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年春期七下生物期中测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3年春期七下生物期中测试题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6七下·莆田期中)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1九上·揭东期末)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泡数目较少
B.肺泡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多
3.(2022七下·邕宁期末)医生给我们抽血化验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什么血管都可以
4.(2017七下·保定期中)某人测肺活量时,三次测定的数值分别是4000毫升、3900毫升、3500毫升,那么他的肺活量是( )
A.3900毫升 B.4000毫升 C.3800毫升 D.3500毫升
5.(2022七下·邛崃期末)2022年5月8日母亲节,亮亮为辛勤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份丰盛的午餐:米饭、东坡肘子、鱼头豆腐汤。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
A.牛奶 B.干锅虾 C.香菇炒青菜 D.可乐鸡翅
6.(2015八上·建湖期中)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
A.脑容量的变化 B.学会用火
C.群居生活 D.学会捕猎
7.(2017七下·重庆期中)胡老师从綦江到西藏工作,一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8.(2018七下·建湖月考)与正常人的视力相比,小红常常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是她体内可能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9.(2022七下·德惠月考)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0.(2017七下·东莞期中)直到18世纪,人类才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通过比较解剖学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科学家是( )
A.罗伯特 胡克 B.林奈
C.郝胥黎 D.范海尔蒙特
11.(2019·云南)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12.(2022七下·凤翔月考)食品安全、腾食营养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合理膳食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食物多样,粗细搭配;②多吃鱼肉,少食果蔬 ;③肉鱼蛋类,必须新鲜;④腌制食物,开胃多吃;⑤每日三餐,按时按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3.(2017七下·黄岛期末)人在吸气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和肺泡的变化是( )
A.肺内的气体压力减小,肺泡回缩
B.肺内的气体压力减小,肺泡鼓起
C.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大,肺泡回缩
D.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大,肺泡鼓起
14.(2019七下·东台月考)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相关的“外卖”产业也欣欣向荣。但我们却不时地听到其中有关无良商家的报道。因此,每次拿到“美食”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 )
A.包装是否完整完好 B.食品有没有发霉变质
C.食材中有没有异物 D.以上都需要注意到
15.(2022七下·高州期中)用图模型来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其中不合理的是( )
A.A代表胎盘脐带 B.B代表氧气
C.C代表二氧化碳 D.E代表其他废物
16.(2020七下·顺德期末)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中,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至少穿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两层 C.三层 D.四层
17.(2020七下·凤县期末)食品安全事关人的健康,下列说法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是( )
A.购买方便面要看保质期 B.青菜买回时要清洗干净
C.购买经过检疫的猪肉 D.吃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18.(2018·包头)左图和右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与右图相比,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B.与左图相比,右图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频率为27次/分
C.左图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肺内气压高于c点
D.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19.(2019七下·平遥期末)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下面关于平静呼吸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人肺
C.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出肺
D.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气压→气体出肺
20.(2019七下·建瓯月考)医生从李为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酒精、无机盐、维生素及盐酸等,请问该液体最有可能是医生从李为消化道中的哪一部分取出来 ( )
A.胃 B.口腔 C.小肠 D.大肠上部
二、读图理解题
21.(2022七下·河源期中)读图理解: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3] ;[6] 。
(2)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5] (填名称)分泌的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促进馒头中的 分解成麦芽糖。
(3)[4] 分泌的 ,能促进 的消化。
(4)[6]中含有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 。
(5)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
(6)既是消化道器官又是呼吸道器官的是[ ] 。
三、资料分析题
22.(2015七下·故城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七(5)班的王光同学病了,没有食欲,饭量比以前明显减小,几天下来身体消瘦了很多.他的妈妈很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便带其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后,给王光同学输了葡萄糖溶液并建议王光的妈妈平时多给王光喝牛奶,吃鸡蛋,鱼、肉等食物
(1)王光同学因为饭量减小而身体消瘦,这主要是因为王光同学身体内的 等营养物质消耗过多而缺乏补充.
