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高州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高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 , 每小题3分 ,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 内行刀锯 , 外用甲兵,"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监禁庶民, 等措施 , 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 。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
A.峻法少恩 , 激化社会矛盾 B.废除井田 , 破坏传统体制
C.重农抑商 , 违背经济规律 D.严令分家 , 加重民众负担
2.(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 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 民俗活动 。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如图)还原了这一 民俗活动 。该图体现了(  )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绘画创作的史料价值最高 D.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3.(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 "毫无疑问 , 大多数老百 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 , 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 , 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在华的间谍活动 B.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
C.武昌起义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
4.(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931年末 , 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事迹唤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 , 中国福昌烟草公司迅速将马占山像放在香烟广告上 , 并隆重推出, 马占山将军香烟 。这反映了(  )
A.国产香烟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B.广告成为烟草促销主要方式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商品销售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5.(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20世纪60年代以来 , 中国积极拓展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文化、科学、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举措说明(  )
A.严峻国际形势促使外交调整 B.打破了新中国外交孤立局面
C.中国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D.第三世界崛起引起中国重视
6.(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1991年7月1日 ,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  )
A.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B.计划经济已彻底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C.新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运转
7.(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0二11世纪起 , 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 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 的自治权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B 14二15世纪 , 津巴布韦进人鼎盛时期 , 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 纳人它的统治之下 玛雅文明由此走向衰落
C 15二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 , 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 对过往 商品征收重税 加速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D 14二16世纪 , 阿兹特克人国家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 控制了整个墨 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形成了基督教文明国家
A.A B.B C.C D.D
8.(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欧洲人认为是哥伦布把野蛮的美洲纳人到了文明的大家庭 ; 一些拉美国家认为 , 随着哥伦布 的到来 , 殖民主义随之到来 , 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 , 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 , 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9.(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 , 且不包括星期日 , 而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 。在节庆日子里 , 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 , 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 。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
A.摆脱神学影响 B.城市生活节奏紧张
C.人性得以复苏 D.居于贸易中心地位
10.(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16年说: " 在我的新拉纳克的工厂里 , 大约有2000个年轻人 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 , 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 业人口来完成,他意在阐明(  )
A.技术进步的威力 B.社会主义运动的必要性
C.社会平等的重要 D.工人阶级强大的改造力
11.(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 。当时 , " 大流感, 被冠以许多名称: " 法国 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 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 布尔什维克病, 。这一 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流感缺乏应对的措施
12.(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从1922年到1924年 , 经过货币改革 , 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 。1924 年 , 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 , 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 , 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 。这反映了当时(  )
A.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 B.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
C.苏联工业化取得很大成效 D.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
13.(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927年7月 , 桑地诺在发表的宣言中写道: "查莫罗及其继承人迪亚斯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 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尼加拉瓜)。不,绝不可能,我将发动并参加这场 战斗 , 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桑地诺发动的"这场战斗(  )
A.采取了非暴力手段 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实现了斗争的目标 D.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
14.(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 即这些区域的现代化 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 , 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 , 在改革的 目标、内容方面也会有不同 。这一说法(  )
A.认为现代化改革并不能模式化
B.反映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颠倒黑白
C.是很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
D.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审视民族主义
15.(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吴于库先生评论道: "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 宰割弱小国家 , 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 家的对外政策 , 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 。也正是这种出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对于国家利益的无止尽追求 , 最终也让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该材料反映的事件(  )
A.鼓舞人们团结一心抗击法西斯侵略
B.促使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D.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6.(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关于科索沃战争 , 美国官方报告称: "我们的空中打击在战争史上是最有效和最人道的。 环 境史家认为"高科技战争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世界秩序的不公, , 也有学者认为"科索沃 战争将成为美国和北约以人权为理由干预别的主权国家的先例, 。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认识 说明了(  )
A.战争改变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B.高科技战争减少伤亡而更人道
C.研究者的角度决定了战争性质 D.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客观评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 共52分。
17.(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 , 传入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 , 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 究社会主义的著作 。五四运动后 , 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 , 各种期刊大量、 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陈独秀等 在上海发起成立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 。 同时 , 一批先 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 , 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____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____ 1923年6月)
第二编 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____ 1927年7月) 第4章 第一 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 … 第7章 第一 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____ 1937年7月) 第8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第9章 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 … 第12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____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____ 1949)》
