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测试(二)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测试(二)
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启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层;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感冒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体温升高等症状,服用消炎药阿司匹林后,体温虽恢复正常,但同时也出现了胃液酸性增强、血浆中转氨酶增多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多液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而转氨酶只分布于细胞内液
B.肺部感染后体内可能正在进行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C.转氨酶大量进人血浆可使血浆渗透压改变导致组织水肿
D.内环境中缓冲对的调节能缓解胃液酸性增强产生的不适
2.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兴奋传导的相关实验探究。下列对膜电位的测量及变化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A.当兴奋传到图甲的电极处时,指针会向左偏转一次
B.图甲、乙测量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丙和图丁
C.若减小 a、b两点间的距离,图丁中d的长度也随之减小
D.图丙中ce段的形成与K+有关,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参与
3.术后伤口的强烈疼痛折磨着患者,图示为该过程中一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详见右图。下列 芬太尼受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痛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感受器入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到正
C.芬太尼的作用是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D.K+外流与Na+内流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4.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因此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大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老年痴呆症患者不能看懂文字,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V区病变造成的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调控下肢的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可能涉及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若得不到缓解可能会患抑郁症
5.为探究某物质X的降血糖作用,研究人员首先用药物诱导破坏小鼠的部分胰岛细胞并获得了糖尿病小鼠。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模型组(糖尿病小鼠)、实验组(糖尿病小鼠)进行葡萄糖耐受实验:向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向实验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物质X,再向三组小鼠灌胃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每30min检测其血糖变化,结果如图。其中实验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曲线b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含量会上升
B.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图中代表模型组小鼠的曲线是a
C.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可能比较低
D.可通过比较三组小鼠中的肝糖原含量来分析物质X对小鼠的影响
6.2022年冬奥会在张家口举行,延庆作为冬奥会的一个赛区启动了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许多学生亲身体验了冰雪课程的魅力。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室内进入滑雪场后,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不变
B.同学们大量出汗导致血浆内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尿量减少
C.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增加产热,且具有协同作用
D.在滑雪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调节皮肤的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
7.我们的口腔中有不少细菌,正常情况下却很少发生感染,主要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下列关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
C.B细胞与抗体的产生有关,而T细胞与抗体的产生无关
D.泪液和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8.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日,目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为了减少或者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常用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是皮肤点刺实验:将少量高纯度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根据皮肤反应确定个体对何种过敏原过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紊乱所引起
B.过敏测试时可能会出现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的情况
C.过敏原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个体进行过敏原检测后可以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9.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按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胚芽期生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答有菜一根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液置在去顶胚芽酸一线时间后主量并记录弯曲度(a)如图甲。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的弯曲度(α)可得出弯曲度(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未去除尖端,则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运到下部需要消耗ATP
B.生长素在输导组织中的韧皮部是非极性运输,图中a一般小于90°
C.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
D.分析图乙可知生长素浓度大于12μmol·L-1时,将抑制胚芽鞘生长
10.植物的生长不仅受到激素调控,还受到光的调控。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失突变体中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并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转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甲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促进植物体内ABA的合成
B.图乙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有无光照、光受体的有无和ABA的浓度
C.图乙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种子对ABA处理更为敏感
D.据图乙可以推测,光信号增强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1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于计数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12.微山湖既有特有物种四鼻孔鲤鱼,更有凶猛的肉食性鳜鱼,还有丰富多样的其他生物。其中绿藻、蓝细菌是四鼻孔鲤鱼和微山湖沼虾等动物的食物(沼虾又是四鼻孔鲤鱼的食物。科研工作者经过10年的调查绘制了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已知在第7年大量的生活污水流进了微山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四鼻孔鲤鱼的种群密度
