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因为母亲“十月怀胎”实属不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母体内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新生命诞生
B. 母亲怀孕时胎儿可通过子宫从母体获得养料
C. 从母体内受精卵形成到婴儿出生一般需要266天
D. 怀孕期间,母亲的身体会增重,生命活动负担加重
2.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确对待性意识萌动,与异性正常交往 B.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C. 正确对待身体变化,如遗精和月经 D. 要有独立意识,不与家长沟通心理困惑
3. 青少年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倡导青少年要多吃大豆、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 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有机物
C. 属于储备能源物质
D. 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 新冠转阴后,不少人反映,仍然感到乏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建议,恢复体力需要遵循渐进的过程,饮食方面必须多喝水,保证主食、优质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下列关于各种营养物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B. 主食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C. 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抵抗力 D. 微量营养素可以提供能量
5. 根据WHO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2月5日,甲型流感病毒占全球主导地位,近期我国多地流感高发,患病期间我们增加营养,注意休息。下列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 水、无机盐、维生素 B. 葡萄糖、蛋白质、脂肪
C. 维生素、蛋白质、脂肪 D. 糖类、维生素、脂肪
6. 2023年春节,“神舟十五号”上的航天员吃上了中国传统的年夜饭,年夜饭有饺子、八宝饭、年糕、椒麻鹅、熏鱼、酸辣笋和西红柿汤,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年夜饭中各种食物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B. 熏鱼里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C. 八宝饭、年糕为航天员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
D. 航天员的年夜饭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7. 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 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C. 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D. 小肠没有消化完的营养物质会被大肠继续消化
8. 202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对某外卖平台惊现黑心作坊进行曝光,再次呼吁大家要关注食品安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购买未经过检疫的猪肉
B. 不能常吃含有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等防腐剂的食品
C. 食品超过保质期时间不长,可以尽快吃掉
D. 发霉的面包去掉发霉部分后可以食用
9. 下列关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B. 鼻黏膜内有味蕾,可感受空气刺激
C.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D.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10. 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鼻腔,分泌的黏液就是“痰液”
B. 人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
C. 喉既是食物的通道,又是空气的通道
D.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1. 同学们在上体育课进行100米跑比赛后,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A.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D.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12. 如图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B. AB段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
C. BC段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容积扩大
D. C点为呼气结束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13. 人体吸收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
A. 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 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 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 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14. 人体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如图为某男孩的血液化验单(局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男孩没有贫血
B. 应给该男孩配制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饮食
C. 该男孩身体出血后止血较慢
D. 可对该男孩进行成分输血以补充其血红蛋白量
15. 如图表示心脏和几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里流出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B. 甲和乙都是动脉
C. 丙里面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丁→乙→丙
1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①
B. 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③
C. ④中含有尿素和无机盐
D. ②数量过少时会出现贫血
17. 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内的血液呈鲜红色,②内血液呈暗红色
B. ⑤是肾小管,此处能对部分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吸收作用
C. 从成分上看,③血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D. ①、②、③、④、⑤内的液体均含水、无机盐、尿素
18. 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 静脉血 B. 原尿 C. 尿液 D. 动脉血
19. 血液透析室为肾衰竭的人进行排泄活动的一种治疗方式,透析相当于人体生理活动中的( )
A. 肾单位形成尿液 B. 肾小管的重要吸收作用
C.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D. 汗腺排汗
20. 2023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结构1是角膜,无色透明
B. 结构2是晶状体,该结构的曲度变小会导致近视
C. 结构3是视网膜,是形成视觉的部位
D. 结构4是视神经,是眼球的重要结构
21. 2023年4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噪音日。设立该纪念日,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噪音污染这个“看不见的杀手”。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人的听觉产生于( )
A. 鼓膜 B. 耳蜗 C. 听小骨 D. 大脑皮层
22. 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 醉酒的人走路不稳是酒精麻痹了小脑
C. 脑干可以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D. 膝跳反射是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23. 如图甲、乙分别为反射弧的两种结构模式图,下面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③→⑤→④→②
B. 若图乙表示手偶然被针刺到立即缩手的反射,则C相当于图甲中的⑤
C. 若图甲表示膝跳反射,④受损,其他正常,则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但能产生感觉
D. 缩手反射和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图甲中的⑤中
24. 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壁较厚的是左心室
B.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能控制血液流动方向
C. 由心脏输送出去的血液都是动脉血
D. 一次心脏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5. 运动员在奥运比赛前接受血液检查,若服用兴奋剂,兴奋剂最可能存在于( )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26.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下列关于献血与输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
B. 治疗严重贫血患者时,只需要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