(1)根据材料一 , 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 ,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 , 概括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 。并结合所学知识 , 用史实简要说 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 。
18.(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下表是1977—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选取一个时间段或就整个时期 ,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并 予以阐述 。(要求:趋势明确 . 阐述清晰 . 史论结合)
19.(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 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 。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 . 波斯统治 者 … … 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 . 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 . 这种政策有效地保 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 . 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 . 还能 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 …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 . 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 黑暗时代, . 古典文明这时已 大半不为人所知 . 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 典哲学、文学作品 . 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 . 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 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 . 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 . 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 西欧 . 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直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 条件和积极影响 。
(2)根据材料二 . 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举两例说明 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20.(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 , 他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 。赫鲁 晓夫指出 , 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 , 规定牲畜的头数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 , 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 。 …… 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 , 赫鲁晓 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二 在改革过程中 , 苏联顺利完成了第八和第九个五年计划 , 1966一 1975年间苏 联社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 3% , 全国工 业总产值从2294亿卢布上升到5112亿 卢布 , 农业生产总值也从883亿卢布上升到1128亿卢布 。经济的发展使苏联与美国之间的 差距逐步缩小 ,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 , 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 , 1975年上 升到53% ,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 而是挥向 了党的脖子 。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 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点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期间,对内推行严刑峻法,压迫人民,对外进行扩张和兼并战争,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成为他后来被杀的重要原因。这说明商鞅变法峻法少恩,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废除井田制,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严令分家,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闲庭蹴鞠图》还原了宋代的蹴鞠民俗活动,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审美和宋朝民间体育运动的结合,D项正确;
材料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中只涉及蹴鞠运动,不能得出宋代民众生活多姿多彩,B项错误;
绘画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没有比较其他史料,不能得出史料价值最高的结论,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艺术,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和图片信息,结合宋代绘画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武昌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前夕,大多数老百姓赞成推翻清政府,这说明武昌起义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属于英国在华的间谍活动,A项错误;
材料只提到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没有体现西方列强的对华态度转变,B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武昌起义爆发前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只是11911年10月10日的零星枪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辛亥革命得爆发具有必然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和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在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事迹唤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的背景下,中国福昌烟草公司将马占山像加入香烟广告并隆重推出,取名为马占山将军香烟,这体现了中国福昌烟草公司将商品销售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国产香烟质量的提高,A项错误;
材料中只是涉及广告这一种促销方式,没有提及促销的其他方式,不能得出广告成为烟草促销的主要方式,B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中国福昌烟草公司推出马占山将军香烟的背景和注解可以看出商品促销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中国面临着两大强国阵营的威胁,国际形势严峻,为了打破这一困局,中国积极拓展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文化、科学、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因严峻的国际形势而调整对外政策,A项正确;
1949年中苏建交就已经打破了新中国外交孤立局面,B项错误;
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实力尚未得到明显提升,C项错误;
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受中苏、中美关系的影响,而且材料中的亚洲不一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日本,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形势和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可知,反映出政府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直接管理,而是进行宏观调控,A项正确;
“彻底”的说法绝对化,B项错误;
1991年中国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项错误;
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解读分析材料“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A项正确;
玛雅文明内部部落冲突不断导致其文明走向衰落,与津巴布韦无关,B项错误;
依据材料“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阻碍了东西贸易的发展,C项错误;
阿兹特克人没有信仰基督教,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城市,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史实,结合该史实的影响得出正确的结论,注意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站在欧洲的立场,拉美国家站在拉美的立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站在文明相遇的角度分别来评价新航路的开辟,这些评论都带有主观性,不够全面理性,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带有主观性,不够全面理性,而非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A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了三种认识,无法说明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B项错误;
材料中的三种认识均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并不是因为缺乏史料佐证,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三种评论的立场角度分析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在节庆日子里,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提倡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生活,材料反映的现象正是这一思潮下人性得以复苏的表现,C项正确;
依据材料“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可知,当时没有摆脱神学影响,A项错误;
材料无法表明城市生活节奏是否紧张,B项错误;
15、16世纪时,意大利已经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在节庆日子里,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16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在我的新纳克的工厂里,大约由2000个年轻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业人口来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技术获得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完成的工作量远超之前,A项正确;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于184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平等,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无产阶级的改造力,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在我的新纳克的工厂里,大约由2000个年轻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业人口来完成”,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时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当时被冠以敌对方的名称,这说明敌对情绪影响了人们对流行病的认识与称呼,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B项正确;