(2)医生给王光输葡萄糖溶液是因为葡萄糖能够为王光提供能量,葡萄糖属于糖类,除此之外,还有麦芽糖、淀粉、 等都属于糖类.医生建议王光同学喝牛奶、吃鸡蛋、鱼、肉等食物,是因为这些物质里富含丰富的 .
(3)当青少年营养不足时,会出现 症,而营养过剩会出现 症;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其比例应为 .
(4)王光在购买牛奶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关注包装袋说明中的 和保质期.
四、实验探究题
23.(2018七上·临沂开学考)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
(3)实验中1和2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1,2号试管都要在37℃下实验的原因是 。此实验预期2号的实验结果是 (填变蓝或不变蓝)。
(4)实验结束后,该小组的同学还绘制了营养物质消化曲线图,图中曲线 表示淀粉的消化。
五、综合题
24.(2017七下·丰都期末)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每日建议摄取量,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请根据图一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 ,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摄取量最少的应为第⑤层食物,因该层食物富含脂肪,过量摄取易在人体内储存导致肥胖.脂肪在消化道的 处被消化.
(2)每日应摄取足量的第②、③、④层食物,因这些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素,如第②层食物多含有维生素C,可预防 病;第③层食物除富含蛋白质外,有的还富含维生素A;第④层食物中的奶类富含蛋白质和骨骼发育所需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包括血浆、血细胞.在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中出现分层现象后可观察到血液的组成,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答案】A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以BCD正确,A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3.【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其中,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血管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4.【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某人测肺活量时,三次测定的数值分别是4000毫升、3900毫升、3500毫升”,那么他的肺活量是4000mL.
故选:B
【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
5.【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亮亮设计的食谱中,米饭主要提供糖类,东坡肘子、鱼头豆腐汤可以提供蛋白质,但是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应该增加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所以,需要增加的食物是C香菇炒青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合理膳食,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知:合理膳食是指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做到种类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全面。主要是谷类、蔬果类、鱼肉类、奶蛋类和油脂类,满足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
6.【答案】A
【知识点】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出现,促进了脑容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了人类的进化。故人的进化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答案为:A
【分析】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早期人类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B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8.【答案】A
【知识点】维生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表: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小红常常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这是夜盲症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应注意补充。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的基本胞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9.【答案】C
【知识点】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A、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适于吸收,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适于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有肠腺,可产生消化液,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C符合题意。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用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小肠利于吸收的特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有肠腺,可产生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
10.【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解:托马斯 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著名博物学家,他用比较解剖等方法证明人和大猩猩的脑部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比较方法,对于人类的起源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故选:C
【分析】在研究人类的起源过程中,常采用比较等的方法.
11.【答案】C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A、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量最强,A不符合题意;
B、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不符合题意;
C、2号试管滴加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所以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变蓝,C符合题意;
D、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12.【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①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就要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故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①正确;
②多吃鱼肉,不仅能够增强蛋白质摄入,同时鱼肉对于脑部发育也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而且鱼肉中的卵磷脂能够提高大脑的记忆力,从而可以让孩子增强思维,起到益智的作用。而且鱼肉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非常的丰富,对于保护视力,促进发育也有着很大的好处。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少吃会因缺少维生素影响健康,②错误;
③肉鱼蛋类很容易变质,必须新鲜才能食用,③正确;
④腌制的食品中含有亚硝酸钠、致癌性物质等,不能多吃腌制的食品,④错误;
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 30%左右,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13.【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所以当你慢慢吸气的时候,体内的胸腔容积、肺以及肺内的气体压力发生的变化是: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减小,肺泡鼓起.因此答案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呼吸运动,即呼气和吸气.吸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引起肺收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就排出肺.