C. 为抢救A型血患者可大量输入O型血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27. 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肝脏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B.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导致患者甲亢
C. 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分泌不足可能引起糖尿病
D. 如果胎儿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引起侏儒症
28. 分类是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ABO血型共有A型、B型和O型三种血型
B. 唾液腺、肝脏和胰腺都属于消化道壁以外的消化腺
C. 胰蛋白质酶、胃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都能分解蛋白质
D. 糖类、脂肪和膳食纤维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且都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
29.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活中要注意绿色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
B. 要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需尽量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 利用微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D. 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0. 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家里的过期药品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厨余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其他垃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食肉的饮食习惯不仅促进了脑容量的显著增加,还增强了人体对脂肪及蛋白质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消化系统。
植食性动物的小肠非常长,约为身体(躯干)长度的8~10倍,而且肠道壁多纹路皱褶,盘在腹中,可以减缓食物在肠道中的通过速度。肉食性动物,相对“简短”,小肠长度大约只相当于身体长度的3倍,而且没有很多皱褶。而我们人类的肠道长度是身高的4~5倍,介于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
食物的消化不仅仅需要消化道、消化腺,还需要肠道中的益生菌。不要小看这些肠道益生菌,人体中大约含有100亿个益生菌,而人体细胞的数目才10亿,如果把这些益生菌排成一行,可以绕地球2周。
这些益生菌可以帮助我们分解难以消化的食物。而且,在食肉的进程中,肠道细菌也在和我们协同进化。科学家从研究中发现,伴随着进食熟食、饮食精细化程度的加深、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人类肠道细菌种类已经逐渐减少了。
(1)人体中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______ 。在这里,脂肪被消化为 ______ 。
(2)从文章中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从肉类食物中获取营养,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B.羚羊的肠道与躯干长度的比例,应小于狮子肠道与躯干长度的比例。
C.肠道中存在有大量的益生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D.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群中,肠道益生菌的种类不一样。
(3)黑猩猩主要以植物块茎、树叶等为食,这些食物中富含植物粗纤维,需要纤维素酶进行消化分解。科学家们收集了黑猩猩和人类的肠液,测定了其中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人类肠液中的纤维素酶含量 ______ 黑猩猩(填“多于”或“少于”),而蛋白质酶和脂肪酶的含量 ______ 黑猩猩(填“多于”或“少于”)。请你针对这一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 。
32. 血管新生是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过程,其在组织修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图为新血管形成的一种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内皮(上皮)细胞构成,属于 ______ 血管。除此之外,人体内的血管还有 ______ 和静脉两大类。
(2)据图分析,血管新生的主要过程是: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细胞被激活→ ______ 融化,周细胞“脱离”→形成可引导血管新生方向的尖端细胞→细胞不断 ______ ,茎细胞数量增加→最终形成新血管。新血管深入到组织细胞之间,增加了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 ______ 的面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物质与能量的供给。
(3)相较于正常细胞,增殖较快的肿瘤细胞需要更多的物质与能量。结合血管新生的过程,请你提出一个阻止肿瘤快速生长的思路: ______ 。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3. 请分析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系统中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有___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成______。
(2)B系统中的氧气通过______作用进入C系统。
(3)经过③过程,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4)图中所示过程①~⑥中,能表示人体排泄途径的是______(填序号)。
(5)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______的过滤作用和______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中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4.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衍生出来的一种化合物。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30只大鼠,对其腿的坐骨神经先切断后缝合,获得坐骨神经受到相同损伤的实验鼠。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每天定时注射1次适量的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8周后,测量切面愈合处坐骨神经鞘横截面积和鞘壁厚度,以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获得如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鞘横截面(mm2) 鞘壁厚(mm)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m/s)
A组 60μg/mL 13.3 1.1 30
B组 20μg/mL 9.5 0.8 25
C组 ① 5.7 0.6 20
(1)多个神经细胞的长的突起及其外表套有一层鞘构成 ______ ,再由许多该结构集结成束而构成坐骨神经。
(2)测量鞘的横截面积和鞘壁厚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 ______ 的修复作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功能修复作用。
(3)A、B、C组大鼠数量各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 ______ ,实验中记录每只大鼠的测量结果后,需计算出 ______ 作为各组测得的数据。
(4)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______ ,C组大鼠注射的①为 ______ 。
(5)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钴胺与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结合鞘的变化可知,甲钴胺可以 ______ 损伤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A正确。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获得来自母体的氧和养料,并且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怀孕到266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C正确。
D.怀孕期间,母亲的身体会增重,生命活动负担加重,需要适当的运动,并且要休息好,注意供给丰富的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B。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胚胎发育的过程。
2.【答案】D
【解析】解:A.进入青春期后,性意识开始萌动,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A正确。
B.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期,除了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外,还要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B正确。
C.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正常生理现象,C正确。
D.在青春期出现了心理矛盾,可通过谈心等方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不要闷在心中,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疾病,D错误。