这一时期的欧洲尚未形成典型的意识形态对峙,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战争加速流行病的传播,C项错误;
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大战时期对流感的命名,没有体现是否采取措施应对,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紧扣一战背景,从材料中流行病的认识与称呼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922年至1924年,苏联货币对英镑和美元基本稳定,同时在莫斯科出现“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有利于稳定苏联的金融货币体系,A项正确;
仅从材料中苏联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不能得出美元贬值,而且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推动了苏联货币体系稳定,没有涉及苏联工业化成效,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敌视和封锁,不能说明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苏俄货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可以看出桑地诺起义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D项正确;
依据材料“我将发动并参加这场 战斗 , 以战斗呼声来回答”可知,并不是采取非暴力手段,A项错误;
桑地诺领导的尼加拉瓜反美斗争未能动摇整个世界殖民体系,B项错误;
桑地诺的斗争并没有取得胜利,没有实现斗争目标,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结合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的目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非洲独立意识的醒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些区域的现代化 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 , 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 , 在改革的 目标、内容方面也会有不同”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说明现代化改革并不能模式化,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现代化模式的发展问题,与西方殖民文化无关,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强调西方文明中心论,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现代化史观,不是唯物史观,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些区域的现代化 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 , 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 , 在改革的 目标、内容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种出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对于国家利益的无止尽追求 , 最终也让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从而为德国全面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纵容,并不能鼓舞人们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信心,A项错误;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C项错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而且不仅仅涉及苏联和德国,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材料“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种出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对于国家利益的无止尽追求 , 最终也让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判断出该事件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然后结合该条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答案】D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美国官方”“环境史家”“学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这拓展了研究视角,有利于对其客观评价,D项正确;
科索沃战争没有改变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科索沃战争爆发之时,仍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强,A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了从不同的角度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而非高科技战争减少伤亡而更人道,B项错误;
研究者的角度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性质,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官方”“环境史家”“学者”,结合科索沃战争和史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答案】(1)表现: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成立研究会和学会;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
影响:徐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额和大革命的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过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表现:依据材料“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可知,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依据“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可知,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依据“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可知,成立研究会和学会;依据“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可知,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影响:依据材料“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背景:依据材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依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可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过程: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召开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和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1)时间段、趋势: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
阐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这不仅使中国更为便利地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扩大利用外资等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国商品拓宽国际市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即便在遭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依然有接近 10%的高速增长。总之,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时间段、趋势:依据图示信息,选择21世纪初,通过趋势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因此得出趋势是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然后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可从对外贸易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是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解题图示信息,任意选择一个时期,然后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9.【答案】(1)(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1)条件:依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得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依据“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可以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依据“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可以得出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影响:依据材料一“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依据材料二“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阿拉伯数字、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等方面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第一问,条件: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地域、政治、交通、经济以及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对文明保护和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二问,作用:依据材料二,从保存欧洲古典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形成本民族文化以及对文艺复兴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举例:结合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答案】(1)相同点: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点在工业。
(2)启示: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分析】(1)异同:相同点:结合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内容以及结果可知,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都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不同点:依据材料“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他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依据“在改革过程中,苏联顺利完成了第八和第九个五年计划”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点在工业。
(2)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一、二,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影响,在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如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目的、内容以及结果分析比较;第二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影响,在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广东省高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 , 每小题3分 ,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有学者引用商鞅变法" 内行刀锯 , 外用甲兵,"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监禁庶民, 等措施 , 来证明其个人悲剧不可避免 。该学者意在说明商鞅变法(  )
