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附答案)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专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是多条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包围而成 B. 反射弧至少由3个神经元构成
C. 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D. 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2.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在A图中,反射弧中包含三个、两种神经元和两个突触
B. 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a、c为兴奋部位
C. 兴奋在③处和⑥处传导时,信号变化和速度均不同
D. 电刺激⑤处,测量③处的电位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如图1是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2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是电极,c是灵敏电位计。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图1中C点上移
B. 图1中A点之前和AC段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
C. 刺激图2中a处,c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形状如图1所示
D. 刺激图2中b处,乙收缩,则c中指针可发生偏转
4.如图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①释放神经递质
B.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C. 若③为肌肉细胞的细胞膜,③上无该神经递质的受体
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的能量都来自④
5.桥本氏甲减是由于甲状腺被破坏所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引发的病症。从该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甲状腺相应成分的自身抗体。下表为某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检测报告(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检验项目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游离甲状腺激素 0.86 ng/dL 0.8-1.7
促甲状腺激素(TSH) 7.47 mIU/L 0.3-3.6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140.60 IU//mL 5-100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47.90 IU//mL 1-16
A.TGAb和TPOAb值偏高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
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是机体反馈调节的结果
C.桥本氏甲减属于自身免疫病
D.该病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
6.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瘦素不能直接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运输
B. 人体中的肾上腺素与图1中a激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呈协同作用
C. 图2是瘦素调节人体摄食行为示意图,共有2条反射弧
D. 注射瘦素不能治疗因自身抗体攻击靶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引起的肥胖症
7.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只一种
B.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③的分泌减少
C. 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条完整反射弧
8.如图是下丘脑通过垂体对机体部分器官的调节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的是激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
B. 图中B是促甲状腺激素,如果缺碘,该激素分泌量会减少
C. 图中A是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生长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D. 图中D是促性腺激素,如大量口服雌性激素,卵巢会萎缩
9.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结构X、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若结构Y受损,则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C. 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D.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两种
10.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 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 转两次
C. 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 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11.如图表示在不同强度刺激下神经肌肉接点肌膜上测得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产生的原因是细胞外液 Na+浓度过低导致
B. 乙图表示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C. 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只能由轴突末端传递到肌膜,不能由肌膜传递到轴突末端
D. 细胞膜通过通道蛋白开闭来控制离子通透性的大小
12.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轴突1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B. 轴突1、2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 轴突2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
D. 轴突1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
13.如图表示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④表示激素,⑤表示免疫活性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是通过①③的反馈调节实现的
B. 下丘脑和垂体细胞上有②作用的受体
C. 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维持体温平衡的过程中,②和④起拮抗作用
D. 图中⑤代表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
二、综合题
14.科学家发现所有生物都存在着一个内源性的生物钟,下图为人体褪黑素产生与生物钟的关系示意图,其中产生的褪黑素对调节睡眠、提高免疫等方面均有重要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调节生物钟的中枢位于________,除此之外,该中枢还具有________的功能(列举一点即可)。由图可知,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在光暗信号刺激的条件下,机体维持褪黑素含量相对稳定的机制是________。
(3)若人体睡眠不足,生物钟紊乱,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激起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的条件是________。由此可见,睡眠质量能够影响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15.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脑部大多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斑块且患者神经元会发生“过劳死”。研究者通过实验探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酶切片段——sAPPα的生理功能,寻找有效的治疗途径。
(1)由于APP蛋白集中表达于神经元突触部位,研究者推测,分泌的sAPPα可能与突触部位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进而影响神经调节。
(2)研究显示,sAPPα通过图1所示途径影响神经元之间信号的________(填“传导”或 “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号是指________。sAPPα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sAPPα对神经元电信号的影响,在体外培养自身不表达APP蛋白的神经元,并在实验组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sAPPα,对比神经元电信号的变化(如图2)。该研究结果表明sAPPα能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神经元电信号的频率,有望改善患者神经元发生“过劳死”。
16.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最终会引起相应激素分泌增多,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请用→和必要的文字写出该过程的完整反射弧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 ________系统。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________,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人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________,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3)某同学为了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都能有效缓解低血糖症状的作用进行实验。他准备了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实验小鼠,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可以自行补充)。请你帮该同学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分两次向小鼠腹腔注射不同物质来进行实验,以小鼠的生理状态来反应血糖的高低)
实验思路:
步骤一: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第一次注射后,________;第二次注射后,________。
三、真题演练
17.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 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 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 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18.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19.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20.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
1. B 2. C 3. A 4. A 5. D 6. C 7. B 8. B 9. C 10. D 11. A 12. B 13. B
二、综合题
14. (1)下丘脑;分泌激素、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血糖、渗透压等调节中枢;神经递质
(2)负反馈调节
(3)抗原的直接刺激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防卫
15. (1)受体
(2)传递;神经递质;sAPPα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的空间结构改变),(通过抑制囊泡运输)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
(3)降低
16. (1)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或肾上腺)分泌激素增多
(2)免疫;抗体和效应T细胞;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降低
(3)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生理状态;B、C、D三组出现相应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给D组注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生理状态;A组小鼠正常,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B组症状无法缓解,而C、D两组小鼠恢复正常
三、真题演练
17. D 18. D 19.D 20. B
(
第
- 1 -
页 共
9
页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