B.四鼻孔鲤鱼在1~7年之间,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
C.P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与水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D.第9年,肉食性鳜鱼的数量可能呈现图中相同的变化趋势
13.九宫山耸立在幕阜山脉中段,是华中地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该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近百种珍稀濒滴危物种,如南方红豆杉、钟尊木、香果和鹅掌楸等,被称作景象万千的森林都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南方红豆杉的种群数量时,必须随机取样
B.山坡的不同海拔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鹅掌楸和钟尊木之间存在生态位的重叠,具有种刻竞争关系
D.九宫山森林公园作为旅游景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4.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类型。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减少水分的蒸发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体表长有角质鳞片
B.华北地区春天多风开放的花多为虫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C.森林生物群落的阴生植物以较小的叶绿体以适应弱光环境
D.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各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相同的
15.漩门湾湿地曾经是荒芜的滩涂,现被列入国家级重要湿地。湿地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天然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曾是荒芜的滩涂发展到现今的漩门湾湿地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各物种比例稳定不变
C.演替过程伴随着干物质的积累,其中积累最多的元素是碳
D.任何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一样,最后都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16.在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巨型管蠕虫,其体内的硫细菌占到体重的一些。巨型管蠕虫体色鲜红,是因为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供给自身和硫细菌。硫细菌利用氧气、硫化氢与CO2反应生成有机物,还能将有机物供应给巨型管蠕虫。在该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动物多视觉退化,但是有感受红外线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硫细菌与硝化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B.巨型管蠕虫和体内硫细菌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C.该生态系统是由硫细菌和巨型管蠕虫等生物所构成
D.从进化角度分析,动物多视觉退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7.杜鹃又称布谷鸟,一般栖于森林上层,是捕捉松毛虫的能手,松毛虫以松叶为食进而危害松林。如图是某森林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N1~N8。表示能量数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中的杜鹃以松毛虫为食,据此判断杜鹃属于第三营养级
B.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N5-N8
C.图中N的能量去向除图中所示外,还有未利用部分的能量
D.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
18.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了很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镉等。这些有害物质一进入环境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是它们单循环过程却与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不同。下列关于碳循环与有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
B.生物富集的现象说明有害物质的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C.某些重金属可能具有与细胞膜结合的特点而不易被降解
D.生态系统中使CO2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19.压米地生态系统中,甜菜夜蛾幼里喷食玉米叶片后,玉米会释放出回归和醋类辩题发射吸引小茧蜂在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卵寄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玉米地中的玉米→甜菜夜蛾→小茧蜂构成一条食物链
B.玉米释放出的吲哚和萜类等挥发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C.信息忽向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在生产中可利用生物防治原理减少甜菜夜蛾幼虫的产生,减少农药使用
20.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人
B.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不应该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依据物种多样性原理进行生态恢复时必须种植单一物种
D.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评估其是否会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
21.下列关于制作腐乳、泡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的制作过程与曲霉和毛霉等多种细菌相关
B.制作泡菜时发酵菌细胞呼吸产水导致坛内液体增多
C.豆腐上长出的白毛和泡菜坛内的白膜与不同微生物有关
D.自制腐乳、泡菜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
22.如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及相应的发酵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葡萄酒时应先冲洗干净葡萄后再去挑选葡萄→冲洗一榨汁除枝梗排气口
B.制作果酒时,关闭充气口,随着酒精发酵进行排气的时间间隔缩短
C.利用果酒进行果醋发酵时,应打开排气口通入无菌空气,并适当提高温度
D.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培养液的pH均降低
23.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微生物培养时常用到无菌技术避免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培养基的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例可能存在差异
B.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时可能被污染,分装后需进行灭菌处理
C.微生物培养时无机物可以作为碳源,但无机物不可以提供能量
D.为防止培养基溅到培养皿盖上,倒平板时应把培养皿盖完全打买
24.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尿素分解菌,
B.常用液体培养基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分离和计数
C.为减小实验误差,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平板应涂布均匀
D.为了解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用未接种的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培养检测
25.如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销毒后可作为过程①的外植体
B.过程②形成的试管苗细胞较愈伤组织细胞全能性高
C.过程②分化生根和生芽所用的激素种类与比例均不相同
D.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②为再分化,两过程中表达的基因相同
2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型繁殖为无性繁殖,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