故选:D。
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而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生命活动70%以上能量来自于糖类,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4.【答案】D
【解析】解:A、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A正确。
B、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故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抵抗力,C正确。
D、微量营养素即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不可以提供能量,但是对人体的作用很大,D错误。
故选:D。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5.【答案】B
【解析】解: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6.【答案】C
【解析】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年夜饭中各种食物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A正确。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正确。
C.八宝饭、年糕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C错误。
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在这顿年夜饭中,饺子、八宝饭、年糕主要含有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椒麻鹅、熏鱼为人类提供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酸辣笋和西红柿汤为宇航员提供维生素和蛋白质,西红柿汤还可以提供水分、D正确。
故选:C。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A正确。
B.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能暂时储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内有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C正确。
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D错误。
故选:D。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肝脏、唾液腺、胰腺,小腺体包括肠腺和胃腺。
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一定要买有检疫合格标志的猪肉,如果不检验,可能含有寄生虫、瘦肉精等,不可以购买,故做法不安全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
B.防腐剂是指保持食品原有的质量和食品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延长保质期,但大量的防腐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不能常吃含有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钠等防腐剂的食品,B符合题意。
C.在保质期内,食物也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过早变质,例如包装开封后,保质期将缩短;超过保质期,食物变质、不能吃了,C不符合题意。
D.发霉的面包微生物已经超标,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全过程。不吃有毒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长斑红薯、发红甘蔗、有毒的蘑菇、末检疫的猪肉和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食用。
解答此题要掌握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9.【答案】B
【解析】解:A、鼻腔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A正确。
B、鼻黏膜内有嗅觉细胞,可感受空气刺激,但与处理空气无直接关系,因此不是“用鼻呼吸的优点”,B错误。
C、鼻黏膜可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还能黏住细菌等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清洁,C正确。
D、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液的温度通常比空气高,因此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D正确。
故选:B。
用鼻呼吸的好处:①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②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③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作用。
10.【答案】D
【解析】解:A.“痰液”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形成;而鼻腔内表面黏膜分泌的黏液是鼻涕,主要作用是杀灭一些细菌并湿润吸入的空气,A错误。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B错误。
C.咽既是食物的通道,又是空气的通道,C错误。
D.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的,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D。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
11.【答案】C
【解析】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体育锻炼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人体中血红蛋白中运输的氧气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要加深、加快呼吸而为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因此同学们在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出现的现象是呼吸活动会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
故选:C。
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需要能量,能量的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运动时肌肉收缩,耗能量增多,耗氧量增加。
12.【答案】C
【解析】解: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综上所述,选项C错误。
故选:C。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随时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4.【答案】A
【解析】解:AD.血红蛋白95.0,低于正常值;提示此人有贫血的倾向,可对该男孩进行成分输血以补充其血红蛋白量,A错误,D正确。
B.此人的红细胞3.35,少于正常值;提示此人有贫血的倾向。血红蛋白95.0,低于正常值;提示此人有贫血的倾向。此人应多吃含铁或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正确。
C.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此人的血小板24,明显低于正常值,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血凝的作用,所以此人容易出血不止,C正确。
故选:A。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
解答此题要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15.【答案】B
【解析】解: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例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甲血管是将血液送出心脏,故为动脉,乙血管内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B正确。
C.人体的四肢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静脉瓣,并不是所有的丙静脉血管里面都具有瓣膜,C错误。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错误。
故选:B。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一定要熟记各血管的特点。
16.【答案】D
【解析】解:A、①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正确。
B、③是白细胞,个体最大,能够吞噬病菌,B正确。
C、④是血浆,含有尿素和无机盐,C正确。
D、②为血小板,个体最小,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数量过少时会出现凝血障碍,D错误。
故选:D。
观图可知:①是红细胞、②是血小板、③是白细胞、④是血浆,据此解答。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A、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到肾小球,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仍然是动脉血,在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其他小分子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流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程,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红细胞运输的氧并没有减少,故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因此,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不符合题意;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液相比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三者的成分如下表:
