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2-2023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A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精编A卷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推动着生物学不断向前发展。以下几位科学家与他们的重要成就,对应有误的是 (  )
A.胡克——发现细胞
B.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C.孟德尔——创立植物命名的双名法
D.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2.如图表示几个生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乙、丙、丁、戊表示不同的植物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最先出现的生物类群是甲
B.乙与丙都是由生物类群甲进化来的
C.戊是由植物类群丙进化来的
D.植物类群丁的结构比戊的复杂
3.雪兔有随季节更替的“换装”行为,从进化角度分析,雪兔保护色形成的原因是 (  )
A.定向变异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基因突变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4.如图是生物学家记录的某海岛上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变化的曲线。其中1977年和2001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且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中地雀的变异
B.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
C.中地雀与大地雀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2005年以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小种子为食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B.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始生命与地球是同时形成的
B.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C.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祖先不同
D.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7.海南长臂猿现仅存36只,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海南长臂猿是现代类人猿
B.海南长臂猿和人类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海南长臂猿现在还能进化成人类
D.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8.图中1、2、3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  )
A.细菌、病毒、植物  
B.植物、病毒、细菌
C.病毒、植物、细菌  
D.病毒、细菌、植物
9.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河蚌的贝壳——游泳
B.蝗虫的气门——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
D.蜘蛛的外骨骼——保护
10.下列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物种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11.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提到的四种动物,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
A.鹊  B.蝉 C.黄鹂  D.白鹭
12.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B.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
D.麦田中的水分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13.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落叶阔叶林,山脚为常绿阔叶林,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
14.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  )
A.鹰  B.鸟  C.虫  D.草
15.我国北方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关于北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B.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
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
16.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
A.酵母菌——酿酒
B.乳酸杆菌——生产泡菜
C.曲霉——生产青霉素
D.产甲烷细菌——生产清洁能源
17.下列对无性生殖的利用,错误的是 (  )
A.对好的菊花品种进行扦插
B.取植物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产生幼苗
C.由一个受精的鸟卵培育成一只鸟
D.取牛的体细胞培育成一头小牛
18.与“多莉”羊诞生的方式最接近的是 (  )
A.试管婴儿的诞生
B.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
C.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
D.一株菊上可以嫁接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19.中国科学家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这项成果可能对节约农业种植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有重大作用
C.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能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提供帮助
D.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转入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造成基因污染
B.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物种,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C.可以通过早期胚胎检测,人为地对婴儿性别和优良性状进行筛选
D.我国明令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14分)生物圈中不同的动物类群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生物学家认为,所有的动物都起源于单细胞原生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相继产生新的物种。如图的“进化树”表示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及各动物类群之间的关系。
(1)请写出乙、丙代表的动物类群:乙     ,丙     。
(2)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是[  ]     ,其主要的特征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进化水平上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上由水生到陆生,结构上       。
(4)在有关生物进化的各种解释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22. (10分)如图是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装置    。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除变量外,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   生活。
23. (9分)如图是某同学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六种动物。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他解决下列问题。
(1)A与C比较,A身体呈    ,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它的运动、捕食和防御。
(2)观察F时,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其体表以保持湿润,目的是            。
(3)请尝试将以上六种动物分为两组并写出分组的依据(用字母表示)。
①组:     ,②组:      ,依据:         。
24. (14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属于    ,兔、鼠等动物属于    。
(2)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    。
(3)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非生物环境。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如果该生态系统中鹰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    。
25. (13分)某生物社团的同学在学习有关发酵的知识时,查阅到以下资料:
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杆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杆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尝试用葡萄汁来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请分析回答。
(1)在制作葡萄酒过程中,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三分之一的空间,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葡萄酒制作过程中,排气口的作用是           。排气口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而不用直玻璃管的原因是           。
(2)经过10天,生物社团的同学通过出料口进行监测,发现酒精发酵过程正常,之后接种醋酸杆菌,进入制作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      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林奈是瑞典的科学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创立了双名法。
2.D 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结构最复杂。植物类群丁和戊,二者不能确定谁是裸子植物谁是被子植物。
3.D 雪兔“换装”行为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敌害,是对环境的适应,从进化角度分析,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A 旱灾对中地雀的变异进行了选择,不是旱灾诱发了中地雀的变异。
5.C 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由于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异未必适应将来变化了的环境。
6.D 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大约在地球形成后的10亿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A错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错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C错误。
7.C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人类不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来的,现在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让现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
8.D 没有细胞结构的是病毒。无成形细胞核的是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且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是植物细胞。
9.A 河蚌的贝壳具有保护作用,不具有游泳的功能。
10.B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A错误;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是完全相同,C错误;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错误。
11.B 蝉属于节肢动物,鹊、黄鹂、白鹭属于鸟类。
12.A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3.A 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左右。由于山顶、山腰、山脚温度差别较大,所以该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
14.A 在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题图中的食物链有:草→鸟→鹰,草→虫→鸟→鹰,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故鹰体内积累该重金属最多。
15.D 养殖的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6.C 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17.C 受精的鸟卵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此鸟卵发育成小鸟属于有性生殖。
18.D “多莉”羊的诞生属于无性生殖。A、B、C属于有性生殖;D属于无性生殖。
19.D 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0.A 即使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物种,也存在安全性问题,B错误;我国法律不允许人为地对婴儿性别和优良性状进行筛选,C错误;我国明令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1)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2)B 节肢动物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由简单到复杂 
(4)自然选择
解析 (1)题图中的甲代表扁形动物,乙代表软体动物,丙代表两栖动物,A是环节动物,B是节肢动物,C是鱼类,D是爬行动物,E是鸟类,F是哺乳类。(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4)在有关生物进化的各种解释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2.(1)A 
(2)生态系统 一致(相同) 
(3)装置B内的温度比装置A内的高 
(4)低碳
解析 (1)通过分析比较A、B两装置,发现唯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的浓度。本实验探究的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对温度的影响,所以实验组为装置B,起对照作用的是装置A。(2)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装置中既有非生物部分,如河水、泥沙、光等,又有生物部分,如水草、小鱼、微生物等,能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除了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同外,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相同。(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装置B内的温度比装置A内的高,说明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体能够导致温度升高,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23.(1)两侧对称 
(2)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3)ACF BDE 体内有无脊椎骨(分类与依据对应即可)
解析 (1)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体形有利于它的运动、捕食和防御。C是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2)F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时,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3)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A、C、F的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B、D、E的体内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
24.(1)生产者 消费者 
(2)5 食物网 
(3)分解者 
(4)自我调节 增加
解析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鼠等动物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2)题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题图中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保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该生态系统中鹰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蛇由于天敌的减少,其数量将会增加。
25.(1)酒精和二氧化碳 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 防止杂菌进入 
(2)通入空气
解析 (1)发酵瓶中要留有三分之一的空间,是因为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排气口的作用是排出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气口要通过一个玻璃弯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发酵瓶,污染发酵液。(2)葡萄醋的制作需要用到醋酸杆菌,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菌,进行有氧呼吸,故为了保证醋酸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应持续进行向发酵瓶通入空气的操作。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北师大版2022-2023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A卷(含答案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