A.峻法少恩 , 激化社会矛盾 B.废除井田 , 破坏传统体制
C.重农抑商 , 违背经济规律 D.严令分家 , 加重民众负担
【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商鞅变法期间,对内推行严刑峻法,压迫人民,对外进行扩张和兼并战争,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成为他后来被杀的重要原因。这说明商鞅变法峻法少恩,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废除井田制,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严令分家,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 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 民俗活动 。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如图)还原了这一 民俗活动 。该图体现了(  )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绘画创作的史料价值最高 D.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闲庭蹴鞠图》还原了宋代的蹴鞠民俗活动,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审美和宋朝民间体育运动的结合,D项正确;
材料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A项错误;
材料中只涉及蹴鞠运动,不能得出宋代民众生活多姿多彩,B项错误;
绘画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没有比较其他史料,不能得出史料价值最高的结论,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艺术,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和图片信息,结合宋代绘画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 "毫无疑问 , 大多数老百 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 , 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 , 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在华的间谍活动 B.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
C.武昌起义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
【答案】C
【知识点】武昌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前夕,大多数老百姓赞成推翻清政府,这说明武昌起义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属于英国在华的间谍活动,A项错误;
材料只提到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没有体现西方列强的对华态度转变,B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武昌起义爆发前老百姓对清政府的态度,只是11911年10月10日的零星枪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辛亥革命得爆发具有必然性,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武昌起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和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931年末 , 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事迹唤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 , 中国福昌烟草公司迅速将马占山像放在香烟广告上 , 并隆重推出, 马占山将军香烟 。这反映了(  )
A.国产香烟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B.广告成为烟草促销主要方式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商品销售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在东北抗日英雄马占山的事迹唤起了无数国人的爱国之心的背景下,中国福昌烟草公司将马占山像加入香烟广告并隆重推出,取名为马占山将军香烟,这体现了中国福昌烟草公司将商品销售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国产香烟质量的提高,A项错误;
材料中只是涉及广告这一种促销方式,没有提及促销的其他方式,不能得出广告成为烟草促销的主要方式,B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中国福昌烟草公司推出马占山将军香烟的背景和注解可以看出商品促销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20世纪60年代以来 , 中国积极拓展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文化、科学、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举措说明(  )
A.严峻国际形势促使外交调整 B.打破了新中国外交孤立局面
C.中国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D.第三世界崛起引起中国重视
【答案】A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中国面临着两大强国阵营的威胁,国际形势严峻,为了打破这一困局,中国积极拓展对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文化、科学、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因严峻的国际形势而调整对外政策,A项正确;
1949年中苏建交就已经打破了新中国外交孤立局面,B项错误;
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实力尚未得到明显提升,C项错误;
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受中苏、中美关系的影响,而且材料中的亚洲不一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日本,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结合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形势和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1991年7月1日 ,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  )
A.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B.计划经济已彻底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C.新中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运转
【答案】A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可知,反映出政府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直接管理,而是进行宏观调控,A项正确;
“彻底”的说法绝对化,B项错误;
1991年中国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项错误;
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解读分析材料“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计划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结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0二11世纪起 , 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 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 的自治权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B 14二15世纪 , 津巴布韦进人鼎盛时期 , 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 纳人它的统治之下 玛雅文明由此走向衰落
C 15二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 , 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 对过往 商品征收重税 加速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D 14二16世纪 , 阿兹特克人国家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 控制了整个墨 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形成了基督教文明国家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的城市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A项正确;
玛雅文明内部部落冲突不断导致其文明走向衰落,与津巴布韦无关,B项错误;
依据材料“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阻碍了东西贸易的发展,C项错误;
阿兹特克人没有信仰基督教,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城市,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史实,结合该史实的影响得出正确的结论,注意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欧洲人认为是哥伦布把野蛮的美洲纳人到了文明的大家庭 ; 一些拉美国家认为 , 随着哥伦布 的到来 , 殖民主义随之到来 , 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 , 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 , 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站在欧洲的立场,拉美国家站在拉美的立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站在文明相遇的角度分别来评价新航路的开辟,这些评论都带有主观性,不够全面理性,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带有主观性,不够全面理性,而非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A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了三种认识,无法说明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B项错误;
材料中的三种认识均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并不是因为缺乏史料佐证,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三种评论的立场角度分析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9.(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 , 且不包括星期日 , 而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 。在节庆日子里 , 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 , 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 。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
A.摆脱神学影响 B.城市生活节奏紧张
C.人性得以复苏 D.居于贸易中心地位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在节庆日子里,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欧洲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提倡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生活,材料反映的现象正是这一思潮下人性得以复苏的表现,C项正确;
依据材料“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可知,当时没有摆脱神学影响,A项错误;
材料无法表明城市生活节奏是否紧张,B项错误;
15、16世纪时,意大利已经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在节庆日子里,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16年说: " 在我的新拉纳克的工厂里 , 大约有2000个年轻人 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 , 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 业人口来完成,他意在阐明(  )
A.技术进步的威力 B.社会主义运动的必要性