B.选取茎尖细胞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突变品种
D.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一定是同一物种不几乎
27.已知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细胞贴壁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贴壁细胞进行收集时,可直接采用离心法
B.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大等因素使细胞分裂受阻
C.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采用固体培养基,并维持一定的气体环境
D.只有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28.哺乳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规律是胚胎工程重要的理论基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受精完成
B.受精卵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卵裂期受精卵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大
D.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29.体细胞与受精卵相比,细胞核中的DNA基本相同,但表观遗传修饰不同,因此基因表达也有所差异,于是体细胞细胞核转移人去核卵母细胞后,无法正常“指挥”生长发育过程。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注人了图中M细胞,发现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有所提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 a 表示核移植,过程 c可以通过电融合法获得重构胚M
B.猴B提供的卵母细胞不需要进行获能,但是需要培养到MⅡ期
C.图中克隆猴的大多性状与猴A相同,代孕猴不会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克隆猴
D.胚胎发育率提高的原因是去甲基化酶的合成增加,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提高
30.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EV71中,结构蛋白1(VP1)为主要的中和抗原(中和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能阻止病原体人侵与增殖)。研究人员以VP1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A、B,并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V71进入人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模板、原料和酶等物质进行增殖
B.制备的单克隆抗体A和B能够特异性识别多种肠道病毒,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C.设置培养基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以及避免培养基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据图分析,单克隆抗体A在浓度大于2.8 log10μg/mL时的中和效果均能达到100%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11分)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组织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可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是用于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是 (填细胞名称),④和⑥主要在 过程中发挥作用,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 。
(2)图甲中细胞③与细胞⑦相比,其细胞膜上缺少 的受体。根据乙图能否得出随着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效果逐渐增加,原因是 。
(3)为验证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从免疫细胞成熟场所角度设置实验自变量)。
实验材料:多只生理状况良好且相似的小鼠、具有活性的异体器官等。
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 。
32.(9分)白鹤自1989年被列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996年被列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白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荠等植物的茎和块根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嫩芽和少量蚌、螺、软体动物、昆虫、甲壳动物等动物性食物。白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在翻阳湖附近)越冬,在西伯利亚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鄱阳湖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 。
(2)白鹤种群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是 ,直接决定该数量特征的因素包括 。
(3)鄱阳湖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说明该植物群落具有 结构。若鄱阳湖物种数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则其演替类型是 。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由于某种原因鄱阳湖中软体动物数量大量减少,但短时间内白鹤的数量并未受到影响,原因是 。
33.(11分)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C3H8NO5P)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可按图示程序选育出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回答下列问题:
(1)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取样的原因是 。图示培养基①的接种方法是 。
(2)实验操作得到培养基②的菌落中,有的有透明圈,有的无透明圈,且透明圈的大小也有差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为① ;② 。
(3)在筛选高效分解草甘膦细菌的过程中,应挑取透明圈最大的菌落,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4)该小组在5个平板培养基上用另一种接种方法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的土壤浸出液0.1mL,其菌落数依次为215个、237个、184个、196个、321个,则1mL该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的活菌数大约为 个。
34.(9分)埃博拉病毒(EBoV)衣壳外有包膜,包膜上有多种棘突蛋白,其中GP蛋白最为关键,能被宿主细胞识别。如图为制备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灭活的 EBoV对小鼠进行多次注射的目的是 ,该方法不适合用于细菌的计数,原因是 。
(2)细胞融合的原理是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除了电融合和 外,还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
(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对杂交瘤细胞进行 ,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单克隆抗体。筛选后单克隆抗体具备的特点是 。
(4)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种类要齐全,比例要合适,此外为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还需要添加 。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最终可以从 中提取。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测试(二)
生物答案
