目的是防止暴政,捍卫民主制度。这些陶片出土的遗址应在
A. 阿拉伯 B. 日本 C. 雅典 D. 斯巴达
10.“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
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这里所述“它”是指
A. 布匿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马可·波罗来华 D. 罗马帝国的扩张
11.亚历山大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曾对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通过武力向外扩张 ②都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④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以武力:亚历山大东征 B. 第二次以宗教:伊斯兰教传播
C. 第三次以法律:颁布《十二铜表法》D. 三次征服体现了古代世界各地区之间交流的暴力形式
13.基督教在中世纪的西欧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法兰克王国取得教会支持扩展版图 ②查理征收“什一税”,教会变得富有
③教皇为查理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④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成为精神支柱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最近腾讯上的一则新闻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从古罗马的衰落,看金融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文章论述了古罗马的兴衰史,你认为文中不可能提及
A. 《十二铜表法》让古罗马共和国量刑定罪有了法律依据
B.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古罗马共和国
C. 凯撒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帝国版图最鼎盛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15.“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
的贡献。”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被称为
A. 《十二铜表法》B. 《查士丁尼法典》C. 《法理概要》D. 《罗马民法大全》
16.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实质性变化是
A. 天皇通过大化改新掌握了实权 B.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C.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17. 欧洲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其中对“阿拉伯人的口”理
解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
C.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D. 8 世纪阿拉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18.15 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从 15 世纪开始,欧洲
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下列哪位航海家与发现新大陆美洲有关
A. B. C. D.
19.据统计,在 16 世纪的前 25 年中,有 12000 名奴隶被贩运,在之后的 25 年中这一数字达到了 40000
人,在 1550 年至 1575 年间更是超过了 60000 人。15—19 世纪的近 400 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
了上亿的人口。这反映了奴隶贸易
A.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B.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把欧洲文化传播到了殖民地
20.11~14 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 30分)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这一雄伟景观出现在哪一文明古国?图二所反映的文明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
位?图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3分)
材料二 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
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 431 年,雅典全部人口为 40 万,其中自由民
为 16.8 万,外邦人为 3.2 万,奴隶为 20 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在民主的殿堂之外。”
——摘自哈蒙德《希腊史》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2)材料二中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局限性?(2 分)
材料三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
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
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
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古罗马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叫什么名称?(1分)
材料五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徭役制度,
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
会,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
战争,逼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4)材料五当中,日本学习他的第一位老师对日本进行了改革,这场改革叫做什么?(1 分)
材料六 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
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
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5)根据材料三,请你说说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1分)
材料七 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
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
称为智慧之宫。
(6)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1 分)
(7)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明?(1分)
22.新课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1 分)
【时空观念】
材料一 20 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籍数量和所占比例
自然科学 437 部,占 84.5%
20 世纪以前
社会科学 80 部,占 15.5%
自然科学 164 部,占 33.4%
20 世纪初
社会科学 327 部,占 66.6%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 世纪前后中国翻译的书籍类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
化的原因。(1 分)
【历史解释】
材料二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圣玛丽亚感思修道院的餐厅是这个建筑群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地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处米兰城,始建于 1463 年,15 世纪末意大利建筑设计师布拉曼特对之进行了改造。该建筑的北墙上,
至今仍然保存着莱昂纳多·达·芬奇完成于 1495至 1497年两年间的无以伦比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作品宣告了艺术史上一个新世纪的到来。
——《360 百科》
(2)除了《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的另外一个代表作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艺术史上一个新世纪的
到来”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什么?(4 分)
【史料实证】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使书籍需求量增加,这是印刷技术不断创新的动力之一,古腾堡、福斯特、薛
佛尔三人研究改良了活字印刷术;人文学者撰写的教育力作《廷臣论》流传广泛,强调上层阶级人士
应娴熟音乐、舞蹈、诗作、骑术、角力、数学、口才、文笔。
——摘编自林立树《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书籍的发展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唯物史观】
材料四 1763 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
是南北美洲。1763 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
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
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 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
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 4 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美洲、非洲人口变化的原因。(2分)
【家国情怀】
材料五 15 世纪存在两种海洋开拓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类交往模式。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
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从东西方航海比较中得出的合乎逻辑
的结论。
——万明《关于郑和研究的再思考》
(5)根据材料五,我们可知有哪两种海洋开拓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类交往模式?请用一句话评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价西方的这一发展模式?(2 分)
23.新航路开辟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此后,他们向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打破世界各地区
相对隔绝的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14—15 世纪,欧洲各国君主为了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
进行“圣战”……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
的海上探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人海上探险的目的有哪些?(2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图中①②③④航线中任意 1 条航线的航海家及成就;并对新航路
的开辟进行客观评述。(回答 2 点)(2 分)
材料三 在皮特 N·斯特恩斯等着的《全球文明史》第四部分“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指出:出
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
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
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
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计划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3)根据材料三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
探究。(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
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
实准确)。(5 分)
九年级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C D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A D C A B D
二、非选择题.
21.(1).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种姓制度。
(2)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还有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
(3)《罗马民法大全》。
(4)大化改新。
(5)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6)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7)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1)变化:从以自然科学为主变为以社会科学为主。
原因:列强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意思相近即
可)
(2)《蒙娜丽莎》,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原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回答“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或商品经济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3)影响:促进了欧洲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原因:欧洲——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非洲——欧洲“三角贸
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美洲——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
(5)模式:根据材料“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得出中国航海
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
评价: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的发展模式有两面性,暴力掠夺模式虽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却给殖民地人民
带来了深重灾难。
23.(1)目的:强化王权;传教;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
(2)航海家及成就:航线①,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航线③,达 伽马到达印度。航线
④,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回答 1点,航海家和成就都正确才可得分,意思相近即可)
评价:(积极方面)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
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扩大了各洲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消极方面)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加深了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等。(积极和消极方面各
回答 1点,回答 1 点可得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
(3)示例:论题:15、16 世纪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论述:经济方面,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货币的需求量大大
增加,再加上《马可 波罗行记》的助推,欧洲掀起一股“寻金热”;政治方面,西班牙、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思想文化方面,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传播基督教也成了探险家们
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技术方面,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结论: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促进了世界渐走向联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