C.社会平等的重要 D.工人阶级强大的改造力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16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在我的新纳克的工厂里,大约由2000个年轻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业人口来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技术获得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完成的工作量远超之前,A项正确;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于184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平等,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无产阶级的改造力,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在我的新纳克的工厂里,大约由2000个年轻人和成年人管理的机械动力和操作……现在完成的工作量,在60年前需要由苏格兰的全部工业人口来完成”,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 。当时 , " 大流感, 被冠以许多名称: " 法国 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 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 布尔什维克病, 。这一 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流感缺乏应对的措施
【答案】B
【知识点】“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时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当时被冠以敌对方的名称,这说明敌对情绪影响了人们对流行病的认识与称呼,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B项正确;
这一时期的欧洲尚未形成典型的意识形态对峙,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战争加速流行病的传播,C项错误;
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大战时期对流感的命名,没有体现是否采取措施应对,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紧扣一战背景,从材料中流行病的认识与称呼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从1922年到1924年 , 经过货币改革 , 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 。1924 年 , 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 , 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 , 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 。这反映了当时(  )
A.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 B.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
C.苏联工业化取得很大成效 D.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
【答案】A
【知识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1922年至1924年,苏联货币对英镑和美元基本稳定,同时在莫斯科出现“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有利于稳定苏联的金融货币体系,A项正确;
仅从材料中苏联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不能得出美元贬值,而且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推动了苏联货币体系稳定,没有涉及苏联工业化成效,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敌视和封锁,不能说明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苏俄货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3.(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1927年7月 , 桑地诺在发表的宣言中写道: "查莫罗及其继承人迪亚斯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 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尼加拉瓜)。不,绝不可能,我将发动并参加这场 战斗 , 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桑地诺发动的"这场战斗(  )
A.采取了非暴力手段 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C.实现了斗争的目标 D.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
【答案】D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可以看出桑地诺起义以反帝反独裁为任务,D项正确;
依据材料“我将发动并参加这场 战斗 , 以战斗呼声来回答”可知,并不是采取非暴力手段,A项错误;
桑地诺领导的尼加拉瓜反美斗争未能动摇整个世界殖民体系,B项错误;
桑地诺的斗争并没有取得胜利,没有实现斗争目标,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想在美国侵略者刺刀的帮助下统治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不!决不可能”、“以战斗呼声来回答阴险的侵略者和出卖祖国的罪犯们”,结合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的目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 即这些区域的现代化 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 , 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 , 在改革的 目标、内容方面也会有不同 。这一说法(  )
A.认为现代化改革并不能模式化
B.反映西方殖民文化善于颠倒黑白
C.是很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
D.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审视民族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非洲独立意识的醒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些区域的现代化 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 , 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 , 在改革的 目标、内容方面也会有不同”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说明现代化改革并不能模式化,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现代化模式的发展问题,与西方殖民文化无关,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强调西方文明中心论,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现代化史观,不是唯物史观,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些区域的现代化 进程即使在同一时代条件下 , 因长期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心理、习俗的不同 , 在改革的 目标、内容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主旨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15.(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吴于库先生评论道: "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 宰割弱小国家 , 这玷污了社会主义国 家的对外政策 , 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 。也正是这种出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对于国家利益的无止尽追求 , 最终也让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该材料反映的事件(  )
A.鼓舞人们团结一心抗击法西斯侵略
B.促使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D.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进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种出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对于国家利益的无止尽追求 , 最终也让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联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从而为德国全面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纵容,并不能鼓舞人们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信心,A项错误;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C项错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在1942年,而且不仅仅涉及苏联和德国,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材料“苏联同纳粹德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这种出于大国沙文主义的对于国家利益的无止尽追求 , 最终也让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判断出该事件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然后结合该条约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关于科索沃战争 , 美国官方报告称: "我们的空中打击在战争史上是最有效和最人道的。 环 境史家认为"高科技战争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世界秩序的不公, , 也有学者认为"科索沃 战争将成为美国和北约以人权为理由干预别的主权国家的先例, 。关于科索沃战争的认识 说明了(  )
A.战争改变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B.高科技战争减少伤亡而更人道
C.研究者的角度决定了战争性质 D.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客观评价
【答案】D
【知识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美国官方”“环境史家”“学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这拓展了研究视角,有利于对其客观评价,D项正确;
科索沃战争没有改变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科索沃战争爆发之时,仍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强,A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了从不同的角度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而非高科技战争减少伤亡而更人道,B项错误;
研究者的角度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性质,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官方”“环境史家”“学者”,结合科索沃战争和史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 共52分。
17.(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 , 传入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 , 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 究社会主义的著作 。五四运动后 , 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 , 各种期刊大量、 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陈独秀等 在上海发起成立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 。 同时 , 一批先 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 , 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____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21年7月____ 1923年6月)
