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定远县朱湾学校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 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 B. 用烧碱和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C. 用钢丝球擦除灶具上的污渍 D.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2. “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氟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B. 氟属于金属元素
C. 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D. 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3. 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霉变的花生清洗后再食用 B. 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C. 夜晚在房间里闻到煤气味,立即开灯检查 D.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4.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相互吸引,则这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 酸雨的小于,所以小于的雨水都是酸雨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则物体受平衡力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添加固体粉末 B. 过滤
C. 量取水 D. 倾倒液体
6. 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乙:配制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 丙:瓶吞鸡蛋,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 丁: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是由于球下方受到的压强增大
7.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示中丙和丁物质都是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 丁物质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8.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油能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B.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因此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灭火
C. 进入久闭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实验,因此进入沼气池前也要进行灯火实验
D. 化学反应元素守恒,因此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氧气
9. 坚持生态优先、落实节约优先、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以下做法不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的是( )
A. 农业灌溉要节约用水,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B. 回收利用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减少“白色污染”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D.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10. 利用侯氏制碱法生产时,可得到副产品、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时,乙是的不饱和溶液
B.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
C.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 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多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室制备 向大理石中加入浓盐酸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适量溶液并过滤
鉴别洗发剂和护发剂 用试纸测试其
检验未知气体中含有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A. B. C. D.
12. 现有氧化铜和氢氧化铜混合物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杂质不含氧元素,将其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则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3. “化”说能源。
古代,原始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迈进了植物能源时代。“钻木”的目的是 ______ 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
世纪,化石能源取代植物能源。三大化石燃料中相对较清洁的是 ______ 。
当前,我国氢能按如图规划发展迅速: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______ ,利用该原料反应制得的氢气属于 ______ 填“灰氢”“蓝氢”或“绿氢”。
蓝氢是将天然气重整制成。虽然天然气也属于化石燃料,但由于使用了“碳捕捉”等先进技术,减轻了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低碳制氢,“碳捕捉”实际上是指 ______ 气体被捕获。
通过“新能源”分解水可制得绿氢,该能源可能是 ______ 写出一种。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市售的双氧水的浓度一般是和的水溶液。双氧水常用于杀菌消毒,医用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创伤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分钟后就恢复原来的颜色。
双氧水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脱氯剂,具有不稳定性。将水蒸气冷凝在硅、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在其中发现了过氧化氢。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微来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文中涉及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
双氧水擦拭到创伤面,创伤表面管出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时,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为 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属于 ______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液可用于 ______ 。
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点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中的实验仪器图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是一种有臭鸡蛋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收集时可以用、、中的装置进行收集,则说明该气体具备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______ 。
小明同学采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加放一团棉花,目的是 ______ ,采用装置收集完毕后,他忘记将导管移出水面就停止了加热,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的后果是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过碳酸钠是一种清洁剂,多用在抗震、抗疫等工作中,其化学式为,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和的双重性质。
【探究】过碳酸钠溶于水放热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
【实验验证】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点燃的木条点燃生成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没有出现蓝色的火焰;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打开橡皮塞,接下来的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从而证明猜想三正确。
【探究Ⅱ】过碳酸钠溶于水后得到的无色液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猜想二: ______
猜想三:和
【实验验证】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______ 。 猜想一正确
向完成实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猜想 ______ 正确
【反思评价】
通过实验操作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 ______ 。
下列物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______ 。
A.二氧化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盐酸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7. 天然存在的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学习小组想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称取大理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大理石完全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______ 。
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用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烧碱和树叶制作“叶脉书签”是氢氧化钠与叶肉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上的污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用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用液氮作制冷剂,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氟原子核内质子数为,故正确;
B.氟字带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单位为“”,不是“”,故错误
D.氟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故错误;
故选:。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3.【答案】
【解析】解:、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且黄曲霉素一般在加热条件下不会被破坏,不能食用,所以错误。
B、食盐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氯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无法用食盐水除铁锈,所以错误。
C、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错误。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故选:。
A、根据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判断.
B、根据氯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的性质判断.