1.B 胃液属于消化道内的成分,不属于细胞外液,转氨酶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中,若肝脏受损,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浆转氨酶含量升高,因此转氨酶可存在于内环境中,A错误;肺部感染后体内可能正在进行免疫调节从而导致体温升高,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转氨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大量进人血浆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减少,C错误;内环境中缓冲对调节的是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平衡,而胃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D 当刺激传到图甲的电极处时,指针会向左偏转一次,A正确;图甲是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之一,会记录下一次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的过程,对应图丙,而图乙两个电极不在一个位置,会记录下两次膜电位变化,对应图丁,B正确;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两次膜电位的时间接近,图丁中的d也随之减小,C正确;图丙中ce段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属于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的参与,D错误。
3.C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痛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不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后膜兴奋,这一过程兴奋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到负,B错误;据图分析,芬太尼作用于芬太尼受体,促进K+外流,引起膜电位变化,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减弱,C正确;K+外流与Na+内流过程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神经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 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4.B 大脑皮层V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A正确;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B 错误;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形成有关,可能涉及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抑郁,若得不到缓解可能会患抑郁症,D正确。
5.C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增多,A正确;若实验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如b所示,模型组小鼠的血糖高于实验组,即应是曲线 a,B正确;通过曲线分析可知,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实验组小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较高,因为胰岛素降低血糖,C错误;由于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合成,还可以 比较三组小鼠肝脏中的肝糖原含量,来分析物质 x对糖尿病小鼠的影响,D正确。
6.D 从室内进人滑雪场后,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会随之增加,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A错误;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内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多,尿量减少,B错误;从温暖的室内进人冰天雪地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导致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二者都可以增加产热,具有协同作用,C错 误;在滑雪期间,同学们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激活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汗液分 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D正确。
7.A T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胸腺,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的具有免疫作用 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等,B错误;B细胞活化后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细胞,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辅助性T细胞与 B细胞接触是 B细胞活化的一个信号,因此B细胞和T细胞都与抗体的产生有关,C错误; 泪液和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8.C 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A正确;进行过敏原测试时,有可能出现第一次接触过敏原而没有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B正确;过敏原检测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但过敏原一般为某种物质,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个体进行过敏原检测后可以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D正确。
9.D 生长素由尖端运输到下部的运输过程为主动运输,该过程消耗 ATP,A正确;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 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a一般小于90",大于0",B正确;由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 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促进作用相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在 两组实验中若a相同,如图乙中的a1,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不一定相同,C正确;分析图乙可知生长 素浓度大于 12umo1·L一1 时,胚芽鞘仍然弯曲生长,说明仍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
10.B 光可作为信号在植物体中被光敏色素捕捉,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 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体内ABA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推测光可能抑制植物体内 ABA的合成,A错误;据图乙可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光照的有无、光受体的有无、ABA的浓度,B正确;图乙实验结果表明,与光照条件相比,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受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更大,故推测黑暗条件下,种子对 ABA处理更为敏感,C错误;据图乙实验结果可以 推测,光信号减弱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其依据是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在不同浓度 ABA处 理下种子的萌发率大于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或在不同浓度 ABA处理下,野生型植株在光照条件下的种子 萌发率都大于黑暗条件下的),D错误。
11.A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A错误;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一定 量的培养液时,要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C正确;营养条件、温度、pH等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会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D正确。
12.B 四鼻孔鲤鱼个体大、活动范围也大,调查四鼻孔鲤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由图可 知,四鼻孔鲤鱼在1~7年之间种群数量在波动变化,平均值大概为K2,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B错误;从P点开始,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原因是生活污水的流人,造成了湖水污染,出现水华现象,导致四鼻孔鲤鱼的大量死亡,C正确;据图分析,在第 9年四鼻孔鲤鱼的种群数量有所上升,肉食性鳜鱼的食物更充足,可能呈现相同的数量变化趋势,D正确。