第二编 党在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____ 1927年7月) 第4章 第一 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 … 第7章 第一 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编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____ 1937年7月) 第8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第9章 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 … 第12章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____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____ 1949)》
(1)根据材料一 , 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 ,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 , 概括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 。并结合所学知识 , 用史实简要说 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 。
【答案】(1)表现: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成立研究会和学会;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
影响:徐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额和大革命的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过程: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表现:依据材料“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可知,引进和翻译出版原著;依据“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可知,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依据“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可知,成立研究会和学会;依据“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可知,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影响:依据材料“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背景:依据材料“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依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可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过程: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召开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后,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统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一问,依据材料一,结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和影响分析;第二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的背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的过程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下表是1977—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选取一个时间段或就整个时期 ,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并 予以阐述 。(要求:趋势明确 . 阐述清晰 . 史论结合)
【答案】(1)时间段、趋势: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
阐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这不仅使中国更为便利地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扩大利用外资等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国商品拓宽国际市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即便在遭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依然有接近 10%的高速增长。总之,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时间段、趋势:依据图示信息,选择21世纪初,通过趋势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因此得出趋势是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然后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可从对外贸易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进行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是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解题图示信息,任意选择一个时期,然后结合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因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19.(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 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 。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 . 波斯统治 者 … … 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 . 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 . 这种政策有效地保 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 . 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 . 还能 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 …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 . 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 黑暗时代, . 古典文明这时已 大半不为人所知 . 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 典哲学、文学作品 . 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 . 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 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 . 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 . 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 西欧 . 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直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 条件和积极影响 。
(2)根据材料二 . 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 并结合所学知识 . 举两例说明 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答案】(1)(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1)条件:依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得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依据“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可以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依据“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可以得出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影响:依据材料一“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
(2)作用:依据材料二“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知,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阿拉伯数字、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等方面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第一问,条件: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地域、政治、交通、经济以及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对文明保护和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二问,作用:依据材料二,从保存欧洲古典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形成本民族文化以及对文艺复兴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举例:结合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0.(2023高一下·高州期末)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 , 他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 。赫鲁 晓夫指出 , 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 , 规定牲畜的头数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 , 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 。 …… 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 , 赫鲁晓 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二 在改革过程中 , 苏联顺利完成了第八和第九个五年计划 , 1966一 1975年间苏 联社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 3% , 全国工 业总产值从2294亿卢布上升到5112亿 卢布 , 农业生产总值也从883亿卢布上升到1128亿卢布 。经济的发展使苏联与美国之间的 差距逐步缩小 , 据美国国务院计算 , 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 , 1975年上 升到53% ,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 , 而是挥向 了党的脖子 。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 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点 。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案】(1)相同点: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点在工业。
(2)启示: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分析】(1)异同:相同点:结合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内容以及结果可知,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都在政治、农业和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不同点:依据材料“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他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依据“在改革过程中,苏联顺利完成了第八和第九个五年计划”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点在工业。
(2)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一、二,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影响,在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如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目的、内容以及结果分析比较;第二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影响,在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