从表中很明显可以看出三者共有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尿素。符合题意。
故选:D。
回答此题关键是:一要学会识图;二要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会识图。
18.【答案】D
【解析】解: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如图所示:即肾小球里流动的液体是血液,肾小囊腔中的液体是原尿,从肾小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因此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动脉血。
故选:D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内流动脉血。
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内流动脉血。
19.【答案】C
【解析】解:患尿毒症的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图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掌握肾小球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1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A正确。
B.近视形成的原因是:2晶状体过度变凸(曲度变大)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B错误。
C.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C错误。
D.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4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视网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视神经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不是眼球的结构,D错误。
故选:A。
题图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视网膜、4是视神经。
掌握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A不符合题意。
B.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C不符合题意。
D.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人的听觉产生于大脑皮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
22.【答案】D
【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A正确。
B.人在醉酒后,酒精会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B正确。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C正确。
D.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中枢,但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掌握人体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D
【解析】解: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A正确。
B、若图乙表示手偶然被针刺到立即缩手的反射,则 C 相当于图甲中的⑤神经中枢,B正确。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若图甲表示膝跳反射,④传出神经受损,其他正常,则不能完成膝跳反射,但能产生感觉,C正确。
D、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⑤脊髓;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结构: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24.【答案】C
【解析】解:A、左心室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途径较远需要的动力较大,右心室把血液从血液输送到肺部,途径较近,所需动力较小,心房把血液押送的心室,途径最近,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右心室比较薄,右心房次之,左心房壁最薄,A正确。
B、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正确。
C、动脉血含氧丰富,因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变得暗红。离开右心室的肺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里的血液都是动脉血,C错误。
D、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D正确。
故选:C。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心脏的结构特点。
25.【答案】A
【解析】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运动员服用的兴奋剂是违禁药品,由血浆来运输,因此兴奋剂最可能存在于血浆中。
故选:A。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关键是把握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6.【答案】C
【解析】解:A、艾滋病、肺结核等属于传染病,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所以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A正确。
B、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B正确。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输血,A型血可以大量接受A型血;紧急情况下,A型血可以少量接受O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不是接受大量的O型血,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C错误。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献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
27.【答案】C
【解析】解:A、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而肝脏属于外分泌腺,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时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B错误。
C、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分泌不足可能引起糖尿病,C正确。
D、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D错误。
故选:C。
(1)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多种,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熟练掌握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B
【解析】解:A、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 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A不正确;
B、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B正确;
C、唾液腺分泌唾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不能消化蛋白质,胰蛋白质酶、胃蛋白酶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C不正确;
D、糖类、脂肪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且都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人体不能消化膳食纤维,D不正确。
故选:B。
1、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输送。
2、ABO血型系统,包括 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3、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3、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只有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通过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此题考查了消化腺的分类、排泄的途径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9.【答案】D
【解析】解:A.生活中要注意绿色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当前,我们人类还不能完全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只能开发新能源,尽量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正确。
C.利用微生物制造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C正确。
D.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因为没有天敌,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不能大量引进外来植物,D错误。
故选:D。
1、温室效应是指投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使大气变暖。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泥沙砾石淤塞,森林、草原植被的退化和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以及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等多种问题。