13.B 红豆杉是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在海拔高度不同的 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由温度因素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鹅掌楸和钟尊木 都生存于九宫山,存在生态位的重叠,具有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 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属于直接价值,D正确。
14.A 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体表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南方温暖多昆虫,植物"迎合”昆虫进化,虫媒花繁殖效果好,北方春季(多数植物开花)多风,且经过冬天的严寒,昆虫相对较少,风媒花繁殖效果好,许多植物的果实长有翅膀,B错误;森林生物群落的阴生植物中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以适应弱光环境,C错误;不同的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同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D错误。
15.C 荒芜的滩涂也有生物,因此从荒芜的滩涂发展到现今的漩门湾湿地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湿地群落演 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各物种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生物体内干物质以有机物为主,主要元素 为碳元素,C正确;由于环境条件如气候、地貌、土壤等的影响,群落的演替不一定发展到森林阶段,D错误。
16.C 硫细菌与硝化细菌都是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巨型管蠕虫和硫细菌能够为彼此提供所需的物质且相互依存,所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正确;由生态系统的概念可知,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由生活在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环境构成,C错误;由现代进化理论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动物多视觉退化,但是有感受红外线的能力,从进化角度分析这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7.D 松树为第一营养级,松毛虫为第二营养级,森林中的杜鹃以松毛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一 呼吸量=N5-N8,B正确;N3为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同化量一呼吸量),N3的能量去向除图中所示(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未利用部分的能量,C正确;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N5/N2×100%,D错误。
18.B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CO2,A正确;由于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 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有害物质的循环也具有全球性,B错误;某些物质具有生物富集的特点是因 为其形成脂溶性物质,进人到细胞中不易被生物体排出从而不易被降解,C正确;生态系统中使 CO2进人生 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其对应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D正确。
19.A 该玉米地中的甜菜夜蛾与小茧蜂属于寄生关系,不构成食物链,A错误;生物体的分泌物、信息素、性外 激素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因此,玉米释放出叫噪和帖类等挥发物质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B正确;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利用生物防治原理可以减少甜菜夜蛾幼虫的产生,减少农药使用,D正确。
20.D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A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B错误;生态恢复时应种植多个物种, 避免种植单一物种,依据了物种多样性原理,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评估其是否会降低本土生物多样 性,避免生物人侵,D正确。
21.C 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毛霉、曲霉和酵母菌为真核生物,A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水,发酵坛内增加的水主要来自蔬菜细胞渗透失水,B错误;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与毛霉有关,泡菜坛内有时长出一层白膜,这是酵母菌繁殖的结果,C正确;自制腐乳、泡菜为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 主,D错误。
22.B 制作葡萄酒时对葡萄的处理步骤为:清洗→去梗→ 榨汁→装瓶,先除去枝梗再清洗容易造成果肉污染, A正确;果酒发酵中,酵母菌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和CO2,应间歇性打开排气口释放CO2,随着酒精发酵进行排气的时间间隔延长,B错误;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并且其发酵温度高于酒精发酵,利用果酒进行果醋发酵时,应打开排气口通人无菌空气,并适当提高温度,C正确;果酒制作 过程中酵母菌会产生酸性气体CO2,使 pH降低;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会产生醋酸,使pH降低,D正确。
23.A 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营养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氨源,不同培养基的各种养分的浓度和比 例可能存在差异,A正确;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不需要灭菌,B错误;对于蓝细菌来说,CO2可作为碳源,对于硝化细菌来说,无机氨源可提供能量,C错误;为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落人培养皿中,倒平板时正确的操作 是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锥形瓶瓶口的缝隙,D错误。
24.B 以尿素为唯一氨源的培养基可以初步筛选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A正确;一般用液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而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B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计数,涂布不均匀会导致菌落重叠,导致统计实验结果误差较大,C正确;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D正确。
25.A 植物组织培养为无菌操作,作为外植体的胡萝 卜韧皮部细胞需要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①表示脱分化 过程,②表示再分化过程,愈伤组织细胞全能性高于体细胞,B错误;②过程分化生根和生芽所需的激素种 类相同,激素的比例存在差异,两过程中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C、D错误。
26.D 植物微型繁殖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且为无性繁殖,因而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脱毒苗的培育过程利用不含病毒的分生区细胞得到整个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愈伤组织属于未分化状态,且分裂能力强,容易发生变异,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从分化的植株中可筛选出新品种,C正确;同一植株的花粉细胞与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存在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D错误。
27.B 贴壁细胞需先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进行离心收集,A错误;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采用液体培养基,C错误;该动物细胞有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每一次传代培养均需加人胰蛋白酶或胶原蛋 白酶分散成单个细胞,D错误。
