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七年级历史答案
四、选择题:请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小题1分;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B C B A C C D D A
题号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D A A B C B
五、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36分。
36.(1)相同之处:注重整顿吏治,善于用人;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
盛世局面: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2)制度: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
(3)国家统一,政治稳定;重视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制度创新;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等。
37.(1)汉代:国家与商人是对立和争利的关系。
宋代:国家与商人是共利分利关系。(2分)
(2)影响:与唐朝相比,科举出身的官吏大幅增加。(确立新文官秩序)
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4分)
(3)政权:辽政权耶律阿保机—契丹族,西夏政权元昊—党项族、金政权完颜阿骨打—女真族。(4分)
(4)表现:商人地位提高(形成新的官商关系);
新文官秩序形成(重文轻武、文人政治);
完成国家深度统一。(任意两点即可)(2分)
38.(1)和亲,妥善安置败降的少数民族。(4分)
(2)观点: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分)
论述: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唐朝时期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民族之间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蔬菜种子、书籍和工匠等,增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立唐蕃会盟碑。
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加强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三点6分)
所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检测(一)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字迹工整,在其它区域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9—28题,每小题1分;29—35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9.“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C.618年 D.689年
20.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21. 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表明唐朝时期( )
A. 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B.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 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D. 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22. 七年级(一)班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3. 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 )
A. 皇帝安于享乐 B. 奢靡之风盛行
C. 文化兼容并包 D. 尚武风气流行
24. 《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A. 宦官专权 B. 朝政腐败 C. 藩镇割据 D. 黄巢起义
25. 两宋时期,契丹人用盐、牛乳和茶共煮而成乳茶,可以看出他们在接受汉人饮茶习俗时,又传承了本民族饮乳的习惯,制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品。这说明契丹人()
A. 非常喜欢喝乳茶 B. 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C. 畜牧业发展落后 D. 与汉族生活方式交融
26.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成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A.水排 B. 翻车 C. 耧车 D. 筒车
27.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 加重人民的负担 B.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使北宋走向衰亡 D. 加强了社会管控
28.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①宋对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9.南宋诗人陆游绝笔诗《示儿》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宋真宗与辽进行澶渊之战 B.中原地区被女真族占领
C.蒙古人企图南下灭亡南宋 D.文天祥等展开抗元斗争
30.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 )
A.扩大疆域 B.整顿吏治 C.创新行政体制 D.加强中央集权
31.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①②③④代表的政权中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32.为了写一篇论文,李强翻阅了《辽史》、《陈桥驿兵变》和《西夏史》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的论文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33.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世乱”是指( )
A.隋末农民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宋辽和战
34.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35. 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不同的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 阶级出身不同 B. 生活背景不同 C. 思想性格不同 D. 艺术追求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2分,第38题12分,共36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政策比较
唐太宗 唐玄宗(前期)
政治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隋唐史》
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唐玄宗前期统治政策的共同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分别出现的盛世局面。(4分)
(2)据材料二,列举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2分)这些进展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实现兴盛需要具备哪些要素?(2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在汉朝,国家与商人更主要的是对立和争利的关系。汉武帝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工商业阶层就不复存在了。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确立了国家与商人新的共利分利关系,商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黄纯艳《经济制度变迁与唐宋变革》
材料二 :宋初的两位皇帝制定科举为甄选人才的办法,选出愿意支持新文官秩序的人,唐代只有15%的官吏是科举出身,到了宋代增至30%上下。
——费正清《中国新史》
材料三 : 10——13世纪,中国形成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看似是分裂时代的延续,实则中国社会在此一时期完成了深度统一。自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国核心区再未出现分裂国家。
——蒋重跃《古代中国文明》
(1)据材料一,归纳汉、宋两朝商业政策。(2分)
(2)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对宋代选官制度的影响,(2分)结合所学,写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两个与宋对峙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与所属民族。(4分)
(4)据上述材料,归纳宋朝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2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太宗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
——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1)据材料,指出唐朝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4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