C、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的原理判断.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答案】
【解析】解:、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有两种可能,一是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小球带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雨的小于,但小于的雨水不一定都是酸雨,正常雨水的约为,酸雨是小于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到的力是平衡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正常雨水的约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的状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5.【答案】
【解析】解:、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不平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瓶吞鸡蛋,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是因为上方的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错误操作对溶剂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大气压强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的生成物一氧化氮和水均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氮元素由价变成价,氧元素由价变成价,说法错误;
D、丁物质是水,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物质的性质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汽油能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溶解原理,而不是乳化作用,说法错误;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因此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灭火,说法正确;
C、进入久闭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实验,但进入沼气池前不能进行灯火实验,以防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D、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氧气,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没有氧气生成,说法错误。
故选:。
A、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防范爆炸的措施来分析;
D、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不一定生成氧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除油污的原理、灭火的原理、防范爆炸的做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农业灌溉要节约用水,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可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回收利用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要合理农药和化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题意,坚持生态优先、落实节约优先、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想的内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属于不饱和溶液,时,乙在氯化铵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是的不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即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溶质质量,故C符合题意;
D、碳酸钠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铵大,所以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析出晶体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制备,应向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B、能与适量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C、鉴别洗发剂和护发剂,可用试纸测试其,大于的是洗发剂,小于的是护发剂,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D、氧气能支持燃烧,检验未知气体中含有,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是未知气体中是否含有,也可能是含氧气较少的混合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
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D、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物样品的质量为:,因为杂质不与酸反应,且不溶于水,杂质不含氧元素,则滤渣是杂质,那么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为:;氢氧化铜可以写成,则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可以看成“氧化铜”和“水”的混合物,该反应可以全部看成“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即,而“水”不变;那么盐酸中的氢元素以及“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全部转移到生成的水中,而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盐酸;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即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氧化铜”,则“氧化铜”的质量为:,那么“氧化铜”和“水”的混合物中,“水”的质量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则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所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求出混合物的质量,氢氧化铜可以写成,则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可以看成“氧化铜”和“水”的混合物,盐酸中的氢元素以及“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全部转移到生成的水中,由盐酸中的氢元素质量求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以及“氧化铜”的质量,得出看成的“水”的质量,“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以及看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和,就是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最后用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除以混合物样品的质量,得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找出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天然气 置换 灰氢 太阳能等
【解析】解:“钻木”可产生热量目的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和石油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污染空气,故相对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
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体现还原性的物质是碳,此反应属于煤炭气化反应,制得的氢气属于灰氢;
碳捕捉指的是捕捉二氧化碳气体:
分解水可制得绿氢,此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故该能源是太阳能等。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天然气;
置换;;灰氢;

太阳能等。
根据“钻木”可产生热量目的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进行分析。
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和石油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
根据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碳捕捉指的是捕捉二氧化碳气体,分解水可制得绿氢,进行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与能源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答案】塑料 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 混合物 杀菌消毒等 温度过低,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成为固体
【解析】解: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文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
双氧水擦拭到创伤面,创伤表面管出气泡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时,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生成了新的物质。
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属于混合物,因为物质中有水和过氧化氢。
在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液中含有过氧化氢,所以可用于杀菌消毒等。
图中点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低,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成为固体。
故答案为:塑料;

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
混合物;
杀菌消毒等;
温度过低,水蒸气冷凝后直接凝固成为固体。
根据合成材料的种类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不稳定性进行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图示变化规律及水的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利用分子和原子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此题难度稍大,能够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出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15.【答案】试管 密度比空气大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解析】解:由图可知,仪器的名称是试管。
实验室常用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则说明该气体具备的一条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小明同学采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还加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阻塞导管;采用装置收集完毕后,他忘记将导管移出水面就停止了加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这种操作会引起的后果是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
试管;
;密度比空气大;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的原理,以及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气流较大,以及未将导管移出水面就停止了加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二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解析】解:【实验验证】根据结论猜想三正确,说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到火星的木条复燃;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用点燃的木条点燃生成的气体,发现木条燃烧更旺,没有出现蓝色的火焰,说明该气体不是氢气;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说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打开橡皮塞,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从而证明猜想三正确;
【猜想与假设】结合猜想一和猜想三,则猜想二:碳酸钠;
【实验验证】根据结论猜想一正确,无色液体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向完成实验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则说明猜想二正确;
【反思评价】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无法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所以说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
具有和的双重性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即为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会导致过碳酸钠失效,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所以不能使过氧碳酸钠失效,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所以不能使过氧碳酸钠失效,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导致过碳酸钠失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实验验证】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猜想与假设】;
【实验验证】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二;
【反思评价】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无法证明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实验验证】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到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猜想一和猜想三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猜想一正确,无色液体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反思评价】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根据具有和的双重性质,能使过碳酸钠失效,即为能与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7.【答案】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