14.【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包装受损,食品可能已经变质,所以在购买时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食品发霉变质,吃了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一定要检查食品有没有发霉变质;为防止食品制作或运输的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食材中有没有异物也是必须要检查的;所以ABC三项都需要注意到。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15.【答案】C
【知识点】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胎盘、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A正确;
B、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B可代表氧气,B正确;
CD、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所以,C不能代表二氧化碳,E可代表其他废物,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16.【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由于毛细血管壁与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因此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至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
17.【答案】D
【知识点】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购买带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因此,购买方便面要看保质期,符合食品安全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难免喷洒过农药,青菜买回时通过清水浸泡、冲洗,可以减少农药残留物,该选项是注意食品安全的,B不符合题意;
C、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买肉时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购买检疫合格的猪肉。该选项是注意食品安全的,C不符合题意;
D、吃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的做法,D符合题意。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和防止食品污染。为了人们的饮食健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许多饮料中含有防腐剂、香精或人工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其实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可预防一些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的传播。(3)生吃的瓜果和蔬菜等要洗干净,避免农药中毒。(4)选样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5)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生食,如生鱼片、生荸荠等。(6)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7)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的食品。
18.【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属于呼气状态,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右图比左图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右图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濑率为30次/分,B不符合题意;
C.左图中a点,b点肺内外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和e点肺内外气压也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 呼吸频率为一种形容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识图时看单位时间内达到峰值的次数,即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
2、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9.【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吸气和呼气的完成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加,胸廓体积扩大,肺内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
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减小,胸廓体积缩小,肺内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完成呼气。选项中,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
20.【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题干中取出少量液体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酒精、无机盐、维生素及盐酸等,其中麦芽糖是被唾液淀粉酶分解后的产物,所以该液体一定是经过了口腔;液体中含有的是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而没有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因此说该液体没有经过小肠和大肠;酒精是胃吸收的,胃液呈酸性,含有少量盐酸,因此这些液体来自于胃。
故答案为:A
【分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21.【答案】(1)食道;胃
(2)唾液腺;淀粉
(3)肝脏;胆汁;脂肪
(4)蛋白质
(5)8;小肠
(6)2;咽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分析图可知:3食道、6胃。
(2)5唾液腺,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进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4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
(4)6胃,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5)8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6)2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分析】图中:1口腔,2咽,3食道,4肝脏,5唾液腺,6胃,7胰腺,8小肠,9大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2.【答案】(1)脂肪
(2)蔗糖;蛋白质
(3)营养缺乏;肥胖;3:4:3
(4)生产日期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解:(1)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王光同学因为饭量减小而身体消瘦,这主要是因为王光同学身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过多而缺乏补充.(2)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葡萄糖属于糖类,除此之外,还有麦芽糖、淀粉、蔗糖等都属于糖类.医生建议王光同学喝牛奶、吃鸡蛋、鱼、肉等食物,是因为这些物质里富含丰富的蛋白质.(3)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当青少年营养不足时,会出现营养缺乏症,而营养过剩会出现肥胖症.(4)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安全过程.在购买食品时应阅读食品包装上是否有质量安全图标,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购买包装食品应首先关注包装袋说明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23.【答案】(1)1和3
(2)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3)37℃是唾液淀粉酶最适应的温度;变蓝
(4)甲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上图中甲表示为淀粉的消化过程,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下图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来验证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2)1、4、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3)实验中1和2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1,2号试管都要在37℃下实验的原因是37℃是唾液淀粉酶最适应的温度。此实验预期2号的实验结果是变蓝;因为1号试管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2号试管是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其变量是唾液。由于1号试管中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4)消化道中,口腔里只有消化淀粉的酶,胃里只有消化蛋白质的酶,从小肠里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故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因此曲线甲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乙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丙代表脂肪的消化。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4.【答案】(1)糖类;小肠
(2)坏血;钙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解:(1)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①层为谷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脂肪在消化道的 小肠处被消化.(2)第②层食物为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中含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病;第③④层食物富含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第④层食物中的奶类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富含骨骼发育所需的钙.
故答案为:(1)糖类;小肠;(2)坏血病;钙.
【分析】合理膳食是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