3、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此题考查了温室效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引进外来物种的危害。
30.【答案】C
【解析】解:①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②厨余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③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类别包括废电池类、废灯管类、废药品类、废化学品类、废水银类、废胶片。④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混杂、污损、易混淆的纸类、塑料、废旧衣服及其他纺织品、废弃日用品、清扫渣土、骨头壳、水果硬壳、坚果果壳、玉米棒、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可见,家里的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C。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如今我国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垃圾的四大类型。
31.【答案】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B 少于 多于 黑猩猩的食物中富含植物粗纤维,需要纤维素酶进行消化分解,人类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肉类,需要蛋白酶和脂肪酶进行消化分解
【解析】解:(1)人体中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小肠,小肠很长,有消化腺分泌的多种消化液,能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彻底消化,而且这里还有许多益生菌,利于消化食物,最终在这里,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2)从材料可知,植食性动物的小肠非常长,约为身体(躯干)长度的8~10倍;肉食性动物小肠长度大约只相当于身体长度的3倍,因此植食动物的肠道长度与躯体之比要大于肉食动物的肠道与躯体长度之比。
A.根据材料可知食肉的饮食习惯不仅促进了脑容量的显著增加,还增强了人体对脂肪及蛋白质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消化系统。因此从肉类食物中获取营养,促进了人类的进化,A正确。
B.羚羊为植食性动物,狮子为肉食性动物,因此羚羊的肠道与躯干长度的比例,应大于狮子肠道与躯干长度的比例,B错误。
C.肠道中存在有大量的益生菌,益生菌能帮助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帮助我们消化食物,C正确。
D.在食肉的进程中,肠道细菌也在和我们协同进化,而且和进食熟食、饮食精细化程度的加深、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都有关,世界不同地区的人进食的食物种类有一定差异,因此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群中,肠道益生菌的种类不一样,D正确。
故选B。
(3)由图可知,人类肠液中的纤维素酶含量极少,而黑猩猩肠液中的纤维素酶含约55U/ml,可见人类肠液中的纤维素酶含量少于黑猩猩,而蛋白质酶和脂肪酶的含量远远多于黑猩猩。主要是因为人类食物中纤维素含量较少,肉类、蛋白质类含量多。
故答案为:(1)小肠;甘油和脂肪酸;
(2)B;
(3)少于;多于;黑猩猩的食物中富含植物粗纤维,需要纤维素酶进行消化分解,人类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肉类,需要蛋白酶和脂肪酶进行消化分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毛细 动脉 基底膜 分裂 物质交换 抑制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作用,阻止内皮细胞被激活
【解析】解:(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因此,该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内皮(上皮)细胞构成,属于毛细血管。除此之外,人体内的血管还有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两个功能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而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血流速度极慢,管腔极小,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形成物质交换。综上分析可知,血管新生的主要过程是: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内皮细胞被激活→基底膜融化,周细胞“脱离”→形成可引导血管新生方向的尖端细胞→细胞不断分裂,茎细胞数量增加→最终形成新血管。新血管深入到组织细胞之间,增加了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面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物质与能量的供给。
(3)相较于正常细胞,增殖较快的肿瘤细胞需要更多的物质与能量。结合血管新生的过程,提出一个阻止肿瘤快速生长的思路:抑制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作用,阻止内皮细胞被激活等。
故答案为:(1)毛细;动脉;
(2)基底膜;分裂;物质交换;
(3)抑制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作用,阻止内皮细胞被激活。
(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胃、小肠 氨基酸 气体的扩散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②⑤⑥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肾小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解答的关键是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解答】
图示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①吸收;②肺的通气;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④排遗;⑤排尿;⑥排汗。
(1)A系统中能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有胃和小肠,该物质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2)(3)过程③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②⑤⑥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
(5)D为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体通过排尿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胃、小肠;氨基酸;
(2)气体的扩散;
(3)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②⑤⑥;
(5)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肾小管。
34.【答案】神经纤维 结构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平均值 C 不含甲钴胺的等量的生理盐水 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能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或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随甲钴胺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促进
【解析】解:(1)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因此,多个神经细胞的长的突起及其外表套有一层鞘构成神经纤维,再由许多该结构集结成束而构成坐骨神经。
(2)根据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可知:测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结构的修复作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是为了评估甲钴胺对损伤坐骨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3)A、B、C组大鼠数量各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若只用1只小鼠,因偶然因素或小鼠身体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实验产生很大误差甚至失败。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实验中记录每只大鼠的测量结果后,需计算出平均值作为各组测得的数据。
(4)根据实验可知A组、B组使用了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处理,是实验组,C组为对照组,C组大鼠注射的①为不含甲钴胺的等量的生理盐水。
(5)据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或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冲动传导速度随甲钴胺浓度的增大而加快),结合髓鞘的变化可知,甲钴胺可促进损伤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故答案为:
(1)神经纤维;
(2)结构;
(3)平均值;
(4)C;不含甲钴胺的等量的生理盐水;
(5)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能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或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随甲钴胺浓度的增大而加快);促进。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题要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照实验的原则。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