28.D 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受精过程结束,A正确;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B正确;在卵裂过程中,由于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单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而细胞的表面积之和不断增大,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大,C正确;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细胞为滋养层细胞,将来能发育成胎膜和胎盘,D错误。
29.D 过程a表示核移植,过程c可以通过电融合法获得重构胚 M,A正确;猴 B提供的卵母细胞不需要进行获能,但是需要培养到 MⅡ中期,B正确;图中克隆猴的大多性状与猴A相同,部分性状与猴 B相同,代孕猴不会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克隆猴,C正确;胚胎发育率提高的原因是去甲基化酶的合成增加,胚胎发育相关基因去甲基化后,能够正常表达,D错误。
30.C EV71进人人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能量等物质进行增殖,模板由自身提供,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A和B不能够特异性识别 CVB3病毒,B错误;设置培养基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以及避免培养基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据图分析,当单克隆抗体A在浓度为2.81og10ug/mL时的中和效果能达到 100%,但超过该浓度的中和效果无法得出,D错误。
31.(除注明外,每空 1分,共 11分)
(1)辅助性 T 细胞 二次免疫 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给 T细胞(或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 能力)
(2)(识别)抗原(或 S蛋白) 不能(1分) 。当疫苗剂量为 150ug时抗体效价低于疫苗剂量为 100ug时的 抗体效价,免疫效果较低(合理即可,2分)
(3)实验思路:将小鼠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并移植异体器官;另一组切除小 鼠胸腺,并移植异体器官,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两组小鼠是否发生免疫排斥 反应(2分) 预期实验结果: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异体器官未发生免疫排斥,未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异体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合理即可,2分)
解析:
(1)据图可知,图甲中细胞①是辅助性 T细胞,细胞⑤和⑦是细胞毒性 T细胞,④为记忆 B细胞,⑥为 记忆 T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作用;树突状细胞是吞噬细胞,其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给 T 细胞 。
(2)经图甲中 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膜上缺少抗原 S蛋白的受体, 细胞⑦是细胞毒性 T细胞,细胞膜上有该受体;分析图乙不能得出随着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效果逐渐增 加,原因见答案 。
(3)为验证 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含有 T细胞,由于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实验组可以切除胸腺从而达到不产生 T细胞的目的 。故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见答案。
32.(除注明外,每空 1分,共9分)
(1)不能 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含分解者
(2)种群密度 迁人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少答或答错不给分)
(3)垂直 次生演替 一定的自我调节
(4)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由其他生物取代,因此虽然软体动物数量减少,但是 白鹤可以捕食其他生物,使其在短时间内数量不发生变化(合理即可,2分)
解析:
(1)鄱阳湖生态系统某食物网只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故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可以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鄱阳湖中的植物除绿藻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等,这说明植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若鄱阳湖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新的优势种,由于起始条件不为零,则其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若该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
(4)由于某种原因湖泊中软体动物数量大量减少,白鹤食物种类较多,虽然软体动物减少,但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 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所有白鹤的数量并未受到影响。
33.(除注明外,每空 1分,共 11分)
(1)该处土壤易得到降解草甘膦的细菌(2分) 平板划线法 划线起始处细菌密度大,经过培养很可能长 成一片,无法形成单菌落(合理即可,2分)
(2)土壤浸出液中有多种细菌,有的可以降解草甘膦,有的不能降解草甘膦 不同细菌降解草甘膦的能力不同
(3)草甘膦 选择
(4)2.08×109 (2分)
解析:
(1)在长期使用草甘膦的土壤中,富含降解草甘膦的细菌,适合在该类土壤处取样。图示培养基①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不适合用于细菌的计数。
(2)实验操作得得到的菌落中,有透明圈的菌落说 明具有降解草甘膦的能力,没有透明圈的菌落说明没有降解草甘膦的能力。透明圈越大,说明菌株降解草 甘膦的能力越强,透明圈越小,说明菌株降解草甘膦的能力越弱。
(3)欲筛选出高效降解草甘膦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草甘膦而无其它碳源(氮源),不能降解草甘膦的微生物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 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4)该小组在5个平板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 106 的土壤浸出液 0.1 mL,其菌落数为 215、237、184、196、321,30~300的符合要求,则1 mL该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的活菌数大约为(215+237+184+196)÷4÷0.1×106 =2.08×109个。
34.(除注明外,每空 1分,共9分)
(1)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已免疫的 B淋巴细胞(细胞 A)(2分)
(2)细胞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聚乙二醇(PEG)诱导法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埃博拉病毒的)单一抗体(2分)
(4)血清 小鼠腹水或培养液
解析:
(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用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使小鼠产生免疫的 B淋巴细胞,此过程需要多次免疫 小鼠以便获得更多免疫的B淋巴细胞。
(2)诱导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 。在体外融合时需要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以用电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筛选后的所需细胞群即杂交瘤细胞,其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 。
(3)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再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 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最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为补充细胞生长所 需的未知营养物质,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血清,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杂交瘤细胞可以在培养液中培养,也可以在小鼠的腹腔中培养,故可以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测试(二)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